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可编辑)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9968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可编辑)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附件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可编辑)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附件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可编辑)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附件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可编辑)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附件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可编辑)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可编辑) .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前 言 本规程为推荐性标准 本规程是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72013136号文关于印发201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和北京硕人时代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 一般规定;4采暖、空调与通风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5建筑给排水的监控管理与节能运行;6供配电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7照明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8电梯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9计量装置和数据统计分析;10公共建筑设备节能运行分析;附表A建筑物用能设备档案卡;附表B建筑物用

2、能设备用能计划表;附件C用电设备耗电量和费用的统计表格;附件D计量装置的性能要求;其中附录A、D为资料性(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属首次编制,为了提高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的编制质量和水平,请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莲路甲5号;邮编:100055;邮箱:luliping_1163; 电话:63967719)本规程主编单位:本规程参编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3、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目 次1 总 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3.1 系统组成和功能33.2 日常运行管理43.3 资料管理53.4 操作人员管理54 采暖、空调与通风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64.1 一般规定64.2 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64.3 燃气锅炉、电锅炉的节能运行监控74.4 热力站84.5 空调水系统84.6 空调通风系统95 建筑给排水的监控管理与节能运行115.1 一般规定115.2 给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115.3 排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115.4 中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115.5 水景和绿化喷灌水系统126 供配电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137 照明系统的监

4、控管理和节能运行138 电梯和扶梯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149 计量装置和数据统计分析1410 公共建筑设备节能运行分析1610.1 一般规定1610.2 采暖、空调与通风的节能运行分析1610.3 供配电的节能运行分析17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8附录A 建筑物用能设备档案卡19附录B 建筑物用能设备用能计划表20附录C 用电设备耗电量和费用的统计表格21附录D 计量装置的性能要求22条文说明23 1 总 则1.0.1 为规范北京市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工作,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本市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1.0.3 公共建筑设备节能运行监控系统

5、的监控范围应包括采暖、空调与通风系统;给水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和扶梯系统和其它功能设备。1.0.4 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BAS) 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及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系统,以集中管理、监视,分散控制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2.0.2 传感器 sensor 指现场用于采集检测数据的设备,它检测被控对象的各类过程变量如温度、湿度、压力、压差、流量、电量、空

6、气质量等和状态信息如水流等的检测设备。2.0.3 执行器 correcting unit 执行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终端执行部件, 一般由执行机构、调节机构组成,其中执行机构是执行器的推动部分,按照控制器输出的信号大小产生推力、位移或扭矩,调节机构是执行器的调节部分。2.0.4 控制器 controller 根据被控参数的给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按预定的控制方式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使被控参数保持在给定值要求的范围内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调节仪表,也称现场控制器。2.0.5 程序控制 program control 按着预定的程序自动控制被控设备或工艺过程。2.0.6 均衡控制 balanced cont

7、rol 当被控设备由多台机组组成时,控制系统应确保其中累计工作时间最小的机组先投入运行,称为均衡控制。2.0.7 远程控制 remote control 对调节对象进行有线或无线的远距离控制。2.0.8 中央管理工作站 Central Management Workstation 公共建筑设备节能监控系统中的中央管理监控工作站,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协调各现场控制器之间的控制调节,并作为操作者和计算机系统间的人-机接口。中央管理工作站的功能有:显示功能、设备操作功能、数据库功能、定时控制功能、统计分析功能、设备管理功能和故障诊断功能等。 3 基本规定3.1 系统组成和功能 3.1.1 监

8、控系统由现场设备、现场控制站、通信网络、中央管理工作站、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采用两级式分布式系统,第一级为现场控制站,第二级为中央管理站。现场控制站与中央管理站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监控,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如图3.1.1所示。图3.1.1 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图3.1.2 监控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现行相关标准、系统的类型、设备运行时间以及工艺对管理要求等因素,定义现场控制站和中央管理站的功能。可分别选取以下监测与控制的全部或部分内容:1 现场控制站应具有以下功能:1)实时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2)被控参数的自动控制(PID或开关控制)和程序控制;3

