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4647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x市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会议等精神,为实施好我县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有效改善我县居住在脆弱地区农村贫困农户生存发展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偏远落后地区人口战略转移,改善其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以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城乡为主线,以整合资源为保障,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

2、致富为目标,采取整合资金、统筹政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等特色小城镇结合起来,与农村危房改造结合起来,与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科学、和谐、有序搬迁。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出能稳定”。(二)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资源调配整合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全县优势政策,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奖

3、补政策、石漠化治理、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从而破解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尊重群众意愿,认真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不搞强迫命令、强搬强拆,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2.坚持统筹安排、整体搬迁的原则。把生态移民与水利移民、地质灾害移民、工业园区移民、县城新城区规划移民、以工代赈移民等结合起来,采取政府帮扶、金融支持、社会捐助、农户自筹的方式,以自然村寨、村民组为单位整村整组整寨搬迁。3.围绕县城新城区规划,坚持产业带动、集中安置的原则。以县城棚户区改造、三大工业园区和xx等集镇为主,

4、同时在xx等旅游景点规划建设一批生态旅游集镇,坚决杜绝从农村搬到农村,全部实行集中安置,不搞散户、零星户和插花安置。4.坚持就业优先、社保同步的原则。以就业转移安置为主,社保同步跟进,统筹解决移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放宽条件,制定奖励和激励措施,使部分移民能到园区企业就业,能到城市就业或从事三产服务业。充分用足用活用好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将移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确保移民有稳定的生活保障。5.坚持房屋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县人民政府是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主体,负责统筹安排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统筹制定配套政策和整合项目资金,统一规划移民搬迁点,统一设计移民安置房样版图,统一实施移民安置点

5、基础设施,统筹抓好安置房建设。6.坚持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扶贫开发与保护生态相结合,以搬迁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贫困农户,特别是xx严重地区的贫困农户为主。搬迁后原有土地主要用于生态建设和经果林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和消除贫困与改善生态双赢的目标,促进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三)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五个原则、五个结合、五个创新”工作总体思路。即:以“搬得出、有保障、奔小康”为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筹建设、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发展旅游

6、特色小城镇相结合,实现对象范围创新、建设方式创新、金融贷款支持创新、房产权属确认创新、后续管理创新。举全县之力,在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集中打造xx万人安置点,建设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四)目标任务。xx年,xx镇共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xx户xx人。其中,xx镇xx村安置点xx户xx人,xx镇xx社区安置点xx户xx人,xx镇xx村安置点xx户xx人。二、移民对象和安置方式(一)移民对象。生态移民搬迁对象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居住在一、二类贫困村中的农业户;2、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缺水缺电、不通公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土地负载过重,人均耕地少于xx亩(下等质量),即

7、使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在当地仍难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农业户;3、生存在深高寒山区,且居住分散,公共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建设成本高,只有通过生态移民搬迁,相对集中进行扶贫的农业户;4、自愿搬迁,且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脱贫致富的农业户。(二)安置方式。依托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采用集中安置为主。移民集中安置中做到“每户一保障、一套房子、一个经营铺面或摊位、一个公益性岗位、一个孩子能免费就读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五通八有”,即:通电、通路、通水、通光缆、通电视,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体活动室、有广场、有超市、有社区服务中心、有垃圾中转站、有公厕,真正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成为利民惠民工程。三、建设

8、内容新建扶贫生态移民住房xx套xx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xx公里,架设供电线路x公里、安装变压器xx台及xx户入户电线电表,道路硬化xx平方米,建设x个集贸市场xx平方和绿化亮化及排污设施建设。四、投资补助标准及资金来源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投资xx万元(不含农户建房自筹资金)。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xx万元,市、县级财政资金xx万元。(一)住房。投资xx万元,按人均xx元进行补助。全部由中央及省补助。(二)基础设施。投资xx万元,按人均xx万元进行补助,由市级财政配套及县级整合项目,整合资金解决。(三)征地费用。建设用地征地投资xx万元,按人均xx元全部由县及项目乡镇负责安排落实。五、xx

9、安置点集中安置建设规划xx年xx安置点在做好xx年的安置任务外,要认真做好集中安置xx人,xx户的规划任务。将xx安置点打造成全省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一个亮点工程。(一)安置点规划建设规模。xx安置点整体规划征收土地面积xx亩,拟修建xx平方安置房,安置xx人,xx户农户。(二)安置点规划建设进度。xx年安置xx人,xx户;xx年安置xx人,xx户;xx年安置xx人,xx户;xx年安置xx人,xx户。(三)安置点规划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3000万元。其中,住房xx万元,基础设施xx万元。资金来源,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助资金xx万元,市、县配套整合资金xx万元,移民自筹x

