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映镇退耕还林生态安置项目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2362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映镇退耕还林生态安置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桃映镇退耕还林生态安置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桃映镇退耕还林生态安置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桃映镇退耕还林生态安置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桃映镇退耕还林生态安置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映镇退耕还林生态安置项目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映镇退耕还林生态安置项目实施方案.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概况41.1项目名称41.2建设地点41.3移民搬迁安置规模41.4建设内容41.5总投资及资金来源41.6建设工期41.7项目设计单位41.8项目建设单位41.9项目具体实施单位41.10项目负责人41.11项目具体负责人4第二章 县情概况52.1自然地理情况.52.2社会经济情况.52.3贫困现状6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83.1依据83.2项目建设项目的必要性8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9第四章 搬迁范围124.1搬迁区域的确定124.2移民对象的确定12第五章 项目建设细况125.1安置形式135.2迁出迁入地基本情况13第六章 宅基地落实情况266.1县城凯特

2、产业园区安置区26第七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26第八章 工程设计278.1住房设计288.2基础设施33第九章 节能措施389.1编制依据. . 389.2节能原则. 389.3能耗计算.389.4节能措施39第十章 环境影响分析4010.1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4010.2环境保护措施.4010.3环境影响评价.42第十一章 社会风险评估分析4311.1社会风险.4311.2风险措施.43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412.1劳动安全措施.4412.2临时用电安全措施.4512.3消防.45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施工组织方式及质量管理4713.1行政组织措施4713.2、施工组

3、织方式及质量管理4913.3工程建设期限51第十四章 项目资金及房屋产权管理5214.1项目资金管理5214.2房屋产权管理52第十五章 原有房屋及耕地处理方式53第十六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5416.1概算编制依据的文件5416.2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5416.3资金筹措.54第十七章 项目初步招标方案. 5817.1编制依据. 5817.2招标范围. .5817.3招标组织形式. .5817.4招标方式.5917.5标段划分.5917.6施工单位资质要求.59第十八章 效益分析6118.1经济效益6118.2社会效益6118.3生态效益61第十九章 保障措施6219.1资金保障措施6219.

4、2配套政策措施62第二十章 移民后期帮扶措施64第二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6520.1结论.6520.2建议.65第一章 概 况1.1项目名称:XXXXXX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项目 1.2建设地点:县城凯特产业园区1.3移民搬迁安置规模:19户80人。1.4建设内容:1.4.1住房建设:总体规划安置区面积117111,其中划拨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地66438(其余预留为今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地),底框结构建筑面积52200。1.4.2基础设施:解决1961人供水,铺设供水管网3.5Km,水表安装435颗;架设输电线4.7KM,安装变压器2台,安装435户入户电线及电表;道路硬

5、化总面积27030,排污工程4.8Km,绿化工程7000;市场建设1000。1.5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概算总投资8803.4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及省补助2353.2万元,市配套294.15万元,县配套686.35万元,其它及自筹5469.7万元。1.6建设工期:一年1.7项目设计单位:XX建筑设计院。1.8项目建设单位:XXXXXX扶贫生态移民办公室1.9项目实施责任单位:XXXXXXXX产业园区管委会、XX镇人民政府、XX乡人民政府1.10项目负责人:XX1.11项目具体负责人:XX第二章 县情概况2.1自然地理情况XXXXXX位于XX东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

6、带,地跨东经10830至10906,北纬2727至2758,土地总面积186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6.44万亩,其中田10.7万亩,土5.74万亩。周边与XX市XX和黔东南州XX县接壤。境内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最高峰海拔凤凰山2572米,最低海拔桃映乡石埂270米,相对高差2302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1000米。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0平方公里,大部分座落在XXXXXX境内。2.2社会经济情况XXXXXX辖7乡2镇,8个居委会,71个行政村456个村民组(撤并村前为148个行政村1830个村民组),2011年末总人口23.73万人(户籍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0.8万人,占

7、总人口的87.6%,少数民族人口12.3万人,占总人口的52%,农业劳动力12.5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60%,贫困人口8.06万人(新口径,预计数),占全县总人口的34%,外出务工人员5万人。201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现价)17.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5.77亿元,占32.6%;第二产业产值4.69亿元,占26.5%;第三产业产值7.25亿元,占40.9%。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9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 52.8%;林业产值0.45亿元,占4.8%;牧业产值3.24亿元,占34.5%;渔业产值0.31亿元,占3.3%;