9、)就地手动操作功能;4)设备的联动、联锁和自动保护功能;5)各系统水、电、燃料的耗能监测及显示; 6)可通过人机界面对现场控制器进行参数设定和运行模式选择;7)参数异常和设备故障报警及显示;8)具有多种通信标准接口,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中央管理站通信,上传实时数据和报警信息,下达各种操作指令; 9)具有断电保存控制程序及历史数据存储功能,可在规定的期限内保存相关数据不会丢失。2 中央管理站应具有以下功能:1)轮流监测、显示各现场控制站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即时查询某个现场控制站的实时数据,记录和存储一定时间的所有运行及相关数据;2)对整个系统进行远程操作,对指定的监控系统设备做启、停的操作;3

10、)设置、修改控制算法、群控系统、连锁保护、均衡调节系统的参数; 4)参数报警、事故报警及掉电报警的记录和恢复功能;联动、联锁等保护功能;5)参数列表、故障列表、曲线图、运行日志及多种报表自功生成的功能;6)系统的水、电、燃料的能源消耗记录、分析、管理的功能; 7)采用Web服务器/浏览器的方式对外开放; 8)具备支持各种开放数据接口协议的集成功能。3.2 日常运行管理3.2.1 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掌握现场的用能规律; 2 根据负荷变化和被监控对象的特性调整系统控制模式和控制参数; 3 对节能运行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4统计现场的用能情况,结合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提出节能

11、运行的技术改造、更新计划; 5节能运行经济分析。3.2.2 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应包括以下工作: 1操作管理规程; 2 维护保养管理; 3 检修管理; 4 备品备件管理。3.2.3 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控制设备的安全; 2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3 人员操作应严格遵守操作手册; 4 应制定应急预案。3.3 资料管理3.3.1 监控系统设备的原始资料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系统竣工文件; 2 各系统的通讯协议; 3 运行操作手册; 4系统维护保养手册。3.3.2 系统的运行资料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的运行操作管理记录; 2 系统运行数据的记录; 3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

12、修记录; 4设备档案记录。3.3.3 资料的管理与归档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运行操作管理规程、日常维护和维修管理规程; 2 按规定的时段记录系统的运行数据,并应分别有运行值班人员的签字; 3 运行记录应逐日上报,按月统计; 4 运行记录应按月汇成册,按年度装订成册,由运行管理部门保管; 5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的记录单应有维护和检修人员的签字; 6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的资料; 7宜采用计算机管理和传统资料文档管理相结合。3.4 操作人员管理3.4.1 系统运行操作人员应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3.4.2 设备运行主管部门应每年组织运行操作人员应建立运行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并负

13、责组织培训。4 采暖、空调与通风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4.1 一般规定4.1.1 采暖、空调与通风系统监控应包括:锅炉、热力站、制冷机组、热泵、空调水输配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等。4.1.2 监控应具有具有以下功能:1 计算分析输送能效比(ER);2 计算分析制冷性能系数(COP);3 计算分析锅炉热效率;4 计算分析能质转换效率。4.2 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4.2.1 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监控的对象包括制冷机组、热泵系统及配套设备。4.2.2 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应监控以下内容:1 室外环境温、湿度;2 蒸发器进、出口水温、压力、冷/热量;3 冷凝器进、出口水温、压力、冷/热量;4 热交换

14、器一、二次侧进、出口水温、压力、冷/热量;5 分、集水器的温度、压力;6 冷冻水各环路供水的温度、压力;7 冷冻水各用户环路的回水温度;8 制冷机组的启/停状态和运行时间;9 运行参数超限报警;10 制冷机组、冷冻水循环泵和冷却水循环泵的故障报警;11 蒸汽的温度、压力和流量,以及凝结水的温度、压力;12 计量机组的电量、水量等。4.2.3 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1 冷、热负荷预测,并优化控制机组台数与出力;2 根据负荷变化来优化控制载冷剂及空调供回水温度;3 设定多个运行模式,并修改、控制和转换运行模式;4 根据冷、热负荷的变化来变频调节冷冻水循环泵和冷却水循环泵;5 制冷机与热

