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六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613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六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苏教六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苏教六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苏教六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苏教六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六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六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1导学案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学习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列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一、自主

2、学习1、预习例1解决问题:(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在题目中相关的文字下作出标注,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观察你的等量关系式,想一想: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二、小组交流。1、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交流各自的等量关系式3、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4、先自主设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5、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解方程的方法和依

3、据,解方程,并进行检验,最后写出答句。三、课堂展示1、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2、做“练一练”先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独立完成。展示时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其他同学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说说: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四、拓展练习2、做练习一第1题先在小组中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完成。注意检验2、做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

4、的。3、做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4、课堂作业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2导学案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的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

5、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一、自主学习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其中哪个环节你觉得比较重要?二、小组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三、课堂展示一、计算练习(练习一第6题)完成练习一第6题。提出要求:要想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保证在计算上不出差错,请同学们将这三道题目做在课练本上。(每组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二、巩固数量关系练习(练习一第7题)提出要求: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基础

6、上,我们还要正确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请同学们默读练习一的第7题。1、分析数量关系在小组中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 ) 联系这个公式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口答。第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后全班交流。2、巩固数量关系练习(练习一第7题)提出要求: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正确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请同学们默读练习一的第7题。四、拓展练习1、练习一第8题生读题后提示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与杨树和松树有关的信息分别列表整理(如列表,作标记等)生独立解决后再要求说说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对得数。(

7、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检验)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2、练习二第9题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集体核对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样找出这样的相等关系的。3、练习一第10题(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天文知识)请二至三位学生介绍相关的天文知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可以小组内相互说说数量关系。4、练习一第11题生读题提问:在本题中出现了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在写设句时要注意什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小亮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总结评

8、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3导学案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o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学习重难点:掌握方程解应

9、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的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自主学习预习例2读题。回答问题1:颐和园和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什么问题?(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为了看得更加直观和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呢?(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陆地面积:( )公顷水面面积:3:请同学们完成这幅线段图。(自己画一画,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感受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4: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X公顷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图上标注出来。3X公顷陆地面积

10、:( )公顷水面面积:二、小组交流想一想:题中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将这个数量关系写在线段图的下面。)颐和园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再说一说:颐和园的水面面积在线段图中是怎样表示的?陆地面积呢?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要先进行解设,那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怎样列方程?请同学们试着列一列。再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的。并说说有什么依据?小结解方程的步骤:首先应将方程化简,变成一般的方程然后再解。三、课堂展示展示练一练生读题,明确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并展示解题过程与结果。注意讲解:这

11、题的解答过程与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四、拓展练习1、练习二、1提问:谁来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需要怎样做?(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求解。(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小组内同学互相核对并指出问题。2、练习二、2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提醒学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进行化简。提问:你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4练习 导学案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

12、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o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一、自主学习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13、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二、小组交流1、练习二、7指名读题,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线段图。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线段图,在小组里说一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思考:题中的“960米”是小丽所走的路程吗?是小明走的吗?那是什么?写出本题的数量关系式你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三、课堂展示练习解方程(练习二、6)四、拓展练习2、练习二、8指名读题提问: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和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中信息)追问:题中的“182千米”这段路程是谁走的?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师巡视,了解学生说的情况,辅导学困生)要求

14、学生独立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并检验。(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练习二、9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题的情境图,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及数量间的相等关系。4、思考题指名读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启发:甲比乙多跑一圈,是指什么?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并解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 整理与练习(1)5导学案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e=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

15、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实物投影出示小组讨论内容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小组自由讨论,师参与第四组,第六组讨论。二

16、、交流展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第2题)提问: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提醒学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题中的两未知量)三、拓展练习1、解方程180+6x=330 27x+31x=145 x-0.8x=10202x-1=10 4x+x=3.15 6x-4x=12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三题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提问:小树从3月1日到9月1日共经过了几个月?长高了多少?启发:你能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口答)

17、板书:小树原来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现在的高度(平均每月长的高度6个月)要求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检验。3、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指名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提问: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板书:制版费、印刷费提问:其中印刷费是怎样得到的?(板书:每本印刷费本数)完成板书:制版费每本印刷费本数印制画册的总费用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整理与练习(2)6导学案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

18、)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o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自主学习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说数量间的相等关系。(1)刘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比李师傅的5倍少20个。(2)一件上衣的价

