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住宅小区及配套商业、办公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1088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8.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住宅小区及配套商业、办公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新疆住宅小区及配套商业、办公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新疆住宅小区及配套商业、办公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新疆住宅小区及配套商业、办公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新疆住宅小区及配套商业、办公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住宅小区及配套商业、办公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住宅小区及配套商业、办公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前言11.1建设项目特点1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1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21.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22总则42.1编制依据42.2评价目的和原则62.3评价因子筛选72.4评价工作等级72.5评价范围82.6环境保护目标92.7评价标准93 区域环境概况133.1 自然环境133.2 社会环境概况173.3乌鲁木齐市总体发展规划214 工程分析254.1建设项目工程概况254.2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分析334.4 拟建工程营运期“三废”排放量统计495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0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05.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545.3 声环境质量现状

2、监测与评价576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96.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596.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16.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26.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636.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46.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657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677.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677.2 水环境影响分析717.3声环境影响分析717.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767.5中水回用777.6 项目区对周边住宅小区可能造成的影响807.7其他环境影响分析808 景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28.1景观环境可接受性分析828.2阳光照射适宜度分析838.3高层建筑局地风影响分析858.4绿化方案分析868.5生态环境适宜度分

3、析879社会环境影响评价939.1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939.2运营期社会环境影响9310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9510.1环境管理9510.2施工人员环保培训内容9610.3环境监测9710.4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9810.5环保行动计划1001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211.1经济效益分析10211.2社会效益分析10211.3环境效益分析10312污染防治对策措施10512.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0512.1.5夜间施工影响防治措施11012.1.5.1夜间施工作业要求11012.2.5.2夜间施工方案及措施11012.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1213 政策符合性及规划合理性分析1181

4、3.1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11813.2选址合理性分析11913.3布局合理性分析12014 公众参与12414.1信息公示12414.2公众参与调查12614.3小结13115 评价结论及建议13215.1工程概况13215.2环境质量现状13215.3环境影响分析13315.4污染防治措施13615.5政策符合性及规划合理性分析13815.6公众参与13815.7总体结论13915.8建议及要求139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表1 前言1.1建设项目特点 1.1.1项目背景根据乌鲁木齐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居住用地规划,以“新区开发为主、旧区改造为辅,新旧区发展相结合

5、”的原则,旧区重点对危房集中地区进行改建,改善交通系统,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保护有价值、具有传统风格和历史意义的民居建筑。新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住房品质,增强吸引力,使新区成为老城区人口职能疏解和未来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新功能聚集的主要载体。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在城市住房中的比重。本项目用地性质为规划中的住宅建设用地,符合乌鲁木齐市总体规划要求。1.1.2建设项目概况百商米兰印象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柴湖路180号及198号,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34955.69”,东经872856.21”,项目区北侧为德泽园小区;南侧为乌奎高速匝道;西侧为柴湖路,隔路为绿化区

6、与乌奎高速;东侧为德泽园小区与规划用地;贺兰山街穿过项目区地块,将项目区分为南北地块。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50万元,占总投资的3.61%。拟建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46681.9m2,总建筑面积132020.63m2,设计居住户数为860户,小区内同时配套建设有社区办公用房、物业管理用房、蔬菜直销点、公厕、幼儿园、商业及其他服务用房(含餐饮业)以及地下停车库等,可以减少车辆占用其他空间,改善并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受新疆百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2014年10月承担了“百商米兰印

7、象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项目负责人根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步分析,依据相关技术方法、导则的技术要求,就相关编写内容组建项目主要编写人员。并于2014年10月中旬,评价单位组织有关评价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收集了项目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在初步工程分析及评价因子筛选等基础上制定了工作方案。同时,评价单位于2014年10月3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网上公告了本项目的基本情况,针对本项目的实施向公众征询意见和建议。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资料收集的分析,依据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对报告书总体编辑

8、内容章节安排与要求,根据相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及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章节编写技术要求,编辑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过程中,得到了乌鲁木齐市环保局、新疆百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具体流程见图1.2-1。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商住小区项目,在本项目建设过程以及建成运营后必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本项目施工期环境问题主要是施工期扬尘污染、噪声环境影响以及施工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处置和排放等。运营期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是地下车库废气的排放、废水合理的收集及

