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修复平方米纳米涂层368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480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8.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修复平方米纳米涂层368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修复平方米纳米涂层368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修复平方米纳米涂层368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修复平方米纳米涂层368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修复平方米纳米涂层368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修复平方米纳米涂层368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修复平方米纳米涂层368环评报告.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乙字第1980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 目 名 称 : 年修复2000平方米纳米涂层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980号编制日期:二一四年十月十五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

2、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 给出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修复2000平方米纳米涂层项目建设单位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玉峰联系人陈明祥通讯地址当涂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园24#厂房联系电话13637139322传真/邮政编码24

3、3100建设地点当涂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园24#厂房立项审批部门当涂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当发改函2014143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C4310金属制品修理C4320通用设备修理占地面积(m2)租赁厂房建筑面积3251绿化面积(m2)依托周边现有绿化总投资(万元)1000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评价经费/预期投产日期预计2015年4月底建成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况年修复2000平方米纳米涂层项目由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详见附件一)投资1000万元建设,购置气控喷砂机、车床、磨床、等离子/超音速喷枪、电弧喷涂设备等,租赁马鞍山市绿洲高新技

4、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建筑面积为3251m2闲置厂房(编号24#)(租赁合同见附件四),从事各类机械等的修复。建设项目拟于2014年11月初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5月初建成投入使用,建设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修复2000平方米纳米涂层的规模。建设项目已于2014年8月18日通过了当涂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年修复2000平方米纳米涂层项目备案的函”,当发改函2014143号(备案文件见附件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等文件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

5、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马鞍山蓝科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委托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980号)开展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委托书见附件三)。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材料,并进行了实地踏勘、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根据工程项目有关资料、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有关资料,编制了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并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项目排污特点及周围地区环境特征,确定工程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为评价重点。2、与产业政策相符建设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6、)及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中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不属于限制用地目录(2012年本)、禁止用地目录(2012年本)中限制类与禁止类项目,也不属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淘汰和限制的产业,属允许类建设项目,且本项目通过了当涂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备案,因此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3、与当地规划的相容性建设单位租赁马鞍山市绿洲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建筑面积为3251m2闲置厂房(编号24#),主要从事各类机械等的修复,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为机械电子、金属材

7、料和生物制药,兼顾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限制污染大的工业进入,因此符合开发区产业定位,项目所占用地为工业用地,且根据项目周围现场踏勘,项目周边为现状工业及规划工业用地,因此符合总体规划、用地规划要求,选址合理。此外,项目所在地基本设施完善,其中供水及供电系统依托租赁方现有;工艺颗粒物废气经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尾气经15m高排气筒排放,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废气于厂界处达标排放;项目生活污水经租赁方化粪池预处理后,达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限值要求,由租赁方现有规范化污水接管口接管进入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排入扁担河;固废零排放;因此可满足开发区环保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当地总体

8、规划、用地规划、环保规划等规划要求。4、工程内容建设单位租赁马鞍山市绿洲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建筑面积为3251m2闲置厂房从事各类机械等的修复,具体产品方案详见表1。表1 建设项目产品方案表工程名称(车间、生产装置或生产线)产品名称及规格设计能力运行时数租赁24#厂房各类机械等待修复区域喷涂纳米涂层2000平方米/年4800h/a5、公用工程(1)给水建设项目自来水用量为180t/a(0.60t/d),其中生活用水量为171t/a(0.57t/d)、冷却水定期补充量为9t/a(0.03t/d),由开发区自来水管网供应。(2)排水建设项目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

9、经收集后排入开发区雨水管网。建设项目废水仅为生活污水137t/a(0.46t/d),经租赁方化粪池预处理后,达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限值要求后,由租赁方现有规范化接管口,排入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尾水排入扁担河。(3)供电建设项目用电量7万kWh/a,由租赁方供电系统直接接入并分配至生产、生活单元。(4)绿化建设项目无新增绿化,绿化全部依托周边现有,且绿化维护工作由马鞍山市绿洲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自行负责,定期维护。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内容一览情况见表2。表2 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工程名称单项工程名称工程内容工程规模主体工程24#厂房主要作为生产车间,设置数控车床、

