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滨湖新城轻轨观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894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江市滨湖新城轻轨观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吴江市滨湖新城轻轨观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吴江市滨湖新城轻轨观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吴江市滨湖新城轻轨观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吴江市滨湖新城轻轨观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江市滨湖新城轻轨观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江市滨湖新城轻轨观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吴江市滨湖新城观光单轨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苏州市吴江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 国环评证 甲字第2605号2013年1月 武 汉苏州轨道4号线本工程图1 工程线路位置图和敏感点图1 工程概况吴江市滨湖新城观光单轨工程定位为旅游观光线路,兼顾城市交通功能。工程拟建于滨湖新城的核心区域,线路主要沿高新路南侧绿化带、湖畔路东侧绿化带、滨湖新城中央绿轴、秋枫路东侧绿化带布置,为单线环形线路,线路全长约6.44公里,全线高架,共设车站10座,交通制式为跨座式单轨,系统设车辆基地一处,运营控制中心设于车辆基地内,车辆基地占地约2.6公顷。设计年限

2、:初期:2019年;近期2026年;远期:2041年。主要涉及桥梁、车站及站房、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出入段线等工程建设。投资约为13.0亿元。观光单轨工程计划于2014年6月开始实施,2016年6月通车试运营,设计总工期为2年。工程拟采用跨座式单轨,初、近期、远期均为2辆编组,2动。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单线环形,单程运行时间约15min,旅行速度约25km/h。运营时间:6:0022:00,共16小时。 2 评价范围及沿线环境概况2.1 评价范围本次评价涉及的工程范围为工程的正线、车站、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及其出入段线等。具体评价范围如下所述:(1)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影响评价范

3、围为:高架正线、出入段线外轨中心线两侧150m以内区域,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厂界外1m,并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至受影响的区域。(2)环境振动评价范围环境振动影响评价范围为:轨道交通外轨中心线两侧60m以内区域。(3)水环境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工程设计范围内的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及车站水污染源排放口。以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排水为评价重点区域。(4)电磁环境评价范围高架线两侧50m,高架线及其出入段线界外50m。(5)固体废物评价范围工程沿线车站、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的生产、生活垃圾。(6)城市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工程所处地区环境特点,评价范围纵向拟同工程设计范围,横向为综合考

4、虑拟建工程的吸引范围和线路两侧土地规划,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及其他临时用地界外100m。评价过程中,将城市景观、交通、社会经济等因子的评价范围扩大至工程可能产生明显影响区域。2.2 沿线环境概况吴江市滨湖新城观光单轨工程位于滨湖新城的核心区域,线路主要沿高新路南侧绿化带、湖畔路东侧绿化带、滨湖新城中央绿轴、秋枫路东侧绿化带布置,为单线环形线路。滨湖新城区毗邻太湖风景名胜区,与其外围保护地带接壤,目前已基本完成拆迁安置、土地整平,道路及其它的市政基础设施均已建成,道路绿化带均已植树种草,有一部分项目正在施工。工程线路主要沿已经建好的道路绿化带走行,沿线基本没有敏感点,仅有1所在建的学校(吴江中学,距

5、离本工程正线75米)和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周围有3、4户待拆迁户(联团村八组,政府拆迁,非本工程的拆迁,距离本工程出入段线及厂界3175米)。线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目前无其它住宅小区和零星自然村落等噪声、振动敏感点。工程沿线的环境敏感目标参见“线路位置图和敏感点图”。3 工程污染源分析3.1 噪声源(1)施工期噪声源本工程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场地挖掘、装载、运输等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施工场地边界处昼间噪声等效声级为69.073.0dB(A)。(2)运营期噪声源依据本工程组成内容,结合既有轨道交通噪声源研究和调查成果,本工程运营期噪声源主要由高架列车运行噪声、车辆段与综合

6、维修基地固定设备噪声等。3.2 振动源(1)施工期振动源本工程施工期振动源主要为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振动。(2)运营期振动源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轮轨间相互作用产生撞击振动、滑动振动和滚动振动,经桥梁、桥墩再传递至地面,从而引起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3.3 大气污染源(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施工过程中开挖、堆放、运输土方及运输堆放和使用黄沙、水泥等建材所产生的扬尘。(2)运营期大气污染源本工程均为高架车站,站台及站厅公共区采用自然通风,轨道交通运输客运量大,轨道交通建设可以替代大量的汽车客运量,从而可相应地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改善地面空气环

7、境质量。3.4 水污染源(1)施工期水污染源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开挖、钻孔等施工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建筑泥沙等产生的地表径流等。(2)运营期水污染源本工程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以及沿线车站,性质为生活污水和少量检修废水、洗车废水。3.5 电磁污染源本次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是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对线路附近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3.6 固体废物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车站候车旅客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饮料瓶罐、纸巾、水果皮及灰土等;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固体废物主要有客车清扫垃圾、少量电

8、力动车用蓄电池和生产人员、机关办公人员产生的日常生活垃圾。4 主要环境影响分析4.1 声环境4.1.1 影响分析吴江市滨海新城观光单轨工程位于规划的滨湖新城核心区,沿线区域主要为规划的滨湖新城,目前主要受道路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影响,总体而言,现状声环境质量较好。本工程中,工程高架线路两侧区域目前除了在建的吴江中学和车流段外的3-4户待拆迁户,几乎没有其它噪声敏感点,工程沿道路绿化带布设,且晚上(22:00-6:00)不运营,昼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4a区的标准要求。根据类比调查,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噪声主要来自列车进出库、调车作业、车辆调试时牵引设备噪声、鸣笛噪声以及检修车间的各种设备噪声。其中

