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全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1383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四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四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四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全册.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导学案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写特点: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探索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结合单元的学习,安排的探索活动;另一种是专题探索活动;如“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等。

2、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册教材针对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第一,对答案唯一的问题继续提倡算法多样化。 第二,对多个答案的问题鼓励策略多样化。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认识的体验等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像、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思考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性质,认识图形的变换,描述图形的位置。5、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标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目标内容中提出“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

3、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等目标,根据这些要求,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栽蒜苗”活动,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结合在一起。6、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在第一学段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在教材中主要以实践活动的形式为主,第二学段起,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主要是以综合应用的形式呈现的。7、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从三个方面行进渗透。第一,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第二,感受数学美。第三,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择优促差措施学 生 学 习 基 本 情 况 分 析四年级共有学生52人,男生多于女生,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成绩较

4、好。但本人所带班中还有十至十几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有几个学困生基础欠佳。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学习积极性。陪 优 辅 差 措 施措施具体如下:1. 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2. 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3. 争取数学教学质量有所新提高。4. 争取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5.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 学 进 度 表周次日 期单元教 学

5、 内 容课时实际执行课时18.25-8.27一报到注册 数一数228.30-9.3人口普查 国土面积539.6-9.10森林面积 练习巩固549.13-9.17二线的认识 平移与平行559.20-9.24相交与垂直 旋转与角56.9.27-10.1用量角器量角 画角5710.4-10.8“十一”放假5810.11-10.15三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体育场5910.18-10.22计算器 探索与发现51010.25-10.29乘法结合律 分配律41111-1-11.5四图形的旋转 除法 买文具51211.8-11.12五路程时间 速度 国家体育场51311.15-11.19商不变的规律抗震救灾51

6、411.22-11.26六方向与位置51511.29-12.3七温度 正负数51612.6-12.10八统计 栽蒜苗51712.13-12.17整理与复习41812.20-12.24复 习1912.27-12.31复 习201.3-1.7考试 放假第 一 单元、 课题:数一数 课时:第1课时内 容数一数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重点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难点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课 前准 备计数器若干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7、。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2)十万张纸摞在

8、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2.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3.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仧间的关系,

9、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5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6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7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四:实践作业

10、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提出数学问题,相互讨论解决。通过让学生的拨珠活动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课后反思:第 一 单元、 课题:人口普查 课时:第2课时内 容人口普查教学目标知识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重点对多位

11、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课 前准 备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读、写更大的数。 1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

12、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 (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7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在学生写数时,安排

13、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践练习。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第3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写数时,除了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先独立完成,一起交流方法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亿

14、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1 2 6 5 8 3 0 0 0 0 计数单位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课后反思:第 一 单元、 课题:国土面积 课时:第3课时内 容国土面积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难点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课 前准 备学生学具和计数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 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

15、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 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

16、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

17、写的基本方法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 = 960 万 10000000000 = 100 亿课后反思:第 一 单元、 课题:近似数 课时:第4课时内 容近似数教学目标知识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重点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难点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课 前准 备学生学具,计数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

18、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 2.出示“填一填,说一说。”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巩固与应用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

19、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三、作业1、练一练1、2、4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并讨论这些近似数的特点。 发现取近似数的方法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 万公顷 亿公顷:约2亿公顷。课后反思:第 一 单元、 课题:练习一 课时:第5课时内 容练习一教学目标知识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

20、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课 前准 备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 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

21、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一) 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二) 有关近似数的练习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1 3 8 2 0 0 0 0 计数单位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课后反思:第一单元测试卷 (3课时)班级_姓名_分数_一、请读出下列数字。234588919

22、读作:_376009704 读作:_6030607080 读作:_800000004 读作:_90990900008 读作:_57080023040 读作:_二、请写出下列数字。一千零四亿三千零一万 写作:_六千七百亿零三千五百零四 写作:_二千二百零三万八千 写作:_八亿零七 写作:_二千五百四十六亿七千零五十二万六千四百八十五写作:_六百亿零四万零四 写作:_三、请将下列数改写成“亿”、“万”作单位的数。540000( )万 352000000( )万 90500000000( )亿 53680000( )万 235728( )万 629999( )万890080000( )亿 12350

23、000( )亿 4090000409( ) 1250000000=( )亿四、填空。1.从右边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第( )位是百亿位。2.一万是( )个千,一千万是( )个百万,( )个一千万是一亿。3.一个数是由6个百万、7个万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4.八千七百万六千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5.49( )00050万,( )里最小要填( ),最大能填( )。6.最小的八位数是( ),减去1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 ),加上1是( )。7.用三个“0”和三个“9”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 ),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组成最

