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0182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思想受教育者逆反论文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音的逆反理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寺张力的失衡;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缺乏时效性;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缓解和抑制逆反心理,需要提升受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及自我修养水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频繁发生的一个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需要由

2、受教育者来体现,因此,能否有效地克服和避免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这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逆反心理的内涵及表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首先必须对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分析受教育者逆反心理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是展开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一)受教育者逆反心理的内涵在现代词典中,逆反,作动词讲,“是指一种心理现象,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逆反心理,又称“逆反性”对于这一概念,各类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界定:有的学者是从社会知觉、社会

3、态度、人际交往、群体心理等概念及相应机制来认识“逆反心理”的,将其定义为:“人类心理活动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即非理性的一面,明显由此而产生的指向社会客体(人或事)、有别于他人或群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上的偏筹歧对立这种心理状态,就是逆反心理。”而新编思想政治l作慨论中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巾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还有的把“逆反心理看作一种特殊的同有反对态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对事对思想等社会现实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也有人把“逆反心理定义为个人受到社会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压力之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

4、判而表现来的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的对抗行为。”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巾把“逆反心理界定为一种态度反应,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它仅限于心理状态,并不包括行为现象。”总之,对逆反心理的定义,学术界没有达成共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逆反心理只能归结为一种态度反应和行为倾向而不能把它看作行为本身,否则外延就显得过于泛化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即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与教育者所要求的目的截然相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二)受教育者逆反心理的表现1对理论学习消极抵抗坚定不移的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党

5、和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求和帮助人们系统的学习党的先进理论。但是受教育者在产生了逆反心理之后就会对学习先进理论感到厌烦不愿意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假大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2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活动起控制、引导的作用,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目标和任务。然而有相当数量的受教育者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往往作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3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通常会运用榜样示范法来增强教育内容的说服力,教育者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受教育者,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