10、气控喷砂机、各类喷涂设备等,局部3F改造作为办公区1F,局部为3F,租赁建筑面积为3251m2储运工程原辅材料堆场位于租赁24#厂房内堆场面积100m2成品堆场位于租赁24#厂房内堆场面积100m2运输系统由专业运输公司运输/公用工程给水依托租赁方给水系统,供给生活180t/a(0.60t/d),来自开发区自来水管网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管网及雨、污排口废水量137t/a(0.46t/d),达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限值要求,进入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供电依托租赁方供电系统,直接接入使用用电量为7万kWh/a环保工程噪声厂房隔声、减振底座降噪能力25dB(A)废气车间换风系统(1套)/布袋处

11、置装置(1套)风机风量30000m3/h,除尘效率98%以上废水化粪池(1座)依托租赁方现有固废一般固废堆场,位于租赁24#厂房内堆场面积约20m2危险废物堆场,位于租赁24#厂房内堆场面积约1m2绿化绿化绿化依托周边现有6、职工人数及工作制度职工人数:本项目劳动定员19人,涵盖生产线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年工作300天,两班制工作制度,单班8小时。7、厂区平面布置情况建设单位租赁马鞍山市绿洲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建筑面积为3251m2闲置厂房,编号24#,主要从事各类机械等的修复,其中24#租赁厂房南侧为局部3F布置,用于办公区域,其余区域均为1F,主要用

12、于生产区,均匀布置数控车床、气控喷砂机、各类喷涂设备等;本项目不设置绿化,绿化全部依托现有周边绿化。建设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见附图二。8、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建设项目主要从事各类机械等的修复,涉及的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见表3。表3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表 单位:t/a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原辅材料消耗汽油t/a0.02 作为擦拭的介质,用于去除油污2金属砂t/a1主要用于喷砂工序3喷涂粉末t/a1主要包含合金及陶瓷复合粉末4棉纱及纱布t/a0.01主要用于擦拭工序5乳化液t/a0.01用于磨加工工序6润滑油t/a0.02用于设备定期更换7能源消耗水t/a180来自开发区供水管网8电kWh/a7

13、万由租赁方供电系统直接接入并分配至生产、生活单元9、主要生产设备建设项目具体生产设备见表4。 表4 主要生产设备表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超音速送粉机DF-3000台12等离子送粉机DH-2080台13等离子喷枪DFG-18台24等离子冷水机HS-98W台25超音速喷枪DDDK77台26超音速控制柜SRW-289台37气控喷砂机GSD99D台18数控车床DWS-886台29磨床/台110叉车QDF150Y台110、环保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2%,主要用于噪声、固废等治理投资。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详见表5。表5 环保投资一览表污染源环保设施名称

14、投资(万元)设计能力处理效果进度安排废气车间换风系统(1套)依托租赁方/厂房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废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布袋除尘装置+15m高排气筒(1套)15风机风量30000m3/h,除尘效率98%以上颗粒物废气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要求废水排污口规范化设置(1套)依托租赁方/满足排污口设置要求雨、污分流/化粪池(1套)依托租赁方/达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限值要求,接管进入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噪声厂房隔声,设备减振4降噪量25d

15、B(A)厂界噪声达标固废一般固废堆场0.8堆场面积20m2一般固废堆场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相关规定危险废物堆场0.2堆场面积1m2危险废物堆场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相关规定绿化绿化依托周边现有/合计2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租赁马鞍山市绿洲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4#标准化厂房从事各类机械等修复,24#标准化厂房建设至今一直闲置,未从事各类生产,因此无环境问题遗留。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

