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项目名称: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委托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武威供电公司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局2013 年 11 月编制单位: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局项目负责人:宗凌编制人员:宗凌 闫德坤监测单位: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局参加人员:闫德坤 陈浩 电 话:09318682798传 真:09318682800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雁儿湾路225号甘肃环境科技大厦邮 编:7300201 项目总体情况建设项目名称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武威供电公司法人代表张玉瑾联系人梁丛斌通信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南关中路31号联系电话0935-6186589传
2、真0935-6186589邮编733000建设地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项目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电力环境影响报告表名称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初步设计单位兰州倚能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甘肃省环保厅文号甘环核表201355号时间2013.8初步设计审批部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文号基建2010139号时间2011.8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兰州倚能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单位武威电力光明建安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设施监测单位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局投资总概算(万元)1378其中:环境保护投资(万元)23实际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3、14.7%实际总投资(万元)960.25其中:环境保护投资(万元)141.01设计生产能力在110千伏皇台变侧扩建一个110千伏进线间隔(已预留),新建110千伏皇台变至西营河水电110千伏1联合升压站(三沟二级升压站)之间110千伏线路,该段线路长度约25公里。建设项目开工日期实际生产能力在110千伏皇台变侧扩建一个110千伏进线间隔,新建110千伏皇台变至西营河水电110千伏1联合升压站(三沟二级升压站)之间110千伏线路,该段线路长度23.035公里。投入试运行日期调查经费/项目建设过程简述(项目立项试运行)鉴于武威市西营河流域水电进入升压站后无法上网,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国
4、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决定新建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根据甘肃省发改委甘发改能源2011747 号、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关于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批复(基建2010139号)等文件批复,项目正式立项。2010年10月8日武威电力光明建安有限公司对工程开始施工建设,2011年4月30日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11年5月武威电力公司委托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武威市环境保护局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提出了预评审意见,2013年8月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对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2012年8月,根据武威供电公司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我
5、局组织技术人员踏勘现场,对相关技术指标进行现场监测,得到了当地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2调查范围、因子、目标、重点调查范围根据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结合工程试运行的实际情况,本次验收调查范围与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基本一致,即:1、工频电磁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变电站站区及周围100m区域。2、无线电干扰: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变电站围墙外2000m区域,重点为线路走廊及变电站围墙外100m区域。3、噪声:送电线路走廊两侧50m带状区域、变电站围墙外100m区域。调查
6、因子施工期:施工噪声、土地占用、生态环境问题。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环境敏感目标本工程不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地等敏感区域。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见表2-1。表2-1 敏感目标与项目位置关系表序号敏感目标基本情况环评调查结果验收调查情况1丰乐镇截河村村3组赵金福家位置关系线路东侧50m线路北侧29米基本情况该村30户,约150人该村30户,约150人验收调查核实情况与环评不一致,作为验收敏感目标2永丰乡毛沟村4组位置关系线路西侧约100m线路西侧130m基本情况60户,约300人60户,约300人验收调查核实
7、情况与环评不一致,验收不作为敏感目标3西营乡营儿村郭德胜家位置关系线路东侧约100m线路东侧43m基本情况34户,约160人34户,约160人验收调查核实情况与环评不一致,验收作为敏感目标照片2.1 赵金福家与线路位置关系照片2.2 郭德胜家与线路位置关系调查重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生态环境3验收执行标准环境质量标 准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2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162031996);3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1.3 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