24、小的六位数是( ),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8.由五十亿、七亿和六千组成的数是( ),把它精确到亿位约是( )。五、在里填上“”或“=”。100009999 60000600000 99988999 9453794536十七亿七十亿 三十八万三百八十万 210万元2100000元 5万米50000米 20吨2000千克 10000万1亿六、思考题:1.一个数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之后是6万,那么这个数在省略之前,最大只能是多少,最小只能是多少?2.用0、0、0、0、0、1、2、3、4、5、6连成十一位数,要求所有的0都读出来。第 二 单元、 课题:线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内

25、容线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重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难点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课 前准 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

26、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

27、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并发现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探索画法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课后反思:第 二 单元、 课题:平移与平行 课时:第2课时内 容平移与平行教学目标知识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重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难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课 前准 备课件、小棒、三角尺、直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平移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

28、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平行1、移一移: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29、。3、说一说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4、画平行线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三、 实践活动: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四、移一移折一折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平移与平行(课件展示)课后反思:第 二 单元、 课题:相交与垂直 课时:第4课时内 容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知识1、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认识垂直线难点会画垂直线 课 前准 备小棒、三角板、正方形纸一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情导入你们相信用两枝铅笔或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搭很多的

30、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二、摆一摆、量一量1,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2,让学生观察P20的第一行图形、讨论这些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其中的特殊角直角。3,你们知道哪些是直角吗?知道用直尺怎样检验直角吗?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亲自演示。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如P20第二行图中AO垂直于OB,O是垂足。三、折一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请大家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看看哪些线是相互垂直的?。四、巩固知识1,你能说说教室或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线段吗?2,说说正方体的哪

31、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五、实践操作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摆,相互交换角色,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直的方法。学生热情很高,跃跃欲试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学生观察P20的第一行图形、讨论这些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其中的特殊角直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请学生检验;P20第二行图中AO垂直于OB,O是垂足。学生很聪明,很快就正确的检验出来了有的学生沿边对折,然后再沿边对折;有的按角对折,再按角对折;。学生各自动手操作,踊跃回答。学生积极回答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摆,相互交换角色,提

32、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直的方法。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O课后反思:第 二 单元、 课题:相交与垂直 课时:第3课时内 容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知识1、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画垂线难点画垂线 课 前准 备三角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情导入你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垂线,那么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来画垂线吗?二、画一画1,用三角尺画垂线(1)已经有一条直线,你们知道怎样画出它的垂直线吗?(2)教师示范: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用三叫尺的一个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就画出了已知直线的垂

33、线。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就是垂足,一般用O表示O过A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问:这道题与上道题有什么不同处?你们想想该怎么画?单击 AO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后面的两小题三、小实验出示P22的小实验题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四,回家后在本上各画一条过直线外一点、直线上一点的直线学生学习热情高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用三角尺画垂线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画(教师指名学生上黑板画,教师订正)学生仿画;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用三叫尺的一个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就画出了已知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就是垂足,一般用O表示过A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后面的两小题学生小组

34、讨论怎样的线最短同学试画几条线,看看、量一量什么线最短。学生回答:垂线最短: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回家后在本上各画一条过直线外一点、直线上一点的直线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O课后反思:第 二 单元、 课题:旋转与角 课时:第4课时内 容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重点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难点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课 前准 备活动旋转学具,钉子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情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旋转与平移吗?请大家说说。以前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角?二、探究新知1,用自己的旋转学具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锐角、直

35、角、再旋转到一个平角、周角。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点?3,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角,平角和周角及它们的特点。三、试一试1,说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2,出示P25的2,图中是围绕哪一点转的?四、练一练1,让学生做P25的12,在钉子板上做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五、课后实践回家观察,除了钟表外,还有别的计量表,它们是否也有和钟表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围绕哪点转的。学生积极回答锐角、直角、钝角 平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周角的两边从重合又旋转到重合。有的说:钟表在六点时,时针和分针是平角,12点时它们是周角。向后转也转了平角,翻书也是平角等等。是围绕圆心转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36、学生自由练习板书设计:旋转与角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课后反思:第 二 单元、 课题:角度的度量 课时:第5课时内 容角度的度量教学目标知识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重点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课 前准 备硬纸板做的活动学具,量角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情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角,都有那些角?如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等怎样量角的大小呢?二,探究新知1,出示A和B单击 A B你们知道这两个角哪个大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量角的大小用纸板剪出P26的图1,再用1分别度量A和B的大小。这就需要我们把1做的再小些,那

37、样测量的结果就会更精确了。请大家把1对折得到2,再来测量,看看你的结果,请大家交流。3,人们把圆分成360份,把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三,认一认1,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自己观察,再互相交流观察结果。2,老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和排列特点。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分成180份。,请大家观察读数的排列方式。3,开始时先让学生尝试,再交流方法,然后让学生认真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教师总结:量角时,要注意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五,练一练1,教师先出示一些特殊的角如:30、60、45、90、180让学生观察2,练习P28的13题六,数学游戏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玩P28的游戏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等有的说A大,有的说B大学生量出两个角都是1的3倍多一点。还是不能准确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