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在岭南建筑上的体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文化在岭南建筑上的体现.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岭南文化在岭南建筑上的体现 中国近现代史 区域经济史 崔志强一、岭南建筑形成的自然大环境岭南泛指透逸在赣、湘、粤、桂省边境上的大庚、骑田、荫涪、都庞和越城五岭组成的南岭以南。故岭南又称五南岭以南, 本文按一般所指的广东为界定。 自古以来,因有南岭山脉阻隔,又没有天然北上的河流,广东与中原的交通联系极不方便。又由于面临南海、太平洋,与海外各国的海路交通联系非常方便,这种地理环境使广东受中国传统文化支配减弱,而受外国文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广东地处亚热带,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建筑必须具备防晒、防雨、防潮、降温等功能,这种气候环境也使广东具有异于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这种建
2、筑文化在技术上体现了岭南建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利用和改善,在艺术上体现了岭南建筑对当地自然美的追求,结合得好并流传下来就逐渐形成当地建筑的特征。岭南地区山地多,丘陵多,平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河湖众多,因此岭南建筑多顺应地形、山势、河流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灵活布局。岭南气候的最大特点是炎热、潮湿、多风、多雨,对这样的气候条件,岭南建筑有其独到的解决方式,即通风、隔热、遮阳、避雨等功能十分明显。二、岭南建筑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岭南建筑概念之提出本世纪50年代末, 60年代初, 广东建筑界受相似气候区东南亚建筑风格的影响, 推出了白云山庄、双溪别墅、矿泉客舍、友谊剧院等一批轻巧通透、格调清新
3、的作品, 再加上原来园林式酒家、茶楼, 并受“ 岭南画派” 威名之启发, 有人以“ 岭南建筑” 来概括这类作品, 很快便得到国内建筑界的认可。2、岭南建筑的可视特征平面布局因地制宜、不拘一格、讲求实用空间组合灵活多变、流畅飘逸、庭院讲究,外观形象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大方。 3、岭南建筑的可悟特征富于挑战的胆略年代, 国内建筑界的复古之风, 岭南不为所动在国内不敢提“ 建筑创作” 的60、70年代, 岭南却率先打破沉闷的局面,推出友谊剧院、广交会、白云宾馆、东方宾馆新楼、电报大楼等优秀作品, 给国内建筑界吹起了一股新风, 80、90年代, 再推出中山温泉宾馆、白天鹅宾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天河
4、体育中心、广东国际大厦、南越王墓博物馆、岭南画派纪念馆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开放兼容的胸怀岭南建筑在百越文化的基础上, 大胆地吸收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 特别是现代外来文化, 融会贯通, 为我所用。务实善变的作风岭南建筑从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 按不同的时空条件而变化, 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颖的形式, 以体现时代气息。建筑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岭南建筑的成就,绝非一日之功, 而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渊源。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传统“岭南派”建筑受风水观念、阴阳五行之说的影响之深,也是中国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在聚落以及单体建筑中常见的各路神仙的庙宇、神
5、位,反映出岭南地区人们实用功利的宗教信仰观。这种影响一直延伸到现代的岭南建筑,包括室内装修。究其原因,这与长期从事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商贸活动的岭南人的文化心理是直接相关的,其目的在于祈求吉祥,人康财旺。4、岭南建筑的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特征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商品的价值需要在商品交换中得到体现,商品流通是商业获利的保障。经济领域的流通促进了文化领域的交流,岭南地区背倚五岭,下临南海,对外贸易发达,历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重商”的岭南文化对外来(其他地区、其他国家)文化始终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岭南长期处于对外界交往的最边缘,外来文化一旦在广东登陆,便迅速被消化、接受,变成自身文化的一部
