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析质量控制.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40506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分析质量控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要求,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把分析工作中的误差,减小到一定的限度,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分析质量控制是发现和控制分析过程产生误差的来源,用以控制和减少误差的措施。,分析质量控制,(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1、试验方法: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最常用的方法精密度试验和加标回收试验。内容:空白试验 样品平行试验 样品加标试验 参考标样试验,(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2、控制及评价方法:记录和控制所获得的精密度和回收率数据的最好方法是绘制质量控制图。(1)质量控制图的概念:控制图的基本理论由W.A.Shewhart建

2、立,并于30年代初发表了专著。控制图的基本假设是认为每个分析方法过程都存在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将实验室内对某一指标的分析数据以正态分布的假设为基础进行统计。质量控制图(简称质控图)是绘有控制限和警告限的统计图。其基本组成有中心线、上下辅助线、上下警告限和上下控制限。中心线可视为方法的预期值,位于上下警告限区域内可视为目标值,上下控制限区域内则为受控制区域,也就是测定值的可接受范围。,(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图基本形式,(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中心线,其位置与正态分布的均值重合上控制线(限),其位置在+3处;下控制线(限),其位置在-3处;上警告线(限),其位置在+2处;下警告线(限

3、),其位置在-2处;上辅助线,其位置在+处;下辅助线,其位置在-处。,(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质控图的作用 为质控结果的评价提供依据;进行平行样品和回收率的评价工作;时时监测分析过程中的问题。,(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常用的质量控制图有:均值-标准差控制图(-S图)均值-极差控制图(-R图)加标回收控制图(p-控制图)空白值控制图(b-Sb图),(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均数极差控制图,(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回收率试验值控制图,(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空白试验值控制图,(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制作质量控制图:1.选择质量控制样品2.测定质量控制样品3.按所选质控图的要求积累数据4.

4、计算各项统计量值5.绘制质控原始图,(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样品选择用以建立质量控制图的质控样品,可以选用标准物质,也可用自制质控样品或质量可靠的标准溶液(标准合成水样、标准溶液),空白和样品加标回收率亦可作为控制样品,建立空白值和回收率质控图。,(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数据测定与绘制逐日分析质量控制样品达20次以上后,计算统计值。绘制中心线、上、下控制线、上、下警告线和上、下辅助线,按测定次序将相对应的各统计值在图上置点,用直线连接各点即成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绘制成后,应标注有关内容,如测定项目、质量控制样品及浓度、分析方法、实验的起止日期、温度范围、分析人员和绘制日期等。,(

5、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注意:控制样品要放在常规样品中测定,必须与样品的分析完全一致。积累的数据应尽可能多地覆盖不同条件下数据变化的情况,当积累了新的20批数据,应绘制新的质量控制图,作为下一阶段的控制依据。,(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图结果的判定在测定样品的同时测定质控样品,如质控样品结果落在上、下控制限之间,则认为该批样品的测定结果在控制中。如果测定值在控制线(3S)以外,则为失控,立)即重新分析。如果重新测量的结果在控制限内,则可以继续分析工作;如果重新测量的结果超出控制限,则停止分析工作并查找问题予以纠正。并应将失控情况和处理结果作详细记录。在警告线(2S)以外,提示警告,应引

6、起注意、继续观察。,(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一)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使协同工作的实验室间能在保证基础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准确可靠并一致可比的测试结果。应以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为基础,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室参加,使所得数据的数量能满足数理统计处理的要求。可共同分析一个统一样品,也可以用现场评价方式进行。通常,由有经验的实验室或质控协调实验室或人员负责主持,首先由他们按照工作目的和要求规划设计实施方案,提出具体工作细则。再由主持人员对各参加实验室所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或判断。此活动可以协助实验室发现室内不易核对的问题,提高分析结果的总体可信度,使

7、这些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二)实验室间比对及能力验证试验 1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实验室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检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一般用于以下目的:确定某个实验室对特定试验或测量的能力,并检测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识别可能与实验室相关的问题如人员的检测能力和仪器校准;确定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监控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向客户提供更高的可信度;鉴别实验室间的差异;确定一种方法的能力特性,通常称为共同试验;给标准物质赋值,并评价其有效性。,(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2能力验证:根据ISO/IEC导则的定义能力验证是利

8、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因此能力验证是实验室比对的一种应用。化学实验室的能力验证通常是由参加测试的实验室,对测试组织部门所发放的良好、均匀、稳定试样,按照统一要求和项目进行分析测试,通过分析测定数据的汇总处理,对各实验室的水平进行评估。这是一种外部质量评估,是对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独立考核。目的:能力验证一般用于:获得能力验证满意结果的个体实验室对其采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是一种鼓励;获得能力验证不满意结果的实验室,则通过反馈促使其采取纠正措施。为特殊任务选择实验室提供合理的依据。,(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三)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评价方法 1Z评估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

9、属国际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92年1月向有关成员国和组织下发的“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协调方案”。(1)单一Z值:在实验室的检测值剔除离群值之后按下式计算各实验室的Z值。式中:x 某实验室的检测值;不同实验室检测值的平均值;S 各实验室检测值的标准差。评估的原理实际上是正态分布的显著性检验。在正常情况下,各实验室的检测值大致呈正态分布。Z值即是把一般正态分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化随机变量,变换后一般正态分布就变成了0,1的标准正态分布,根据各实验室检测值与均值的差值落的位置进行评价,一般分为:|Z|1 优秀;|Z|2 满意;2|Z|3 有问题,尚可接受;|Z|3 不满意,不可接受;由此可以看出,|Z|值越小的实验室,该项的检测水平越高,这种单一的项目评估,亦称为单一Z值评估。,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