16、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东岸,地处东经11821381185244,北纬31172631 3600。东与江苏省交界;西邻长江,与和县隔江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及宣城市接壤;北与马鞍山市和江苏省江宁区毗邻。县城北经马鞍山至南京70公里,南距芜湖29公里。全县总面积995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9.2公里。2012年9月5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马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2103号),安徽省正式通知成立马鞍山市博望区,管辖原当涂县博望、丹阳和新市三个乡镇。当涂县现仅辖7镇、3乡: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

17、、石桥镇、塘南镇、护河镇、太白镇、大陇乡、江心乡、湖阳乡。拟建项目位于安徽当涂经济开发区,安徽当涂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02年5月,2006年5月升级为安徽省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地处八百里皖江下游南岸,南京、马鞍山和芜湖城市群之间;以当涂母亲河(姑溪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10平方公里与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接壤,南区53平方公里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接壤。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已累计完成投入约18亿元,北区10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南区已拉开近15平方公里路网框架,具备“八通一平”条件,承接功能完善,设备配套齐全。建设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一。2、地形、地貌、地质(1)地形、

18、地貌当涂地形属属平原圩区,区域属冲积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呈南北略高,渐向中间腹地姑溪河倾斜。东北和中部有部分丘陵山地;平原圩区占总面积65%,海拔6-8m;有丰富的水资源,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2)地质条件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没有活动断裂通过,不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条件,表明建设场地是稳定的,适宜建筑物的修建。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分为如下8层:1层表土:灰褐色,稍湿-湿、局部饱和,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局部为水塘、水沟淤泥,夹大量植物植茎,均匀性极差。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200.16m,平均0.62m;层高标高:3.776.62m平均5.51m;层底埋深:0.200.16m,平均0

19、.62m。2层粉质粘土:灰黄-灰褐色,很湿-饱和,可塑-软塑,可见少量腐蚀质及氧化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404.00m,平均1.54m;层高标高:2.096.02m平均4.11m;层底埋深:0.804.50m,平均2.16m。3层淤泥质土:灰色,饱和,流塑,夹薄层粉砂、粉土,含云母、腐蚀质及少量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高压缩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2011.00m,平均5.80m;层高标高:-4.983.42m平均-1.69m;层底埋深:1.8011.80m,平均7.82m。4层粉土夹粉砂:灰色,松散-

20、稍密,湿-很湿,含云母、有机层,偶与淤泥质土或粉砂互层,局部地段底部为粉砂,摇振反应较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08.60m,平均4.47m;层高标高:-9.361.29m平均-6.10m;层底埋深:7.8016.00m,平均12.23m。5层淤泥质土夹粉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以淤泥质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偶夹粉土,粉砂,含少量腐蚀质及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中午干强度,中等韧性,高压缩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805.10m,平均2.80m;层高标高:-10.386.84m平均-8.40m;层底埋深:12.0016.90m,平均1

21、4.65m。6A层粉细砂夹粉土:灰色,稍密-密实,湿-很湿,含云母碎片及少量贝壳碎屑,粉砂夹粉土,或粉土、粉砂互层,为过渡带,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废水处理池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003.60m,平均2.81m;层高标高:-10.9310.34m平均-10.60m;层底埋深:15.4017.40m,平均16.19m。6B层粉质粘土夹淤泥质土:灰色,很湿-饱和,软塑-流塑,夹薄层粉砂,局部地段分布,含少量腐蚀质及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高压缩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02.90m,平均2.30m;层高标高:-13.4212.26

22、m平均-12.90m;层底埋深:17.0019.60m,平均18.49m。6层粉细砂:青灰色,中密-密实,含云母碎片及少量贝壳碎屑,摇振反应迅速-中等,无光泽反应,中偏低压缩性。该层未穿透。3、气候和气象(1)气候条件当涂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季风明显、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冬、夏温差较显著。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气团影响,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高亚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南风。初夏,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形成降水集中的梅雨期。由于冷暖气团活动路线和力量变率较大,造成年际降水变化不一,导致年际降水变化不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2)气

