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0986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十 章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第 10 章,第一节 财政管理的含义与作用一、财政管理的含义 财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财务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遵循经济和财务管理规律,对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过程实施管理的活动。国家财政管理是如何产生的?,第 10 章,(一)财政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能1、广义理解(1)财政管理的主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2)财政管理的职能 制定财政法规、政策;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处置和管理国家资财。,第 10 章,2、狭义理解(1)财政管理的主体 财 政 机 关 税 务 机 关 国 家 金 库(2)财政管理的职能 财政机关:编制、执

2、行预算,制定财政政策、规划,管理财政支出,拟定并执行政府采购;税务机关:拟定税收法律、法规,参与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组织实施 税款征收与管理;国家金库:保管、出纳国家预算收支,参与国家预算的组织和执行。,第 10 章,(二)财政管理的客体与目的1、财政管理的客体 财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即制定国家财政收支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管理和控制收入与支出。,第 10 章,2、财政管理的目的 提高财务资源管理效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满足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第 10 章,二、财政管理的作用(一)政府行使职能的物质保证(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资 源 配 置 公 平 分 配 稳 定 经

3、济,第 10 章,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变革一、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权集中在中央;财力集中在中央:收、支权限均属中央事权;财政收支均纳入国家统一预算。,第 10 章,二、1951年:“划分收支,分级管理”财政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大行政区、省三级财政;国家财政支出以隶属关系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国家财政收入分为中央、地方和中央与地方比例截留;中央核定地方财政支出,不足部分由截留补充;地方的上年结余列入本级本年度预算;农业税超收部分50%留给地方。,第 10 章,三、1958年:“以收定支,五年不变”中心:扩大地方权限。收入实行分类分成:地方收入由地方固定收入、企业 分成收入

4、和调剂分成构成;地方财政支出分为正常年度支出和中央专案投款支出,地方国营企业资金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或银行提供;以1957年预算为基数,原则上五年不变,地方多收多 支,结余留地方。,第 10 章,四、1959年:“总额分成,一年一变”“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总额分成:地方总额分成比例以地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确定;一年一变:中央每年核定一次地方财政收支指标、分成比 例和补助数额。,第 10 章,五、1971年:“财政收支包干”“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结余留用,一年一定”扩大地方财政收支范围;中央核定地方收支指标,收入大于支出的,包干上缴中 央财政,指出大于收入

5、的,中央财政包干补助差额;收超支余均由地方支配,短收超支均由地方自求平衡。,第 10 章,六、1976年:“收支挂钩,总额分成”这一阶段的做法基本与19591970年相同,主要区别:扩大地方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权限;保留地方在固定比例下留成的利益,获得财政机动权;改变超收部分分成计算方法。,第 10 章,七、1980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按照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划分中央和地 方的财政收支范围;以1979年预算执行数为基础确定地方收支包干基 数,不足部分由中央定额补助解决;中央核定地方上缴比例、调剂收入比例、定额补助 数,在收支范围内,地方自求平衡。,第 10 章,八、1985年:“划

6、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按照利改税改革方案,全部财政收入按税种分为中央 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财政支出划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和中央 财政专项拨款支出;地方固定收入大于支出,定额上缴,地方固定收入小 于支出,将共享收入确定比例留给地方,地方固定收入、共享收入全部留给地方仍不够支出,中央定额补助;地方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自求平衡。,第 10 章,九、1986年:“财政大包干”收入递增包干 总额分成 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 上缴递增包干 定额上缴 定额补助,第 10 章,十、1994年:分税制 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的

7、确定 同时,开始实施政府间转移支付:即中央对地方进行财政补助。,第 10 章,第三节 国家预算体制一、国家预算及其作用1、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又称财政预算,是政府根据施政方针和社会需要所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承认并得到批准的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第 10 章,2、国家预算的作用 财力保证 分配财政收入、调控宏观经济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监督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第 10 章,二、国家预算的体系及其组成1、国家预算的体系 中国实行一级政府建立一级预算的体制,形成五级政府预算体系:中央政府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 乡、民族乡、镇政府,第

