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39749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王 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关键词遗址 城市遗址 遗址公园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 概念设计,1 引言,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遗址是构成我国文明史迹的主体。然而近年来,我国大量的遗址面临着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并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

2、用。,2 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2.1 遗址概念界定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章程 应包括一切地貌的风景和地区,人工制品或自然与人工的合制品,包括在考古、历史、美学、人类学或人种学方面具有价值的历史公园与园林。且不应包括:(1)存放在古迹内的博物馆藏品;(2)博物馆保存的,或考古、历史遗址博物馆展出的考古藏品;(3)露天博物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遗址是一种不可移动的有形文化遗产,其最初的功能性已经基本丧失,但它的存在能反映某段历史或某种已经消亡的文化现象。本文所提到的城市

3、遗址是指位于现代城市中的与现代城市建设叠加、混合为一体的遗址。,2.2 城市遗址保护的困境 遗址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建设用地侵占遗址 城市土地价值不断提高 遗址所在区域与建设用地关系紧张 保护范围很难扩大 遗址本体的破坏毁灭性 城市遗址叠压于现代城市之下,考古发掘难度较大 废气、废水、垃圾等污染相对严重 发展速度和工程建设量大 遗址环境整体性的破坏局限于保护范围内 遗址上通常有居住区、企业、学校、工厂、部队等单位 跨越数个行政区,关系错综复杂 遗址建控地带以外的环境恢复到城市化前状态的难度大 遗址内部的环境控制问题复杂,2.3 城市遗址保护的积极条件 城市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对于郊外乡野的遗址而言

4、,有三方面有利因素。经济优势 城市经济实力较强,政府有相对雄厚的财政力量投入到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区位优势 遗址多处于城市中心地段,与市民的生活关系紧密,作为主题公园开发的可能性强,便于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及自然与人文特色。文化优势 城市市民素质提高,会有意识对承载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进行保护与欣赏,易于增强对于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遗址公园”保护模式评述,3.1“遗址公园”保护理念 新概念保护模式 将遗址本身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妥善保存并有效展示的概念更广泛的保护模式,是目前国内外较好的解决遗址保护、发掘、研究、展示等多方面要求的模式。保护与公园设计结合 利用遗址这一珍贵资源进行规划设计,

5、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对有效保护下来的遗址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将已经发掘或尚未发掘的遗址完整保存在公园的范围内。理念核心现场保存展示 以遗址及其周围地环境为保存展示的主要内容,使游客在身临其境时达到有所观,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达到重温历史,增长知识,荡涤心灵的目的。,3.2“遗址公园”的优点 完善城市功能 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更趋于合理化,对于完善城市基础功能具有很大的作用。抬升文化品质 对于改善城市面貌和社会环境,抬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文化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造休闲空间 为所在的城市提供重要的历史、文化的休闲场所空间,可以促使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

6、丰富、和谐、有序。提供教育基地 可作为城市文化教育基地,教育市民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3.2“遗址公园”的类型3.2.1 局部重要遗址保护模式 遗址边界做出标识,勾出遗址范围,显示出遗址边界 周边适当建设仿古建筑群以解决旅游、管理及服务等相关问题 保护范围内的其它用地均保持现状 西安钟鼓楼、碑林、城墙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的部分城墙、城门遗址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部分城墙遗址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中北城垣 意大利罗马的部分城墙、输水管道、道路等遗址,元大都遗址平面,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3.2.2 整体保护模式 严格遵循国际古迹的保护理念,征用遗址范围内的土地

7、坚持长期、全面的考古发掘,保证遗址面貌呈现原始的遗址形态 有选择有重点的展示遗址 可完整的保护全部遗址及其环境 日本的平城京遗址 意大利庞培遗址,平城京遗址平面,庞培遗址平面,3.2.3 连片保护模式 以遵循国际古迹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实体遗址严格保护为基础 对遗址周边环境及潜在遗址区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 考虑当地气候、遗址现状、遗址保护理念的差异等必要因素 逐步拆迁和改善遗址环境,对于潜在的遗址区予以保护 连片保护、展示重要遗址 在保护区以外建立基础服务设施 与城市生活较贴近,有利于化解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意大利罗马帝国大道上部分遗址,帝国大道平面,帝国大道上的遗址,4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