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3亿元,占4.6%。2011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粮食总产量 6.66万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918元,全年财政支出9.7亿元。综上所述,XXXXXX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农业及相关的服务业在全县产业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方财政增收困难,农民脱贫致富进程缓慢。2.3贫困现状进入21世纪,国家继续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重点投入。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以及农村水电路气等国家各项扶贫项目的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较快,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

9、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受自然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XXXXXX扶贫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而艰巨。根据2011年底县扶贫办等部门初步统计调查,全县贫困人口达8.06万人(新口径),占全县总人口的34%,涉及全县七乡两镇71个行政村(含7个重点扶贫工作乡镇,撤并村前的89个贫困村),456个村民组。在原89个贫困村中,贫困人口占全县的80%以上,大部份贫困人口居住地区已被列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规划或已经实施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自然资源贫乏,生存条件恶劣,生活非常困难,就地脱贫致富难度极大。鉴此,根据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要求和省200万人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部署,XX

10、XXXX规划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依托县城凯特产业园区,先期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5户1961人。通过对这些居住在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具备生存条件区地的贫困人口搬迁,采用开发式扶贫方式,帮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已成为XXXXXX经济建设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这对加快全县总体脱贫致富进程,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建设依据1、铜仁市发改委关于抓紧编制2013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2、XXXXXX扶贫生态移民规划(2012-2020年)。3、XX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1、年)4、XXXXXX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5、XXXXXX凯特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20年)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需要本项目拟定生态移民的迁出地双江镇黑岩村天堂组、诈水组、小寨组、洞边组;明星村周家坡组、桐木坪组;齐心村凯楼组、徐家组、木抱组、三合组、农田组、大坳组;桃映乡茶溪村老龙坡、椒子湾组;桃映村苏家庄组、贺家庄组,均地处中高山区、深山区或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或生态区位重要,水土资源缺乏,干旱严重,交通闭塞,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同时这些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十分落后,群众看病难、交通难、入学难、增收难状况突出,生存条件恶劣,生活十分

12、困难,就地扶贫工作难度极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抑制,极贫困人口的白热化现象日渐显现。按照XXXXXX扶贫生态移民工作调查统计基本情况,急需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等地区群众搬迁至环境较好地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和保护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同时将推动移民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所以对生活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困难地区的群众进行异地搬迁安置,仍然是我县当前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2、是加快“三化同步”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在我县

13、农村区域面较大,城镇化率不足35%,县城区和建制镇人口规模偏少,其主要原因是产业不发达。近年来,在省 “两加一推”的战略尤其是工业强省的政策指引下,我县加快了凯德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现规模初具,入住企业不断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同时我县正在着力加大招引企业入住力度,这必将促进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特别是工业园区合理有序转移。依托园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即解决移民就业和企业用工问题,又做大做强了城镇规模,因此这已成为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加快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必将为XXXX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做好XXXXXX2013年度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方案代可研报

14、告的编制,我县做了大量而又较为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县委、县政府和项目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继续把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作为一项硬性政治任务来抓,为工程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二是注重实际和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省市发改委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有关精神,县政府明确由县扶贫生态移民办牵头,汇同园区管委会、住建局、双江镇、桃映乡于2012年6月已对拟定扶贫生态移民迁出地作了深入地前期调查研究,项目区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贫困状况突出,亟待搬迁;项目区群众搬迁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积极性高,在对群众搬迁安置地点选择开展广泛民意测评的基础上,大部分群众迫切希望搬迁到城镇、旅游集镇或产业园区安居生活。三是在搬迁安置区

15、域方面,经综合比选,拟定在县城凯特产业园区规划落实本项目的安置点,安置地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优势条件能凸显经济发展潜力,人口就业容量大,有利于生态移民户稳定就业和生产生活。同时安置地村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县国土、住建、林业和税务等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大局为重,积极配合搞好占用土地的测量、安置区规划和材料调运等方面工作,减免有关税费,为移民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五是县畜牧局、农业局、职业中学在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积极提供技术培训,对产业发展项目提供全过程跟踪技术服务。六是凯特产业园区属新规划的县城拓展区,现已有305省道和三

16、星西路穿越,县城供水管网已接入园区,35KV线路已到安置区边沿,因此移民安置点水、电、路设施非常容易建设,项目建设所需部份材料可就地提供,能够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七是县政府统筹安排,整合县扶贫办、畜牧局畜牧养殖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与生态移民工程打捆实施;整合县财政、交通和水务部门相关项目资金,配套完成安置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这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根据扶贫生态移民人口规模,我们对安置区作了实地勘测和规划设计,经综合分析、充分论证和评估,认为项目操作性强,方案可行,能够达到快速脱贫致富的预期目标。第四章 搬迁范围4.1搬迁区域的确定根据省市发改委扶贫生态移民工