10、x万元。六、配套政策(一)住房政策。扶贫生态移民住房执行人均xx平方米、户均xx平方米标准,房屋设计要与城镇规划相衔接,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进入城镇安置的,为每户移民配套建设一个门面或摊位。对每户移民搬迁建房协调解决小额贷款x万元,期限x年,宽限x年,政府贴息。住房个人xx年内不得转让,但可以抵押,xx年后产权归农户所有。移民搬迁后原有住房予以拆除,由当地政府组织复垦或进行生态建设。积极探索移民购买经济适用房或租住廉租房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移民安置房建设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闭路电视入网费和用水入户费。(二)土地政策。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统筹解决扶贫生态移民建设用地,用地指标单列管理。实行城乡用地

11、增减挂钩,对扶贫生态移民原有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的,置换成扶贫生态移民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由安置地政府统筹使用。减免办理土地、使用等相关费用。涉及的征地、拆迁等问题由项目乡镇政府统筹解决。建立健全扶贫生态移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扶贫生态移民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转包、出租、转让,收益归原农户所有;以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农户参与收益分配。扶贫生态移民在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后,继续享受政府原有各项支农惠农补贴和退耕还林政策。(三)就业政策。拓展扶贫生态移民就业途径,促进扶贫生态移民稳定就业。对扶贫生态移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通过组

12、织劳务输出,以及对xx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等途径,促进移民稳定就业。(四)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依托城镇、工业园区,引导和扶持扶贫生态移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县人民政府设立扶贫生态移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加大对扶贫生态移民从事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扶贫生态移民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在专项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对吸纳扶贫生态移民就业的旅游项目,县财政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五)社会保障政策。扶贫生态移民必须是农村户籍人口,搬迁户数统计以xx年xx月xx日户口簿为准。搬迁后转为城镇居民的,实行

13、属地管理,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政策;对孤寡、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当地政府统一集中供养;符合条件的扶贫生态移民(新建安置房不作为衡量条件)全部纳入低保。搬迁后仍保留农村户籍的,扶贫生态移民在原住地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新农合补助、养老保险等政策不变,由迁出、迁入地县级政府安排做好转移接续工作,解除扶贫生态移民后顾之忧。七、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鉴于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县人民政府决定调整充实思南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另行文),并明确成员单位相应工作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项目乡镇也要

14、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职能,成立相应机构,抽人办公,落实经费,制定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实现责任到人、措施有力、抓出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处处有落实、齐抓共管促发展的工作格局。(二)明确部门职责,搞好协调配合。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合力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县发改局负责编制扶贫生态移民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扶贫生态移民专项资金,牵头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工作;县扶贫办负责积极争取国家扶贫资金用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住房建设,并会同县xx科技局、林业局等部门切实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县财政局负责做好县级匹配资金的安排和资金拨付、监管工作;县住建局

15、负责协调推进集中安置点的规划、绿化、亮化工程和排污设施建设;县国土局负责土地调整、建设用地安排及土地整治,保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地需求;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道路建设;县水务局负责协调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供水工程;县供电局负责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电力设施建设;县工商局负责协调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集贸市场建设;县文旅局负责协调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广播电视网络设施建设;县人社局负责职业技术培训;县民政局负责协调社会保障有关工作;县公安局负责落实扶贫生态移民的户籍工作,并制定放宽移民入城条件、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的相关工作;县教育局负责做好移民子女入学安排及落实学生入学优惠政策等

16、工作;县新闻中心负责协调做好工程实施宣传报道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参与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扶贫生态移民与地质灾害移民、工矿区移民、以工代赈移民、水利等工程移民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建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石漠化治理、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四)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一步到位。认真编制项目建议书和

17、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按程序规定进行项目论证和审批手续。按照审批的工程建设方案,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制,严格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五)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好用好扶贫生态移民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加强审计督促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六)加大督促检查,严格考核督查,确保工程落实。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情况纳入乡镇和各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县目标绩效办组织考核。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实行一周一次上报、一月一次调度、两月一次检查、一季度一考评、半年一小结、年终一总结制度,对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的乡镇、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拖延塞责、不能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的乡镇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本实施方案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纳入县政府督查程序,由县政府督查室会同县发改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等部门督办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