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官生态移民项目报告112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官生态移民项目报告1127.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秀区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蔡官镇安置点)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前 言一、西秀区简介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腹地西秀辖区1704平方公里,东距省会贵阳90公里,是中原各地与滇缅之间的商品集散中心,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是地级安顺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中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烈士的故乡。被誉为“西部旅游线上的明珠”、“蜡染之乡”、“地戏之乡”、“屯堡文化之乡”、“木雕艺术之乡”,居住着汉、苗、布依、回、仡佬等33个民族,共87万人。1、区位优势突出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东经105度13分至106度34分,北纬25度21分至
2、26度38分,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间,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宜人。西秀区属于国家区域经济规划重点发展的“贵阳遵义安顺”黔中产业带,是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城区。2、自然资源丰富气候环境:西秀区的气候,有“留得春长驻”和“天然空调城市”的美誉,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极端最高温度为34.3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为-7.6摄氏度,年平均气温在13.2摄氏度-15摄氏
3、度之间。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在968-1309毫米左右,雨量较为充沛。早中晚温差不大,历来无大灾大害。水文资源:境内河流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占45%,珠江流域面积占55%。主要河流有果者河、驿马寨河、千峰河、刑江河、油菜河、捞兜河、罗补董河及大屯河等8条河流,主要河道总长192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9万千瓦。旅游资源 :西秀区在地理位置上可谓众景环拱,全国罕见。东南西北百公里以内,集中以红枫湖、黄果树、天星桥、织金洞、龙宫、漩塘、九龙山等多个国家级景区,山、水、树、洞样样俱全。除天生地造的自然景观外,市内人文景观亦十分丰富,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烈士故居,
4、安顺府文庙、武庙、西秀区石塔、虹山湖公园、宁谷石汉墓群、谷氏旧宅等景点遍布全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黔中“屯堡文化”带(军屯、商屯、民屯),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大规模屯军、移民、“征南”、“填南”历史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区域,遍布全区两百余个村寨,屯堡文化现象(信仰、建筑、服饰、饮食、风情、风俗、娱乐等)延续着明代中原各省的文化余韵。3、交通发达西秀区交通发达、便捷,是贵州中西部交通枢纽,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正在建设的沪昆高速铁路、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和清镇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军民两用黄果树机场,形成航空、铁路和公路协调发展的交通网络。4、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西秀区全区生产总值
5、完成16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以上;完成财政总收入197997万元,比上年增长-0.2%。二、蔡官镇概况蔡官镇位于西秀区东北部,处于东径1055710605,北纬26182626之间,距安顺市城区12公里,东邻平坝县,西邻轿子山镇,南邻七眼桥镇,织金县,由2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组成。地势东低西高,地貌以孤峰盆地相间,平均海拔13421352米之间。国土总面积116.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567.2亩,林地面积1924.57公顷,草地面积730.86公顷,乡村建设用地458.22公顷,其它用途规划区2815.07公顷。2010年农业总人口52132人,劳动力30979人,农
6、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粮食总产量13706吨,人均263公斤。 蔡官镇拥有丰富的林煤资源,安凤林区蔡官镇金银山境段现有林地面积48500亩,可开发荒山10000余亩,木材储量10337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区域内海拔最高1658.8米,最低为1170米,相对高差约500米,以高原丘陵山地为主,岩溶丘陵、孤峰、峰丛盆地、盆地相间。地势自西南(蔡官镇樊家庄、发砟村)向东北(樟树寨、关口、浪竹坝村)倾斜,西北部(张家寨、药寨)至东北部一线山地起伏较大,切割较深,有明显沟谷,是西秀区内典型的黔西山字构造体系的逆断层。三、扶贫生态移民规划目前全镇有贫困户1875户、4758人,其中:扶贫户65
7、2户、1845人,五保户69户、70人,低保户1116户、2685人,扶贫低保户38户、158人,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在贫困人口中,相当部分生活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山地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山高坡陡,居住分散,饮水困难,交通不便,由于水冲沙压,土层薄,田土面积逐步减少,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扶贫成本较高。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层薄,肥力差,广种薄收,抗灾能力极弱,山体滑坡、塌方、土地退化时刻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构建蔡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该镇贫困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解决其中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当地