17、作有关精神,结合我县扶贫攻坚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乡镇党委、政府及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搬迁愿望等客观因素,通过对全县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基本情况的深入调查研究,经综合比选和评估,本年度拟定将XX乡作为2013年度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搬迁地区域,具体为XX镇黑岩村XX;XX村周家坡、XX组,XX村XXX组;XX乡XX村XX、XX村贺家庄、苏家庄组。4.2移民对象的确定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和双江镇、桃映乡党委、政府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到确定搬迁的村、组中去积极动员,宣传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政策,无论是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均由搬迁户本人

18、自愿提出申请,乡(镇)政府对申请农户进行逐户审核,初步确定对象,张榜公示无疑后,将花名册报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最后审查和审定,并建册立档(生态移民搬迁申请书及审批表),促进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公正、公开、合理。第五章 项目建设细况5.1安置形式依托县城凯特产业园区进行安置,实行乡(镇)内和跨乡搬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建设移民新住宅小区。通过政府提供就业培训,扶持发展移民经济产业项目,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实现移民人口经济收入多元化,确保生态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5.2迁出迁入地基本情况5.2.1XX镇迁出迁入地基本情况1、XX镇概况XX镇为XXXXXX城所在

19、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山地丘陵居多,地势周边高中间低,海拔在360-1500米之间。国土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193亩,其中田12117亩,土8076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64亩。全镇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228个村民组, 25个居民组。2011年末总人口5327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1%,其中农业人口31423人,占总人口59%,非农业人口中19540人,占总人口36.7%,流动人口2311人,占总人口4.3%。在撤并村前,全镇有贫困村6个,其中一类贫困村3个,二类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1653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1%。2011年全镇财政

20、总收入1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在县城规划范围内的凯特产业园区已开工建设1年,目前有10余家企业建厂,估计在2至-3年内入住企业将达30家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以上。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种植业主要以果蔬、优质稻、烤烟、茶叶、楠竹、中药材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羊、禽类为主。双江镇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滞后。在双江镇行政村中,有大冲、白云和凯楼村(现并入齐心村)3个一类贫困村全部村民组和槐丰、双岑和黑岩3个二类贫困村的部分村民组处在中高山区和石山区,耕地稀少,水源缺乏,交通不畅,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群众生活普遍贫

21、困,生存条件极差,亟待搬迁。2、迁出地基本情况(1)XX村(二类贫困村)XX组:4个村民组依山相临而居,自然地理条件及贫困特征相似。地处双江镇西南部,距县城810公里,海拔在7501100米之间,年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200 mm,人口居住在黑岩坡半山腰以上地区,属典型的中高山区喀斯特地形地貌,中度石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25左右,生态环境脆弱,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人的生存条件较差。4个组现有户籍人口206户92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5%。 XX组:现有户籍人口65户292人,居住地处于黑岩村的顶端,海拔11OO米左右,坡度在25度以上,是典型的高山区。其突出贫困特征是水源严重缺乏,干旱严重

22、,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交通闭塞,群众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适龄儿童入学困难,群众看病就医不便,社会服务落后,亟待搬迁。XX组:现有户籍人口26户117人,居住地处于黑岩村的坡顶下端,海拔在1000-1100米之间,坡度在36度以上,是典型的高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其突出贫困特征是水源严重缺乏,干旱严重,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交通落后,群众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适龄儿童入学困难,群众看病就医不便,社会服务落后,亟待搬迁。 XX组:现有户籍人口54户243人,居住地处于黑岩坡半坡上面,海拔在960-1 000米之间,坡度在42度以上,是典型的高山区,人口居相对集中。其突出贫困特征是水源严重缺乏,干旱严重,

23、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交通阻塞,群众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适龄儿童入学困难,群众看病就医不便,社会服务落后,亟待搬迁。XX组:现有人口61户274人,居住地处于黑岩坡半山上面,海拔在920-960米之间,坡度在45度以上,是典型的中山区,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其突出贫困特征是水源严重缺乏,干旱严重,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交通阻塞,群众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适龄儿童入学困难,群众看病就医不便,社会服务落后,亟待搬迁。 以上4个组人口居住地均属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同时均存在耕地资源量少质差状况,人均耕地0.5亩左右,大部分耕地(田)在黑岩坡山下,坡上旱地均为石旮旯地,年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左右,吃粮不能自给,

