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论文《发挥资源优势 丰富探究活动》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论文《发挥资源优势 丰富探究活动》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论文发挥资源优势 丰富探究活动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探索这篇论文是原创内容摘要: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诸如田园流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江河湖海、风云雨雪这一切无不给农村科学教学提供了优势资源,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以玩促学、寓教于乐。 一、走进生活 丰富课堂教学资源1、精心准备 激发学习兴趣2、因地制宜 合理引进资源二、合作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2、创设和谐氛围 促进有效交往3、设计创新活动 培养探究能力 三、拓展延伸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1、开展活动 增长科学知识2、加强实践 培养创造能力3、走进社会
2、提升科学素养关键字:资源 兴趣 探究 素养 有效正文: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探索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在广大的农村,辽阔的大自然就是我们丰富的教学资源,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江河湖海、风云雨雪都是我们极目可得的教学素材,我们的生物园地比城市广阔千倍、数量和种类丰富万倍,这不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吗?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有力的自然资源,结合农村实际,创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小学科学课堂。一、走进生活 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农村小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活中许多随处可见的东西,都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1、精心准备 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新
3、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学具。”科学课中很多教学需要的材料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和常见的,学生通过留心观察和注意收集就能得到。提前按照教材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在课前搞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这样的做法,不仅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而且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得到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节约习惯。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废弃的铜钥匙、铁钥匙、小铝勺子等,可以代替铜片、铁片、铝片等做“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用菜园上抓来的菜青虫可以替代蚕学习“养蚕”等等。通过这些作法,既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又
4、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科学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2、因地制宜 合理引进资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观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学生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乐趣。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引进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进行考察、探索。如:认识土壤时,就带领学生到田地里摸一摸,捏一捏;了解水域污染时,就带领学生到河边、池塘、水井口观察;再如:学习水 土 植物 人时,就让学生到被砍成光秃秃的山上去体
5、验;学习各种各样的茎时,菜园里豆架子的豆角,篱笆墙上的牵牛花,葡萄架上的萄藤,红薯地里的红薯藤,等等这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稍加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研究,葡萄、豆角、牵牛花的茎的不同就能知道,红薯茎是匍匐在地上生长的,大多数植物的茎,如树木、高粱、玉米、小麦等都是垂直挺立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习这些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知识,合理利用农村资源,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效益可想而知。二、合作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6、在小组合作中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已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中。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益。1、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展示各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质疑,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教师利用自制“迷宫”学具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探路”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通过某几条路时,小电珠会亮,通过另一些路时小电珠却不亮,从而发现“有些材料能通电,有些材料不能通电”,并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探究的问题“哪些物体
7、能让电通过?哪些物体不能让电通过呢?”他们由此产生了进一步探究、了解自己未知的知识的愿望和意向。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行为不断的从已经获得的知识从新指向对新知识的探求上来,从而形成持续的指向学习任务的学习动机。2、创设和谐氛围 促进有效交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应体现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师生交往,更体现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使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通过改变教学行为,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内涵,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8、促进者,多倾听学生的发言,多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多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和学生构建平等的、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做到师生情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3、设计创新活动 培养探究能力新颖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使学习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的时候,我先将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槽中,接着举起一个去底的可乐瓶问学生:“如果把可乐瓶对着小球竖直压入水中,小球可能在水槽的什么位置?请同学们猜测可能出现结果,并说出猜测的理由,然后动手实验来验证结果。”学生们兴趣盎
9、然,纷纷动脑思索,动手操作。这样就是在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大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又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的时候,我首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杯水:1号杯装着浓度较高的食盐水,2号杯装着自来水;接着将大马铃薯放进1号杯中,小马铃薯放进2号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测导致沉浮的原因;然后调换位置,将小马铃薯放进1号杯中,大马铃薯放进2号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测导致沉浮的原因;最后,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马铃薯在1号杯中都会浮,而在2号杯中都会沉呢?”“马铃薯的沉浮现象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三、拓展延
10、伸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学学科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搞好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1、开展活动 增长科学知识小学生最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因此,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各种资源,可以开展小种植、小饲养、小调查、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幻想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增长科学知识。2、加强实践 培养创造能力在课外,学生接触的自然食物和现象更广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建一个个小小生物角,在自家的庭院里
11、、空闲的地方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比如组织学生对校园里的树木进行浇水,并能结合自己家乡优质果园的具体种植情况,说出一些道理,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等等,或测量太阳高度,或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或设计一个小发明等等。还可以按教师的布置,在课外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作好有关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其中的一些规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3、走进社会 提升科学素养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兴起许多新兴产业。像“蔬菜基地”、“白柳基地”、“花卉基地”、“养殖基地”、“茶叶基地”等。根据这一优
12、势,可以开展“我当一天小农”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在蔬菜地里、茶园里、白柳地里、养殖场和农民们一起劳动,学习了解各种种植、养殖知识和技术。同时,还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为父母、家乡作出一定的贡献。结合教学实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做一天小柳农”活动,使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柳条的管理方法,还认识到柳条给我们的家乡、村民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通过与大人们交流,还知道了通过现代信息高速公路,让家乡的柳条产品飘过了大洋,到达了世界各地。同时,也深切体会到加工柳制品的艰辛。为此,好多学生结合体验,下决心研究相关的机器,立志将来让家乡变得更美好。总之,科学教学,要立足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积极开发生活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教学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中,丰富知识和体验,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科学素养,使科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并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参考文献: 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科学课程标准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小学科学课堂动态生成的思考 动态生成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科学教学中要发挥区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