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沙漠里的绿洲.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5437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沙漠里的绿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进沙漠里的绿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进沙漠里的绿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走进沙漠里的绿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走进沙漠里的绿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沙漠里的绿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沙漠里的绿洲.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进沙漠里的绿洲 背景:七年级段有这么一帮女生,她们分散在各班级,但她们时常聚集在一起,有时甚至做出一些违反校规的行为,影响极其恶劣,她们中已有部分同学受到过校级处分,。 情景一:6月20日下午3:40,期末思政检测的考试铃声刚刚响起,我的手机铃声也随之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我班慧同学妈妈的急切的声音。“吴老师,我刚才接到慧的阿姨打来的电话,她儿子不久前接到慧从学校打来的电话,说她和一位同学发生矛盾,那位同学叫了一帮人到学校门口放学后要打她,她叫表哥去保护她。她表哥已赶往学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有多严重?”刚才自习课我还在班级,一切都风平浪静呀?她母亲也说不清,我也是听了个云里雾里,稍稍安

2、慰了一下慧的妈妈,我挂断电话后立刻朝考场跑去,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认真答题,整个试场处于平静,紧张的氛围中,慧坐在第一排静静地答着题,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丝毫看不出刚刚发生过什么激烈的事情。为了不影响同学们的考试情绪,我决定考试结束后再对此事展开调查。考试终于随着铃声的再次响起结束了,我把慧单独留下,询问事情的原委。我刚开口,慧马上意识到我要说的事情,她恳求我不要管此事,并说如果我介入此事,事态会扩大,对其更为不利。经不起我的再三追问,她终于倒出了“实情”。(我之所以在“实情”二字上打上引号,是因为在整个谈话调查过程中,她出而反而,谎话连篇,我几乎被她所蒙蔽,鉴于我平时对她的了解和谈话时对她的察言

3、观色,她的谎言一一被我戳穿,最后所说的实情也有待考证。事后我找到然,和慧走的很近的我班另一位女生,掌握了一些事情的真相。) 慧所说的“实情”:17班的蒋和蔓不和,蒋叫我以后不要和蔓来往,我答应了,一天我遇见了蔓,她向我打招呼,我礼貌性地回应了,恰好被蒋看见,她说我言而无信,遂找我麻烦,我不服,随口骂了她一句“神经病”,她很生气,要我向她道歉,我向她道了歉,她说我态度不诚恳,我愈加不服,她就愈加恼怒,扬言要找一帮人放学后在校外侯着打我。我害怕,于是提出与她讲和,由16班的林做调节人。她说讲和可以,但人已经叫了,来回车费要我出,另外再买些烟之类的礼物,总共需要200元,我拿不出钱,害怕挨打,又不敢

4、告诉父母和老师,因为她说了,如果告诉老师,我会遭受更严厉的报复。 谈话进行了近一个小时,为了安全起见,我早已打电话叫慧的母亲来学校接她回去,当我们走出校门时,慧的母亲已在门外等候,同时看见的还有慧的表哥和她表哥叫来的四个哥们,看这架势,显然他们做好了“硬碰硬”的准备。我和慧的母亲及慧的表哥仔细分析了一下情况,在我们的劝说下,慧终于同意让我来处理这件事。 然所说的实情:慧过去和我很要好,但她和茹(我班的一位女生)有点矛盾,我支持茹,和茹要好,她怀恨在心,于是在其他班两个同学面前挑拨,制造我与她们之间的矛盾,两名同学分别找到我核实,误会才得以消除,蒋很仗义,遂质问慧为什么这么做,慧认为蒋多管闲事,

5、随口骂了一句。 情景二:6月21日因八年级下午进行期末思政检测,七年级同学提前两节课放学,我决定在这个时间段找蒋谈谈。我还未来得及找蒋,慧的母亲又打来电话说慧告诉她表哥蒋再次威胁她,她感到不安全,请求表哥出面解决。我决定提前找蒋。此时正直第一节课快下课,第二节是语文课,我先找到蒋的语文老师芳芳,取得了她的同意,同时从芳芳老师那我了解到一些关于蒋的情况,心里有了谈话的切入点。 芳芳老师眼中的蒋:这孩子父母离异,残缺的家庭让她过早地成熟,父亲对她的教育方式通常是呵斥和武力,她也时常想和老师亲近,其实她很需要别人的关爱。她最大的优点是很仗义。 情景三:我把蒋从语文课堂上请到了谈话室,第一次见到蒋-身

6、着一件男生校服,又长又大,发型,举止很中性,但往深里看,她的骨子里仍存有女孩的一丝清秀。我借用芳芳老师话首先对她的优点作出了肯定,在取得了她的好感后,我很中肯地指出了她的错误,帮助她分析认识事件的性质及可能演变成的性质。她再三向我表示说叫人打慧只是吓唬,吓唬她,并没有真的找。这次谈话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我取得了她对我的好感和信任。矛盾似乎很顺利地解决了,我把慧也叫到谈话室,两人态度很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互相道歉,当时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有成就感。对事情的圆满解决慧的母亲也很感激。 情景四:6月21日晚上7点左右,我手机再次响起,是慧打来的。她告诉我事

7、情并非我想象的那么顺利,放学后蒋在楼道上遇见慧时告诉她事情还没完,钱还是要的,只是先把老师应付一下。慧对我说她还是想要表哥来解决此事,但表哥的意见是要告诉班主任,慧是在她表哥的说服下给我打了这个电话。听到这个消息我顿时感到很挫败,感到教育的无奈,在脑海里打了无数个问号,现在的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七年的我,自以为多年的历练已经有一双能够看透孩子内心世界的慧眼,但现在我感到茫然和苦恼。细细地把整个事件在脑海里又回忆了一遍,我仍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蒋对我的态度,蒋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及说每一句话的表情,她不能是这样的孩子呀!我下意识地拨通了然的电话。“然,我是吴老师

