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论文:论学生“写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685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论文:论学生“写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美术论文:论学生“写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美术论文:论学生“写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美术论文:论学生“写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美术论文:论学生“写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论文:论学生“写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论文:论学生“写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从小学美术“术”之缺失论学生“写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摘要】一年级到六年级,随着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提高,美术表达从想象绘画的“意象期”进入写实绘画的“具象期”,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再满足于“概念化”“符号化”,然而写生能力的缺失,使得学生观察方法及造型手段不能“与时俱进”后造成“眼高手低”的尴尬状态,学生手上的“术”达不到内心“美”的要求,当一再无法体验到画得像的成功喜悦之后,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本文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写生绘画能力的方法,对在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寻找的适合小学生心理的观察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关键词】小学美术概念化符号化写生观察【正文】现下的小学美术教材中的

2、“造型.表现”部分大多以主题性想象画、记忆画、创作画为主。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画作内容贫乏,形象概念,造型呆板,有的索性照范画临摹一张敷衍了事,画来画去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树还是原来的树,人也还是原来的人。长期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也许就是学生缺少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所致,所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习惯便成了自然。美术课程是一种以视觉形象为载体的课程,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上应以知识技能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美术课程目标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分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

3、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美术课“美”与“术”很难齐头并进,学生对于“美”有浓厚兴趣但苦于在“术”上表现力平平,体现在对物体的描绘仍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概念化的阶段。比如画风景总要在角落画一个红太阳,画树就如画棒棒糖,画房子总是上面是三角形下面是方形。如(图1)其实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想象绘画的“意象期”进入写实的“具象期”,他们对画得“像”有一定的要求,画出他们看到的真实所见是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希望的事情。由于没有很好的写实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能力水平无法同步,无法体验到画得像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到

4、了一定的年纪就失去对绘画的兴趣。从对比其他学校的学生美术作业来看,这已经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了。究美术“术”之缺失,原因很多。如其一:写生课时少,没有连贯的写生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浙美版的教材写生课占比很低,有的年段每册基本上只有一节写生课,有的学期甚至一节课也没有;其二:场地的限制,出于安全、环境、人员数量等因素,大部分写生课只能在美术室或教室里进行小物体的写生,这种“闭门造车”的教学其实很多时候是与大自然脱节的,当要画风景一类的题材时,学生从写生处得来的养分非常有限;其三:教师重视层度不够,因而遇上写生课基本属于走过场。又或者是教师本身对于写生课没有很有效的方法。从学生认知水平讲

5、,小学生写实能力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无法找到适应小学生心理及认知水平相当的观察力训练方法,使得观察力训练收效很弱,使得学生的美术素养不能“与时俱进”。又如:教师与家长都急于求成,功利性强,绘画过程性训练少,追求绘画结果,呈现表面的繁荣。概念性绘画充斥各类绘画竞赛,儿童画看不到学生对真实生活的观察与表现,作品缺乏个性。这导致的结果是重视画面的热闹性、装饰性,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绘画观察力,写实能力等美术素养。综上所述,我觉得要改变现在小学美术写生课教学的不利因素,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功能,得从培养学生写生能力入手,发展美术手脑眼的协调并用,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育与小学美术课程目标接轨,真正让“美”“术”成就

6、“美术”。写生最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观察,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写生。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物体的本象,打破学生心里既有的物体概念,更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物体的体态、空间、纹理等视觉感知,提高学生的写生、绘画能力。在教学中曾经让学生画一本书,结果很多学生画了一个长方形,再加上写文字就成书了,我说那再画一张纸,结果还是一个长方形,书和纸是一样厚的吗?为什么会画成一样的长方形呢?这就是缺少观察。那如何观察?或者观察方法有哪些?既然是写生观察,那观察要相对客观一些,或者科学一些,同时也要考虑到能否适应小学生心理及认知水平,结合平时教学觉得写生观察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观察方法一:对比观察图2对比

7、是美术“美”的法则之一,既是法则的必要性条件,足见对比对于创作美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粗细对比、曲直对比、方圆对比、疏密对比等等。图3笔者曾经让学生画过(图2)这一普通的场景,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很多学生会把窗户“理所当然”的画成粗细大小一样的网格状,忽视了很多对比的现象。当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存在的各种对比后,学生再画就不会那么的“概念”了。以此为例,可以让学生练习寻找各种有对比的地方,这种对比的观察方法在平时教学中、在学生作业中、在评价评述中都可以渗入,让它成为学生一种习惯后,对绘画是非常有帮助的。(图3)是一张四年级学生的自行车写生作业。这张画的作者观察入微,车身

8、的不同位置、部件粗细都有对比区别,而且明显,就算没有黑白灰的处理,单用线条处理,也能显得自行车细节丰富比较耐看。图4对比明确是图像细节丰富的前提条件之一,自行车各个组成部分大小对比、粗细对比非常丰富,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把握。(图4)也是四年级的写生作业,所画的自行车的粗细对比不够明显,反而边上的凳子由于把凳子的块面关系用线条之间的粗细关系处理,显得更精细一些,更具象一些。图5从这张画(图5)可以也可以看出一些对比,一正一倒的菠萝,葡萄藤和西瓜藤的粗细变化,西瓜皮的肌理和菠萝皮肌理的对比一个粗糙一个光滑。做到了这些具体的观察,学生下笔就不会无从下手,就会意识到绘画具体对象的着手点。当这些对比的观