8、10 章,2、国家预算的组成各级政府预算的地位由其承担的职能决定。中央政府预算在国家预算中居于主导地位,内容包括:国家重点建设和文教建设 中央行政与国防等国家事务的资金需求 调剂地方预算缺口 支援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开支,第 10 章,地方政府预算的内容:地方经济、文教建设与行政管理资金 支援农业开支 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资金,第 10 章,三、国家预算的编制(一)国家预算的类型1、单式预算:传统预算方式,不能明确反映各项财政收支的 全貌,不利于国家对财政活动的分析、调控。2、复式预算: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归类,分编出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平衡表,能较为全面地反映 国家财政活动,增加透明度

9、,并有利于监督。中国的预算编制采用复式预算:将全部预算收支编成公共预算和建设预算两部分。,第 10 章,(二)国家预算编制的分工与编制要求1、单位预算与部门预算的编制单位预算 单位预算是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单位预算的编制按照全额预算、差额预算、自收自支等管理形式实施。,第 10 章,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包括部门机关预算、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部门预算应按照定员定额标准编制收支计划。,第 10 章,2、地方预算的编制 地方预算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本级总预算的汇总预算。地方预算编制的要求 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坚持收支平衡(地方预算不做赤字预算),第 10 章,

10、3、中央预算的编制中央预算由财政部负责编制中央预算的内容 本级单位预算和支出 返还和补助地方的支出 地方上缴的收入,第 10 章,四、国家预算的审查和批准(一)财政部门对预算草案的审核 各级财政部门在汇编预算草案之前必须对各类预算草案进 行审核。对本级部门预算草案和下级政府总预算草案中不符合要求 的情形,可以加以纠正。对本级政府总预算中发现的下级政府预算编制不符合要求 的情形,应向本级政府反映,由其责成下级政府纠正。,第 10 章,(二)各级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国家预算的审批权属于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国家的预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地方各级人大审查、批准本级政府预算、预算执行情况的

11、报告,第 10 章,以国家预算的审查为例 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报告,提请审议 人大代表有权提出质询,国务院和财政部必须答复 人大财经委员会向大会作审查结果的报告,提请讨论审查 大会批准决议或决定修改 通过审查并批准的预算应向社会公布,具有法律效力,第 10 章,五、国家预算的执行(一)国家预算执行的含义 国家预算的执行是指组织国家预算收支计划的工作,使国家预算由可能变为现实的必经步骤。是实现国家预算各项收支任务的最重要的环节。,第 10 章,(二)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各级财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预算执行税务机关和海关:组织预算收入执行国家有关专业银行:组织预算支出执行国家金库:具体负责办理预算收入的收

12、纳、划分、留解,办理资金拨付,金库由央行代理,第 10 章,第四节 政府财政收入及其管理一、财政收入及其形式(一)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和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式集中起来的一种货币资金或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第 10 章,(二)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 由于其特殊性质,税收是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中国目前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约90%,第 10 章,2、债务收入 债务收入是指政府以信用的方式筹集的收入,包括政 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公债、政府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 组织和商业银行借款。中国从1979年开始恢复以公债筹集财政收

13、入的方式。,第 10 章,3、企业(国有企业)收入 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常用的财政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创收以税 收的形式上缴财政,以利润形式上缴财政趋弱。,第 10 章,4、其他收入 事 业 收 入 规 费 收 入 公 产 收 入 罚 没 收 入 资源管理收入 基本建设收入,第 10 章,二、国家税收(一)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政治权力为前提参与分配而取得的财政收入,是国家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的实物或货币。税收作为国家与被征收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征纳关系:国家依法征收,企业与个人依法缴纳 分配关系:国家无偿占有并进行全社会意义上的分配,第 10 章,

