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数学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数学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回归本色回归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数学教学摘要 这几年,我不断的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进行学习研究,突然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已经不再是那“通俗简单”的数学课,而是变成了刻意追求形式之风的极具“观赏性”的课。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倘若不冷静反思,则很容易使数学教学步入“歧途”。当务之急是
2、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关键词 实实在在 提升能力 恰到好处地用多媒体 生活 这几年,我不断的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进行学习研究,突然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已经不再是那“通俗简单”的数学课,而是变成了刻意追求形式之风的极具“观赏性”的课,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倘若
3、不冷静反思,则很容易使数学教学步入“歧途”。当务之急是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 一、脱掉华丽的外衣,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确,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然而结果却引发了不少问题。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数学课的导入-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汉字吞、呆。)你知道这些
4、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 生1:“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 生2: “呆”调换部首是“杏”。 师: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 请把我说的句子倒过来念。 师:“客上天然居”! 生:“居然天上客”! 师:“高山流水”! 生:“水流山高”! 师: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倒数。 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可用“漂亮、华丽”来形容,教师充分挖掘语文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汉字的倒写、句子的倒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倒数这一概念。但这是否就是一个好的情境?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多少数学思考?回答是否定的。在“倒数的认识”学习之后,
5、少数学生把“6”的倒数写成了“9”,“7.46”的倒数写成了“6.47”。这应该说是教学价值的误导。 二、少一些过程铺设,注重能力提升 新课程目标注重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强调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充分,数学思考,但又不能放松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尽可能想做到面面俱到,每个过程的铺设都尽可能“全”和“齐”,但结果却是重了形式而少了实质,少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案例(一):三角形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师出示:三角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底为6厘米 (1)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高 (2)学生画三角形 (3)反馈(投影展示) 这个案例中,教师练习的设计本身是很好的,但由于
6、教师预设后面还有很多的练习,所以当学生画好后,教师校对了就结束了。而没有对学生所画的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得出等底等高的特征;然后可以让学生思考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除了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以外,还有哪些可能?从而得出底和高相乘的积是24的三角形面积都是12,增加学生思维的含量,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否则练习再多、再新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教学流程。 案例(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复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1:(55+5lO+510) 2。 生2:552+5lO4。 师
7、: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面面相觑) 生3:我想出了一种简便方法:55lO。 生4:他错了,他求的是长方体的体积。 师鼓励生3:你是怎么想的?请你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3很自信地说:每个侧面可以看作2个底面,那么四个侧面就有8个底面,再加上下2个底面,一共是10个底面,算式就是:55lO。 师:非常有创新,真是太简便了。 生5:5lO5这种计算方法也很简便。 师:这种方法跟刚才的一样吗? 生6:跟刚才的一样,只是交换了两个因数。 生5解释:上下两个底面合并起来是1个侧面,再加上四个侧面一共是5个侧面,算式就是:5lO5。 多么好的诠释啊!大家不由地鼓起掌来。学生在
8、老师的大力表扬、热情鼓励下,创造性思维得到迸发,体验到了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三、正确运用多媒体,恰到好处地用多媒体 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一直有一个误区:一节课的效果如何,结果如何,不是教材,不是课件,不是实物投影,也不是教具,教师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但很多老师对这个理解很片面。很大一部分老师接到赛课或者展示的任务,第一件事往往想到的不是如何上这节课,而立即想到的是课件怎么做。据我工作这几年来的不完全的统计,我在本校和市里面听的课全部都有课件,课件确实做的很漂亮,不仅仅是一些幻灯片,而且有的都涉及到编程和3d动画,多数的时候确实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我们的教师都是
9、师范专业毕业的,或许有一些计算机能力的老师能够花上3到5天的时间去完成一个精美的课件,但绝大部分老师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增加了上课的难度。 上课是给谁听的?毫无置疑,课是上给学生听的,但是一些老师为了课上的漂亮,为了让听课的人满意,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技术含量高,往往的去滥用多媒体。或许你这节课确实达到了你上课的效果,但是平时你能够每天都能够上这样的一节课吗?答案肯定是不能,或许每个人一年才准备这样一节课,而且是表演的,就好像一个大的舞台,有绚丽的灯光,一年才有一次表演,那么我们的学生有能从中得到什么?又能给听课老师带来什么,如果带来的评价是这个课件很漂亮,那么这绝对是一节失败的课。 所以,我们要学
10、会正确运用多媒体,恰到好处地用多媒体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比如上面的一些例子就用得恰到好处,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教
11、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四、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服务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往往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经验知识,然后上升为理性的数学知识,再返回到实践中解
12、决现实问题而证明自身的真理性、完善和发展新知识。即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 “教育只有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教育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意义”。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要很好地处理好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不仅要从技术层面联系生活,而且要深层次地融入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数学教师就
13、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教学“体积的概念”这一节内容,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诚然,这个实验的内容与“乌鸦喝水”的现象并无二致。为让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思考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乌鸦聪明,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有的说放进小石子,瓶子里的水面升高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又重点设疑:为什么瓶里放进石子水面会升高?为什么放了许多石子后乌鸦
14、才喝到水?经我这么一问,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说石子重,会往下沉;有的说石子占了一定空间,把水给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只有放了足够的石子,才能把水挤出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逐渐理解了体积的含义。 什么是数学,它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自己:在滚滚而来的改革中,我们应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关注什么?有没有带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不着边际”的教学活动?应该做到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让它生命的本色重见阳光!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学月刊新课程 小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 电化教育的困惑 让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