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13.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7361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13.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容提要学习、实践、感悟、反思,在探索中我深深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开始,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给学生自主探讨的权利,给学生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来实现语文学习个性化;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动态化;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获得语感,引导学生读中品味,增强感悟,来实现语文教学诗意化;正面表扬,促进发展,呵护心灵,重塑自

2、我,来实现课堂评价人性化。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生命世界。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的学习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感受生命的涌动和生长。 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的新课程改革,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我们的心田。学习、实践、感悟、反思,在探索中我深深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开始,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

3、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 一、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语文学习个性化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1、给学生自主探讨的权利 以前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接受记忆、机械训练。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只有多给学生自由思考、相互探讨的机会,才能不断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智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前几天,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对于“爽”这个生字的笔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说应该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先写好中间的“大”,再写两边的4个“”,有的说应该先写好一横和4个“”,再写撇和捺。老师们各持己见,讨论了半天也没形成定论。现在对笔顺的要求不象以前那样严格了,在上课时,我只好说实话:“同学们,爽这个字有两种写法,大家只要记住它怎么写就行了。”在做练习的时候,马宇航同学对我说:“老师,刚才你说两种写法我都试了试,我觉得第二种写法更合理。因为先写好4个就等于固定好了撇和捺的位置,这样这个字的结构就很好掌握了。”其实以前我就是按照第一种写法来写这个字的,听了孩子的话,

5、我也用两种不同的写法分别写了几个“爽”,果然是第二种写法写出的字更好看些。 通过这个字的教学,我感受到了: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这段话确实契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2、给学生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多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教学想飞的乌龟一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演一演,小鸟是怎样帮助乌龟飞上天去的,学生侯健飞同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艺

6、才能,把乌龟飞上天时的心情和乌龟从天上掉下来时的心情表现在自己的脸上与动作上,演艺得特别精彩,得到了听课教师们的热烈掌声与称赞。在拓展思维能力的时候,让学生设想乌龟还想飞吗?如果想飞,你能帮助它想出更好的办法吗?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长大了坐飞机旅游时带着乌龟和我一起去。”有的说:“我长大了当一名发明家,发明一对翅膀给乌龟插在身上,让它飞上天空。”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尽情地想,尽情地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关注的应该是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好: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学那些具体知识;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

7、;要关注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优生。 二、追求生成与创新,实现语文教学的动态化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文的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更应是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 1、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又是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给生成留足空间。在我讲乌鸦喝水一课时,聪明的乌鸦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喝着水了。同学们都在口口称赞乌鸦特别聪明,喜欢乌鸦。可有一名同学却说出这样一句话:“老

8、师我曾听家人说过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我不认为乌鸦是聪明的,我不喜欢乌鸦。”当这位学生话音刚落时,便有很多同学抢着替他解决,班级中顿时沸腾起来。虽然这位同学的观点有点偏离课文的主旨,但是他富有个性的见解却激活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而这种生成往往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的催进剂和助生器。2、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都包括,这就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没有预见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为让学生直观的观看,我便把带豆荚的黄豆带进了班级

9、,跳入了课堂。在课堂中徐帆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豆荚上为什么长毛茸茸的小细毛呀?”我犹豫了。说实话,当时我不知怎样解答,只好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正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时,刘锡武同学发话了:“就跟人长头发一样。”他的话虽然说得不够标准,但特别生动形象,所以一听他的话,我和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为了进一步验证,课下我又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得出“豆荚上长的小细毛是它自身生长的特点”这一结论。因此,不论采用什么教法,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非常重要,但仅仅按自己的理解去把握教材已远远不够了,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从自己的预设中走出来,让学生有个

10、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探究中不断享受,让生命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关注和展现。三、培养学生语感,实现语文教学诗意化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培养学生对话语、文章的传达和接收,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灵魂就是语感”。也就是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语感”。1、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获得语感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感悟用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因此

