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先学后导、快乐阅读”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先学后导、快乐阅读”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先学后导、快乐阅读”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叶圣陶说:“学生要学的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学习中学会自学的本领,学生有了自学的本领,就能自己寻求知识。”基于此,我们通过实践及借鉴相关经验确定了“先学后导、快乐阅读”的语文阅读教学
2、课堂思路一、基本操作路径:确定目标 学生自学精读体验 品味语言依据目标 检查预习 读写结合 延读创新 二、具体操作流程:(一)确定目标 学生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后问题和自学提纲进行自学。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二)依据目标 检查预习。通过检查预习,促进学生的二次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检查时,个人不会或不把握的内容,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帮助,进行再次学习,提高预习效果。通过预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三)精读体验 品味语言。这是自学的继续和深化,是这
3、一模式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方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生读的过程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文本的品味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年级学生可以引导读懂课文的内容,品味课文的语言;到了高年级以后,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让每个学生都说,
4、不留死角,学生从讨论中深化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读写结合 延读创新。延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读写方法,也可以是课文的语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阅读合适的课外读物并对其中的句、段进行摘录,写写读后感。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交流、评议,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向学生推荐与所学课相近的文章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三、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阅读课堂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此模式中“四步式”是一个主体的教学模。(1)确定目标 学生自学环节:指预习或初
5、学过程,把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习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对初学结果进行检查。在本环节当中,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发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2)依据目标 检查预习:自主创新性地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新时期教育提出的要求,通过预习检查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情,使教学重点更突出。(3)精读体验 品味语言: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解决,加深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在新知识构建当中,新能力形成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环节重在形成知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4)读写结合 延读创新。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