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1335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9403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1335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11!T~1335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11!T~1335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11!T~1335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11!T~1335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1!T~1335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T~1335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27.010 F 10 DB 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3352016 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 The guide for using energy feasibly of the Stadium and Gymnasium 2016 - 04 - 27 发布2016 - 08 - 01 实施北 京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B11/T 1335-2016 目 次 前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一般规定 . 25 节能运行 . 35.1 供暖与空调系统 . 35.2 照明系统 . 45.3 给排水

2、系统 . 45.4 变配电系统 . 45.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55.6 其他用能设备及系统 . 5参考文献 . 6I DB11/T 1335-2016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蕾、罗淑湘、于明丽、王志、郑妍、甄华斌、刘寿松、杜明、闫强 II DB11/T 1335-2016 体育场馆合理用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育场馆合理用能的基本要求和节能运行

3、。 本标准适用于体育场馆的用能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76 工业锅炉水质标准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7981 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 GB 19210 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DB11/T 140 三相配电变压器节能监测 DB11/T 624 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用电分类计量技术要求 DB11/T 625 公共机构办公建筑采

4、暖用热计量技术要求 DB11/ 68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T 1296 体育场馆能源消耗限额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体育场 stadium 具有可供体育比赛和其他表演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同时可为大量观众提供坐席的建筑物。 3.2 体育馆 sports hall 配备有专门设备而供能够进行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巧)、武术、拳击、击剑、举 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体育建筑。主要由比赛和练习场地、看台和辅助用 房及设施组成。按功能可分为综合体育馆和专项体育馆;不设观众看台及相应用房的体育馆也可称训练 房。 3.3 节能运行

5、 energy saving operation 1 DB11/T 1335-2016 通过对建筑用能系统实施优化调节,实现节能的措施或行为。 4 基本要求 4.1 建立健全用能管理工作机制 各体育场馆应建立健全用能管理机制,宜符合以下要求: 明确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设置能源管理人员岗位,并持证上岗; 制定并实施科学、系统的用能管理制度。如制定节能管理制度,用电、用热、用水等管理办法, 定期培训等规章制度; 健全本单位用能系统操作规范和节能运行制度,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行调节、维护保养与 巡视检查;建立详细的用能设备、设施台账和用能系统运行记录管理档案; 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用能状况,制

6、定节能规划及年度节能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 节能改造措施,实现节能目标; 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健全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对水、电、气、热等能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并对能耗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节能效果; 建立用能人员行为准则,并与节能奖惩制度相结合; 进行节能改造或者设备更新时,选择节能的设备(冷热源、水泵、风机等),淘汰高能耗落后 机电设备或产品; 采用低成本措施及国家或北京市推荐的节能技术进行节能改造,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加强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设备等资源的集中整合,减少闲置。 4.2 建立能耗监测系统 各

7、体育场馆宜建立能耗监测系统,能耗监测系统的建立应符合以下要求: 依据 GB 17167 和 GB/T29149 及北京市有关标准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建立能源计量器 具台账;按照用能种类、用能系统进行能耗分类、分项计量,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同用 途场馆的用电、用热、用水宜分开计量; 安装分类、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手段,对能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 按照 DB11/T 624、DB11/T 625 及有关标准要求,对能源消费计量与监测体系进行设计、施工、 验收和运行管理。 4.3 开展能耗对标管理工作 各体育场馆宜开展能耗对标管理工作,能耗对标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各类能

8、源消耗量应符合 DB11/T 1296 及相关限额标准的要求。实际用能(如用电、用气、用热) 超过能源消耗限额及其他相关标准要求的,应开展节能诊断工作,依据能耗状况分析节能潜力, 实施节能改造; 定期开展能源审计,查找用能系统存在的问题,挖掘节能潜力,优先采取低成本、无成本措施 进行节能改造; 应采取节能管理、节能运行和节能改造措施,采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能 源消耗水平逐步达到能耗限额标准规定的先进值要求; 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节能诊断,挖掘节能潜力,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用能系统改造。 4.4 建立人员行为准则 2 DB11/T 1335-2016 依据体育场馆用能特点,建

9、立如下人员行为准则: 行政人员应在办公、组织体育赛事或活动、用餐及生活等方面采取节电、节水、资源节约等措 施,充分采用自然光照明,合理设置室内空调温度,降低用电设备待机能耗。 运行维护技术人员应强化建筑本体及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工作;对体育场馆用能设备应由专 人负责,场地集中使用,合理开启相应照明、空调等配套设施;依据体育场馆建筑使用特点、 使用区域、使用人数、使用频次、室外气象条件等因素,调整用能设备运行模式和策略,保证 照明、空调、供暖系统的重点用能设备高效运行;加强水、供暖管网和电力线网的巡查和维护, 减少跑、冒、滴、漏和损耗,杜绝安全隐患;定期参加与节能运行相关的培训。 5 节能运行

10、5.1 供暖与空调系统 5.1.1 供暖系统 供暖系统运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锅炉运行热效率应不低于 DB11/ 687 所规定的限值。热水供暖系统宜采用集中控制、气候补偿、 分时分区控制、水力平衡调节和室内温控等技术。锅炉房应加装燃料计量装置; 加强锅炉房供热设施及仪器仪表的维修保养工作,锅炉的水质应满足GB 1576 中水质标准要求; 采用泵类变频与热量回收等技术,提高设备及系统的效率; 可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实行供热量化管理; 建筑热力入口处宜加装热量调节和计量装置,且在供暖系统中设置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加强管 网系统水力平衡调试; 定期巡视检查供热管道及其保温状况,供热系统管

