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复习资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判断题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2.分析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和各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3.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4.“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5.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6.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7.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9.“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
2、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10.“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11.“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12.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有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逐步加以调整。13.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14.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15.语言是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16.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3、具。17.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18.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19.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20.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21.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22.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23.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24.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25.语言系统的上
4、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26.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27.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2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29.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30.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31.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32.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33.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34.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
5、生理因素、心理因素。3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36.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37.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38.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39.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40.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41.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42.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43.出生21天5个月的婴儿,有大量“玩弄”声音的现象,此阶段为非自控
6、音阶段。44.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45.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46.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47.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48.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49.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50.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51.语法的获得,是指儿童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
7、52.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53.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54.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55.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56.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57.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58.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59.词汇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儿童智力水平较高,词汇量
8、就越丰富。.60.词汇量是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而词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词汇的质量。.61.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62.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提出异议,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幼儿有了一定的语法意识。.63.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64.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65.早期阅读主要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和前期书写准备。.66.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
9、门的机构制订。6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68.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69.在确定幼儿语言教育内容时,要把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言教育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育过程中给予突出与强调。7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71.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72.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73.识字也是
10、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74.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75.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76.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77.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78.示范模仿法,是孩子重复或搬套教师示范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一般不需要孩子
11、创新。.79.视听讲做结合法中,“视”、“听”要为“讲”、“做”服务,在“讲”、“做”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80.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81.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阅读文学作品,让有兴趣的幼儿认读汉字或练习运笔。.82.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83.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84.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85.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
12、,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86.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87.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88.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89.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90.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91.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92.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将某
13、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93.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94.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95.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96.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97.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98.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99.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100.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14、101.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102.教育评价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状况。10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104.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目标中包含着认知、情感与态度、技能和习惯这三个方面。.105.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106.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107.他人评价法客观性强、可信度较高,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
15、所以应频繁进行。108.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109.“言语”就是“语言”,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110.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的语言能力。二、填空题: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 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 ),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或独词句 )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 )阶段,再进入
16、(多词句 )及至最后进入( 成人句 )阶段。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8.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
17、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 )单位。11.( 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12.( 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13.( 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 )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5.(
18、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16.(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和(社会因素 )。19.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20.( 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
19、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22.( .03 )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23.(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24.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2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 )阶段。26.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27.前语言阶段
20、,(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28.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30.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3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数量)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类范围)的增加、(对词义理解 )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32.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泛化)”
21、、“(窄化)”、“(特化)”的现象。33.(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34.( 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3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36.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37.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3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
22、。39.(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范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40.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他们已出(语法意识)。41.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亲子共读 )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42.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 )制订。43.(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44.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 )三个方面的内容。45
2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4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 教育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 语言发展的特点 )来选择。4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48.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49.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50.讲述活动的语言交流有别有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它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51.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看图讲述)、
24、(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三种。52.讲述活动在设计和实施时的基本步骤是:(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53.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54.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55.( 语言能力)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 )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56.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三、问答题1. 什么是语言能力?语
25、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学好口语,
26、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3.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
27、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4. 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5. 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
28、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6.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第一,从语言的层级
29、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7.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
30、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8.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
31、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
32、现出个性色彩。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9. 影响学前儿
33、童语言学习主要有哪些因素?(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涉及到儿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差异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3)社会因素。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10.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中各要素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方式和
34、习得顺序的不同;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影响。教育的差异。(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成人的语言观念可以体现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的态度,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态度等等,这都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11. 0至3岁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1)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
35、(3)1岁半至2岁阶段: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12. 0至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
36、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13. 如何对0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婴儿最初掌
37、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父母亲和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内容丰富性,给婴儿提供模仿的榜样。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看、听、说、练是全面提高儿童语言水平、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多看。一方面是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语言知识,婴儿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多听。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
38、口语的先决条件。学习语言,必须先学会听。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与婴儿交谈时,有意让婴儿倾听别人讲话。多说。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随时随地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让婴儿无拘无束地说,是促进婴儿语言发展重要方式。多练。早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婴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学习说话。这就必须让婴儿多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是发展婴儿语言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为婴儿扩展词汇、丰富语言内容奠定基础。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
39、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婴儿学习语言需要经过反复出现、多次运用才能理解词义,掌握句式结构。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破句”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14. 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1)选择适龄的读物;(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3)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5)善用故事录音带;(6)采用多种参与形式。15. 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
40、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
41、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16. 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
42、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
43、、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17. 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早期阅读具体的内容有以下三
44、个方面:(1)前图书阅读经验。(2)前识字经验。(3)前书写经验。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18.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哪些?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1)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
45、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2)视听讲做结合法。“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3)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4)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