8、农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存问题,减轻当地生存资源的承载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在该镇实施移民搬迁工程迫在眉睫。2006年以来,蔡官镇政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认真抓好生态移民迁出地综合治理,积极申报项目,抓好矿区村寨地质灾害的治理及安全饮水、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治理等工程。另一方面,在生态移民迁出地建设万亩茶叶、楠竹基地和无籽刺梨种植基地,切实改变生态移民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和后续产业的问题,确保生态移民迁出地群众持续增收。区、镇两级在近年来每年都要投入2650余万元进行综合治理。就如平地场片区就有6个行政村,总人口8000余人因水源下落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平地场片区无法找到水源点,经有关地质专家实地
9、探测,需在距离片区外1000米处蔡官片区侯家庄村才能找到水源点,解决平地场片区村民人畜饮水问题,初步预算需资金1200万余元。因此,必须依托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战略,以生态移民项目实施为契机,整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生态移民迁出地综合治理项目,对生态移民迁出地部分行政村(组)实施生态移民搬迁,需要搬迁的村寨有:嘎里、樟树寨、药寨、樊家庄、张家寨、可瓦、水塔、林场、老龙寨、罗大寨、发砟等10余个村寨,涉及农户2650余户,10000余人。6、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实施情况按照蔡官镇移民工程规划,2015年-2016年将安置移民2650人,2016年-2020年将安置移民3200人;四、2
10、015年度工作思路1、2015年度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原则 坚持扶贫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生态移民搬迁,促进迁入地基础设施完善,结合实际,鼓励搬迁农户依托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品生产,从事建筑、加工、运输、商贸等二、三产业。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保障。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建设。协调和解决好移民户籍、土地、税费等方面的问题,搞好政策配套,保障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坚持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工程建设要与水地流失,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治理工作结合起来,达到既发展经济,又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坚持群众的自力更生,政策优惠扶持。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11、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入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搞好安居工程建设,创造发展条件,树典型、建示范。鼓励群众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工程建设。 坚持开发建设和后续管理相结合。借助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的机遇实施新农村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发展进程。2、工作思路(1) 加大产业调整步伐,稳步增加少数民族收入。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蔡官镇先后在水塔、谷登坝、可瓦、药寨等村种植楠竹4000余亩,在交椅村发展了以山药、韭黄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在樟树寨、大荒村种植茶叶2500余亩。下步拟在药寨种植金刺梨1000余亩,形成谷登坝、水塔、仲家坝药寨的金刺梨种植加工基地;在关口、樟树扩种茶叶至3000亩,形成金银山毛峰品
12、牌生产基地;在王庄、交椅发展生态农业,形成小城镇居民生态农业规划基地,通过加大产业调整步伐,增加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村民收入,为实现少数民族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2) 稳步推进生态移民项目,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问题。该镇一方面认真抓好少数民族能源居住区的综合治理,切实改变他们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后续产业的问题,确保群众持续增收。另一方面,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工作要求,有计划地推动少数民族能源居住区人口向小城镇转移。2012年以来,该镇整合少数民族生态移民项目资金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在小城镇实施500余户安置房建设。工程完工后,已安排少数民族住户入住,目前已融入小城镇的生