19、钱比一条裤子的3倍多5元。2、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学校体育队有x人,歌咏队的人数是体育队的3倍,歌咏队有( )人;体育队和歌咏队一共有( )人,歌咏队比听一声多( )人。二、小组交流1、练习二、5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以及周长公式。小组讨论:说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学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2、练习二、6读题小组讨论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学生独立列出方程解决,写出检验过程。三、课堂展示练习二、7题 读题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时说一说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请学生口答检验过程。四、拓展练习1、练习二、8题先让学生独立算算自己在体育上测试百米跑步时的速度大约每秒是多少米。出示第八题

20、,生独立解决后根据数据说说感想。2、思考题启发:取了若干次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说明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整理与练习(3)7导学案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o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

21、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理解实践活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一、自主学习 1、出示教材第9页第11题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高时3厘米的三角形。先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要画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必须先求出什么?2、出示教材第13题和同学或家人一起,先测出每人每分钟步行多少米,再算算如果两人同时从长2000米的一条路得两端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大约经过几分钟相遇。二、小组交流1、小组讨论第11题提出的问题,解决

22、后操作。小组成员交流成果。2、第12题 (1)先在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再动手分一分。(2)操作完成后同组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并交流方法。3、第13题(课前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测量活动)(1)小组交流课前准备情况。重点交流考查数据的合理性。并按合理的数据进行计算。4、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自评与小组内的互评。三、课堂展示全班交流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四、拓展练习1、解方程6.8+5x=31.8 17.2x-10=24.4 2x+3.1x=18.362、列方程解决问题。小英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小英以每分钟63米的速度向东走,小红一每分钟57米的速度向西走。几分钟两人相距600米? 总

23、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导学案4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学习重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一、自主学习1、问: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3分米5厘米

24、2.5厘米3厘米厘米2、计算下面各图的表面积。 3、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的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小组交流出示例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1、说一说鱼缸的样子。2、问: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可以怎样计算?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4、全班交流,体会不同方法的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三、课堂展示(练一练)第1题 第2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四第6题,第8题,第

25、9题,第10题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导学案5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学习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

26、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一、自主学习1、拿出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如果把这两个石块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你能说出比它大多少吗?2、要认识物体的大小,准确比较两个物体大小多少,就要认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3、拿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 (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较小的石块观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化。想一想:水面为什么会上升?说明:石块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因为石块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较大的石块。观察: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3)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说明:因为第二次

27、的石块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小二、小组交流(1)拿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得出结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也就是说,大的物体所占的( )大,小的物体所占的( )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学习例7、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些。说明:书盒能容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三、

28、课堂展示1、第1题学生直接判断,然后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再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2、第2题:先判断,然后再根据溶剂的含义进行解释。3、完成练习五第1题重点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四、拓展练习1、第3题: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2、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3、第5题中的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

29、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体积和容积单位 导学案6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意义的基础上,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习重难点: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自主学习1: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二、小组交流1、出示1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哪个体积大?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30、?(小组交流,组长做好总结)2、学习体积单位(1)认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问: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呢?出示21页上的2幅图,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2)认识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棱长1分泌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立方分米的大小吗?说说看,你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3)认识1立方米的正方体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 )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4)归纳体积单位通过观察、学习,知道体积单位是规定了( )的正方体。在小组中说说1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是怎样的正方体。(5)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 )和( )作单位。说明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是1升水。1立方分米=( )升 1立方厘米=( )毫升(6)说说那些容器大约可乘1升水。三、展示反馈1)、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这一题中的3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 )、( )、( )。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 ),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 ),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2)完成练习五第6题数几个物体的体积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四、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五的第7题正确理解容积和体积单位的使用。(2)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3)完成思考题提示以

32、1立方厘米的图形作标准,先将右边的物体进行分割,再进行估算。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导学案7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学习重难点:经历操作、观察

33、、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一、自主学习1拿出用萝卜或橡皮泥做成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2厘米长方体。我们刚刚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说明:萝卜(或橡皮泥)是可以切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都是可以切开的。那么又该如何去求那些物体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二、小组交流新 课标第 一网1、操作准备。(1)操作要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2)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2观察思考。(1)提问:你能看出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然后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2)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由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3)在小组内互相核对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选择一些长方体说说是怎样数出它们所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3分析推想。 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