8、评价。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2.2.4.2 推荐暂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4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4.1频率为0.5MHz时,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如下表所列。无线电干扰限值(距边导线投影20m处)电压,kV110220330500无线电干扰限值,dB(V/m)465355频率为1MHz时,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为表11中数值分别减去5 dB(V/m)。污染物排放
9、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总量控制指 标4工程概况项目名称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项目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本工程建设地点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境内,详见项目地理位置图。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4.1 110kV皇台变电站部分本工程在110kV皇台变电站扩建一个110kV出线间隔。4.2 线路工程新建110千伏皇台变至西营河水电110千伏1联合升压站(三沟二级升压站)之间110千伏线路,该段线路长度23.035公里。本工程线路共使用杆塔97基,其中:直线杆51基,转角塔25基,直线塔21基。实际工程量及工程建设变化情况,说明工程变化原因
10、本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使用杆塔118基,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了优化,减少了钢杆的架设数量,增加了铁塔的架设数量。初步设计使用杆塔为97基,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初设进行,实际架设杆塔97基。其他工程无变化。工程占地本工程输电线路塔基永久占地为2200m2,合3.3亩。输电线路占地有1.4亩为耕地,1.9亩为荒地。表4-1 本工程设计占地与实际占地比较序号工程内容设计塔基占地实际塔基占地变化原因1线路部分2.964亩3.3亩塔基发生变化本工程与其他设备及环境交叉跨越情况如下:表4-2 本工程设计交叉跨越情况与实际情况比较序号交叉跨越物初设交叉跨越次数实际交叉跨越次数备注135kV44跨越210kV
11、电力线99跨越30.4千伏及通信线路11跨越4高速公路11跨越5二七九水厂11跨越6树80020砍伐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明细:本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37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3万元。实际总投资为960.2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1.01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实际总投资的14.7%。本工程环保投资见表4-3。表4-3 本工程环保投资一览表项 目环评时费用(万元)实际费用(万元)建设征地、青苗补偿、树木补偿1 121.01生态恢复及水保投资710环评及验收费用1510环保投资合计23141.01工程总投资1378960.2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67%14.7%本工程在可研阶段对征地及青苗补偿费用预算
12、较少,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每基塔按照0.1亩的占地面积进行补偿,因此在补偿时提高了补偿额度。与项目有关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物排放、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4.3设计阶段环境影响防治措施简要分析:(1)合理选择变电站站址及线路路径本工程在线路选线阶段严格遵守当地发展规划的要求,尽量避开了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目标,线路距离周围居民房屋最近为29米;线路工程避开从居民住宅跨越,同时尽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农田等土地的占用。输电线路附近没有重要军事、通讯设施及自然环境保护区以及对电磁环境敏感的设施。(2)变电站站内设备合理布设本工程在110kV皇台变电站110kV设备区预留的位置扩建间隔,间隔建设符合变电站内总体布
13、设规划,有效减少了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合理选择变电站及输电线路设备本工程在断路器、开关、输电线路导线及杆塔选择时,全部选择了既符合电力设施建设规范要求,又符合低噪声、低电磁污染等环保要求的电力设备设施。设备选型时充分考虑了电气噪声源强、电磁污染源强等相关参数,有效的从污染源上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4施工期环境影响防治措施简要分析:(1)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项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昼间进行,避免了影响周围居民的夜间休息。(2)施工期水环境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在变电站附近搭建了临时厕所,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了收集,定期由环卫工人进行了清理。(3)施
14、工期大气环境防治措施本工程施工期间充分考虑到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在车辆运输期间对干燥土壤道路段进行了定期洒水,同时对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开挖的土石方进行了编织袋装填,同时使用毡布遮盖,有效控制了扬尘的产生。(4)施工期生态环境防治措施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合理规划布置工程施工临时用地,选择荒地作为临时用地。尽量减少了施工占地和施工建设对周围植被的破坏,施工临时征用的土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了清理、平整,尽量恢复成了原来的状况。本工程施工期间制定了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天及大风天气进行土建施工,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对变电站及塔基开挖产生的土石方进行了编织袋包装保存