14、(二)税收的特征 强 制 性 无 偿 性 固 定 性,第 10 章,(三)税收的分类1、按照税制结构进行分类 单 一 税 制 复 合 税 制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复合税制,第 10 章,2、按照税收缴纳形式进行分类 实 物 税 货 币 税中国同时采用实物税和货币税两种缴纳方式,第 10 章,3、按照税额的确定办法进行分类 定 率 税 配 赋 税4、按照计税依据进行分类 从 价 税 从 量 税,第 10 章,5、按照税负是否转嫁进行分类 直 接 税 间 接 税6、按照税收支配权的归属进行分类 中 央 税 地 方 税 共 享 税,第 10 章,(四)中国税收制度与税务行政职能1、税收制度的含义与中国税制

15、的发展演变 税收制度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第 10 章,中国当代税收制度的演变 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多税种、多次征 收,不同对象实行不同税率的税负 全民与集体所有制占优势阶段:简化税制,对国有企 业实行“利税合一”,税种少,税目粗 搞活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时期:改变利税双轨制、实行税代利制度 以税收为主:改税、利并存为以税收为主,国营企业 利润以税收形式上缴,税后利润自行支配,第 10 章,2、中国税制原则 效 率 公 平 简 便 灵 活 负 责,第 10 章,3、中国税务行政的职能 调查税

16、源、制定税收计划 税收会计 税收征收管理 税收统计 税收检查,第 10 章,第五节 政府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的原则1、平衡预算原则 量入为出:财政支出不应超出合理的税收收入 节约资金:缩减经费支出,减轻纳税人的负担,第 10 章,2、效益原则效益原则要求政府财政支出的总成本低于总收益 财政支出应使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 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效率 财政支出应使政府所吸收的资源在各支出项目 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效率3、积累和消费比例适当原则,第 10 章,二、财政支出的类别1、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与作用分类 国内支出和国际支出 中央支出和地方支出 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生产性支出和非

17、生产性支出 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 财政信用支出和非财政信用支出,第 10 章,2、按照国家职能与活动的范围分类 经济建设支出 科教文卫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第 10 章,三、政府投资(一)政府投资的特点(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投 资 主 体 不 同 投 资 原 则 不 同 资金来源及筹集方式不同,第 10 章,(二)政府财政投资的形式1、无偿拨付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式2、有偿信贷(低息或无息)财政部门将资金拨给专业银行,由其以贷款形式发放 成立专门投资基金,有偿使用 组建专门的政策性银行,管理政策性投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第 10 章,四、政府采购(一)

18、政府采购的含义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及其机构为了政府管理活动的开展、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政府采购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形式。,第 10 章,(二)政府采购的特点与原则1、政府采购的特点 公共性(采购主体、资金来源、采购目的)政策性 非商业性 规范性,第 10 章,2、政府采购的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 物 有 所 值 透 明 监 督,第 10 章,(三)政府采购的方式与招标性采购程序1、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1)按照采购的性质划分 招 标 方 式 非招标方式,第 10 章,(2)按照招标的范围划分 公 开 招 标 采 购 选择性招标采购 限制性招标采购,第 10 章,(3

19、)按照采购的规模大小划分 小额采购 批量采购 大额采购,第 10 章,2、政府招标性采购的基本程序 发布资格预审报告 准 备 招 标 文 件 发 布 招 标 通 告 发 布 招 标 文 件 投 标、开 标 评 标、决 标 授 标 与 签 标,第 10 章,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及其管理一、预算外资金及其特点 预算外资金是未纳入国家预算规定的各种财政性资金,是财政资金的延伸,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第 10 章,预 算 外 资 金 的 特 点(与预算内资金相比)自 主 性 专 用 性 分 散 性,第 10 章,二、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 政府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国务院、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 主管部门所属单位上缴资金 乡自筹、乡统筹资金,第 10 章,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轨道 监督预算外资金的形成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的计划管理 加快预算外资金的立法和制度建设,第 10 章,第 10 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