9、以进出库列车运行、鸣笛噪声对外环境影响较明显;而固定声源设备设在车间或厂房内,并且具有衰减较快的特点,因此对外环境影响不大。4.1.2 污染防治措施(1)合理选择设备及类型,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噪声、声学性能优良的设备。(2)加强轨道交通的运营期管理,采取维护措施保持车轮踏面圆整,钢轨表面光滑平顺,降低噪声、振动影响。(3)科学规划建筑物的布局,临高架线路的第一排建筑宜规划为商业、办公用房等非噪声敏感建筑。4.2 振动环境4.2.1 影响分析工程沿线的振动主要是由城市道路交通及社会生活引起的,部分敏感点受施工振动影响,现状振动环境良好。工程运营后,振动均能满足昼间75dB、夜间7

10、2dB的标准要求。为了对沿线用地进行合理规划,预防轨道交通运营期的振动污染,建议科学规划建筑物的布局,临近线路振动源的第一排建筑宜规划为商业等非振动敏感建筑。结合绿化设计和建筑物布局的配置,为新开发的房屋留出振动防护距离,使之对敏感建筑物的影响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4.2.2 污染防治措施建议施工期应加强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限制夜间进行有强振动污染严重的施工作业,并做到文明施工。施工单位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本工程车辆选型中,除考虑车辆的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应重点考虑其振动防护措施及振动指标,优先选择噪声、振动值低、结构优良的车辆。运营单位要加强轮轨的维护、保养,以保证其良好的

11、运行状态。对沿线用地进行合理规划,预防轨道交通运营期的振动污染,临近线路振动源的第一排建筑规划为商业用房等非振动敏感建筑。4.3 电磁环境工程线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目前没有居民住户,仅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附近有3-4户待拆迁户,都为有线电视用户,项目建成运营后,沿线居民电视的收视效果不会受项目的影响。4.4 水环境4.4.1 影响分析(1)本工程车站均位于吴江城南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吴江城南污水处理厂主要服务范围包括安惠港以南,江南运河以西。日处理规模3万吨。采用微孔曝气A2/O氧化沟处理工艺。已投入运营。(2)车辆基地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调节隔油池+气浮吸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集

12、中排入市政污水管网。(3)本工程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工程为非污染型项目,保护范围内无排污口设置。通过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工程建设不会对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产生直接影响。4.4.2 治理措施及建议沿线水环境保护措施汇总于表4-1中。 表4-1 工程水环境保护措施汇总表项目污染源污水性质(保护对象)措施地表水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检修废水及洗刷污水隔油、气浮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化粪池车站生活污水化粪池施工期污水处理施工废水沉淀池、化粪池4.5 环境空气(1)工程均为高架车站,采用自然通风。(2)轨道交通运营后,可替代公汽运输减少汽车尾气SO2、NOX、CO、CHX污染物排放量。轨道交通较公汽快捷舒适,

13、同时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对改善吴江市环境空气质量是有利的。4.6 固体废物工程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和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电动车组用蓄电池。各站垃圾由环卫工人收集后,统一交由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置。车场电动车组定期更换的蓄电池由厂家回收,不会造成危险固体废物危害。4.7 城市生态环境4.7.1 影响分析(1)本工程建设符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线路走向总体符合吴江市域轨道发展规划,与苏州市城市其他各相关规划协调。(2)本工程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主要是以城市结构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工程线路未经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不会造成生态破坏。(3)

14、本工程线路经过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地带的城镇建设用地,保护地带内设置游泳馆站,不属于严格控制的居住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业等各类有污染或对风景名胜区保护不利的项目。只要加强施工期管理,通过加强车站地面建筑的景观设计、建筑密度及景观风貌,工程建设不会对景区的景观资源产生较大影响,可以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4)本工程建成运营后,将提高沿线地区各功能斑块景观的通达性,使沿线功能斑块之间各种生态流输入、输出运行通畅,保证了城市的高效运转,提高了城市景观生态体系的稳定性,确保了城市的健康发展。(5)根据景观美学分析及类比调查分析,在设计中如能充分考虑苏州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性质以及土地利用格局,

15、充分运用融合法、隐蔽法设计,可以使本工程的车站与周边环境和景观保持协调。(6)轨道交通采用电力能源,实现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由于替代了部分地面汽车交通,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因而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负荷,符合生态建设要求。5 评价初步结论本工程建设符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线路沿着滨湖新城的道路绿化带进行,走向符合吴江市域轨道发展的规划,与苏州市城市其他各相关规划协调。有利于加强主城副城之间的连接,缩短时空距离,促进新市区的发展,有利于疏散过于密集的中心城区人口;轨道交通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它以电力驱动,能替代部分公交汽车而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因此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本工程沿线区域为规划的滨湖新城区,目前仅有少量的敏感点,本工程施工、运营期列车运行及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生产将产生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噪声、振动、污水、大气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报告书认为,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设计和本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后,本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本工程是一项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著、符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工程,工程选线基本合理,项目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