8、,老师现在心情很郁闷,想找你聊聊,今天慧的事情我已经解决了,但老师心里还是有点不塌实,总觉得此事还没完,你觉得呢?如果是你,事情是不是真的画句号了,你们是同龄人,老师想听听你的看法。”我知道然肯定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我又不能告诉她慧对我说的话。然只是一味地说只要慧是诚心道歉,以后保证不再做这种挑拨离间的事,蒋会原谅她的。“然,老师想会不会蒋真的叫了什么人,遇到了难处,你明天帮老师去问问,如果真的有难处就来找老师,老师来帮她解决,哪怕是要出些钱,老师是有收入的人。”讲这番话无非是想用真诚感动蒋。第二天然把话带给了蒋,蒋的反应是很感动,蒋中午主动来找我了,与她一起来的还有林及另一位她们的“同党”。我

9、叫上慧,然,茹一起来到了谈话室,谈话进行的很顺利,气氛和谐,最后我很真诚地问她们是不是有难处,并从包里拿出了钱,林很感动地叫到“老师,您太好了,真的不用,蒋真的没叫人。”她们真的和解了,此事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我借此机会顺势利导,鼓励她们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她们感受到了我的真诚,推崇我为她们的“老大”,我在想,能否借此契机,引导这些孩子,从她们的眼神和话语中我感受到她们渴望别人对她们的认可。 谈话后的几天里,我发现慧主动地把披挂下来的刘海夹了起来,那些孩子见到我都亲热地向我问好,尊称我一句“老大”(我悄悄对她们说公众场合要称“老师”)。今后我会继续关注她们,定期和她们小聚,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给

10、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教育反思: 总结整个事件解决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如下: 1 肯定问题生的闪光点。 2 把自己放在一个和她们同等的高度。 3 通过语言的技巧把真诚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消除她们对你的戒备。 后进生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一部分特殊学生,即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不能回避的重要工作,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所在。与一般学生相比,后进生由于缺点错误突出,其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消极性,一般表现有四种: 其一,有好胜逞能心理。后进生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只因自身品德和学业的现实表现,使他们的期望无法实现。因而,这种好胜心就以一

11、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尤其讨厌被当众批评,吃软不吃硬,越压越不服。 其二,有逆反心理。后进生常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常常自以为是。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正确的管理和批评教育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其三,有疑惧心理。后进生由于思想品德和学生成绩低下,其心中有一种受到外界环境排斥的感觉,他们企求人们理解甚至原谅他们,而实际上得到的却是与其主观愿望截然相反的待遇。人们如果对他们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有时凭空臆测,怀疑其他同学背后捣鬼,特别怀疑老师对自己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却可能认为跟自己过意不去。老师的教导,

12、他们往往当耳边风。 其四,有矛盾心理。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一是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但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二是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决心。但上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基础,而后进生恰恰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所以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又容易心灰意懒,悲观消沉。三是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由于不思进取,得到的常常是批评和惩罚,这便与其要求爱抚的心理发生矛盾。四是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

13、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但由于他们不能严于律己,尤其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思进取,因而被老师打入“冷宫”。他们学习上难以满足好胜之心,于是转移兴趣,另辟蹊径,释放其过剩精力,显示自己的“才华”,达到心理的平衡。 针对后进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在转化工作中应讲究方法和策略。 一要加强情感交流,引起思想共鸣。后进生在感情上已和老师疏远了,为了“保护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在自己和老师之间拉开距离,形成心理鸿沟。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依靠情感交流来消除后进生的隔阂心理,而要打开后进生的感情大门,教师就要善于与他们交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赤诚。交心意味着要以平等的

14、态度同后进生交朋友,切忌摆架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我是高高的教育者,你是耸拉着脑袋的受教育者,得老老实实服从管教。如果这样,双方地位尊卑悬殊,必然加大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影响教育效果,如果换一种方式,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以心换心,让后进生觉得老师不是不可交的朋友,那么,后进生就会消除戒备,与你交心,只有教师与后进生双方心理互相沟通,引起彼此间感情上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要抓反复,反复抓。做后进生工作不可企求一两次谈话便大功告成,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努力。青少年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心理素质具有不稳定性,在他们身上,一种新的观念和行

15、为从产生到巩固,常常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它要求教育者树立信心,保持耐心,认真分析出现反复的原因,努力做到学生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只要能正确分析并利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就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三要把握教育时机。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当的方法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教育,以求事半功倍之效。首先,批评教育要注意冷热相间。一般地说,批评差生要把握时机,趁热打铁,这样可防止和控制后进生过失行为继续恶化。同时,教师也要懂得“冷处理”,即当差生情绪不够冷静之时,稍作等待,避免师生间的正面冲突,减少紧张对立的情绪,以利于

16、在处理问题时多一点理智。其次,教育激励要抓往“顿悟”。学生经批评教育帮助以及自己的认真思考之后,可能会在某些时刻发生“顿悟”,产生向上的灵感和要求,这就是后进生迷途知返的时候。但是,由于后进生有自卑心理、常猜度别人是否信任,因而知返心情不易表露出来。教师应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点滴向上热情,在他们迷惘之时助一臀之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增强前进的勇气和信心。这个时候,说一句坦诚的话,比平时的千言万语更具感召力。那些听惯了老师批评、训斥的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公开的表扬,心情会十分激动,激发出一种向上的动力。 四要注意点面结合。后进生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制约,相互影响,教师要冷静处理这个“面”,切不可以低估这个“面”的消极作用。要通过正面教育,通过良好的舆论规范,紧密联系实际,使后进生对“哥们义气”产生切肤之痛,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他们正确的道德评价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