8、研究,4.1 基地概况 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 陕西省于1957年公布大明宫及东西内苑遗址为“陕西省第二批 名胜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大明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保护范围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遗址保护区范围南至自强东路,北至玄武路,西至未央路,东至 太华路以东500米。保护范围面积7.8平方公里 重点保护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一般保护区面积5平方公里,唐大明宫遗址区位示意,唐大明宫遗址航拍图,唐大明宫遗址保护范围,唐大明宫遗址分布现状,遗址价值(1)唐大明宫遗址是唐文化鼎盛时期的实物见证,是唐代宫室建筑中最具典型性的遗址;(2)遗址的

9、整体格局和重要殿基均保存较好,是我国目前遗存最好的中古时期的宫殿遗址,是研究唐代历史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3)遗址总体布局形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着我国唐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对当时东亚各国宫殿及后代宫殿营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大明宫复原想象图之一,唐大明宫遗址平面图,4.2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4.2.1 设计背景及意义 背景 目前,唐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三方面问题 考古发掘难度大 历史研究难度大 遗址保护难度大“遗址公园”作为一种具有更大包容性的保护模式,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意义(1)对西

10、安城市土地有效利用具有很高的价值;(2)作为西安无可替代的重要历史景观符号,将真实而充分的展示我国自唐以来的历史文化进程;(3)可提供一个空间场所,为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调节复杂浮躁的心境;(4)将对西安整体品质的抬升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4.2.2 规划理念感悟历史、延续文脉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立,旨在展示和合理利用唐大明宫遗址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了解历史、延续文脉、善待环境、促进发展与进步。以保护和保存为前提,遵循国际上关于遗址保护的准则,合理、适度、科学地利用遗址,既注重挖掘和展现构成遗址的文化内涵,又尽量保持和修复遗址环境,将遗址文化内涵的展示和利用放在真实感较强

11、的遗址环境中,共同营造一种令人神往的氛围,引导游客参观和感悟遗址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4.2.3 规划原则(1)严格保护原则 遗址保护是第一位,制止自然或人为造成对遗址的破坏过程 展示要以有效保护为前提,展示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其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以便更好的保护遗址,延续文化 保护思想应对遗址的展示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2)可识别性原则 保护遗址的历史真实性和历史价值 展示出的历史信息必须是可辨认的 各种历史信息必须是真实的 遗址展示建设工程中必须保证原有的历史信息的可辨认性 把遗址的展示置于遗址的历史空间中 既重视对遗址本体的保护与展示,又强调对遗址环境和历史格局 的保

12、护与展示,(3)可逆可还原性原则 强调在保护工作中对遗址的全面尊重 要求在保护区内的任何维修、加固和新建措施都应是可拆除的 拆除后对于遗址无任何破坏,对于潜在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无任何影响,通过对大明宫遗址保护现状及遗址周边环境的研究,在本设计中,笔者采用连片保护模式。即在对实体遗址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对遗址周边环境及潜在遗址区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实施先易后难、分期进行的保护与发展模式,连片保护、展示重要遗址,在保护区以外建立基础服务设施和与城市有机联系的特色商业区,以化解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4.2.4 保护与发展模式连片保护、分期发展,规划结构示意,先期保护与发展区域示意,丹凤门至含

13、元殿之间的前朝中轴区域遗址地位突出,目前已完成搬迁,保护工作也陆续展开;按照先易后难、分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前朝中轴区域是遗址公园具体实施的第一步,而此区域比邻火车站,亦会成为西安未来的标志性门户空间;是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利用的开端,是未来遗址公园建设探索的探路者,为后期遗址的保护探索相关方法和措施,确定遗址保护利用的基调;是遗址公园实施的连片保护模式的示范区,具有重大的意义。,4.3 中轴空间概念设计保护遗址、营造历史格局,前朝中轴区域示意,发展模式 分期发展的模式,周边引入特色商业,形成遗址公园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联系与过渡区域。中轴线设计结合三大殿标识系统的建立及御道保护工程的实施,营造历史空间