9、处理、固体废物的合理去向、噪声防护措施及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1.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建设方在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环保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表明对评价区的水、声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降低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本项目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条件下,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本项目在评价区域内建设是可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文件1 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2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1 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 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3 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

10、确定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 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 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编辑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公 众 参 与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有重大变化图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2总则2.1编制依据2.1.1环保法律、法规及文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11、防治法(2008年6月);(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6)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月28日);(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7年8月30日);(1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12、(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8月15日);(1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24日);(16)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9号);(17) 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函2006394号);(18) 关于全面开展建设节水型城市活动的通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城建2004115号);(19) 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环监1995 100号,1995年2月11日);(20)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2005年3月23日);(2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

13、B/T18883-2002);(22)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2.1.2地方法规、政策及规划(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12月1日修订);(2) 乌鲁木齐市环境功能区划(1994年12月);(3) 乌鲁木齐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3月25日);(4)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乌鲁木齐市政府第74号令,2006年4月20日);(5) 乌鲁木齐市城市热力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04年7月);(6) 建设

14、节水型乌鲁木齐实施方案(2005年9月13日);(7) 乌鲁木齐市防治扬尘污染实施方案(乌政办2011-49号,2011年3月7日发布实施);(8)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9)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5月1日);(10) 乌鲁木齐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实施意见;(11) 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新环防发2013214号);(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规定(试行)新环评价法(2013)488号;(13) 关于加强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新党办发201310号);(14) 乌鲁木齐市城市建筑垃圾

15、管理办法(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15)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控制在住宅楼底层开办餐馆的通告。2.1.3相关导则、规范(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8)

1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9)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10)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11) 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2.1.4拟建工程有关文件(1) 百商米兰印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新疆百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10月);(2) 百商米兰印象项目规划总平面图;(3) 百商米兰印象项目建筑、用地红线图。2.2评价目的和原则2.2.1评价目的通过对拟建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中所造成的各种污染及生态破坏的预测,评价拟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论证拟建工程环境保护

17、措施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技术上可靠、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经济和布局上合理的最佳污染防治与总量控制方案,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拟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管理部门决策、环保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2.2.2评价原则根据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有关环保法规和政策,结合拟建工程建设特点,确定拟建工程评价原则如下:(1) 确保拟建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2) 评价认真贯彻执行“污染源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3) 环境影响评价要坚持为工程建设的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的政策性、针对性、公正性及实用性;(4) 评

18、价内容要重点突出、结论明确、措施可行;(5) 在保证评价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该地区近年的有关环境现状监测资料,不足部分进行现场测试补充。2.3评价因子筛选根据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所在地环境状况,选择其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因子确定为评价因子。筛选出的评价因子如下:(1)现状评价因子环境空气:PM10、SO2、NO2。地下水: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总大肠菌群、溶解性总固体,共24项参数。噪声:厂界等效连续A声级Leq(A)生态:土地利用(2)影响因子

19、环境空气:PM10、SO2、NO2。噪声:厂界等效连续A声级Leq(A)2.4评价工作等级通过对拟建工程开发建设污染源特征和所处的自然环境状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HJ/T2.3-93、HJ/T2.4-2009、HJ19-2011),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如下:环境空气:本次大气影响评价主要考虑施工期TSP、建筑粉尘、扬尘面源影响;营运期餐饮油烟废气产生的影响很小,本项目为低污染的房地产建设项目。主要空气污染影响因子为停车场汽车尾各类废气排放量很小,根据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状况,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规定的方法

20、确定评价等级,因此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水环境:拟建工程废水主要来自施工废水和营运期生活污水,成份简单,废水全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对水环境仅做一般性影响分析。声环境:拟建工程属于住宅建设,在建设期间会产生一定的施工噪声,随着施工的完成,噪声随之消失,其影响是短暂的,运营阶段的提升水泵、车库风机、空调冷却系统等是本项目主要的噪声源。此外,外界噪声源区域交通噪声也将对本项目产生影响。本项目的内部公建设施噪声影响不会显著,项目地区声环境质量主要受外界交通噪声的影响。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增加值在3-5dB(A)之间,考虑到项目属于二类声环境功能区,故声环境的评价等级为二级。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21、、商业垃圾,成份简单,对固体废物仅做一般性影响分析。生态环境:以拟建工程建设与城市规划要求贴切程度、水土流失、绿化率、人口密度、对社会经济影响、景观、城市交通等作为评价因素,本项目建设用地性质属于城市规划的商业居住用地,占地范围小于2km2,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特为征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确定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2.5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及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如下:环境空气:本项目对于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包括主体施工及装修阶段,运营期仅产生少量的餐饮油烟及汽车尾气,根据施工期扬尘及

