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419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10册第三主题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设计思想】劳动的开端节选于作者吴运铎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文章叙述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表现了作者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教学本文,我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的设计思想。1、抓住重点,注重实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解决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面面俱到,必然面面不到。阅读教学亦是如此。要善于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学生思维的疑点,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求点上开花,以点带面,每课有得。本文教学拟抓住作者“挑煤的艰难” 和 “坚强”这两个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2、词句深入研读感悟。这两个点将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苦难的童年,感悟作者对家人的爱和勇挑生活重担的顽强不屈的形象。2、强调自主,注重开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带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能包办代替。教学中,坚持开放自主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初读感受,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后找出写“挑煤艰难”和“我的坚强”的词句,引导学生读、议、思、悟,最后教师适时补充作者的资料,引导学生对小作者诉说自己的心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主读书、自行思考、自由交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体现人文,注重

3、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任。本文字里行间闪耀着作者人性的光华,是对当今娇生惯养的学生进行吃苦教育、磨难教育、价值观教育良好教材。抓住这一点,我在设计时紧紧牵住学生的情感这一主线,注重适时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真正感悟作者苦难而坚强的人生,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苦难的人生、顽强的意志,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仰、爱戴之情。4进一

4、步渗透和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比较等理解课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表现作者挑煤艰难和顽强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真情对话中与文本、作者实现心灵的沟通交融,从而悄无声息的受到熏陶、感染、激励、教育。【教学准备】1、制作以课文重点词句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体现开放性、随机性,可以随学生的回答适时地点放相应词句。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文中字词,并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3、教师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筛选有效信息,以备课堂适时补充。【教

5、学过程】一、导课解题,整体感知,走近文本。1、直接导课,板书课题。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提问:(1)“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劳动的开端是什么?(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小结语:总起来看大家的感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挑煤”(板书)的,一个是关于作者“我”(板书)的。这些感受从何而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这段人生。二、品读感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一)自主品读,感悟“挑煤的艰难”。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标画出表现我挑煤生活的词句。2、交流标画出的句子,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依据情况,利用大屏幕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

6、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疼”、“换来移去”“都”、“只好”等词语感悟挑煤太累、太苦、太难。重点词句(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想象一下,我当时可能是怎样走路的?引导学生结合“滑极了”、“一步三滑”、“像是打秋千”等感悟路滑难走,感悟挑煤不仅太累、太苦、太难,而且太险。重点词句(3):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

7、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我为什么会栽倒?栽倒以后我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结合“一不留神”、“好几道口子”、“撒了一地”等感悟挑煤的艰难、作者内心的焦急、无奈、失落、伤感、委屈及作者对家人的爱。3、学生交流三四个句子以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它标画出的句子,进一步感悟“艰难”。4、小结深化,板书“艰难”。提问: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挑煤的情形,你选择哪个词语?(二)自主品读,感悟“作者的坚强”。1、提问:面对艰难,“我”如何表现的?2、学生自主浏览课文,标画作者表现的词句,思考感悟。3、交流标画出的句子,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依据情况,利用大屏幕

8、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1):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1)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引导学生结合“肩也肿了,皮也破了”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面对艰难表现的坚强不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从多个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话,深入体会作者的坚强。(2)教师小结,指导方法。小结语:上下文结合品读人物的动作,可以感悟到人物的思想。重点词句(2):“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1)教师引导: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多个学生感情朗读后,教师提问:比较一下,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指导学生用“平静、淡淡”的语气集

9、体诵读后,提问:从看似平淡的话语中看出什么?(坚强、懂事、决心)(2)教师小结:结合上下文品读人物的语言,可以触摸到人物的心灵。(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感悟。1、教师深情叙述,创设情境。叙述语:多么坚强、多么懂事的孩子!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肩膀依然红肿,山路依然难走,煤筐依然在晃,可是,我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2、大屏幕及时出示拓展练习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把句子补充完整,深刻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从此,我 。 ”三、总结课文,补充材料,激发情感。1、教师补充材料,点出文章主题。教师补充语:苦难磨练了这位12岁的少年。1

10、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从事军械修理和制造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各种炸弹、地雷的试制实验。左眼被炸瞎,左手4个手指被炸掉了,两条腿也落下了残疾。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搏斗,被解放区人民誉为“中国的保尔”。 1953年,他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至今,这本书已经再版了44次。在书中,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板书此句)2、引导诉说心声,激发学生情感。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12岁的少年说些什么? 3、教师总结全文,强化英雄形象。总结语:让我们永远记住作者这段不朽的人生,记住他对家人、对祖国深沉的爱,记住他掷地有声的话语-“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记住他平

11、凡而响亮的名字-吴运铎。(板书名字)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吴运铎 挑煤:艰难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我”:坚强【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课堂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预设。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自主读、议、思、悟创设了充分的时空天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有理有据,朗读有情有色,充分体现个性的张扬;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与作者、文本实现了心灵共振;清晰的教学思路,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在40分钟内游刃有余地理解感悟了作者的人生,实现了教学的优质高效。不足之处:1、教师教学机智不够高明。教学要注重预设,更要注重生成。如果教师有高明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可以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比如,课堂开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初读的疑惑,课堂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教学中也可以左右逢源地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理解感悟。这样,就避免了许多宝贵的生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教学也会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省时高效。2、教学准备不够充分。在学生情感高涨、心潮澎湃的时候,如果能够适时地播放一些震撼人心的乐曲,引导学生在乐曲中读书、交流,课堂会更加精彩。教学艺术永无止境,我将不懈探索、追求、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