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同伴危机成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782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同伴危机成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同伴危机成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同伴危机成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同伴危机成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同伴危机成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同伴危机成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同伴危机成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同伴危机成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依据根据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没有同伴一起玩,“同伴危机”正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同伴危机”是现代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及时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处理好“同伴危机”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同伴危机会导致小学生适应困难、社会能力缺乏、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和障碍。同伴危机还会影响小学生的性格,造成他们的一些病态心理,如性格孤僻、极度自卑或自傲、内心非常脆弱等。小学生在同伴

2、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问题,倘若得不到及时的辅导和纠正,极易使一些小学生因承受不了交往的失败而陷入交往的恐惧之中,甚至酿成事端。小学生现在面临的“同伴危机”,应引起家长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特别关注小学生的“同伴危机”。本课题试图通过调研资料、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深入探讨了小学生同伴危机问题出现的原因,研究化解同伴危机的具体策略。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时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处理好“同伴危机”是教育的重要部分。要处理好小学生的“同伴危机”,家长和教育者要把小学生看作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对于小学生的交往行为,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提醒,帮助小学生化解同伴危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三、课题

3、研究的内容:“同伴危机”的成因:1、小学生自身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生对同伴交往开始有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包括同伴交往的目的、意义、动机等等。很多小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同龄人打交道,缺少同伴,感到自己与同伴相处非常困难。其原因何在?自我中心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小学生在家中就缺少同龄玩伴。而且小学阶段的儿童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往往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待人处事,他们不了解也难以理解别人的心理和感受,沿袭着在家当“小皇帝” 、“小公主”的习惯,将自己困在狭窄的自我圈子里。可以推测,和这样的人相处,他们的同伴交往肯定会出现问题。这样的小学生肯定也不愿意和同伴玩。(1)

4、封闭心理封闭心理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指个体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2这部分小学生虽然有的愿意与同伴交往,但性格孤僻,比较害羞,不知如何主动与同伴相处,他们内心比较脆弱,自信心很低,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等掩盖起来,怀疑同伴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感情。或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后,精神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排斥周围的同伴,拒绝与他们交往。(2)自卑心理有的小学生总怀疑自己的知识、能力与别人相比欠缺,总认为自己不行,在学习、生活中畏畏缩缩,缺乏自信,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由于这种自卑心理,在与同伴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导致很难与周

5、围的同伴相处,增加了心理负担,进而丧失与同伴交往的信心和勇气。(3)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在与他人比较中产生的,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尤其在一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中较易产生这种心理问题。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如发现嫉妒者,时间一长,同伴就会避而远之,使原来有的同伴不愿再与自己相处,同伴关系变得紧张起来。(4)自傲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小学生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唯我独尊,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常使同伴感到难堪,只关心个人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同伴,不高兴时乱发脾气,很少考虑同伴的反应,在与同伴交往中会产生谁都不如我

6、的优越感,进而会造成“同伴危机”。 (5)多疑心理多疑是一种完全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心理,这些小学生整天疑心重重,怀疑一切,毫无根据地乱猜测,看到其他同学聚在一起总认为在议论自己,感觉浑身不自在。由于这种多疑心理,会使他们讨厌周围的同伴,不愿与他们交往。2、家庭的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这样,小学生在家中就缺少同龄玩伴。由于现代社会的压力,父母常常忙于工作而无暇陪伴孩子,孩子一般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照顾下长大,他们是家庭的核心,备受宠爱,过分的溺爱和保护,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好胜心强,和同伴交往出现困难,进而把自己封闭,不愿与同伴交往。3、

7、居住环境封闭 现在的家庭结构已很少有大家族群居,告别了大杂院的生活,人们走进了高楼大厦。但封闭的单元楼房隔绝了小学生与同伴们的空间,很多家长又出于安全的考虑,控制甚至禁止孩子和外界接触,使得小学生与同伴缺乏交往,很多家长采取把孩子“关”在家里的做法,认为这样不仅安全而且少操心,还便于“遥控指挥”。但有关专家指出,这种过分保护的方式往往会影响孩子间的同伴交往,甚至产生“同伴危机”。一个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妈妈用自己的爱给我编织了一张网,我成了网中的鱼,让我与世隔绝;家长过度干预,现代家长多是“孟母”,都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家长对孩子行为的控制性强,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学习好