22、其他废气的影响范围,可以确定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R=2.5km的圆形区域;水环境: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期的施工废水、少量生活污水以及运营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入市政下水管网,因此确定本项目的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规划用地范围内;声环境:与规划蓝线范围一致,主要控制在施工场地围墙外1m,周围200m范围内有噪声敏感目标的扩展到敏感目标;生态环境:项目规划用地范围内。2.6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工程位于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柴湖路180号及198号,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34955.69”,东经872856.21”,项目区北侧为德泽园小区;南侧为乌奎高速匝道;西侧为柴湖路,隔路为绿化区与

23、乌奎高速;东侧为德泽园小区与规划用地;贺兰山街穿过项目区地块,将项目区分为南北地块。根据项目区周围环境情况可确定项目区周边保护目标详见表2-1。表2-1 环境保护目标表分区敏感目标方位距离(m)影响规模影响级别项目北区德泽园小区(未入住)北侧40约3200户、1万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标准德泽园小区(未入住)东侧40现状在建小区东北侧350约480户、1500人项目区南区现状住宅小区(未入住)南侧410约720户、2300人现状住宅小区(未入住)东南侧460约1600户、5000人2.7评价标准2.7.1环境质量标

24、准(1)环境空气拟建工程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功能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2-2。表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g/m3,标准状态)标准来源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7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平均150二氧化硫SO2年平均60日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日平均801小时平均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体标准,详见表2-3。表2-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序号项 目标准限值(mg/L)序号项 目标准限值(mg/L

25、)1pH6.58.513亚硝酸盐氮0.022总硬度45014氨氮0.23硫酸盐25015氟化物1.04氯化物25016氰化物0.055铁0.317汞0.0016锰0.118砷0.057铜1.019硒0.018锌1.020镉0.019挥发酚0.00221六价铬0.0510阴离子合成洗涤剂0.322铅0.0511高锰酸盐指数3.023总大肠菌群(个/L)3.012硝酸盐氮2024溶解性总固体1000(3)声环境拟建工程所在区域为环境声功能区2、4类区,厂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4a类标准。标准值见表2-4。表2-4 环境噪声限值 单位:dB(A)评价区域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6、昼间夜间厂界北、南、西侧2类6050厂界西侧(乌奎高速附近)4a类70552.7.2污染物排放标准拟建工程排放的废气、废水、噪声执行以下标准:(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38-2001)有关规定;(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城市绿化用水标准;(6)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4类区标准;(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27、标准(GB12348-2008)2、4类区标准;(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上述排放标准限值见表2-5:表2-5 污染物排放标准值废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三级标准颗粒物(mg/m3)二氧化硫(mg/m3)氮氧化物(mg/m3)120960240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允许排放浓度(mg/m3)2.0设施最低允许净化率(%)60758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臭气浓度(无量纲)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限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排气筒高度(m)标准值20152000

28、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pH悬浮物(mg/L)COD(mg/L)BOD5(mg/L)氨氮(mg/L)6940050030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城市绿化用水标准pH浊度BOD5(mg/L)氨氮(mg/L)溶解氧(mg/L)691020201.0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标准类 别昼间dB(A)夜间dB(A)标准限值2类区6050标准限值4类区705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噪声限值dB(A)昼间夜间70553 区域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3.1.1 地理位

29、置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北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位于东经86378858,北纬42454408。辖区东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与托克逊县相邻,在夏格泽山脊线以南与和硕县毗边,西南与和静县为邻,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分界。南北最宽处约153km,东西最长约190km,总面积1.42万km2,城市规划控制面积1600km2,建成区面积261.88km2,总人口236.0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占90以上。拟建工程位于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柴湖路180号及198号,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34955.69”,东经87

