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平面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建筑平面设计.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建筑,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百花齐放,无论文化,或者是商业。但是集文化与商业与一身的建筑也也在蓬勃发展,近几年中国的传统建筑在世界各地大肆兴起,足见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唐大明宫,中国传统建筑之实例分析一,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禁苑,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是唐帝国的政治中心,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大明宫建于贞观八年
2、(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现今在西安市西北郊。唐帝国近三百年政治中心。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唐大明宫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概述:,大明宫复原图,单击添加副标题,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
3、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整体格局,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单击添加副标题,大明宫的建筑布局及特色,大明宫在建筑艺术方面多有创新,体现出我国中古时代宫殿建筑艺术追求雄浑大气、和谐统一之美的文化特色,堪称中国建筑史上里程碑式建筑。,唐大明宫地处唐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前沿,地势高旷。从考古发掘可知:大明宫的平面北部呈梯形,南部呈东西长方形。宫城呈内除了
4、三座正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外,另外还有门下盛中书盛翰林院、御史台命妇院等近臣、机要官署建筑。同时唐玄宗还置“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宫城以丹凤门至紫宸殿为中轴线中轴线上建有三座主殿,在中轴线两侧建有对称的殿阁楼台。宫城的中部有太液池,太液池周围诸殿是皇帝后妃居住之地,而宫城东西又对称地辟有专门供皇族游赏的园林佳区内苑。这种建筑组群方式,使大明宫有着明显的建筑分区即皇帝办公议事的办公区,供皇族居住的居住区以及游乐区。办公室内的宫殿庄重典雅,居住区又沿太液池而建,而游乐区又以园林为主。这种既有区域的明确区分,又构成统一整体的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组群方式,反映了盛唐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风
5、采,更体现出我国唐代皇宫建筑以正殿为主而又突出皇宫园林特色的文化特征。,单击添加副标题,含元殿:大明宫第一正殿,含元殿特色: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塬的高地,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诗句“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就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气势。,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塬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俗称“外朝”。,含元殿的布局及装饰:主殿面阔八间,进深四间,每间宽5.3米。实测殿基高于平地15.6米,东西长75.9米,南北长41.3米,四周有宽5米的副阶。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
6、 殿前是一条长78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中间的御道和两侧的边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可能是牌坊式建筑,其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单击添加副标题,宣政殿:大明宫里的皇帝办公室,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长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是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庭。这里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宣政殿则是皇帝每月朔望见群臣之处,相当于太极宫之太极殿,殿左右建官署的情况也相同。自含元殿至宣政殿一段是宫中
7、的朝区。宣政殿两旁为东、西上阁门,西有延英门、光顺门,东有崇德门,以分段禁内外。而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布列在宣政殿前东西两侧,已在宫禁之外矣!,单击添加副标题,紫宸殿:唐朝皇帝的日常办公室,宣政殿之后有紫宸门,门内有紫宸殿,为寝区主殿。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紫宸殿为第三大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故也称天子便殿。,由于入紫宸殿必须经过前宣政殿左右的东西上阁门,故入紫宸殿又称为“入阁”。能够“入阁”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在当时是大臣颇为荣耀的事情。,麟德殿:大明宫的国宴厅,麟德
8、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部,规制宏伟,结构特别,是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建于高宗麟德年间,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乐舞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殿基用夯土砌筑,四壁铺砖,实测南北长130米,东西宽80余米。高台上原有前中后毗连的三座大殿,分上下两层。东西侧分别有对称的郁仪楼和结邻楼以飞廊与主殿上层连通,楼前有亭,全都建在夯土高台上。整个麟德殿的总建筑面积达12300平方米,周围有回廊环绕,目前已在遗址的基础上复原了其平面布局。,史载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故殿前极可能是开敞的广场。麟德殿是迄今所见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
9、筑群。,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建筑特点:,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苑区。如不计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大明宫中的麟德殿面积约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唐代的大明宫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大明宫的面积是北京故宫的3.5倍、凡尔赛宫的3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作为大唐的权力中心,随着帝国的覆灭,大明宫最终毁于战火,留下千古的遗憾。,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建筑也加强了突出
10、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含元殿利用的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相
11、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四、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这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含元殿踞龙首原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殿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殿阶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这种较古的方法,唐以后逐渐淘汰。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
12、可代表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技术。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不过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对较小。用较小的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应该说技艺已相当纯熟。,1、大明宫世界独一无二是中华民族精神圣殿,“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和包容开放的时期,唐长安城曾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而大明宫则是中心的核心。”安家瑶说,从发掘的各个遗址及出土的文物来看,大明宫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它不但是唐代盛世风采的集中表现,也代表了唐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是研究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明宫不仅仅是一组宫殿建筑群,它也是东方文明中最为梦幻的记忆。“大明宫是盛唐的象征,是那一段辉煌历
13、史的文化符号,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无不效仿于大明宫。保护大明宫就是保护中华文明的精神圣殿。”,大明宫时代特征:,2、大明宫吞吐四海的建筑典范,大明宫作为盛唐皇家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巍峨雄伟、深沉自信、雍容华贵、吞吐四海的气势,就是北京紫禁城也只能望其项背。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周天游认为:无论从城市规划,建筑环境,建筑组群,单体建筑而言;还是从建筑形象,建筑类型,建筑艺术,城市生活而言,大明宫以及唐长安城都对其后中国国都及国外城建和人民生活方式等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如宋代开封城和元明清北京城就沿袭了长安城的特点。日本的京都城和奈良城的建设也吸收了唐长安城的经
14、验。如果说以大明宫为代表的唐长安城能为人类建筑文化提供一种特殊的见证,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五大特点:一是建设规划气势恢弘,多重格局博大开阔;二是文化品位极高,造型高大构思神奇;三是建筑艺术精湛,变化无穷交相辉映;四是建筑成就辉煌,雄浑屹立别具一格;五是文明内涵丰富,精神物质紧密结合。堪称同时代世界建筑中的创造性杰作。,中国传统建筑之实例分析二,-福建土楼,简 介,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
15、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 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
16、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
17、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生活: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防御: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文化: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
18、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功能,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
19、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防御),楼内均有天井(蓄水),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
20、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