6、分,也使得岭南文化带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风姿,标新立异、独领风骚。而且最为可贵的是,岭南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结合时代需要和自身地域特点有选择地吸纳,融入了大量智慧的创造。在这个意义上讲,从“得风气之先”到“开风气之先”不是一件易事。三、岭南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1、兼容海内三大文化体系古代, 由于交通工具落后, 限制了广东与中原的沟通, 南海又将广东与大洋彼岸隔开, 因而,其封闭性和落后性是可想而知的。在封闭条件下形成的百越文化便是岭南文化的底本, 比起中华民族各先进的文化体系来说, 实在是底薄本微,于是渴望吸收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秦以前, 岭南属楚地, 荆楚文化正是不囿中原礼
7、制传统, 开放地博采众长, 富于创新的文化,非夷非夏, 亦夷亦夏。无羁的想象和浪漫的激情,飘逸流畅的动态。所谓“ 北理性南浪漫” 、“ 北儒南道” 和“ 南骚北诗” 的南就指荆楚, 道指老子的道学思想, 骚和诗分别指离骚和诗经。岭南与荆楚山水相连, 历来交往密切, 岭南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面, 都吸取荆楚文化。荆楚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胜过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在建筑方面, 影响深远的当属老子的“ 道法自然” 的主张和楚辞浪漫的色调, 充分利用自然优势, 巧借水体、淡雅质朴, 有无相生,虚实互补等手法。三国时, 岭南与吴越同属东吴, 昊越自古是中华富庶地,文化发达, 对岭南的语言、艺术
8、、园林、建筑等方面都产生相当影响。秦汉以来, 中原文化凭自身的先进和中央集权的推力向全国辐射。随着秦汉、晋、南北朝和南宋次中原人口向岭南的大迁徙, 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至宋、元时, 中原文化与先后融入的荆楚文化、昊越文化和作为底本的百越文化, 共同构筑起岭南文化体系。2、吸收海外诸类文化海洋曾经将岭南与大洋彼岸隔绝, 海洋后来又成为岭南与海外沟通的黄金水道, 使岭南成为中华大地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门户。自汉代起, 岭南开辟徐闻、合浦海港, 与东南亚通航。从三国至南朝, 全国外贸重心逐渐移至广州。唐代,广州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市。宋代, 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口港口和香料、象牙的进口港。明、清
9、实行海禁, 全国只留广州一口通商, 北货外运和外货内运均在广州中转, 中外文化在此交汇。鸦片战争之后, 外来文化通过港、澳或直接传入广东, 广州、汕头、湛江为南中国海的三大港口, 岭南得海洋文化之先。东吴时, 佛教传入广东南朝梁代, 禅宗始祖达摩来广州传播印度佛教文化, 后来在潮汕和徐闻形成两大佛教中心。唐代, 阿拉伯商人传入伊斯兰教文化明、清时, 西方传教士将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岭南。这些外来的宗教文化在岭南比较顺利地传播和发展, 建起了许多寺院、教堂, 将各自的宗教建筑形式、雕塑、图案、彩画等艺术随之传进来。 随着外贸的发展和外来宗教的传入, 不少外国侨民在岭南定居。唐代设“ 番坊” 供波斯
10、人和阿拉伯人寓居, 增进了岭南与西亚的交往, 广东人甚少排外、恐外的意识。 随着海运, 自唐代以来, 广东就有人往海外谋生和定居,鸦片战争后更是大量人口移居世界各地, 广东是全国华侨最多的省份。侨民在与家乡的往来中, 带回了侨居地的文化。侨资兴建的学校、工厂、医院、祖屋等, 往往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当时, 广东也是出国留学生最多的省份, 他们接受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建筑界来说, 粤籍留学生归来并大有建树的有梁思成、林克明、谭垣、吴景祥、伍子昂、罗小未诸先生。3、岭南相关艺术的影响(1)、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近现代中国重要画派之一。辛亥
11、革命后, 岭南部分画家不满中国画界当时临摹、法古、守旧之风气, 认为“ 中国画至今日, 真不可不革命” 。接受欧风美学理论、表现技巧和现代科学方法, 如投影、透视、光学、质感、空间等。强调写生和现代生活题材, 力求造型与意境的真实性。因而, 兼备中、外绘画之长, 将文人画与工匠画熔于一炉, 具象美与抽象美和谐统一, 形成形神兼备、亦中亦西的岭南画派现代国画。建筑是立体的画, 在造型、构图、比例、用色等方面有共同之处。岭南画派的命名、理论和实践, 无疑是岭南建筑的先导。岭南画派第一代宗师高剑父说“ 海汲长河远, 天包大地圆。” 用到岭南建筑上也十分恰当。(2)、广东音乐与粤剧长期以来, 广东粤语
12、区流行着南音、木鱼、咸水歌、梵音等曲调轻快的民间音乐, 是备受欢迎的市井文化。后来广东现代音乐界对广东音乐进行改革、创新, 以“ 健全乐” 为代表的合奏形式, 将京、昆韵味、和声、合唱、西洋乐器等引进到粤曲中, 使人耳目一新。如雨打芭蕉、饿马摇铃、步步高等名曲影响深远。粤剧正是在民间曲调的基础上, 对相继传入广东的弋阳腔、昆腔、徽剧、湘剧等博采众长而形成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戏剧是综合艺术, 它们在节奏、韵律、过门、高潮等方面与建筑艺术有相似之处。广东音乐与粤剧的清新格调, 尤其是开放兼容的精神, 对岭南建筑的形式有启发作用。(3)、岭南园林岭南园林是中国三大园林之一, 园
