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论文: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366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论文: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英语教学论文: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英语教学论文: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英语教学论文: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英语教学论文: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论文: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论文: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益-感悟新课改在一个星期的考查和培训期间我们先后到了青岛教科院、青岛二中、威海一中、烟台一中和烟台市教科院接受专家的培训和走进课堂进行实地学习。他们仅用每周五课时便完成的了教学内容,并能在高考中取得全区平均120多分的好成绩,我们的全区平均成绩仅有90多分,这不得不让我深思,我们的问题在哪呢?这两天又参加了省级的培训,听了好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如果说上一次是思想的洗礼,这一次则是被洗脑了,而且是洗白了,洗来什么都没了,让我觉得自己很“瓜”,(罗老昨天都说自己是 “guadi”),前二十多年咋是那样教书的呢?我真是贻误了好多的孩子。罪过!但大部分人都不是圣人,孰能无

2、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于是乎就产生许多想法,归纳起来有下面六个方面,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新课程之“新”,不仅指内容与形式,更关乎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探究性学习,多元化评价应当成为每一个新课程实施者的共同行为。作为教师,我们得先行改变我们的理念,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一,将“权威和导师”的观念转变一下。本来,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方面,应该是个权威,应该是个导师 (以前我老是觉得自己没有回答不了的问题)。问题是我们有的老师端起了这个架子就下不来了。权威的包袱压得自己不敢出差错,不承认自己的差错,结果,权威就成了学霸、成了学阀。新课改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将开拓学生的学习领

3、域,这必然会涉足到很多我们老师感到陌生的前沿和边缘。我们怎么办?只有学习,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罗老昨天说过的)。当老师的,要学会说自己不懂什么,这是一种大家风范,是一种境界,是真正取信于学生的绝招。那么,我们的长处在哪里呢?我们的长处便在于我们比学生多学习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我们有经验、有教训、有方法。所以,我们最好跟学生说,我是你们的学长,我可以教你们以方法,我可以帮助你们少走弯路,但我们千万不要当标准答案,千万不要当绝对权威,千万不要作真理的化身。尤其是现在的信息这么发达,很多的东西 我们都不一定比学生了解得多。第二,将“一桶水”的观念转变一下。我们喜欢说这样一句话:要给

4、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个观点,大家认同了几十年。虽说不能算错,但已经不够了。在传统的社会里,教师是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而存在,知识“一旦拥有,终身受益”。因此,他常常高高在上,对学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装纳知识的容器。知识垄断所孵化的“教育霸权”强调的是对文本知识的服从和记忆,藐视个人知识,抑制和打击歧见和批判精神。这种“桶与碗”式的教育使得学校就像一种世俗化的“教堂”,教师就像“传教士”,学习的教材就像“圣经”,而学生就像“迷途的羔羊”。学生的主体精神、教育民主及其价值在教育中几乎完全被忽略。而在这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对我们的忠

5、告。在农业社会,一个学有所成的先生,他的学问可以够他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社会,一个学有所成的教师,他就只能他在自己的那个专业中生存了;到了如今的现代社会,一个学有所成的教师,如果没有继续学习,大约就只能够对付515年。这绝不是耸人听闻(难怪学校要求我每年都在填“继续教育表”)。15年前,我们谁懂电脑,谁懂互联网?谁懂多媒体?在大学我们都没有学过,都是我们后来充的电。就是充了这些电我们才能继续运转在今天。所以说,不要满足于一桶水,而应该是一条河,或者是一个水库,有容量、有水源补充、才有生命和活力。 第三, 将“知识输出者”的观念转变一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就是知识源泉,而且还似乎是取之不尽

6、的。于是,就形成了一条单向的传输链:老师教学生。所以我们过去虽然也讲教学相长,但总是停留在这么一个范围和水平:就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于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然后,由于学生过分地依赖于老师,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都在等着老师发信息。新的课改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输送信息,而且要与学生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所以我说课堂应该成为一个信息平台、课堂应该成为一个信息交换中心,教师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交换者。尤其是语言这个东西,学来就是要用的,背了许多的词汇,但就是不会用,那学有何用? 我们不如给他一个平台,让其表演,让其

7、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如果学生说出She study hard. / They are have lunch. 我想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去纠正他,而给他机会反复练习,或者老师说出正确的表达,让他自己去感悟。语言是用来传送信息的,只要能传递出信息,让信息接者明白信息内容,Thats OK. “Long time no see” 不是被美国人接受了吗?也许有一天“open yellow gun; good good study , day day up”,也会被英国人接受。(当然不是提倡)。(。)第四,将“蜡烛”的观念转变一下。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这也是老生常谈了。春蚕也好,蜡烛也罢,作为一

8、种赞美可以,作为一种要求不合适;作为诗歌散文可以;作为科研论文和严谨的说明文,则不行。奉献给客体的同时毁灭主体,谁把教师这个职业搞得这么悲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人格完善的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学识修养,完善自己的职业光辉和事业追求,完善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如此, 我们才有可能取得课改的成功。教育就是社会的一个行业,教师就是社会的一门职业,不必把他搞得光芒四射,不堪负重。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为社会奉献,向社会索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这就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第五,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观念转变一下。真要感谢“灵魂工程师”这个称谓的发明者,一下就把教师这个职业抬高到了一

9、个不能犯错误的高度。工程师者设计者也,设计者需要精确,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何况是灵魂的设计者,岂敢有半点闪失,难怪有人把教师职业称为高危职业。其实我们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这个观点是工业革命的制造业思想,是一种批量生产的标准意识。我们为什么要预先去设计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呢?教师就是传承文化的使者,我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唯物论讲物质决定意识,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抓德育,为什么总感觉效果好像越来越差呢。可能就是太想去塑造学生的灵魂了。其实我们就是个教练,教练就是教人怎么去练,而不是由

10、我们来把人做成个什么样。 第六, 将“园丁”的观念转变一下。和蜡烛一样,和灵魂工程师一样,比喻一下可以,不能认真琢磨。什么是园丁?我们想一想,什么是盆景、什么是树桩。树桩盆景花卉的美,就是植物的扭曲。一个优秀的园丁就是以扭曲的花卉盆景取悦于观众。 我们不要象园丁那样,用我们的刀剪,按我们的主观意志,去任意剪裁我们的学生。一个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一定要进清华,进地质大学行不行?进海洋大学行不行?进农业大学行不行?就说农业,中国的科学家,我还不知道有什么人物能超过了袁隆平。我们真不缺少天才,我们缺少的是奇才、怪才、偏才、狂才。 园丁和幼苗,都已经把师生人与人的关系,弄成了人与物的关系了,还谈什么学生

11、充分自由的发展呢?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师生平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才能推进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改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将贻误学生、贻误教育事业。为了对教育和我们的学生负责,我们要勇于向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挑战,向自己挑战。 以上缪谈,不是什么新发现,多年前就与同事们闲聊过,只是因为听了那么多的报告,又在当教书匠的过程中的确遇到N多的问题,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书了,又不知从何改起,想请教各位这些想法是否正确。讲点题外话:1.成都老师已经有较先进的理念,许多老师已经做得很好,并亚于好多课该先行者。2.无论怎样改,怎样变,该记还得记,该背的还得背,因为词汇,句型不会自己到我们的脑子里去。没有输入哪有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