30、2856.21”,项目区北侧为德泽园小区;南侧为乌奎高速匝道;西侧为柴湖路,隔路为绿化区与乌奎高速;东侧为德泽园小区与规划用地;贺兰山街穿过项目区地块,将项目区分为南北地块。拟建工程区域地理位置见图3-1。项目区所在地图3-1 拟建工程地理位置图3.1.2 气候特征乌鲁木齐市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量少,且随高度递增;冬季漫长,四季分配不均;春秋季多大风,冬季逆温情况严重。据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市区一般日温差在1112左右,最热月为7月,平均温度2428,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10-20。年降水量约290mm,年蒸发量1900mm左右。

31、市区冬季平均为165天,寒冷漫长,采暖期近半年;夏季约87天,炎热干燥。无霜期较短,一般在150190天左右。受地形影响,乌鲁木齐市全年辐射逆温发生次数多。除了遇到雨、雪、大风天气,大气层结构的稳定性被破坏,没有逆温层出现之外,一年四季均有逆温层存在,特别是乌鲁木齐市区,冬季近地层几乎全被逆温层所笼罩,逆温频率达90%以上,持续时间长,逆温强度大,逆温厚度平均在600m左右,贴地逆温顶高平均620m,低层逆温顶高在1000m以上,最大逆温强度可达20/100m左右。冬季市区上空逆温层的生消过程可概括为:日落后至清晨随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加深、加强,清晨达到最强,这期间大气一般处于中

32、性或稳定状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日出后贴地逆温层自下而上逐渐减弱消失,但常常在近地层仍维持一逆温层,它使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到抑制,污染物被限制在地面和逆温层之间,形成“封闭型”污染,对冬季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极大。其20年统计的气象情况如下:年主导风向: SSE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 SSE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 SW年平均风速: 2.0m/s夏季平均风速: 2.1-2.2m/s冬季平均风速: 1.8m/s年平均降水量: 221.3mm月最大降水量: 92.2mm日最大降水量: 45.4mm最大积雪深度: 380mm年日照时数: 2808h年蒸发量: 1993-2511mm沙暴日数(水平能

33、见度小于1000mm): 2.9d/a年平均雷电日数: 12.7d年平均气压 950.2hPa极端最高气温 42.0极端最低气温 -41.53.1.3 工程地质建设项目厂址在人工探井揭露的25m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三层:表土(素填土)、粉土、圆砾。表土:褐黄色,厚度在0.3-0.7m,以粉土为主,可见大量植物根茎,局部含少量砾石,干,松散。素填土:杂色,厚度1.0-1.3m,以卵砾石为主,混杂大量粉土,干,松散,仅在场区个别区域可见。粉土:褐黄色,埋深0.3-1.5m,厚度0.3-1.0m。土体多虫孔和植物根孔,可见较大孔隙,切面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湿,稍密。圆砾:场内

34、主要地层,褐黄色-青灰色,埋深0.3-1.8m,本次勘探揭露层未揭穿,最大可见厚度24.6m。颗粒磨圆度一般,以亚圆形为主,颗粒骨架上部以粉土充填为主,上下部以细砂、中砂充填为主,充填密实,局部有胶结。项目区地质勘探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勘察范围内无岩溶、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无液化土层、场地地基稳定性较好。乌鲁木齐市标准冻结深度为1.4m,基本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所属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确定为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3.1.4 区域水文乌鲁木齐地区可分为五大水系,即乌鲁木齐河水系、头屯河水系、柴窝堡水系、达板城水系和东山水系

35、。它们均属于内陆河系,水源补给来自大气降水和冰川融雪。地表水主要来自泉水和天山冰雪融化水。乌鲁木齐城市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主要有天山融雪水渗流和乌鲁木齐河(和平渠)潜流水系和渗漏补给,其次由农灌水回渗以及降水回渗补给。根据项目区岩土工程勘察拟建场区内未发现地表积水,人工探井揭露,厂区自然地面下8m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出露,设计施工中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基础的影响,考虑未来绿化用水及其它的影响,建议地下室做好防潮防渗措施。3.1.5生态环境与景观现状评价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属乌鲁木齐城市及城郊农业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人居环境、商贸、旅游。本行政区划属乌鲁木齐市,区内