9、察方法习惯成自然后,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肯定会有具体的帮助。观察方法二:空间观察“空间”的表现是学生绘画的一个难点。人类天生就擅长平面地表现对象,似乎这是一种本能,如从原始的壁画或彩陶等美术作品看,线性的平面绝对占主要形式。这是认知局限性带来的必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如原始人类一样,还没有达到自主去表现体验到的空间感,哪怕有空间意识,但也很难表现出来。这对透视这种科学的观察方法有较高要求,学生很难做到。但如果能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对绘画能力的提高确是十分重要的。图6绘画中的空间感来源于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取舍关系、各种转折等。如果能加以引导,学生是有能力做好这一点的。如(图6)这副图的空间感比

10、较突出,这得益于自行车和背景的前后关系处理得当,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有前后的遮挡,还值得一提的是树的表现脱离了一般的概念,当画面的整体要求不能画完整的树时,他能对树有所取舍,能画成局部处理,这对画面的空间和谐是很有帮助的。画面前面的零零碎碎竟然也都表现出很强的块面关系,内容很具体,体现了前实后虚的透视关系。画面最上端的雨棚这种局部化处理将画面的前景拉到视觉近端,与远处的景象拉开距离,使画面有较强的纵向景深感。图8图7如果能让学生表现好物象的扭曲或转折也能很好的表现空间感。(图7)一正一侧的车轮以及纵向的视觉角度和扭转的车头在可以没有任何物体参照下表现出一种显著的空间视觉效果。(图8)也是仅仅依靠

11、玉米叶子的翻转,表现出了其自身叶子与叶子之间的空间感。这种翻转、朝向、正反应该是通过仔细观察才能画出来的,表现的比较客观、真实。观察方法三:纹理(肌理)观察不同的绘画对象一定有不一样的纹路,树有树的粗糙,果有果的光滑,动物有动物的毛发,布有布的纹理等等,这些表象的东西会十分明显的摆在我们的面前,但我们在描绘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这些纹路的存在,在我看来,原因有几个:一是因为怕复杂,很多纹路密密麻麻,学生一看就会惊呼“啊!太难了”随之而来就是逃避,不去关注,不去观察、不去绘画。二是物象概念化,在学生一直以来的印象当中,很多物体在他们心里面都有一个符号,包括物体的肌理,比如画水可以闭上眼睛就用波浪线去

12、表现,云也不比思考就是一个棉花型的基本符号,房子也永远是三角的屋顶等等。失去了观察就不知道水有平静也有汹涌,天也有不测的风云,房子砖瓦的排列。三是观察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我们的美术课都是在室内完成的,学生的作业也多半是想象着创作,对真是的物象的真实没有感知。其实画纹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不管再负责的纹理它一定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到规律,那表现物体的纹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图9)、不同物体的肌理得到很好的体现,只要抓住相应的特征,找到规律,并敢于去表现,再负责的肌理也能得到有效的表现。图9图10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学生无法对一个复杂的形状如纹理复杂的物体进行分析比较,因

13、此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化繁为简,当找到纹理规律后,采用类似于电脑上的复制粘贴,进行绘画,让复杂的事物更简单,在画的过程中先把看到的物体拆开来看,拆开来画,等全部画完之后就能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个可以说成只见树木不见林,但是这个方法降低的观察的难度,对于把握一些物体的细节的形状变化是很有好处的。当学生把一些物体的细节能很像得画出来之后,对之后画像整体也更有信心了。如(图10)苦瓜,有一个特点就是局部丰富,如果用整体画法,学生往往不能把握物体的整体形状,所以让学生从观察局部开始,从一个圆,一组圆的发现开始,寻找到规律,逐渐把握物体的形状。观察方法四:色变观察图11有光影就会有色彩,在学生心里,太阳

14、是红的,天是蓝的,草是绿的,而很少去注意它们真正的色彩,在绘画过程中很容易用平涂一种色彩来表现物体,这是脱离观察的。一个立体对象的色彩随着自身结构形体的变化或位置的不同而会相应发生一些变化,这就需要去细心观察,去脱离概念化的色彩表现。如(图11)引导学生去观察单个水果的颜色其实也很丰富,只要注意观察就能发现。左画的作者就有双善于发现颜色的眼睛。并利用类似色等画出渐变过渡自然的效图12果。而(图12)的色彩因为平铺,所以显得色彩不如上图丰富。在小学阶段至少要解决的是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色彩渐变或用黑白灰来表现色彩的变化,在指导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来区分色彩的变化,提高察颜观色的能力。而这一目标

15、在新版的浙美版第四册处处有鲜花已有所要求。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将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极为重要。写生课的观察方法训练,其实是强调学生的观察体验,教师不注重写生的过程,也就剥夺了学生的体验发现过程,我们美术课“术”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练就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而言,写生观察方法要有别于专业美术学校的训练方法,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发展水平等因素,设计训练方法,在学生能力与观察力培养目标中间寻找一个桥梁,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师设定的目标,让适合学生心理和发展的“美”与“术”一起成就小学的“美术”。【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2.通过艺术的教育英 赫伯里德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53.美术教育的新源泉钱初熹(中国美术教育2001.6)4.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美 贝蒂艾德华北方文艺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