14、序列,搭起遗址公园的骨架。南部结合火车站北广场(规划中),设计丹凤门入口空间,作为西安未来的门户空间和遗址公园的主入口。北部轴线两侧为文化展示空间,集中展示唐代文化艺术成就,与城市发展关系模式,4.3.1 发展模式与功能分区,布局模式意象,主入口区建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南端作丹凤门模型标识及丹凤门广场作为遗址公园主入口,与火车站北广场(规划中)共同形成西安重要的门户空间 中轴御道区丹凤门遗址与含元殿遗址之间的轴线区域,含元殿前空间范围扩大,形成轴线空间序列的高潮,作为文化盛典的舞台 绿地展示区东侧为唐艺术广场,以石刻、壁画、微缩模型等置于绿地内;西侧为唐时代广场,以唐帝王为主题,形成十二个小广场

15、,展示唐代兴衰史 院落展示区史料记载的中书省、门下省、史馆、弘文馆大致位置所在,无探明遗址。设计院落展示空间,结合历史功能意象,展示唐文学、艺术成就,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示意,4.3.2 空间秩序建立(1)轴线空间的建立 轴线是建筑群空间和城市空间组织中重要的要素,通常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 中国传统建筑群空间轴线惯采用实轴,即重要建筑坐落在轴线中央的轴线组织方式 据考证,唐大明宫建筑群基本按照中轴线对称展开,从南到北依次是丹凤门含元殿宣政门宣政殿紫宸门紫宸殿玄武门重玄门等建筑 其中以含元殿为首的三大殿为整个空间的核心。设计中,前朝中轴空间的恢复和营建成为设计的重要内容,宋 程大昌雍录六典,元 李好

16、文长安图志,清 嘉庆咸宁县志,清 道光 隋唐两京城坊考,关中胜迹志图 唐三大内,王森文 汉唐都城图,利用含元殿,丹凤门等历史继承点,让轴线精神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体现轴线空间的历史真实性和历史延续性 强调轴线在整个城市格局中的影响及其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参与性,城市轴线设计,前区空间轴线设计,(2)地形秩序组织 据记载,大明宫的营建充分利用了龙首原高地复杂的地形条件,历史上,南宫墙以南500米为平地,其北为高起10米以上的龙首原前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都建在原顶最高处,其北地形又逐渐低下,最低处形成太液池。,现状地貌已不同于历史,但仍有历史地貌残留的痕迹,笔者在设计中对于地形秩序组织是在考虑现

17、状的基础上延续和恢复三大殿高起的地貌以营造中轴格局。,(3)唐尺控制网的建立 傅熹年研究认为,唐大明宫整体布局的尺度和隋唐长安城50丈的基础网格基本相同。参照傅先生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对唐大明宫平面的布局原则进行研究:即以含元殿为中心,以唐尺50丈(147米)的距离为网格间距,在遗址和现状叠加的平面图上排布网格,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明宫前朝区的宫殿、宫墙、道路等的布置比较规整,宫殿大都位在轴线附近。布置基本符合以唐尺50丈为基准的布局规律。,傅熹年大明宫唐尺分析,唐尺分析一,唐尺分析二,笔者用类似的方法对大明宫前朝空间进行唐尺分析,建立了一套意象设计控制网,作为前朝空间设计的主要理念和控制

18、要素,以此为网格组织虚实空间秩序。,前区空间唐尺分析,在各类要素控制的基础上,以中轴线上的几个重要的遗址为基点,以地段唐尺分析图为格局控制网,有机插入建筑、绿地广场、道路等要素,生成方案空间概念设计意象。,前区空间总平面示意,空间示意,4.3.3 保护与标识模式设计(1)部分复原性展示 对部分重要遗址,在原遗址上部或附近进行模型复原予以展示。上层复制层采用可逆可还原的新材料和轻质结构,以保证对遗址层或潜在遗址无任何破坏。含元殿遗址、宣政殿遗址、紫宸殿遗址以及丹凤门遗址采用此种保护与标识展示。,(2)玻璃覆盖显现遗址真实面貌 对于含元殿南侧的金水河遗址采用此种展示方式,去除遗址上部的非唐代地面层