24、种养业不能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家庭经济生活来源全靠外出务工,人均年纯收入600元左右,均为贫困人口,生活十分困难。鉴此,根据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就业习惯和家庭愿望,计划在4个组搬迁贫困人口121户542人(天堂组40户177人、小寨组35户153人、洞边组32户147人、诈水组14户65人),占全部组户数的58.7%,到黑岩村山下凯特产业园区集中安置。迁出地与迁入地相距5公里左右。(2XX村XX、XX:2个组地形地貌和贫困特征类似。地处XX镇西部,距XX镇政府(县城)所在地10公里以上,海拨在65O-800米之间,年均气温165,年降雨1100,人口居住在石山区,属喀斯特地貌,森林覆盖率在30

25、左右,自然条件恶劣,人的生存条件差。2个组现有户籍人口25户11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6%,其中:周家坡组16户70人、桐木坪组9户47人。2个组突出的贫困特点体现在:地表水缺乏,生活用水水源点正常年份要干旱一个半月以上,在干旱季节,人畜饮水非常困难;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农业生产物资靠肩挑背驮,交通已成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其次是耕地资源量少,人均耕地0.5亩左右,属中下等质量田土,年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左右,粮食不能自给,经济生活来源全靠外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500元左右,均为贫困人口;两个组离学校、乡村卫生院较远,适龄儿童入学困难,看病就医十分不便,亟待搬迁。为了使2个组群众尽快脱

26、贫致富,因此,计划搬迁2个组贫困人口25户117人(周家坡组16户70人、桐木坪组9户47人,均为全部组人口)到凯特产业园区集中安置。迁出地与迁入地相距7公里左右。(3)XX村XX村民组:地处XX镇东南部,距镇政府(县城)10公里以上,区域海拔在550950米之间,年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200 mm,森林覆盖率25左右,属中高山陡坡地形地貌,人口居住在半山腰或陡坡区,地势级差大。土壤以沙壤为主,水土流失隐患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缺乏,干旱严重,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人的生存条件极差。6个组现有户籍人口中220户99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2%。凯楼组:现有户籍人口37户167人,其突出的贫

27、困特点表现在水源严重缺乏,干旱严重,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亟待搬迁。徐家组:现有户籍人口41户184人,其突出的贫困特点表现在水源严重缺乏,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亟待搬迁。木抱组:现有户籍人口68户306人,地处齐心坡半坡上,坡度在40度以上,人口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适龄儿童入学困难,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亟待搬迁。三合组:现有户籍人口14户68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土层浅薄,水源缺乏,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人的生存条件较差,适活龄儿童入学困难,群众看病就医不便,亟待搬迁。农田组:现有户籍人口17户80人,地处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土层浅薄,地表水缺乏,人畜饮水困难,交通阻塞,

28、群众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亟待搬迁。大坳组:现有户籍人口57户256人,地处中高山的深山区,森林覆盖率在85%左右,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山体蔽日,昼夜温差大,耕地全为冷烂锈田,农业生产条件差;交通闭塞,农业生产物质全靠肩挑背驮,社会服务条件落后,亟待搬迁。以上6个组人口居住地均属自然条件恶劣地区,人均耕地0.5亩左右,量少质差,年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左右,吃粮不能自给,种养业不能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家庭经济生活来源全靠外出务工,人均年纯收入550元左右,均为贫困人口。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十分落后,生产难、运输难、入学难、看病难、增收难矛盾突出。鉴此,根据家庭主要劳动力多年在外的就业习惯

29、和家庭意愿,在6个组中计划搬迁贫困人口131户608人,占全部组户数的59.5%,其中XX组21户94人、XX组23户111人、XX组30户144人、XX组26户111人为部分搬迁,XX14户68人和X17户80人为全组搬迁,到县城凯特产业园区集中安置。迁出地与迁入地相距10公里以上。3、XX乡迁出地基本情况 1)、XX乡概况XX乡位于XXXXXX东北部,距县城27公里,总面积14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30亩,其中田12315.6亩,土7214.4亩。辖7个行政村(原19个小村撤并而成)和1个社区,村民组124个,自然寨157个。在撤并村前,有贫困村11个,其中一类贫困村5个,二贫困村