13、林之间, 尤其是在模仿大自然方面有共同点, 但又各有千秋。北方园林开阔雄浑、建筑体量大且庄重, 色彩富丽堂皇, 重在气势江南园林布局舒展、小径千回百转, 建筑少而小巧玲珑, 粉墙、黛瓦、栗色木料、色彩秀丽、淡雅、重在创造意境岭南园林多以第宅庭园形式出现, 尺度不大, 内涵丰富, 装修颇具乡土气息,适应岭南气候, 建筑比重稍大, 布局紧凑, 意在营造温馨恬适的家庭生活氛围。因而, 除岭南四大名园外, 私家庭园布置别致者相当普遍。可以说, 岭南园林、庭园是岭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北园酒家、南园酒家、伴溪酒家均属于园林式酒家。(4)、岭南盆景国内盆景有四川、扬州、苏州、上海、岭南五大流派。而前四派
14、可由海派为代表, 强调传统风格, 规则造型。岭南盆景不强调传统, 主张从规则形态走向自然状态。岭南盆景对岭南建筑的小庭园起点缀作用, 尤其是室内摆设, 使室内空间生意盎然。(5)、广雕佛山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 潮州是粤东名镇, 以此二镇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 历来手工业和民间工艺发达。潮州木雕与徽州木雕、东阳木雕合称中国三大建筑木雕。佛山及周围地区的木雕、砖雕、泥塑、陶瓷、铸铁等业相当发达, 以岭南佳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要题材, 色彩艳丽, 是岭南历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富于挑战的岭南哲学思想1、江门学派明初, 朝廷独尊朱熹理学, 几乎达到“ 非朱氏之言不学、非朱子
15、之言不敢言” 的地步。出生于广东江门白沙乡的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献章陈白沙, 率先冲破当时沉闷的学术局面, 倡导比较自由开放的学风, 提出“ 学贵知疑” 、“ 学贵自得” 和“ 以自然为宗” 的理论。他的开拓精神, 打破官方程朱理学垄断的一统天下。故明史记“ 学术之分, 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 。梁启超说“ 明代中叶, 新学派起, 气象异常光大, 有两个大师, 一个是陈献章, 一个是王守仁阳明。” 陈献章最著名的弟子湛甘泉, 时与王阳明齐名, 影响遍及全国, 他在江苏、安徽、湖南、广东等地开设书院讲学,并经一代代弟子的相传而自成体系, 世称江门学派, 影响广东学术界达五六百年之久。黄宗羲对该学派给
16、予肯定“ 有明之学, 至白沙始入精微” 。江门学派最后一位大师朱次琦, 他是中国传统儒学走向近代社会的中介人物, 他反对脱离实际的学问, 主张经世致用。他最杰出的弟子是简朝亮和康有为。简朝亮严厉抨击当时盛行而实际上仅是训话章句, 穿凿支离的汉学朴学, 认为汉不禁锢思想, 造成社会人才奇缺。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领袖。江门学派的挑战性、经世致用、崇尚自然等重要主张, 对岭南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封建社会江河日下, 民族灾难深重,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找救国良方。广东得海洋文化之利,在国内最先产生资产阶段启蒙思想。 容阂的教育救国思想, 他是中国第位留美学生, 并
17、倡导派出第批留美学生, 是早期的改良主义者, 曾向太平天国最高层提过项革新建议, 著有西学东渐记郑观应的重商思想, 他在竭力办企业的同时提出“ 主以中学, 辅以西学” 的学习西方原则, 著救时揭要、盛世危言等书, 反映了改良主义思想从感性到理论, 从雏形到成熟的过程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从小接受封建教育, 后到香港、上海游历, 大开眼界并悉心攻读西学, 著作甚丰, 认为当时君主专制的“ 据乱世” 必然发展为君主立宪的“ 升平世” , 再发展到共和制、最后进入大同世界, 他是维新运动的领袖梁启超的新民学说, 梁也是维新运动领袖, 在宣传鼓动上最为得力。他还提出“ 诗界革命” 、“ 小说革命” 、
18、“ 史学革命” , 是开一代文风的大学者。此外维新思想界的知名人物还有康广仁、刘勤、黄遵宪、何启、胡礼垣等人、黄遵宪还是“ 诗界革命” 的一面旗帜。何启和胡礼垣合著新政真锉, 除宣传新的维新爱国主义思想外, 还从舆论上扩大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影响。3、民主革命思想维新运动失败后, 只有通过民主革命推翻封建主义才能救中国。广东在继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后, 又出了孙中山、廖仲凯、朱执信、陈少白等先进人物, 他们的革命思想代表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总的趋势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者之昌, 逆者之亡” 。从以上所述广东哲学思想发展概况来看, 广东哲学思想具有富于挑战、开放兼容、经世致