13、产生活中。同时,该镇申报2015年小城镇扶贫生态移民回民小区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立项、选址,现正进行申报及图纸涉,镇政府也多方筹资,已完成了项目征地工作,待职能部门审批后,尽快启动项目建设。(3) 保护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在少数民族生态工作中,一方面要实现移民安置,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民族文化,彰显突出民族特色,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该镇拟在对交椅村梅家庄组的苗族蜡染进行传统村落申报,最大限度地确保民族文化得予保护与传承;拟建中的回民小区总体设计也要最大限度尊重回民习惯,不仅修建有清真寺,回民广场,且建设外观、房屋顶色等也全部按照回民习惯进行设计,充分彰显民族特色。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14、项目名称及性质1、项目名称:西秀区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蔡官镇安置点)2、建设地点: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3、移民搬迁安置规模:773户(2650人)4、建设内容:拟新建移民住房773套,总建筑面积为86008.83平方米。其中:移民住房建筑面积85718.03平方米,公建配套用房172.8平方米,公厕118平方米。以及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5、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1281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预算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补助资金和地方政府及搬迁户自筹资金。6、项目建设工期:一年7、编制单位:贵州省安顺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8、项目建设单位:西秀区蔡官镇人民政府9、项目负责
15、人:伍永红(蔡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10、方案编制依据:10.1 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2012-2020);10.2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426号;10.3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10.4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15号);10.5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0.6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范(JGJ161-2008)10.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
16、005)10.9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650)10.10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0.11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10.12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1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0.1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10.1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10.1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10.1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CJJ50-2001)二、编制指导思想、目标、实施原则根据贵州省2014年扶
17、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要切实做到“四坚持、五为主、四结合、一确保”。即:总的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搬迁对象以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贫困农户为主,以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农户为主,以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贫困农户为主;安置地以小城镇、产业园区为主;实施方式以发挥基层党委、政府和矿山企业积极性、农民自力更生为主。工程实施要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与发展旅游等特色小城镇相结合,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向县及县以下延伸相结合。通过
18、周密组织、精心实施,确保扶贫生态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一)指导思想1、政府引导,政策引路、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讲求实效。2、目标:(1)移民搬得出、留得住、有保障、能就业。(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实施原则1、坚持扶贫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生态移民搬迁,促进迁入地基础设施完善,结合实际,鼓励搬迁农户依托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品生产,从事建筑、加工、运输、商贸等二、三产业。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保障的原则。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建设。协调和解决好移民户籍、土地、税费等方面的问题,搞
19、好政策配套,保障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3、坚持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工程建设要与水土流失,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治理工作结合起来,达到既发展经济,又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4、坚持群众的自力更生,政策优惠扶持的原则。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入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搞好安居工程建设,创造发展条件,树典型、建示范。鼓励群众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工程建设。区人民政府制定移民发展优惠政策,鼓励移民投资经商,免收税费,区人民政府对贫困农户实行农村低保。5、坚持开发建设和后续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借助生态移民搬迁的机遇实施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发展进程。同时,区人民政府制定若干促
