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40435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茶叶简介,2,目录,茶叶概述茶叶主要病虫害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3,一、茶叶概述,拉丁学名:Camelliasinensis(L.)O.Kuntze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

2、大饮料。,全国六大茶系,全国六大茶系:绿、红、乌龙、白、黄、黑,分布如下,5,1.1 茶叶的品种1.1.1 基本品种,6,1.1.2茶叶品种按季节分,春茶,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如六安瓜片,夏茶,夏茶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秋茶,茶树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秋茶,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如冻顶乌

3、龙,7,“高山云雾出好茶”: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光质和强度起了变化,有利于茶树的光合作用,促进了茶叶质量的提高,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度在10度以下,生长缓慢或停止;10度左右开始发芽;在35度以上,生长就会受到抑制零下13度左右,地上部会冻枯甚至死亡。,1.2.茶树的种植1.2.1种植条件,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作物,要求土壤pH值在4-6.5之间,以4.5-5.5最适合茶树生长。土层深厚一般要求超过80cm。地下水位在80cm以下。,土壤,光照,温度,最适宜的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土壤相对持水量在60%-90%之间,以70%-80%为宜。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水分,全国茶叶

4、种植概况,9,1.2.2茶叶产区分布,世界范围来看,茶树主要分布在南纬33度以北和北纬49度以南的地区,而在北纬6度-22度之间分布最集中,世界茶叶主要产区,我国是世界上茶园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国家。我国茶叶产地分为四个大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茶园面积最大的是云南省茶叶产量最多的是福建省,10,1.3产区,福建、云南、浙江、四川和湖北为中国茶叶主产区茶叶产量8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8%茶园面积超过106万公顷,占全国茶园面积的60%茶叶主产区中,云南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产量方面,福建继续保持总量第一,同时较高的增长率单产增速超过面积的增速,显示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单

5、产仅750公斤/公顷,为世界平均数的61%产量和茶园面积变化情况解释茶叶供应结构的变化青茶和黑茶比重增加、绿茶下降,CAGR全国产业产量:+10.7%福建:+10.7%云南:+16%浙江:+3.96%四川:+12.6%湖北:+14.3%,CAGR(复合年增长率)全国茶园面积:+8.3%云南:13.56%福建:6.8%湖北:9.9%四川:6.2%浙江:4.2%,二、茶叶主要病虫草害,虫(螨)害:有记载的超过500种,但茶小绿叶蝉多年稳居首害,且未来不会有太大改变,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农药约占整个茶园用药的60%以上;、茶尺蠖、斜纹夜蛾、黑刺粉虱排在第二位,近年为害的加重趋势;螨类、丽纹象甲、白粉虱、

6、茶黄蓟马偶发,为害较轻。可以说,“得茶小者,得天下”。病害:有记载的超过90种,形成为害的在10种左右,排在较前的主要是茶饼病、芽枯病、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随着机采茶面积增加,炭疽病有加重趋势。茶园病害整体发生少、为害轻。草害:共64科、194种,杂草中禾本科第一、菊科第二、茜草科第三,一年生、多年生混合发生。全年36月、710月有24个为害高峰。,12,茶叶的主要病虫害,虫害 1、茶小绿叶蝉2、茶尺蠖3、茶毛虫4、黑刺粉虱5、蚜虫6、红蜘蛛7、象甲,病害1、炭疽病2、茶饼病3、赤星病4、芽枯病,13,2.1虫害2.1.1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别名跳虫、浮尘子。成虫体长3337mm,淡黄绿

7、至绿色,前胸背板、小盾片浅鲜绿色。前翅半透明,略呈革质,淡黄白色,周缘具淡绿色细边。后翅透明膜质,各足胫节端部以下淡青绿色,头背面略短,向前突。若虫与成虫相似,颜色稍浅。,成虫,若虫,14,2.1虫害2.1.1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造成芽叶叶缘黄化,叶尖卷曲叶脉变暗红,严重时叶尖、叶缘呈红褐色焦枯状。一般情况下,一年发生910代,第一代4月上旬出现,5月中上旬和7月中旬有两次危害高峰,410月均可危害。,茶小绿叶蝉为害状,15,2.1虫害2.12茶尺蠖,茶尺蠖,俗称:拱背虫,16,2.1虫害2.12茶尺蠖,生活习性,年生67代,以蛹在树冠下表土内越冬。翌