15、泵停运时应关闭进口电动阀;6 根据季节变化按时间程序或用户指令进行冬/夏的工况切换。4.2.4 水源热泵机组应监测回灌水的流量。4.2.5 水环热泵机组应设置温度上下限和水温报警。4.2.6 蓄冷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监测、显示蓄冷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和故障报警信号,并存储相关数据;2 监测、显示水路的水流方向;3 供回水温度应设置上下限,水温超限自动报警;4 与配套的泵、电动阀门实现连锁启停控制;5 根据“逐时负荷”预测,合理安排蓄冷量;6 根据冷负荷变化情况,控制蓄冷系统“融冰”速率;7冰蓄冷系统的二次冷媒侧换热器设防冻保护控制。4.3 燃气锅炉、电锅炉的节能运行监控4.

16、3.1 燃气锅炉、电锅炉监控应包括:燃气锅炉、电锅炉及配套设备。4.3.2 燃气锅炉、电锅炉应监控以下内容: 1 锅炉的工作状态、运行参数; 2 锅炉热水出口的温度、压力、热量、回水总管压力; 3 锅炉回水的压力和旁通压力; 4燃气锅炉的排烟温度; 5循环泵和补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 6 循环泵的变频反馈与控制; 7 补水泵的变频反馈与控制; 8 运行参数报警和故障紧急处理功能; 9 电锅炉的用电量; 10 锅炉房的循环水量、补水量和耗电量。4.3.3 燃气锅炉和电锅炉应实现以下功能: 1通过与锅炉机组控制器的接口实现数据通信; 2 建立热负荷的预测和记忆,并优化控制机组台数与出力;3 根

17、据热负荷,优化控制供热量; 4设定和修改锅炉出水温度和出水热量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 5 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对末端用户热计量和计费管理; 6利用谷电阶段优化电锅炉运行时间。4.3.4 燃气锅炉采用余热回收装置时,应监控余热回收装置的运行情况,计算余热回收装置的效率。4.4 热力站4.4.1 热力站监控应包括采暖热交换装置及与其相关的循环泵、补水定压设备等。4.4.2 热力站应监控以下内容: 1 一次管网供/回水温度,压力和一次水流量; 2 二次管网供/回水总管的温度和压力、二次水流量; 3 电动调节阀的阀位、除污器前后的压差; 4 电动调节阀、循环泵和补水定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信号; 5

18、电动调节阀的开/关、阀位控制与反馈; 6 循环水泵的启/停、变频控制和反馈; 7 补水泵的启/停、变频控制和反馈。4.4.3 热力站应实现以下功能: 1 根据负荷变化调节热交换机组的投入台数; 2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供热量; 3 设定和修改出水的温度、热量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 4 根据压力实现变频控制补水泵; 5 一次网电动调节阀与循环水泵的连锁保护功能; 6 一次网回水加压泵与循环水泵的连锁保护功能; 7 单独计量热交换系统的用热、用电、补水量,用热量、用电量、补水量,数据可本地存储或上传到中央管理站; 8 条件允许时宜采集末端用户室温。4.4.4 生活热水站应实现以下功能: 1 设置温度

19、上限,超温报警并自动故障处理; 2 根据用水量的变化变频控制供水泵; 3 计量二次补水量。4.5 空调水系统4.5.1 空调水系统监控应包括冷水供/回水总管、冷水泵、补水泵和补水箱,冷却水、冷却水泵、冷却塔和风机及其配套设备。4.5.2 空调水系统应监控以下内容:1冷却水、冷冻水的供回水的温度、压力、流量;2水泵进出口压力;3 机组、水阀、水泵、冷却塔风机等设备的启停状态;4 软化水箱的高、低液位;5 冷却塔出口除污器两侧阻力;6 冷却水、冷冻水循环泵的运行状态和变频控制;7 补水泵的运行状态和变频控制;8 冷冻水和冷却水的循环泵故障报警。4.5.3 空调水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1 根据负荷变化