19、用和崇尚自然等特点。这些特点来自本文所述过的广东的天时、地利与“ 敢为天下先” 的人和。从广义来说, 这些哲学思想又反过来为广东近代社会发展起导向作用,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 正是岭南建筑可悟性特征的渊源。4、重商思想影响明清时期,随着岭南地区积极的对外贸易、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岭南地区商人的地位越来越高,从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作为使用上的主体,必然会对所拥有的建筑提出主观上的商业要求,以便促进其商业活动的成功进行;商人的建筑或者说满足商业活动的建筑也成为城市中占绝大多数的建筑类型,从而不可避免的使得主流建筑风格具有浓重的商业色彩。同时通过商人参与建造活动的示范作用,这种带有商业倾向的审美标准获得
20、了广泛的认同,“岭南派”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一支脉络也渐趋成熟。由于商业活动而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从“得风气之先”到“开风气之先”,大批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式样在岭南首先出现,在建筑与园林创作中极具地域特色的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装饰细部等方面塑造了特有的“岭南派”风格。民国以后到现代,在林克明、夏昌世、莫伯治、佘峻南等一批岭南建筑师的努力下,“岭南派”建筑的创作视野不断拓宽,手法也日趋丰富,曾几度出现引领建筑界创作的繁荣局面,成为走在全国建筑文化发展前列的,具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理念。其次,“岭南派”建筑中的“重商”思想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追求实用、注重享受的功能观“重商”思想具有趋利性,在追
21、求利益的过程中高效、务实的作风是被人们宣扬的,这就意味着建筑功能以实际需求为中心,并且适时地回馈生活内容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在居住建筑以外,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商业建筑、市政建筑也产生了新的功能要求:银行、洋行、宾馆、百货大厦等新型商业建筑成为近代“岭南派”建筑的主要类型;而为管理和服务于商业贸易活动的行政办公建筑:海关、领事馆、邮局、政府大楼、财政厅等等也在岭南“登陆”。同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华侨在岭南地区投资办厂,出现了国内首批近代工业建筑。强烈的重商思想和商品意识直接导致岭南地区的建筑类型的多样化,使得“岭南派”建筑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外延。“岭南派”建筑的实用观还表现在造园态度上
22、。例如:岭南的宅园多受用地限制,面积较小,建筑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岭南造园因地制宜,掇山不追求体量宏大,叠石造山以观赏性为主,吸取天然山景中峰峦、洞壑、涧谷、峭壁之形,概括提炼而成。常用的“峰山”式叠石挺拔突兀,占地少;而“壁型假山”贴附庭院园墙或建筑墙体筑山叠石,更是节约空间的举措。岭南园林的水局采用几何规则型水池和驳石池岸,既考虑了“直立池壁可以节约用地,在水面不大的情况下可显水域宽敞”;又兼顾了驳石筑岸有利于护土防洪,理水疏浚。更为有趣的是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岭南人偏爱果树,因为它们不仅形态美观,而且还能食用,这更是实用主义“岭南派”建筑文化的写照。“重商” 意识在岭南的士大夫阶层的渗
23、透导致了“提倡重视人的利与欲,反对程朱理学去人欲,存天理”的思想,这一岭南文化的人本主义的核心精神迎合了岭南商家的消费心理,形成岭南建筑功能观中“注重享受”的倾向。这一点在“岭南派”建筑的环境处理中表现得犹为明显。五、岭南建筑的一些缺点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岭南各地区经济开发程度的不同,人们的商品意识的强弱有所不同,“岭南派”建筑中体现“重商”思想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反映最为明显,而在粤北山区、粤西地区则相对较弱。另外,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地域文化的进步需要有协调一致的步伐,岭南“重商”文化既具有开放自由、高效务实的优势,也具有只注重直观的形象、不善于总结理论的弱势。在片面强调经济而忽视文化建设之时容易丧失正确的价值判断,陷入重视名利而忽视道德、追求时尚而品位低俗的文化怪圈,而这些都要影响到“岭南派”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审美倾向。六、结语 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华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有承袭中原文化,吸纳海外文化的一面,又有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一面。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岭南人民顺应自然,改善自然,适度地利用自然,创造了精美的建筑,建筑保护了人,也改善了自然,通过建筑,人们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