11、道保温应良好,不应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根据建筑的使用特点及供暖需求,制定场馆有训练比赛和无训练比赛时供暖节能运行策略。无 训练比赛时,开启部分供暖设备,维持低温运行;有训练比赛时,根据室内温度需求,可增加 供暖设备的开启数量,满足训练比赛时供暖需求。 5.1.2 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运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按照 GB/T 17981 及北京市相关标准,结合体育场馆的用能特点,制定空调系统经济运行操作 手册及优化运行策略; 根据中央空调使用区域时间特点,控制制冷机组开机及停机时间; 根据场馆空调负荷需求,实施机组台数优化控制或调节,使机组保持高效运行; 在满足末端供冷需求的前提下,可提高制冷机组出水

12、温度; 空调水系统、风系统宜采用变流量控制,水系统宜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 风机、水泵宜采用自动控制变频调速等技术; 冷却塔周围无遮挡,保持良好的散热环境。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应充分利用冷却塔换热面 积,使冷却塔出水温度接近室外湿球温度。冷却塔风机变频运行时,宜采用冷却塔风机联合变 频技术; 经济技术合理的条件下,宜采用热回收措施,降低新风处理能耗; 过渡季节合理采用全新风运行,合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减少制冷机开启时间; 根据 GB19210 的要求制定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计划,定期对空调设备、风管进行清洗维护,提高 3 DB11/T 1335-2016 换热效率; 场地区、观众区及与其相关的附

13、属用房宜采用集中空调控制,其余附属用房宜设置分散空调系 统; 应根据不同场馆的不同需求(用能时段及负荷,有无比赛与训练等)设置不同的运行模式进行 分区、分时段控制,并根据建筑负荷特点采取部分负荷调控措施。 5.2 照明系统 照明设备和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 照明系统应采用节能灯具,不采用国家或本市限制和禁止使用的产品; 灯管及反射罩每年定期清洗,及时更新损坏光源; 照明灯具安装反光罩,使灯具的光投射到指定部位,得到有效利用; 路灯宜采用太阳能路灯; 合理采用天窗、反光板、导光管等自然采光措施减少人工照明; 景观照明宜按照区域景观照明开启要求设置开启模式; 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按不同使用模式进行分等

14、级或分灯区控制; 公共走道等区域采用声、光感应照明; 地下车库等公共区域宜采用 LED 照明,并采用智能控制方式; 场区及观众席照明应按实际使用区域与使用时间进行分区、分时控制; 运动场地照明系统宜与场地预约时间关联,运动时间结束,照明系统关闭; 灯塔照明宜按照不同场景模式开启,且光源顺序启动,减少启动时的冲击电流。 5.3 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生活热水及泳池加热热源宜采用余热、冷凝热、太阳能加热或空气源热泵,减少电热水器及电 锅炉的使用; 洗浴热水淋浴器宜采用刷卡式智能控制系统; 给水系统宜采用变频给水设备或无负压供水方式。 5.4 变配电系统 变配电系统运行宜符合以下要

15、求: 变配电系统的仪表、电动机、电器、变压器等设备应为节能型,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产品, 各电气元件应运行正常;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参数满足 DB11/T 140 标准中的要求; 当变压器平均负载率长期低于 30%,且以后不再增加用电负荷时,对变压器进行改造; 变压器低压侧功率因数低于 0.93 时,宜采取无功补偿措施提高功率因数; 在确保消防负荷、重要负荷用电的前提下,调整负载供电模式,季节性负荷变压器在过渡季节 退出运行,减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监测负荷三相是否平衡或基本平衡,如出现三相严重不平衡时,应对末端配电系统进行相序平 衡调整; 应增加对谐波的监测手段,当谐波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值时,

16、应设置抑制谐波的设备; 做好变压器周围的通风散热处理,降低变压器的负载损耗; 淘汰高耗能变压器、电动机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老化线路、电网,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4 DB11/T 1335-2016 降低线路损耗; 对于负荷波动变化较大的设备采用变速、变频装置,或台数控制。 5.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5.5.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具备信息采集处理、设备控制、工况监测、数据通讯、协议开放 (与其它 系统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安全保障管理、故障报警及提供故障处理方法建议等功能。 5.5.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和自动、远程、手动运行控制模式,且运行策略可调。 5.5.3 定期检测或校

17、验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运行状态,使传感器和执行器处于有效工作状态。 5.5.4 对机电设备的监控模式应与建筑设备的运行工艺相适应,并满足对实时工况的监控、管理方式 及管理策略等进行优化的要求。 5.5.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对建筑设备进行集中监测管理和分散控制。 5.5.6 空调系统监测与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建筑物的集中冷热源、流体输配系统等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控; 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宜进行集中监控与计量; 集中空调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应能根据冷、热负荷的变化自动控制冷、热机组投入运行的数量; 应能根据供/回水的压差变化自动调节旁通阀; 根据建筑使用特点及气象变化设定(预测)最佳运行策略,

18、如制定空调节能运行策略,启停机 时间控制策略、冷冻水供水温度控制策略和变流量运行控制策略等。 5.5.7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 CO 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5.6 其他用能设备及系统 5.6.1 电开水器采用节能型开水器,并有时钟控制装置。 5.6.2 食堂燃气灶具应采用节气型灶具。 5.6.3 对食堂、开水间等部位的用能应实行重点监测与单独计量。 5.6.4 有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单位,宜利用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电、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系 统,提供生活热水、照明、供冷或供暖。 5.6.5 宜采用分布式能源、蓄冷蓄热、智能电网等

19、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5.6.6 场地区及休息区电子显示栏、电视机等电器,宜采用液晶屏。 5 DB11/T 1335-2016 参 考 文 献 1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2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3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4 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6 DL/T 5137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7 JGJ 31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8 JGJ 176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9 DBJ01-100 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 10 DB11/T 706 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用电和采暖用热定额 11 DB11/T 82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1号.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15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16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