19、,显出遗址层,并用特殊性能的玻璃覆盖遗址,既使遗址得到完好的保护,又向人们展示了遗址的真实面貌。,金水河遗址玻璃覆盖展示,(3)植被标识、碎石展示 东西朝堂遗址采用碎石铺地标识与展示,将遗迹原封不动地埋在地下。在丹凤门与含元殿之间的区域,考古研究表明,其唐代地面层位于现代地面层以下1米左右,设计在不破坏唐代地面层遗址的基础上,采用木格嵌套碎石的方法标识中轴地面,对于中轴两侧空间,采用地面植被与花灌木相结合的方法标识遗迹、营造活动展示空间。,御道网格嵌套碎石标识,东西朝堂碎石铺地标识,4.3.4 公共空间体系 围绕中轴空间展开,并通过南宫墙绿带、绿地文化展区及院落文化展区将主轴相连,形成完整的开

20、放空间网络。各级空间通过多样的标识系统或绿地相连,变化丰富,为公园内各种必要的公共活动及城市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能。绿地系统包括休闲绿地,过渡绿地、保护与展示绿地,以三绿合一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保护与利用,公园外围区域适当设计仿唐建筑组群解决旅游、管理及服务的相关性问题,并建设特色商业区,与城市环境形成衔接。,4.3.5 视觉设计 标识建筑主要分布在中轴空间上,体现其符号性和可识别性,按照历史秩序形成节点空间和视线通廊,延续历史于时空之中。并注重在公园中的展示与休闲空间内形成步移景易的视觉特征。,4.3.6 标识建筑风格研究 严格遵循可识别性原则和可逆可还原性原则,深入研究标识建筑历史上的形

21、制特征,最终形成标识建筑。(1)含元殿标识建筑 通过研究含元殿形制演变过程和不同时期形制特点,在含元殿遗址保护层以上,利用轻钢结构和新轻质材料,对含元殿进行模型标识。结合总体定位,为营造空间氛围、满足演绎和游览需求,含元殿标识建筑采用唐咸亨年前采用的形制,即双龙尾道、重檐形制。,唐咸亨年前含元殿形制,含元殿意象标识建筑设计,(2)宣政殿、紫宸殿标识建筑 二殿遗址目前未探明,关于其建筑形制的历史文献记载也不甚详尽,根据历代大明宫复原想象图中与含元殿的位置关系,遗址大致位置基本确定,属潜在遗址。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标识这两处潜在遗址,依据历代复原想象鸟瞰图,结合含元殿形制研究成果,对宣政殿、紫宸殿进行

22、意象标识。,含元、宣政、紫宸三大殿序列标识,(3)丹凤门标识建筑 遗址目前已探明,为保护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显示大明宫的历史格局及宏大气势,建立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对遗址进行实地保护,在遗址南部根据历史文献及考古成果所推测的丹凤门形制,利用轻钢结构和新轻质材料搭建丹凤门标识建筑,形成遗址公园主入口空间。,丹凤门遗址平面,丹凤门立面推测,丹凤门意象标识建筑,(4)院落展示空间 位于含元殿遗址与宣政殿遗址之间的轴线两侧,是记载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史馆、弘文馆大致位置所在,无探明遗址。设计在充分研究唐代院落形制、尺度和组合方式的基础上,以唐尺分析图为控制网,形成一组组院落展示空间,结合中书省门下省史馆弘文馆等建筑的历史功能,主要展示唐代文学、历史、艺术等成就。,唐代院落空间模式研究,院落展区空间设计大样,5 结语,目前,国内对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于遗址公园保护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在实践方面经验也很缺乏。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规划及重点地段设计的课题研究,将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有机结合,思考如何使遗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使得大明宫遗址以及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的探索能给遗址保护及遗址公园模式的实施带来有益的思考。,THANKS,大明宫遗址:共度千年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