20、调整空调水系统的温度、流量及设备投运台数;2 应根据冷却水出水温度控制冷却塔风机转速或开启台数;3 均衡控制循环泵的运行时间;4 按不同用户负荷的需求调节用户的电动阀;5 补水泵按压力的变化变频控制补水量;6 机组的联动、连锁功能。4.6 空调通风系统4.6.1空调通风系统监控应包括空调通风装置及其配套设备。4.6.2 空调通风系统应监控以下内容: 1 新风温、湿度值;送风温、湿度值;回风温、湿度值; 2 送/回风机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 3电动调节水阀、加湿阀的开度; 4空调系统过滤器压差和超限报警; 5新风阀、回风阀、排风阀、送/回风机、电动调节水阀、加湿阀的运行状态与控制; 6 防冻保护

21、信号及报警。4.6.3 空调通风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应实现以下功能: 1 根据负荷变化优化调节空调机组的运行台数; 2 全空气系统调节新风、回风阀开度的变新风比控制; 3 温、湿度的优化控制; 1根据房间设定温度自动调节风机盘管系统的电动水阀或制风机三速开关; 2根据室内设定温度、湿度变化自动变频控制变风量系统(VAV)的风机转速; 3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变化变频控制变制冷机流量空调系统(VRV)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 4补偿式控制、串级控制。 4 每台机组的入口或出口管道的电动阀与对应的机组和循环泵连锁; 6 根据公共建筑区域负荷特点,可分区控制温、湿度和新风比; 7防冻保护功能; 8 自动转换冬

22、夏工况; 9 空调系统启/停的连锁控制; 10 与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 11 计量分析新风比、设备能源消耗量。4.6.4 集中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装置的应监测参与热回收的温度,并监测热回收装置的运行情况。5 建筑给排水的监控管理与节能运行5.1 一般规定5.1.1 建筑给排水系统监控应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水景和绿化喷灌水系统及其配套设备。5.1.2 建筑给排水系统监控应均衡控制水泵的运行时间。5.2 给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5.2.1 给水系统监控包括生活用水、生活热水和直饮水等的给水泵、循环泵、补水泵和水池/箱等5.2.2 给水系统应监控以下内容:1市政供水压力;2给水压

23、力和压力超高自动报警;3 供水量;4水箱液位和水位超高和超低报警;5 水泵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6 水泵自动启停及变频控制;7 水泵故障可自动切换至备用泵。5.2.3 给水系统宜具有以下功能:1 根据供水需求控制水泵启停和变频调节。对于高位水箱式给水系统宜根据水池/箱的启/停泵水位,控制给水泵的启/停;对于叠压供水系统宜根据市政供水压力和给水总管的压差来控制水泵的启动台数和变频调节。5.2.4 直饮水系统宜监测循环管的流量。5.3 排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5.3.1 排水系统监控应包括生活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统及其配套设备。5.3.2 排水系统应监控以下内容: 1 集水池/坑的高、低水位和溢出水位;

24、 2 水泵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3 水泵自动启停及变频控制;4 水泵故障可自动切换至备用泵。5.4 中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5.4.1 中水系统监控应包括中水系统及其配套设备。5.4.2 中水系统宜监控以下内容: 1 水量、水压,中水水池的高、低水位; 2监测中水给水泵和循环泵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信号; 3 水泵自动启停控制,运行泵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泵; 4 参数超限报警及报警联锁控制。5.5 水景和绿化喷灌水系统5.5.1 水景和绿化喷灌系统监控应包括水景和绿化喷灌系统及其配套设备。5.5.2 水景和绿化配管系统宜监控以下内容: 1 用水量; 2 水泵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 3 水泵的自动启