8、、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交朋友。一些家长害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总是过度干涉孩子们的交友,总是自己给孩子找同伴玩。这样在儿童的同伴关系上就划了一道分界线。4、电脑、电视的普及随着家庭中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电脑热”持续升温,小学生成为这一热潮中最活跃的部分,有些孩子甚至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脑迷”,整天与电脑为伴,其中不少孩子人机关系很好,但不愿意与周围的同伴交往。除了电脑,还有不少小学生几乎整天与电视为伴,据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平均每周看电视30小时。这说明电视给小学生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过分的依赖与机器交往,使很多小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下降,导致了他们心理不健康,如自卑、不合群、厌学等。5、学校教育

9、的原因新课改使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改变的程度不够,学生互动的环节还是不够多,这样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的同伴交往。在这种以学生互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努力使小学生之间建立起积极互赖的关系,使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同伴的学习负责。学校给小学生提供的同伴交往的机会不多,课程表上的科目和实际上的科目很一样,体育、科学等一些能为小学生提供与同伴交往学习的科目一般都被主科霸占。这样,小学生每天在学校几乎没有时间和同伴玩耍交流,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上,缺少了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而且学校对集体活动的重视不够,没能使学校成为小学生同伴交往的主要平台。四、研究对象

10、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以本校各班为对象,经过一年左右的跟踪实践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案例法、经验总结法和观察法等为辅,结合日常工作有序进行。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把研究工作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对各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监督。观察对照法:通过纵向对比,观察分析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有关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发展状况、借鉴他人研究

11、成果。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个案研究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措施。五、研究目标1、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积极结交同伴小学生在同伴交往中虽有自我为中心、封闭、自卑、嫉妒等心理问题的存在,事实上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和关心,希望有同伴和自己交往,倾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对内心矛盾做出解释。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冷静、客观、现实、理性地分析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发展潜能,引导他们科学、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减小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而造成的内在心理压力,使他们与同伴能积极正常的交

12、往。指导小学生掌握同伴交往的技巧,可以提高小学生自己协调同伴关系的能力。一方面要指导小学生掌握谈话的技巧,即教师要教育小学生在和同伴谈话时精心选择话题,如可以用寻趣入题法,先了解同伴的中心兴趣,然后寻趣就能顺利交谈下去;要教育学生在与同伴谈话时注重相互配合,真正的对话,应该是相互应答的过程;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转换话题,当自己对谈论话题失去兴趣或对方对谈论话题不感兴趣时,都要自然地转到另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上去。另一方面要教育小学生学会聆听的技巧,认真聆听同伴讲话是顺利进行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越是善于聆听的人,同伴关系就越融洽。教师教育小学生学会聆听的技巧有:在和同伴交谈时,不管谈论的话题你

13、熟悉与否,都要耐心地听,不能表示出不耐烦的神色;在同伴谈话时,不只要被动的接受,还应主动的呼应;教师要教育小学生在听同伴谈话时,应该有虚心聆听的态度。2、利用校内活动促进同伴交往技巧的形成在同伴交往训练中,交给小学生一定的交往经验、礼仪规范,是必要的。因此,教师着重以活动训练为主促进同伴交往技能的形成。一方面开设以活动为主的心理辅导课,这应是小学生畅所欲言的天地,小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时间,并在老师的开导下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消除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障碍。另一方面,开设班队活动课。在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班队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积极性;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14、加强交往自信心;重视小学生的同伴交往;培养小学生的社交能力。3、利用校外活动巩固同伴交往技巧的形成校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所以校外同伴交往实践的组织与校内相比,交往的天地更宽。小学生的校外交往实践,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处处束缚其手脚,而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校外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这里,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同时,还要解决一些与同伴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巩固小学生同伴交往技巧的形成。 六、研究步骤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准备阶段1、确定课题选题,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2、

15、学习相关理论、邀请专家论证课题、调查分析、撰写开题报告。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方法。第二阶段:(.2.12)实施阶段1、学习相关理论、邀请专家作讲座、问卷调查,提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设想。2、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不断完善方案。3、认真分析数据、收集实验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策略,提炼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案例,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4、撰写中期报告,召开课题研讨会。第三阶段:(.12.1)总结阶段1、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初步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品牌特色。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3、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做好结题工作。六、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 负责本课题全面工作 负责收集资料写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或论文 进行实验收集本课题信息 负责本课题课堂教学设计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