20、进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努力使移民新村可以繁荣发展。三、编制的目的及范围1、项目建设应经济合理,功能和设施应满足其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确定“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安全文明的建设总体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强调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水平,贯彻勤俭节约的精神”。2、在建设时为避免重复投资或因场地过小,造成建设时资源的浪费和以往违规中出现的问题,故明确提出项目建设规划时既要满足近期工作需要,又要考虑远期发展要求,统筹兼顾。3、选择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4、通过可行性论证,为项目决策和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5、项目研究范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
21、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评价及招投标方案等。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一)项目提出的理由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抢抓中央将我省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支持省份机遇,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要求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从加快解决我省贫穷落后的主要矛盾、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提速转型跨越的必然要求,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向贫困发起总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
22、坚工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实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如期完成各年度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任务,为用9年时间全面完成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任务打下坚实基础。根据黔府发201426号文件要求和蔡官镇的实际情况,提出该镇的生态移民搬迁方案。在贫困人口中,相当部分生活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山地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23、山高坡陡,居住分散,饮水困难,交通不便,由于水冲沙压,土层薄,田土面积逐步减少,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扶贫成本较高。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层薄,肥力差,广种薄收,抗灾能力极弱,山体滑坡、塌方、土地退化时刻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构建蔡官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蔡官镇贫困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解决其中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当地农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存问题,减轻当地生存资源的承载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在蔡官镇实施移民搬迁工程迫在眉睫。(二)项目编制的过程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426号文件要
24、求,结合蔡官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的工作实际情况,我方受业主委托,编制2015年度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与蔡官镇人民政府多次反复对接,收集有关资料,确定建设方案后于2014年10月完成项目的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五、项目概况1、项目场址:西秀区蔡官镇。2、搬迁规模:773户/2650人,涉及蔡官镇樟树村的6个村民组、林场村的三组和水塔村的二、三两组,共9个组。3、安置形式:项目实施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进行安置,设集中安置点1个。4、主要建设内容4.1、建设773套移民住房,移民小区公建用房和公厕;4.1、建设1600米129
25、19.92平方米的移民小区内的道路;4.2、建设13990米的移民小区供水管网和18330米的排水、排污管网;4.3、架设移民小区输电线路;4.4、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场地平整、变压器及配电设施的购置安装、进户水表、电表的购置等。5、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本项目预计投入总资金为12810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用11104.2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150.51万元,基本预备费555.21万元。总投资12810万元。其中:申请住房补助资金3180万元,基础设施补助资金1590万元,征地及前期工作补助资金265万元,其余不足资金由建设单位和搬迁户自筹解决。项目为安顺市蔡官镇2650人移民住房建