15、,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蚀和水蚀。加强文明施工,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场地及时清理平整,根据场地功能进行绿化等,保证地面无土面裸露,对施工破坏的生态环境及时进行了恢复。送电线路施工中,施工单位合理组织、尽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施工用地完成后立即恢复。4.5运行期环境影响防治措施简要分析:本工程建设完成后,武威供电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进行项目区域环境管理及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对线路沿线造成的植被破坏进行了逐一勘查,同时进行了种草种树等措施加以恢复。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境预测及结论(生态、声、大气、水、振动、电磁、固体废物等)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武威供电公司在项目建
16、设前委托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对项目所在地环境敏感目标处的电磁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强度及噪声值进行了现场监测,通过类比监测及理论预测,变电站厂界、输电线路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限值要求,工程建设对所在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如下:5.1 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本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地区负荷发展的需要、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优化电网结构。因此,新建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是必要的。本工程属于输变电工程,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武威电网规划。5.2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5.2.1 声环境影响预
17、测结论由类比结果分析可知,本工程线路走廊下的噪声水平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类标准值,对线路走廊两侧的居民住宅的声环境影响小。5.2.2 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及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通过类比分析和理论计算预测,本工程110kV单回路水平排列的架空线路下各点工频电场强度均小于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小于0.1mT,线路边相线外20m的无线电干扰值均小于46dB(V/m),满足推荐标准限值。5.2.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工程塔基永久占地面积为1976m2。110kV皇台变电站为已有站,本工程仅在其扩建1个间隔,不需新征土地,无土地占用和植被
18、破坏问题。线路建设需砍伐树木共800棵,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110kV送电线路施工期塔基开挖及架线时会清除地表植被,线路在设计时采用增高铁塔高度,加大铁塔之间的档距等措施。工程采用护坡、放边坡、护面、挡土墙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的影响。施工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是暂时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自然植被的恢复而消失。5.2.4 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工程没有跨越河流。因此,本工程送电线路的建设对水体无影响。5.3 公众参与结论本工程公众参与调查中共发放25份调查表,回收25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表明:有100%的人支持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建设。针对群众
19、提出一些意见,本工程在建设中对被占用的土地进行补偿的同时,线路建设应尽量远离居民住宅区。5.4 评价总结论本输变电项目在实施了环评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项目运行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满足国家相应的环境标准和法规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次环评中的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是可行的。5.5 建议(1)严格落实本工程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及无线电干扰等的环保措施,避免其超标引起的环境污染。(2)在线路走廊两侧进行农业耕作或绿化,以便恢复部分农业用地,恢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的水土流失。(3)110kV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各种交叉跨越最小距离,要严格按照110-500kV架空送电线
20、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以防跨越公路时影响交通安全,跨越或临近其他输变电线路时影响其原有输电线路运行。(4)运行阶段,根据工频电磁场强度的测量结果,划出防护带,并设立警戒标志,加强设备和作业人员的运行防护。(5)充有六氟化硫气体的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设备解体、紧急事故时的安全防护,必须严格执行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DL/T639-1997)中的规定。(6)线路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树木砍伐数量,以保护生态环境。(7)工程建成后环保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如有不符合规定的要整改,对不满足环保要求的部分,建设单位要对其采取治理措施,直至
21、满足环保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国家、省、行业)甘肃省环境保护厅于2013年8月14日以关于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甘核核表【2013】55号)对该项目进行了批复。审批意见如下:一、为满足西营河流域水电上网需要和周边地区用电负荷增长需要,武威供电公司规划建设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工程总投资137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8.35万元,占总投资的1.73%。变电部分:本期在110kV皇台变电站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线路部分:新建110kV皇台变-西营河水电110kV#1联合升压站(三沟二级升压站)线路工程,全长25km,采用单回路架设。