25、/停, 运行泵故障时应自动切换至备用泵。5.5.3 水景和绿化喷灌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宜监测中水系统流量,优先采用采用中水作为水景和绿化喷灌用水。6 配电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6.0.1 供配电系统监控应包括低压配电系统及配套设备。6.0.2 供配电系统节能运行管理宜监控以下内容: 1 动力电开关与主要低压开关的状态及故障报警; 2 主母排的温度和报警; 3 备用及应急电源的手动/自动状态、电压、电流; 4 配电室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 5 配电室通风设备的自动启停; 6 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 7电压偏差。7 照明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7.0.1 照明系统监控应包括各类照明设备及其

26、配套设备。7.0.2 照明系统宜监控以下内容: 1 建筑物公共区域照明系统的开关、用电情况; 2 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时间。7.0.3 照明系统监控宜具有以下功能: 1 分区照明控制; 2 采用照度控制和时间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公共区域的照明开关。 8 电梯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8.0.1 电梯系统监测应包括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8.0.2 电梯系统应监测以下内容: 1 电梯的运行状态; 2 电梯故障报警信号; 3 统计电梯运行的累计时间和用电量; 4 电梯的监测和报警应符合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B11/T 948.4-2013)的相关规定。8

27、.0.3 电梯系统监控宜具有以下功能: 1 对配置多台电梯的高层建筑,可按高区和低区设定电梯的联动运行; 2 当建筑物内同一区有多部电梯时,应根据客流量情况确定电梯的经停楼层,以减少电梯频繁启停消耗的电能; 3 当建筑物内同一区有多部电梯时,应根据客流量的规律制定不同时间段运行的电梯数量; 4 根据电梯的累计运行时间统计,均衡控制电梯运行时间; 5 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宜设置搭乘人员监测装置,利用变频调速方式调节其运行速度。9 计量装置和数据统计分析9.0.1 计量装置应满足: 1 计量装置的技术性能必须满足使用要求; 2 计量装置应能与节能运行监控系统相适配; 3 计量装置的性能指标应符合

28、附件D的有关规定; 4 宜根据建筑区域、产权单位或用途分项计量; 5 计量装置宜选用具有远传功能的。9.0.2 计量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有故障、损失或误差超过允许值,应及时更换或修复。9.0.3 公共建筑设备节能运行监控系统应计量以下内容: 1 计量建筑内的水量;计量市政总给水量;计量各产权单位的给水量;计量采暖空调系统的补水量;生活热水系统的给水量和补水量;计量给水系统中餐饮用水、游泳池补充水、水景补充水;计量灌溉系统、中水系统的水量。 2 计量采暖、空调与通风系统的冷量和热量;计量单体建筑的冷源和热源入口的冷量和热量;宜计量公共用房和公共空间的冷热量;宜计量余热回收的热量;计量制冷机组、热

29、泵系统的冷量和热量;计量燃气锅炉、电锅炉的热量;计量热力站的采暖用热量和生活热水用热量。 3 分项计量建筑内部用能系统的用电量;(按目录补充)计量制冷机组、热泵系统的用电量;计量燃气锅炉、电锅炉房的用电量; 计量空调水系统的用电量;计量空调通风系统的用电量;计量公共用房和公共空间的的用电量;计量热力站的动力用电;给水、排水、中水、水景和绿化喷灌水系统的用电量;计量电梯系统的用电量;公共区域照明系统的用电量。 4 计量燃气锅炉、制冷机组的燃料消耗量; 5 计量蒸汽消耗量。9.0.4 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用能时,宜单独计量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热量、电量、水量。 10 公共建筑设备节能运行分析10.1

30、 一般规定10.1.1 节能运行分析均应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10.1.2 宜分析公共建筑监控系统的运行数据和系统能耗,分析的周期宜根据系统的运行周期来设定,一般可分为全年和定期分析,给出运行管理建议。 1 分析系统运行数据,总结室外气象、温度、压力、冷热量等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 2 分析各系统的耗电量、耗能量(燃气、蒸汽、电)、供热、供冷量、补水量变化趋势,以及与室外气象、人员数量等的关系; 3 能源消耗量不宜大于年度计划、往年同期的消耗量。10.2 采暖、空调与通风的节能运行分析10.2.1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的耗电输热比(EHR)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