26、设。由于搬迁安置点位于蔡官镇政府所在地区域,项目建成后,解决迁出地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且山高坡陡、居住分散、饮水困难、交通不便的问题,同时使搬迁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过上城镇生活,共享城镇公共设施。对搬迁农户的脱贫致富及区域内的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再是项目建成后,移民的就业、发展及子女上学、就医等问题得到解决。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1规划用地面积52905 2总建筑面积97357.93 本项目建设86008.83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7262.58 本项目建设85718.03商业建筑面积5969.55
27、不列入本项目建设内容清真寺建筑面积3835 不列入本项目建设内容公建配套用房建筑面积172.80 公共厕所建筑面积118 3总户数及户型户788 本项目建设773户其中122.19户型户324 39589.56102.45户型户204 20899.8102.97户型户245 25227.65102.97户型户15 1544.55不列入本项目建设内容4建筑占地面积18546.49 5小区道路面积12919.92 6活动广场及停车场面积4932.23 7容积率1.84 8建筑密度%35.06 9绿化率%31.20 16506.3610停车位个154 七、问题及建议1、本项目总投资12810万元,除
28、申请国家扶贫资金及省级资金外,其余资金由建设单位及搬迁户自筹解决。,因此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配套资金和其它资金的整合和筹集情况。2、项目在立项的同时,应做好项目组织管理的前期工作。3、项目开工前必须确保资金到位,以保证项目工程进度。4、开工前做好招标工作,以保证施工队伍质量。5、选好监理单位,以确保项目按要求的质量标准、工程进度按期完工。6、因工程项目是新建工程,应做好施工组织工作,保证施工期间交通畅通及安全。7、由于项目场址蔡官镇镇区区域内,施工期间应注意环境保护,使区域内和周边临路商铺、居民、单位能正常营业、工作和生活。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解决山
29、区贫困问题的现实选择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主要分布于自然条件极差的偏远特困村。因受其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长期堆积而成的种种社会与经济问题的制约,靠开发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林、发展养殖业等常规的扶贫开发措施,财力、物力投入很大,但实际扶贫效果并不理想。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策略,变大量投入、就地扶持开发为扶贫生态搬迁、异地扶持发展,是新世纪山区扶贫政策、扶贫理念、扶贫方式的现实选择。1.1 贫困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其要脱贫先搬缺土少水,这方水土难以养活这方人。该村80%的可耕地为坡地,且坡度大部分在10至20度之间。由于缺少耕地,农民择土而居,东一户、西两户。这些散居在自然村寨农户
30、多数严重缺水,靠天吃饭。生存环境、居住条件差,不搬迁就会“自生自灭”。贫困村的群众,吃药看病十分困难,一些地方病仍普遍肆虐,多数农民得了病无钱就医。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早婚、近亲婚姻现象多,后代呆傻、矮小、先天畸型情况突出,大龄单身汉多。1.2 贫困地区难以创造稳定的脱贫基础。贫困地区 “丰年越温、灾年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往往是好的年景能勉强温饱,遇到灾害年份就更加困难。国家虽然可以扶持其修路、通电、建校和改善吃水、就医条件,但由于地方偏僻,地形复杂,施工难,投资大,一方面财政无法承受,另一方面由于其居住人口少、利用效益低,也难以长期维持下去。2、对消除贫困及整个社会发展都有效益2.1 实
31、施扶贫生态搬迁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扶贫好方式。实施易地扶持,把居住在边远山区的贫苦户迁出大山,不仅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扶贫资金,而且能在短期内改变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存环境。 2.2 实施扶贫生态搬迁是一条让贫困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捷径。国家只要把投入这些山村改善各类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扶贫资金集中用到移民搬迁项目上,短期内就可使贫困农民彻底改变生产和生活环境,尽快解决温饱问题,靠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 2.3 实施扶贫生态搬迁有利于山区的生态建设。散居于各处的村庄,除了大量开垦以外,对树木和野生植被的过量砍伐也使当地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易地搬迁以后,
32、经过自然的休养生息,这些地方的植被环境将有较大改观。3、搬迁的可行性3.1 项目迁入区在蔡官镇区域附近,交通便利,地势相对开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健全,有较大的环境容量和较好经济发展空间,集中安置点的用地已落实。3.2 农户搬迁后,移民区与乡区连成一片,形成了新的小城镇,移民可依托该小城镇经商、做生意、发展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或从事其它第三产业等发展生产,有利于搬迁群众增收和脱贫致富,可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达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的。3.3 由于居住区长期居住在交通不便、有安全威胁,给该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迁
33、出地的群众积极性高,搬迁户对搬迁工作十分支持,干部和群众均表示愿意努力配合做好扶贫生态搬迁工作。本项目遵循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了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使搬迁户得实惠,当地居民受益的双赢局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综上所述,移民搬迁的基础工作做的扎实,搬迁户满意,对此项工作积极支持,移民安置点的用地情况也已落实,项目一旦被批准即可实施,为此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 移民搬迁项目安置地为蔡官镇区域范围内,为蔡官镇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宜,承载力强。后续发展潜力大。2、蔡官镇小城镇功能完