22、线路全程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境内,该项目在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后,可以满足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从环保角度考虑,我厅认为该项目可行。二、该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较规范,工程和环境情况基本清楚,评价标准适当,监测、理论预测结果可靠,评价结论可信,可以作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依据。三、项目建设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在工程投资中必须保证环保治理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确保电磁环境、噪声及废水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有效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严格落实防治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等的环保措施,确保变电站围墙外20m处及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测试频率为0.5
23、MHz的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符合执行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相应电压等级46 dB(V/m)限值要求,变电站周边及线路走廊两侧居民区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必须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4kV/m和0.1mT的推荐限值要求,重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线路运行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要求。五、工程走线跨越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要严格按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控制各种交叉跨越最小距离及导线对地高度
24、。六、工程设计、施工中要落实具体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工期,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和对植被的破坏,并采取有效防尘、降噪措施,防止施工扰民。工程完成后,要及时恢复临时施工用地的原有土地功能,做好场地平整和植被恢复,严格落实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并做好相应的生态恢复与补偿工作。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项目竣工后须书面报请武威市环保局检查同意后方可投入试运行,并按规定程序报经我厅环保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八、请武威市环保局、凉州区环保局加强对该项目的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你公司应在收到批复15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报告
25、表送达武威市和凉州区环保局,并按规定接受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 项目 阶段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措施执行效果及未采取措施的原因设计阶段生态影响线路选线应首先选用未利用地、荒地和弃耕地,尽量减少对农业用地和林地的占用,土石方做到填挖平衡。本工程在设计中已经充分考虑了环评中的生态保护要求,在线路选线阶段尽量避开了农田等农业用地,线路走线沿主要以荒地为主。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已经落实,效果较好。污染影响带电设备在选型时要充分考虑电磁辐射强度,尽量选择电磁污染较小的设备。工程在设备选型时充分考虑了环评中的相关要求,在
26、招标阶段对设备电磁污染进行了充分比较,选择了电磁污染相对较小的设备。已经落实,效果较好。社会影响输电线路尽量避开居民区。本工程进行了合理选址选线,避开了居民房跨越。已经落实,效果较好。施工阶段生态影响变电站施工期间要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持,减少土壤裸露;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撤出临时占用场地,拆除临时设施,恢复地表植被等,尽量保持原有生态原貌。送电线路施工中,应合理组织、尽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施工结束后应对临时征用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尽量恢复成原来的状况。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了土地占用要求,尽量减少对施工场地周围植被的破坏,同时对临时设施施工结束后进行了拆除,对土地进行了平整,恢复了原有植被。各
27、项环保措施效果良好,各项措施均已落实到位。污染影响施工期减小噪声源噪声影响。施工期中严格控制了噪声污染,及时对噪声源进行定期检查,运输车辆等严格限制在居民区附近按喇叭,严格限制在夜间进行施工。施工期噪声较小,经调查未有居民对施工噪声进行投诉。社会影响文明施工,加强对施工附近群众的环境宣传,使群众正确认识工程带来的环境影响。工程施工期间与当地群众进行了沟通,对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宣传教育,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已经落实,效果较好,至今未收到群众就该工程的投诉事件。运行阶段生态影响对线路塔基周围进行平整,恢复植被。变电站内进行合理绿化。已经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进行了生态恢复。由于变电站为半户内变
28、电站,根据建设需要,站内主控楼占地较大,剩余土地全部进行了水泥铺设,因此站内未进行绿化。 已经落实,效果较好。污染影响电磁辐射污染、噪声污染需要满足相关标准经验收调查单位现场监测,电磁辐射及噪声监测结果均达标。已经落实,效果较好。社会影响运行阶段各环境敏感点电磁辐射污染、噪声污染满足相关标准。附近群众对工程运行能够科学认识。经现场监测,各环境敏感点各项指标均达标。附近公众对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对项目无反对意见,同时公众也得到了相关知识点普及。已经落实,效果较好。7. 环境影响调查施工期生态影响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周围环境土石方全部回填平整,生态恢复较好,对工程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很小。输电线路施工