36、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农业灌溉主要靠乌鲁木齐河和城市污水,水资源利用率高。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主要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人员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拟建工程所处的城市生态系统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野生动植物极少,主要由城市边缘区、城乡人员区所构成。3.1.6土壤与植被拟建工程所在区域土壤类型为灰漠土,土层深厚,盐渍化较轻,评价区域无自然植被分布。3.2 社会环境概况3.2.1发展定位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国务院“三为主、两

37、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提出了建设“中国21世纪向西开放、面向中亚的新经济平台”的发展远景,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核心、主导产业为支撑、出口加工贸易为主要成长动力”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四个功能”定位,确定了“八大产业”、“五大基地”的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了“六大战略”,形成了近、中、远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3.2.2总体规划经过对一期、二期、二期延伸区、北新区、十二师合作区和甘泉堡工业区的开发拓展,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规划用地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其中合作区作为开发区与兵团十二师合作开发的兵地融合经济示范区域,首期规划用地面积15.1平方公里,远期合作开发在70

38、平方公里以上。合作区重点分为四大功能产业:现代物流业、能源设备产业、绿色加工产业、现代制造业。二期延伸区规划用地5.25平方公里,分为:行政办公区、核心商务区、科技研发区、总部经济区、时尚中心区、新城市主义小镇。将建成乌鲁木齐最具活力的商务副中心和最具竞争力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甘泉堡工业园区北接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南邻乌鲁木齐中心城区,是新疆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区域,也是乌昌新型工业化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核心工业基地。开发区开发面积约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煤炭煤化工产业、现代制造业、新材料加工、现代物流业五大产业。3.2.3区情概述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

39、区(头屯河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是1994年8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经批准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7年争取到出口监管仓、公共保税仓落地出口加工区。随着开发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成为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二类口岸、保税物流中心、“两仓”、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一体的功能叠加型综合性园区。开发区依托乌鲁木齐市区,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5公里,距火车北站仅2公里,距市中心10公里,乌昌高速公路及312国道穿越开发区,交通十分便捷。开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新疆地大物博,各类资源

40、丰富,与8个国家接壤,有一类口岸16个,二类口岸11个。以乌鲁木齐市为龙头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汇聚了新疆工业发展的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目前,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由设区之初的4.3平方公里扩大到85平方公里,是建区之初的20倍,是“十五”末年的6.1倍,形成了包括一期生活配套区、二期先进制造业基地、合作区新型工业集聚区、北新区临港国际物流园、延伸区高端商务区、甘泉堡优势资源转化生产基地等“一区多园、一域多能”的功能区块。实现了软、硬环境两个“七通一平”。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上升至西部13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第4位。人口1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9.3万人。开发区设区15年来,历经起步创业、稳步

41、发展和“十一五”时期快速提升三个阶段。开发区认真贯彻国家“三为主一致力”办区方针和 “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发展方针,在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两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中国21世纪向西开放、面向中亚的新经济平台”的发展愿景,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核心、主导产业为支撑、出口加工贸易为主要成长动力”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自主创新的引领区、外向型经济的带动区、新型工业的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四个功能”定位,确定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饮料、新型建材、化工塑料、家具制造、现代物流等“八大产业”,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机械设备制造基地

42、、食品饮料加工制造基地、出口加工基地、总部基地“五大基地”的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了区域融合、向西开放、环境立区、创新强区、人才兴区、文化凝区“六大战略”,形成了近、中、远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开启了新时期科学发展的新思路。随着开发区产业结构和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优化,目前,区内企业达到了2000余家,有11家“世界500强”、20多家“中国500强”企业在开发区投资了生产型项目。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先后引进了美国可口可乐、法国威立雅、丹麦嘉仕伯、统一食品、康师傅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以及金风科技、美克股份、内蒙古伊利、天山汽车、浙江纳爱斯、珠海中富、湖南三一重工、山

43、东鸿达机械、昌源水务、中国物流、海螺型材、乌准铁路、浙江中财等国内知名企业和大项目,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化工塑料、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现代物流等八大产业,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全疆最大的食品饮料加工制造基地和机械设备制造基地,加快了西北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和全疆最大的总部基地建设步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疆产业集聚效应最明显的园区之一。2013年,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预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全疆首家千亿园区;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增长21.9%;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20%;本级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37.8%;全口径外贸进出口总额29.5亿美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80元,增长13%;人均GDP达到17.15万元;人均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97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7%;直属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200亿元。招商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