34、善。蔡官小城镇建设始于1979年,蔡官区公所在今长山村兴建办公楼,内设各机关单位、部门、学校纷纷迁址到长山村办公。1991年12月,撤区并乡建镇后,蔡官镇政府因地制宜认真做好集镇建设规划,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到集镇一带建房经商,随着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小集镇已经形成集金融、商业、供电、运输、饮食、文化、教育、卫生、修理等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集镇。2002年,蔡官镇启动小城镇扩建工程,形成了以金银路和北斗路为主的城镇发展骨架,建筑风格迥异的高层楼房不断落地小城镇,随着华荣广场、蔡官经适房等的建成以及西秀工业园区的北移,蔡官小城镇已是一座可承接城市人口转移达3.5万,且功能齐
35、全、适宜人居、辐射带动功能强的现代化城镇。小城镇供水项目已在省发改委立项,建成后能满足2万人日常饮水要求。目前蔡官镇小城镇范围内有公立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2所,能容纳800人就读,小学1所,能容纳1300人就读,中学1所,能容纳2000人就读,职业技术学校1所,能容纳3000人就读。周边医疗机构健全,镇卫生院、安吉医院、新安医院及附近村寨村卫生室共有床位78个,能满足小城镇内居民的医疗保障要求。镇属公立敬老院也在扩建之中,争取满足更多无依老人的养老保障。3、在蔡官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安置点,可将蔡官小城镇往东南方向拓展,把北斗路建设延伸到尖山村,在新北斗路两侧修建安置楼房。同时可整合土地资源,
36、生态移民迁出地10余个村村民搬迁到蔡官小城镇后,对迁出地宅基地、村庄道路、山塘空地、废弃煤矿占地复垦为耕地,进行农业生产或生态综合治理,为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充足指标,可解决移民群众在城镇安置时的土地占用8,实现占补平衡,搬迁区可新增耕地1000余亩。例如,在蔡官小城镇修建安置楼,按照城镇经适房建设标准修建,楼层高六层,每户120平方米,建安置房800余套,占地面积西约为26亩土地,而生态移民迁出地10余个村具备到城镇生活的800户,这部分农户搬迁到蔡官小城镇后,不仅集约建房用地还可新增耕地200余亩。4、全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有青挖公路、七跳公路、两六公路、蔡官至鼠场、蔡官至平坝乐平等公路
37、,安普高速、西秀工业园区大道也穿境而过,扩建连接蔡官小城镇和产业园的1.7公里道路已纳入产业园区道路同步建设,新修运煤专线也将缓解当地客运压力,加快林煤资源外运。实施生态移民到蔡官小城镇后,拉近和缩短了与安顺城区的无缝连接,更好地整合公共资源,减少了异地搬迁所带来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困扰。另外,部分移民群众可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城郊生态旅游。蔡官镇气候凉爽、空气清鲜,具有旅游开发资源和潜力,依托金银山林区以及“十八罗汉撞金钟”、“冈嘎鮓”、“人恰水不流”等自然生态景观,搞好城郊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坚持专业指导、合理规划、适度发展的原则,在金银山、小屯街发展“农家乐”、“休闲度假”山庄。
38、5、降低了扶贫成本。生态移民迁出地村寨中有8个属一类贫困村,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山腰和山脚,基础设施薄弱,扶贫难度大,扶贫成本高,实施扶贫生态搬迁,人均投入50007000元才能使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善。而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可整合相关项目,人均投入集中,降低了基础建设等各项成本。6、多渠道发展后续产业,解决搬迁户“有保障,能就业”问题。农户搬入小城镇后能就近进入产业园区企业务工,或者围绕小城镇两万人的吃、穿、住、行发展二、三产业。迁出地遗留下来的土地退耕还林还草,还可以合理土地流转,种植楠竹、无籽刺梨、核桃等一次投入、长期收益的经济林木。搬迁农户彻底摆脱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模式,不再依赖
39、土地,逐步融入城市生活。三、安置点规划一、安置方案安置点在蔡官镇镇区内,蔡官镇现正处在建设发展中,现有人口约1.5万人,商业区、商住区和行政办公区已基本形成,市场区、文化、娱乐、休闲区正在建设中,居住区已初具规模,规划居住用地169.95亩,本次生态移民搬迁规划用地79亩,安置移民773户(2650人),占整个居住用地比例为46.48%,按此比例,蔡官镇镇区内至少还能容纳居民1530户(7019人),为此,该镇规划在今后5年内,将继续在镇区内安置移民500户(2500人)。二、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生态移民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发展致富为目标,有计划地推动生态移民迁出地人口向小城镇转移。通
40、过完善的小城镇功能,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积极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使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民,通过产业转型,积极鼓励自谋职业、劳务输出、搭建园区和建设项目、企业用工优先聘用扶贫生态移民就业平台、移民可享受各级创业优惠政策、教育培训安置等有效手段,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有保障、能就业”,真正实现农民融入城镇,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1、调整结构,确保增产增收迁出点产业结构调整条件良好,部分移民可继续从事农业。近年来,蔡官镇已在樟树寨、关口、张家寨、药寨、发砟、谷登坝、可瓦等村规模种植茶叶3000余亩、楠竹3000余亩、无籽刺梨2000余亩,建成茶叶、楠竹
41、、无籽刺梨基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生态移民迁出地后续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使水土林草资源间的矛盾有所缓解,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后,将遗留下大量土地,其中可瓦村岩脚组130亩,水塔村黄泥地组260亩,大石地组220亩,张家寨煤炭窑组110亩,河底下组130亩,共计850亩土地。遗留下来的土地可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可拓展茶果竹种植规模。进一步加大无籽刺梨、楠竹、核桃、茶园的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发展城镇景观林木种植。“十二五”期间,是全省实施“城镇化、工业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时期的到来,未来的城镇面貌呈现出来的将是集山水林园为