8、年3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4月初第一代幼虫始发,为害春茶。第二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一月发生1代。各世代生活历期因气候不同而异。初孵幼虫经半日后停息在嫩叶上取食。l龄幼虫仅咬食芽叶上表皮和叶肉,致叶面成褐色点状凹斑;2龄则从嫩叶边缘向里咬食形成缺刻;3龄后食量大增,往往连叶脉、叶柄一并食尽。幼虫畏阳光,晴天日间多躲在叶背或茶丛荫蔽处,以尾足攀着枝干,体躯离枝,形似一枯枝。清晨、黄昏取食最盛。,17,2.1虫害2.1.3茶毛虫,茶毛虫:即茶毒蛾幼虫3龄前幼虫常数十头群集在一起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从叶缘取食。,18,2.1虫害2.13茶毛虫,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四川、

9、贵州、陕西年生2代,江西、广西、湖南3代,福建34代,台湾5代,以卵在树冠中或下层1m以下的萌芽枝条或叶背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为害,老熟后于5月中旬群集树下,在枯枝落叶下,根际四周土中化蛹。5月下旬羽化,卵产在叶背或树干上。每雌产卵50一300粒成l卵块,上覆尾毛。6月中旬2代幼虫孵化,7月中旬化蛹,8月上旬羽化,8月中旬3代幼虫孵化,9月下旬化蛹,10月上旬羽化。主要天敌有茶毛虫黑卵蜂、赤眼蜂、茶毛虫绒茧蜂等。,19,2.1虫害2.14黑刺粉虱,20,2.1虫害2.15蚜虫,21,2.1虫害2.16象甲,22,2.1虫害2.17红蜘蛛,23,2.2虫害2.21炭疽病,24

10、,2.2病害2.22茶饼病,主要症状茶饼病又名疱状叶枯病、叶肿病。在嫩叶上先出现淡黄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直径0.61.2厘米。病斑正面凹陷,淡黄褐色或暗红色,背面突起,呈馒头状疱斑,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突起部分萎缩成淡褐色枯斑,边缘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叶中脉发病,病叶常扭曲畸形。叶柄、嫩茎感染后,肿胀并扭曲,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25,2.2病害2.23赤星病,主要症状在叶面上产生红褐色小点,渐扩大成直径0.82毫米的圆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有褐色隆起线,病健部分界明显。病斑多时,邻近病斑常连成不整形的大斑,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色,略凹下,并着生霉

11、状小点。叶柄和嫩梢上也见有发生。,26,2.2病害2.24芽枯病,主要症状茶树感病后,芽梢生长明显受阻,直接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主要为害春茶一芽13叶,叶上病斑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扩展后呈不规则形,病健边缘明显或不明显。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萎缩不能伸展。后期病部表面散生黑色细小粒点,叶片上以正面居多,感病叶片易破碎并扭曲,三、茶叶用药状况,1、按化合物分析,政府管控越来越严,政府采购力度加大规范企业进入渐多,正规登记产品增多高风险(高毒、药害等)化合物越来越少,高效产品逐年增多产业模式发生变化,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场(合作社)越来越多产业规模稳定,面积、产量稳定,越来越重视高质量、高效益无公害茶叶越来越多,但有机茶未来十年估计难成规模中长期看,茶叶面积会稳中有升,2 现茶叶农药市场趋势和机会,趋势:,机会:,品牌价值突显,能形成持久热销的企业和产品增多,如瑞诺的甲龙、怒狮、冠喜,新产品欧亚风具有潜力。系统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方案营销带来机会产业模式变化引发渠道、服务机会大企业受到重视消费能力强,好产品好价格,市场潜力大规范的好产品销售稳定性增强,3、茶叶病虫草解决方案,4、主要病虫害发生季节,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季节规律.docx,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