29、期间对植被产生了一定破坏,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了恢复平整,重新进行了绿化,经现场调查植被恢复良好。照片7.1 输电线路架设时临时施工场地恢复情况照片 7.2 输电线路走廊占地恢复情况 本工程输电线路走廊主要位于武威市凉州区的荒地地段,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大多数路段植被较少,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照片 7.3 输电线路走廊周围生态恢复情况污染影响 噪声污染:工程建设施工中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标准,并从严要求,减少噪声污染。同时施工噪声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扬尘污染:工程合理确定施工时间,在大风天气停止施工,并用毡布等设施遮盖,施工扬尘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水污染:施工过程中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
30、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定期清运,同时施工污水也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社会影响据调查,该工程施工期严格按照要求,减少噪声污染。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社会影响很小,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影响消除,电磁辐射及电力设施噪声影响经监测满足国家标准。运行期生态影响根据批复要求,本工程及时恢复施工用地的原有土地功能,做好场地平整和植被恢复,输电线路两侧均完成了相关绿化等生态恢复措施,恢复了原有土地功能。同时严格落实了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污染影响电磁辐射污染、噪声污染达标,详见监测专章。社会影响该项目运行期的社会影响主要是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电磁辐射和噪声污染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其影响结果详见专章分析。8环境质量及污染
31、源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频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分析生态进行现场调查。/水进行现场调查。/气进行现场调查。/声2012年8月29日昼、夜各监测一次变电站110kV进线端、环境敏感目标、线路断面昼、夜间连续等效A声级各监测点噪声值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电磁、振动8月29日昼间监测一次变电站110kV进线端、环境敏感目标、线路断面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无线电干扰各监测点监测值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其他8月29日/对公众进行了意见调查,公众对项目建设表示支持一.电磁辐射及噪声监测分析1.1监测条件1.1.1监测环境测试期间天气条件见表8-1。表8-1 监测时间及天气状况表监测点名称时间气温湿度%风速m/s天气11
32、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8月29日昼间29.934.10.2晴8月29日夜间25.440.80.3晴1.1.2监测期间工况表8-2 本工程监测期间运行工况一览表设备名称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kVA)无功功率(kVar)110kV三皇线路11834.976.2-11.01.2电磁环境监测结果与分析1.2.1监测要求(1)监测项目110kV皇台变电站在110kV进线侧围墙外5m设置1个监测点,监测距离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在每个敏感目标处各布设一个监测点,分别监测距离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在线路上22#-23#塔间布设一个线路衰减断面,
33、以边导线为起点,5m为间距,沿垂直于导线方向测至50m,分别监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110kV皇台变电站在110kV进线侧围墙外设置1个测点,监测厂界外20m,距地面2.0m高、0.5MHz下无线电干扰值;在每个敏感目标处监测距地面2.0m高、0.5MHz下无线电干扰值;在线路上22#-23#塔间布设一个线路衰减断面,以边导线外1m为起点,2nm为间距,沿垂直于导线方向测至64m,监测距地面2.0m高、0.5MHz下无线电干扰值。(2)监测方法工频电磁场测量按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988-2005)执行。无线电干扰按高压架空输电线、变
34、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73492002)执行。(3)监测时间、频次及要求监测时间为2012年8月29日。每个点每天监测一次(昼间),每次测量观察时间15秒。 (4)监测仪器及参数1)工频电场、磁场仪器:德国narda公司EFA-300型低频电磁分析仪;测量范围:0.1v/m200kV/m;1nT20mT。该仪器于2012年1月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了标定,有效期至2013年1月。 2)无线电干扰仪器:PMM9010型无线电干扰测量仪测值范围:0-120dB(V/m)测量频段:10Hz-30MHz该仪器于2012年1月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了校准,有效期至2013年1月。(5)监测结果
35、监测结果详见表8-3、表8-4。表8-3 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序号测点名称电场强度(V/m)磁感应强度(nT)备注1110kV皇台变电站进线侧327.8415.62赵金福家110.3215.93郭德胜家37.184.2422#-23#塔间衰减断面边导线下218.6314.25m164.5246.810m108.7194.315m87.6166.520m71.9140.225m52.3128.730m31.0105.935m24.483.440m15.152.045m10.336.750m8.622.4表8-4 无线电干扰场强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mV/m)序号测点名称频率(MH
36、z)无线电干扰场强dB(V/m)备注1110kV皇台变电站进线侧0.542.62赵金福家0.538.53郭德胜家0.532.4422#-23#塔间衰减断面边导线下0.544.31m0.543.52m0.540.24m0.540.18m0.537.916m0.538.120m0.1536.20.2536.70.535.41.030.61.530.23.031.86.034.210.034.715.028.530.026.032m0.530.764m0.530.21.2.2结果分析从表8-3可以看出,变电站进线侧、敏感目标及线路衰减断面距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低于4kV/m居民区工频电场强