42、一体的现代化城镇,因此,发展城镇景观林木种植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经济效益潜力。蔡官镇生态移民迁出地金银山脉绵延数十公里,山上植被丰盛,土壤肥沃,有着得天独厚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移民迁出地村寨整村搬迁后,可利用原有耕地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城镇景观林木种植,农户在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基础上,到林木种植公司务工就业,部分可转变为新时期城镇景观林木种植农民,既转变生产方式,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致富产业,确保移民群众稳定增收是实施生态移民的关键。三是发展“农家乐”、“休闲度假”山庄等旅游产业,增加旅游收入。初步测算转一产可解决650人。2、强化培训,确保就业蔡官小城镇区位
43、优势凸显,交通便捷,道路、通讯设施良好,教育、卫生功能齐全,工业基础扎实,军工、民营以及煤矿企业共计30余家,目前可解决就业3000余人,部分园区企业正在建设中,待建设完毕,预计可解决就业8000余人,壮年劳动力占绝大部分。抓住省、市、区投资1.2亿元将安吉职业技术学校打造为安顺市工科类中等职业教育基地,以及新增投资7830万元将西秀区高级职业中学与安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全力建成具有5000人规模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契机,以此为培养技能人才为平台,重点对移民群众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促进移民群众就业,同时也为境内不断增加的企业做好技术工人的储备。一是继续实施生源补助激励政策,凡是进入安
44、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和培训的蔡官籍生源,每人每学年镇政府补助1000元;二是成立蔡官镇生态移民劳动服务办公室,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负责组织移民群众到学校培训,向区劳动就业局争取培训经费,减轻群众培训的经济负担;三是加强与西秀产业园区和境内企业的沟通联系,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培养机加、数控和采煤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签订劳务协议,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确保具有劳动力的移民群众都能进厂上班,月薪不少于2000元;四是依托蔡官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蔬菜基地的优势,在小城镇建设大型农贸市场和沿街铺面,开发经营摊位,进一步解决群众就业;五是在小城镇增设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移民户就业。
45、3、活用政策,确保民生保障围绕城镇居民发展二、三产业。蔡官镇小城镇现有居民1.2万人,集镇紧挨西秀产业园区,金银山纳入西秀“北线露营”旅游发展规划,客运站已修成,华荣文化广场已竣工,大型集贸市场、煤炭交易市场、经济适用房小区都在筹备之中,按照规划将建设成为至少容纳3万人的集镇,服务产业园区,集商贸、文化、政治、金融、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功能为一体大型集镇。集镇内主干道两侧商铺密集,为将来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必要的场地。蔡官镇生态移民到城镇后,镇政府将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以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有力措施,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切实为群众解难事、谋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方面,移民群众迁
46、入安置点后,由政府按有关规定将其集体转为城镇居民,移民中的贫困人口,改为领取城镇低保。另一方面,移民群众可“骑双头马”,在享受城镇居民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仍然享受各种涉农补贴和项目支持;在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中,按照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规定,可执行农村人口生育政策。第三章 迁出地及安置地的选择一、蔡官镇概况蔡官镇位于西秀区东北部,处于东径1055710605,北纬26182626之间,距安顺市城区12公里,东邻平坝县,西邻轿子山镇,南邻七眼桥镇,织金县,由5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组成。地势东低西高,地貌以孤峰盆地相间,平均海拔13421352米之间。国土总面积116.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
47、积82567.2亩,林地面积1924.57公顷,草地面积730.86公顷,乡村建设用地458.22公顷,其它用途规划区2815.07公顷。2013年农业总人口52132人,劳动力3097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粮食总产量13706吨,人均263公斤。蔡官镇拥有丰富的林煤资源,安凤林区蔡官镇金银山境段现有林地面积48500亩,可开发荒山10000余亩,木材储量10337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区域内海拔最高1658.8米,最低为1170米,相对高差约500米,以高原丘陵山地为主,岩溶丘陵、孤峰、峰丛盆地、盆地相间。地势自西南(蔡官镇樊家庄、发砟村)向东北(樟树寨、关口、浪竹坝村)倾斜,西北部(张家寨、药寨)至东北部一线山地起伏较大,切割较深,有明显沟谷,是西秀区内典型的黔西山字构造体系的逆断层。目前全镇有贫困户1875户、4758人,其中:扶贫户652户、1845人,五保户69户、70人,低保户1116户、2685人,扶贫低保户38户、158人,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在贫困人口中,相当部分生活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山地水土流失和石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