30、4个,三类贫困村2个。2011年末总人口8312户3199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其中农业人口29943人 ,非农业人口2054人。贫困人口114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5.6%。乡财政收入42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50元。XX乡2003年被省地列为“XX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和“全区10个小城镇重点建设乡镇”,2011年被县政府规划为“XXXXXXXX工业集聚区”。XX乡交通便利,全乡基本村村通公路,渝怀铁路过境境内14.5km,并在新寨建县级客货两运站。目前在乡集镇有4家企业已建成(1家冶金企业正在生产),3家企业开始建厂,估计2-3年内入住企业达20家,需要社会

31、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形式良好。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种植业发展以优质稻、油茶、茶叶、花卉、楠竹为主,已建成油茶种植基地3500亩,茶叶基地2800亩,茶叶加工厂2个;养殖业以萝卜猪、羊、禽类为主,已建成萝卜猪养殖场2个,年存栏4500头。桃映乡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XX乡行政村中,有XX,XX村苏家庄组、贺家庄组等处在中高山区、边远落后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隐患严重,其中苏家庄已存在地质隐患,耕地稀少,水源缺乏,交通不畅,经济社会发展落后。4个组群众生活普遍贫困,人的生存条件极差,亟待搬迁。2)、迁出地情况(1)XX村XX组:地处中低山区,距桃映乡政府所

32、在地11公里左右,海拔在430-65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25%左右,年均温12.5,年降雨1350。其自然地理特征和突出的贫困特点是中低山丘陵地形地貌,土壤以沙壤为主,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因灾致贫现象严重,生活十分贫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2个组现有人口48户19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0%。XX组:现有户籍人口62户279人。该组人口居住地分两种地形,其中32户144人,居住在山下,地势平坦,群众经济条件好;另30户122人分散居住在海拔600米左右的陡坡区,水田在山下,坡上全为旱地,加上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因灾致贫现象严重,经济社会落后,亟待搬迁。XX组

33、:现有户籍人口18户77人。该组人口居住在海拔450-490米之间的陡坡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因灾致贫现象严重,经济社会落后,亟待搬迁。以上2个组具类似的自然地理特征,每户退耕还林地达1.5亩左右,人均现有耕地在0.6亩左右,年人均占有粮食100公斤左右,吃粮不能自给,传统农业已不足以支撑群众基本经济生活,经济来源全靠外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700元左右,均为贫困人口。群众生产难、运输难、增收难、上学难看难等矛盾突出,文化、教育和卫生等社会服务条件落后。因此,计划将2个组部分人口48户199人(椒子湾组30户122人,占原有组户数的48.4%)和老龙坡组18户77人,

34、全部人口)搬迁到凯特产业园区集中安置,迁出地离迁入地26公里左右。(2)XX组:地处中低山区,距XX集镇4-5公里,海拔在350-67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25%左右,年均温12.5,年降雨1350。由于地处陡坡地区,土壤为沙壤,生态环境脆弱,人的生存条件差,其中苏家庄地质塌陷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严重。 2个组现有户籍人口110户495,少数民族人口占60%。XX组:现有户籍人口44户197人,该村民组地处陡坡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滑坡严重,山体塌方频繁,经地质部门勘测,现有15户房屋地基下沉,房屋出现倾斜,地质灾害可能会呈上升之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亟待搬迁。XX组:现有户籍人口66

35、户298人,该村民组村民居住地分两种地形,一是有10户51人居住在山下,自然地理条件好,群众生活富足,二是有56户247人居住在陡坡山区,交通极为不畅,离江松公路8公里,离桃映集镇12公里,看病就医入学极为不便,亟待搬迁。以上2个组具相似的自然地理特征,每户退耕还林地达1亩以上,人均现有耕地在0.5亩左右,年人均占有粮食100公斤左右,吃粮不能自给,传统农业已不足以支撑群众基本经济生活,经济来源全靠外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500元左右,均为贫困人口。生产难、运输难、增收难、上学难看难等矛盾突出,文化、教育和卫生等社会服务条件落后。因此,计划将2个组部分人口110户495人(苏家庄组44户197人

36、,全部组人口;贺家庄组66户298人,全部组人口),搬迁到XX产业园区集中安置,迁出地离迁入地34公里。 4、迁入地基本情况县XX特产业园区:该安置地位于XXXXXX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双江镇金钟村,地处铜遵公路干道旁,距XXXXXX城2公里,距XX区50公里,距XXXX32公里,距渝怀铁路3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区内海拔400米左右,地势宽阔平坦,地理区位条件优越。目前已有生产企业10余家,估计在2至3年内入住企业将达到30家左右,需要社会劳动力1200人以上,就业前景较好。金钟村现有人口3500人,耕地5250亩,均为中上等质量田土,闲置耕地300亩以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000元。在凯特产业