11、,在教学中,我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如在教学美丽的彩虹一课时,我讲课的前几天在外面领着学生看看彩虹,便让他们当个小诗人,发出自己的感悟去做诗,去敞开心扉的说一说,然后在走进课堂教学。生动的画面。几乎在每上一节课前,我都要去收集一些有关图片或借助书中的插图或是自己动手画一画,让学生在画中感悟。音乐的旋律。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下品读诗、文。实物的演示。实物就是教学中运用最普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描写了杨梅的样子、颜色、味道。其中,“平滑的刺”、“细腻而且柔软”、“甜津津”等词语,惟妙惟肖地描摹了杨

12、梅的特征,没有尝过杨梅的人是很难体会的,课上我买了一些杨梅,让学生看一看,尝一尝,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容易理解书中的遣词用句。2、引导学生读中品味,增强感悟汉语的意蕴深刻,有时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烦琐的分析很难帮助学生达到此种境界。而读却是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读是思的凭借,是物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要以读为主,读想结合,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

13、,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熟读成诵、广泛阅读,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阅读量的不足。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就介绍学生读安徒生童话等。当然,培养语感是一个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实现语文教学诗意化。 四、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现课堂评价人性化 多元智能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天才儿童,只是经常

14、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可求全责备,有时还需要适度模糊,看优点用“凸透镜”,看不足用“凹透镜”。 1、正面表扬,促进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进入一年级后,我就根据学生平日的生活、学习感受,试着给他们分析自己的智能强项,寻找让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最佳方案。很快,“识字能手”、“故事大王”、“小小歌唱家”、“礼仪小标兵”一大批闪亮的明星诞生了。每一堂课上,我都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读书最投入”、“写字

15、最端正”、“举手最积极”、“声音最洪亮”的孩子,通过正面引导、准确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评定,并启动、激励学生下一次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自信、乐学的愿望。我深信每一名学生身上都有亮点,我们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亮点都能亮起来,让无数个亮点汇聚到一起,在课堂中发光、燃烧,让学生们愉快地获得一次次的成功。 2、呵护心灵,重塑自我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鼓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不足,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讲究艺术和策略。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举手发言的积极性令每一位老师称道,但同时我也注

16、意到一个叫毕的男孩上课从来不举手,是听不懂、学不会吗?可是看他的样子好像很聪明。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挑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叫他回答,谁知他满脸涨得通红就是说不出话来,同学们立刻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有口吃的毛病。“老师,他说话结巴。”“老师,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从来不叫他回答问题。”看到毕自卑无助的眼神,我知道如果不采取措施,孩子就会越来越自卑,口吃会越来越严重。我定了定心,故作神秘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毕为什么会这样吗?其实不是他口吃,他的表达能力和大家一样,只是他太聪明了,脑子转的比大家快,所以才会这样。”听我这么一说,同学们立刻向毕投去了羡慕和敬佩的目光。“毕,让你的脑子转的慢一点,把刚

17、才那个问题再说一遍,让同学们听清楚。”在我的鼓励下,毕完整地回答出了问题,虽然还是不太流利,但我已能明显感受到:他在克制自己,在改变自己。后来,我和毕的家长共同为他制订了一套科学、严格的训练方案,经过不断的努力,现在,毕成了班里回答问题最积极的一个,而且已经完全纠正了口吃的毛病。 “教育”一词在英语中是education,它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当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根杠杆、一个支撑点和一份勇气,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时,当课堂成为学生重塑自我的精神家园时,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生命世界。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

18、学,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的学习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感受生命的涌动和生长。参考书目及注释参考书目1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秦训刚 晏渝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2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温恒福 2002年 3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 2008年4 语文研究与教学 全国语文学法研究会 2005 年注释 想飞的乌龟 小学语文一年上册 北师大版 69页 乌鸦喝水 小学语文一年下册 人教版 50页 植物妈妈有办法小学语文二年上册 北师大版 4页 美丽的彩虹 小学语文一年下册 北师大版 7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 小学语文三年下册 人教版 67 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语文六年下册 人教版 94 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实验小学 侯凤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