31、B50189-2005第5.2.8条的规定。10.2.2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3.27条的规定。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不应大于表10.2.2中的规定值。表10.2.2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ER)管道类型空调冷水系统两管制的热水系统四管制的热水系统ER0.02410.006180.00673注:两管制热水管道系统中的输送能效比值,不适用于采用直燃式冷热水机组做为热源的空调调节热水系统。10.2.3 冷水(热泵)机组及其水系统的节能运行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冷水(热泵)机组运行正常,系统负

32、荷不宜小于实际运行最大负荷的60%,且运行机组负荷不宜小于其额定负荷的80%,并处于稳定状态; 2 冷水出水温度应在(79)之间; 3 水冷冷水机组(热泵)机组冷却水进水温度应在(2932)之间;风冷冷水(热泵)机组要求室外干球温度在(3235)之间; 4 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5和5.4.9条的规定。10.2.4 锅炉、热力站的节能运行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燃气锅炉瞬时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30%;锅炉日累计运行时数不应少于10h;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不应小于表10.2.4的规定。 表10.2.4 采暖锅炉最低日平

33、均运行效率(%) 请鲁秘书长给本表的出处。锅炉类型锅炉额定容量(MW)0.71.42.84.271428.0燃气86878788899090 2 锅炉、热力站的采暖补水率不应大于0.5%。10.2.5 水系统的节能运行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冷水系统各一级支管路回水温度间的偏差不宜大于1;热水系统各一级支管路回水温度间的偏差不宜大于2; 2 水系统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设计温差的80%; 3 水系统压差控制偏差不宜大于设定值的10%,动态响应时间不宜大于30min; 4 水系统的供水温度不应高于供热调节曲线设定的温度; 5 水力平衡度不宜大于1.33。10.2.6 温度、湿度的节能控制应符合以下规

34、定: 1夏季室内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0; 2送(回)风温度控制应为2;控制系统动态响应时间不宜大于30min; 3 送(回)风相对湿度控制允许偏差应为15%;控制系统稳定时间不宜大于20min。10.3 配电与照明的节能运行分析10.3.1 谐波电压的总谐波畸变率应为5%,其中奇次谐波电压含有率为4.0%,偶次谐波电压含有率为2.0%。10.3.2 电压(380V)偏差应在标称电压的7%,电压(220V)偏差应在标称电压的+7%-10%。 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语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35、”; 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可”; 反面词采用“不可”。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执行”。引用标准名录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15316-1994 节

36、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3485-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16664-1996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668-2011节能建筑评价标准JGJ 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T 177-200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DB11/687-200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09CDX008-3 建筑设备节能控制与管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附录A 建筑物用能设备档案卡 建筑物用能设备档案卡的格式如表A.1和表A.2: 表A.1 建筑物用能设备档案卡片正面设备名称制造厂家设备原值设备类别制造年份预计使用年

37、限设备名称交接验收日期预计残值设备型号、规格开始使用日期预计清理费用设备所在地点预提大修基金额设备原值及预提维修基金记录设备大修记录停用记录设备原值预提维修基金日期预提维修基金金额大修日期大修金额停用日期原因启用日期 表A.2 建筑物用能设备档案卡片反面 报废清理记录事故记录其他需要记录的事项报废日期事故发生时间记卡日期报废原因事故发生原因注销日期累计预提维修基金额卡片登记人变价收入清理费用事故处理结论附录B 建筑物用能设备用能计划表 1 每月各类用能计划表如表B.1 表B.1 每月各类用能计划表月份电能kWh用水量m3供热量kJ用气量m3用油量kg123456789101112合计 2 能源