37、园区, 220千伏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县城供水工程管网工程已延伸至园区使用。园区医疗卫生和教育设施较为齐全,在安置区周围500米范围内有民办淮阳中学1所,公办中学1所,小学2所,乡镇卫生院1所和村级卫生室1个。安置区周围群众基本从事工业、建筑业、商贸、运输及餐饮等非农产业,园区经济带动作用强,人口环境容量大,经济发展潜力强,有利于移民安置和稳定就业。本项目计划在XX产业园区安置XX镇上述村组需搬迁的贫困人口277户126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8%,其中安置XX村XX组40户177人、XX组35户153人、XX组32户147人、XX组14户65人;安置XX村XX组16户70人、XX组9户47人

38、;安置XX村XX组21户94人、XX组23户111人、XX组30户144人、XX14户68人、XX17户80人、XX组26户111人。安置XX乡需搬迁的贫困人口158户694人。即安置XX村XX组18户77人,XX组30户122人;安置XX村XX组44户197人,XX庄66户298人。每户住房按80120,另外每户安排24左右的门面,作为今后生活来源。5.2.2生产资料及就业出路为确保搬迁群众整体生产生活的长期稳定,使移民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近期5年内适应过渡期,切实规划安排好具体可行、能落到实处的有地可耕、有工可做的生产资料和就业出路。同时,着重长远

39、,规划提出5年后能有效增强移民经济活力、促进移民经济长足发展的蓝图和具体措施,并付诸实施,以推进移民群众与安置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实现预期工作目标。分两阶段规划安排如下:第一阶段:搬迁后5年内,为移民户从传统的种养业向城镇二、三产业转变的适应过渡期,在这期间,移民户经济发展以及社区管理的具体措施从六个方面去实施和落实。一是把耕地继续作为过渡时期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近距离搬迁的移民户可回迁出地在原有耕地(人均0.2-0.6亩之间)上继续耕种,同时在安置属地行政村调查统计的闲置耕地有318.5亩,由双江镇政府统一协调,群众自愿,流转给远距离和近距离搬迁的移民户耕种,从事蔬菜及其它农作物种植销售或

40、发展养殖,保障移民户较为充裕的生产资料,同时原居住地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当地农户发展果蔬、中药材等种植业和生态畜牧养殖业,得到的流转收入也可移民户家庭基本经济生活来源之一。二是加强劳动就业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启动实施移民户人力资源培训工程(5-10年),并列入县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开展多种类型劳动力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信息网络,有效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多元化就业,提高移民户家庭在外务工收入。三是依托园区产业发展就地就业。安置点依托园区2至3年内需要1200人以上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协调联系和引导移民户进厂务工就业,同时发挥安置区人口集聚优势,利用门面发展日用百货、五金、家用电器、打字复印、餐饮、洗

41、浴等行业经营,以及从事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对每户所安排24左右的门面,也将成为今后生活来源。第二时期:搬迁5年后进入发展时期。通过第一时期县乡政府引导和帮扶措施的实施,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将会从农村传统种养业生产生活方式向城镇以门面经营、园区务工、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的二三产业转变,实现经济意识和生活理念与城镇的融合,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综上所述,移民群众搬迁后,生产生活环境较原居住地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生产资料充裕,就业渠道面广。搬迁5年内,移民户依托原有耕地和租赁耕地从事传统种养业,保守估计户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同时县乡政府引导和保障每户1-2人务工就业或自主创业,估计年收

42、入在20000元以上,两项收入之和将达25000元以上,人均年纯收入将会达3000元以上,一年内可实现脱贫致富。搬迁5年后,移民群众的经济发展状况将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第六章 项目用地落实情况6.1县XX特产业园区安置区经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XX镇政府与凯特产业园区管委会协商,同意XXXXXX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在凯特产业园区依临三星西路靠南选址建设,符合XXXXXX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县政府已研究同意后,并明确规划园区一宗地117111平方米作为移民安置区,现已征用并划拨土地,保障了移民户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土地征用经费由县级配套解决。第七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XXXXXX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拟定建设规模为搬迁农村贫困人口435户1961人(为凯特产业园区第一期),拟定主要建设内容:1、住房建设:在安置区中划拨用地66438,建住房435套52200,其中:A户型80的200套;B户型100130套;C户型120的105套,商业用门面10600,底框结构。2、基础设施:解决1961人饮水,铺设供水管网3.5KM,水表安装435颗;架设输电线4.7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