37、度评价标准,工频磁感应强度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0.1mT的磁场标准。从表8-4可见,各监测点0.5MHz无线电干扰场强最大值为44.3dB(V/m),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0.5MHz频率下46dB(V/m)的标准要求。1.3噪声环境监测结果与分析1.3.1监测要求(1)监测项目及点位本项目噪声监测昼间及夜间连续等效A声级。变电站进线侧监测围墙外1m、距地面1.2m高处噪声值;敏感目标处监测距地面1.2m高处噪声值;线路衰减断面监测点位与工频电磁场相同,监测距地面1.2m高处噪声值。(2
38、)监测方法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3)监测时间、频次及要求监测时间为2012年8月29日。噪声监测两次(昼间、夜间)。(4)监测仪器及参数仪器:杭州爱华电子研究所产AWA6291型噪声统计分析仪测值范围:20110dB(A)该仪器于2012年1月由甘肃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定,有效期至2013年1月。(5)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详见表8-5。表8-5 噪声环境监测结果 序号监测点昼间dB(A)夜间dB(A)1110kV皇台变电站进线侧43.540.12赵金福家37.235.63郭德胜家42.638.1422#-23#塔间衰
39、减断面边导线下38.536.25m38.134.610m39.235.215m37.433.520m35.334.025m36.833.930m37.434.335m38.033.840m36.233.545m35.234.050m36.733.71.3.2结果分析从表8-5可见,110kV皇台变电站进线侧围墙外昼间噪声为43.5dB(A),夜间噪声为40.1dB(A)之间, 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要求;敏感目标昼间噪声为37.242.6dB(A)之间,夜间噪声为35.638.1 dB(A)之间, 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0、)1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要求。二、生态环境调查分析本工程110kV三皇线路塔基占地为3.3亩,其中1.4亩为农田,1.9亩为荒地。工程施工期间破坏了一定的植被,经调查单位现场调查,工程结束后除塔基占地外,其他土地植被全部进行了恢复,植被恢复良好,原有农田全部恢复了种植,临时施工用地全部恢复了原有使用功能。工程未产生除塔基以外的土地功能改变情况。建设单位在大部分塔基下均种植了矮草等绿色植物,有效恢复了生态环境。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共砍伐树木20棵,主要为低矮乔木,砍伐树木均为施工期间由于影响施工作业而进行的砍伐。在工程施工结束之后建设单位在树木原有位置进行了重新种植相同种类树木等方法进行了恢复。目前
41、线路沿线树木恢复良好。线路所经农田处除塔基永久占地外其他土地已经全部恢复农业耕种。9环境管理状况及监测能力环境管理机构设置10.1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督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和武威供电公司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组织各参建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标准与制度,保证环保措施的落实。环境管理机构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对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环境监督,通过检查确保施工工序满足环保要求,使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建设单位在工程的承包合同中明确了环境保护要求,并严格监督建设单位执行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生态保护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遵守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了施工人员
42、的环保培训,做到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环保规章及法律进行施工作业,使得环保措施落实到位。10.2运行期间的环境管理与监督为了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设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武威供电公司对环保工作非常重视,公司设立了专职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从管理上保证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情况建设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武威供电公司无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的监测能力,在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托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局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环境进行了现场监测。环境管理状况及监测能力分析与建议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本工程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43、完善,环境管理制度齐全,执行了环评中对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工程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验收调查单位提出以下建议:(1) 建立环保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的专项规章制度。(2) 定期对职工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3) 加强工程周围居民的电磁污染及噪声污染宣传,增强公众自我保护的意识。(4) 对公众提出的电磁及噪声污染质疑,应及时联系有关单位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相关标准告知公众。10.调查结论及建议通过对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环境状况调查,对有关技术文件、报告的分析,对工程环保执行情况以及对工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的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该工程提出以下调查结论和建议:10.1工程概况鉴于武威市西营河流域水电进入升压站后无法上网,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决定新建110kV西营河流域水电送出工程。本工程建设内容如下:(1)变电站部分本工程在110kV皇台变电站扩建一个110kV出线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