38、费用支出计划表如表B.2 表B.2 能源费用支出计划表月份电费元水费元 供热费元 燃气费元 燃油费元 123456789101112合计 3其他有关能源运行管理费用计划表如表B.3 表B.3 有关能源运行管理费用计划表项目内容说明计划费用元 备注能源运行管理费能源运行检测费能源运行效果评测费进行能源改造的改造费其他附录C 用电设备耗电量和费用的统计表格 建筑名称: 机组名称编号: 统计时间:年 月日 制 表 人 :用电设备耗电小计KW*h电价元/*KW*h小时电费元12N0:00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6:006:007:007:008:

39、008:009:009:0010:0010:0011:0012:0013:0013:0014:0014:0015:0015:0016:0016:0017:0017:0018:0018:0019:0019:0020:0020:0021:0021:0022:0022:0023:0023:0024:00合计附录D 计量装置的性能要求D.0.1 计量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表D.0.1的规定。表D.0.1 计量装置测量性能要求序号计量参数装置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偏差1空气温度?0.52空气相对湿度?5%(测量值)3采暖水温度?0.54空调水温度?0.25水流量?5%(测量值)6水压力2.05%(测量值)7热量及

40、冷量3.05%(测量值)8耗电量1.01.5%(测量值)9耗气量2.0(天然气)2.5(蒸汽)5%(测量值)10电功率1.01.5%(测量值)公共公共建筑设备节能监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条文说明目 次1 总 则242 术语243 基本规定243.1 系统组成和功能243.2 日常运行管理253.3 资料管理273.4 操作人员管理274 采暖、空调与通风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274.2 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284.3 燃气锅炉、电锅炉的节能运行监控284.4 热力站284.5 空调水系统304.6 空调通风系统305 建筑给排水的监控管理与节能运行325.2 给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监

41、控325.3 排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325.4 中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监控336 供配电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337 照明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节能运行339 计量装置和数据统计分析3410 公共建筑设备节能运行分析3510.1 一般规定3510.2 采暖、空调与通风的节能运行分析3510.3 供配电的节能运行分析36附件D 计量装置的性能要求36 1 总 则1.0.2 监控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包括: 监控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包括日常运行管理、资料管理和操作人员管理等三个方面。本规程主要就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如何保证机电设备的节能运行做出规定。为运行管理单位对既有监控系统的节能运行提供管理措施。1.0.3

42、 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采暖、空调与通风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和扶梯系统,及其他设备管理系统。针对各系统的监控内容包括: 1 采暖、空调与通风监控系统包括:对各类制冷机组与热泵系统、燃气锅炉、电锅炉、热力站、空调水系统和空调通风系统及其配置设备等。 2 给排水监控系统包括:对给水、排水、中水设备等的监控。 3 变配电监测系统包括:对高压供电、变压器、低压配电、备用发电机机组的监测和监控。 4 照明监控系统包括:对建筑物的照明、景观照明、广告照明、航空障碍灯等的监控。 5 电梯和扶梯监控系统包括:对建筑物的客梯、消防电梯、货梯、自动扶梯、水平滚梯等的监控。

43、公共建筑设备节能运行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技术规程的章节划分参照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09。2 术语2.0.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国内现在称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广义的BAS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它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狭义的BAS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它不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从使用方便的角度,可将狭义二字去掉,简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3 基本规定3.1 系统组成和功能3.1.1 现场控制站的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现场控制器等。 传感器用于测量冷量、热量、电量、温度、压力、液位、差压、湿度、风速、空气质量等。 执行器用于执行控制指令,主要有风阀、水(汽)阀、变频器、变频柜等。 现场控制器安装在被控系统或对象的附近,可独立工作,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中央管理站的监督指导。在系统网络出现故障时仍具有独立工作能力。 3.1.2 1 现场控制站: (2)被控参数的自动控制有PID或开关控制等;程序控制是指可按工艺管理需求,按负荷来调整被控设备的启动顺序或状态等。(4)自动控制和程序控制是在正式投产后,各个设备没有故障可正常工作时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