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作业.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374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作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同学们选取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个案例(如一份教案或教学实录、一篇教学故事或教学反思等),简述案例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对案例作出评价分析,做到文字表达流畅、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并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0字。案例分析:(教案分析)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 案例主要内容 本教案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目标分析:一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二 知识与能力: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5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 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分析法和举例法等教学过程(略):包括新课导入、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和补充、随堂练习等。课后作业(略):详见练习

3、册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侵蚀地貌 河谷的形成原理一、河流地貌 冲积平原的组成 影响聚落堆积地貌 洪积一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教学反思:新课改后体现教材只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渠道,教师在授课时要利用教材,但不局限教材,要充分利用其他媒介,如网络、课件、图片等,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不能体验到的事物(如本课中长江沿岸地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二、 评价分析优点:一、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目标明确,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落实到位。教学设计

4、无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错误,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知识知识容量合理、知识衔接自然有序,注重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目标,恰当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试图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安排有序,符合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步骤严谨,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关注差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3、课堂教学内容容量适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课堂提问有针对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4、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选

5、择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直观性。5、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时间分配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大,主动性强。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明合理、规整,条理清晰,有逻辑顺序。五、作业布置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出偏题、怪题。不足之处: 从整个教案来看,虽然明了易懂,但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有些改补充的知识没有及时补充到位。而且教案从总体上看,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适当分层次进行设计,而是一条线下来,这样可能会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收到的效果不佳。教案中虽然联系了学生的生活进行学习,但举例甚少,尤其是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较少,一些离学生较远的例子虽然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例子,但学生们不是很了解那些例子,也不利于教学。教案中涉及的教学方法也较少,主要是举例和问题的合作探究与教师的引导分析,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