23、象条件 气温 年平均气温:l5.7(1959年8月23日) 绝对最高气温:39.4 绝对最低气温:-l3.5(1969年2月6日) 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117mm最大年降雨量:1652.4mm(1998年)最小年降雨量:470.9mm(1987年)本地降水不稳定性十分明显。年内降水量各季分配不均,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冬季最少,表现为雨热同步规律。49月平均月降水占全年的70.9,为771.3mm,以67月平均月降水量最多,达343.4mm,占全年降水量的31.6%。9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仅占全年39.1%。降水量的不稳定性是造成县内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多雨的1962年、198

24、3、1987、1989年是全县严涝年,而少雨的1958、1961、1966、1978年则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 气压最高气压:1044.3百帕(1973年1月6日)最低气压:990.7百帕(1969年8月2日)一年内以12月气压最高,7月气压最低。一天中最高气压在11时左右,最低气压在17时前后。 蒸发量和湿度年平均蒸发量:1458.7mm最大年蒸发量:1767.6mm(1961年)最小年蒸发量:1171.7mm(1985年)历年春季(35月)平均蒸发量392.3mm,每月130.76mm,夏季(68月)平均蒸发量577.2mm,每月192.4mm,秋季(911月)平均蒸发量322.6mm,每月

25、107.53mm;冬季(122月)平均蒸发量167.1mm,每月为55.7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81%(1977年、1985年)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76%(1966年、1968年)年平均绝对湿度:16.3百帕年绝对最大湿度:17.0百帕(1964年)年绝对最小湿度:15.7百帕(1957年、1980年)年内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以7、8、9月最大,均为82%,1月最小,为76%。月均相对湿度最大值89%(1973.2、1980.8),月平均最小值60%(1963.3)。日相对湿度最小为11%(1963.1.22)。 霜期本地平均无霜期230天。由于冷空气进退的早迟和强度不同

26、,初、终霜期年际变化很大。最早初霜为10月18日(1963),比平均初霜提早24天。最迟初霜11月30日(1987),比平均初霜期推迟19天;最早最迟初霜期相差43天,最早终霜为2月17日(1961),比平均终霜提前34天;最迟终霜为4月14日(1980),比平均终霜推迟22天,最早、最迟终霜期相差56天。无霜期年际变化也较大,最短期202天(19631964),最长期266天(19841985),最长与最短无霜期相差64天。 风向、风速当涂县地处季风区,风向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季多偏东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4、水文水系项目所在区域

27、内主要地表水体为长江当涂段、姑溪河、襄城河、扁担河等。长江当涂段长江当涂段由南向北流经县境西部,从芜湖市横埂头附近入境,至和县养殖场南出境,为典型分叉型河床,主流在西侧,境内长18.6km,支流在东,长20.3km。长江当涂段,属感潮江段,每日两涨两落,涨潮时顶托江水,但不呈倒流。潮涨时内河水受到顶托涌水影响。枯水期潮差大,汛期潮差小,历史高潮水位9.5m。历年平均最高潮水位7.34m,历史平均最低潮水位0.54m,最大日潮差1.34m。长期以来,长江对于调节当涂县境内河、湖泊水位,发展农田灌溉和解决工业和人们生活用水,起了很大作用,但汛期(6-9月),雨量集中,江水猛增,易引起洪涝灾害。姑溪

28、河姑溪河,古称姑孰溪,又名姑浦,为当涂县的母亲河,属长江支流。今姑溪河东起丹阳湖口小花津与运粮河相接,西至当涂城西金柱关注入长江。全长23.4公里。为当涂境内之重要河道;姑溪河目前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襄城河襄城河源于十里长山和黄梅山、龙王山,上游分两支,至银塘合为一河,再溪流注入长江,全长10km。入江口建中型闸一座,以防江水倒灌,闸内水位最高达10.8m(1983年7月6日)。襄城河主要功能为排涝和灌溉;襄城河目前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扁担河扁担河,全长约30千米,河床平均宽约50米,南起永安桥泵站连接青弋江,

29、东傍万春圩、一五圩,西靠东河圩、鸠江圩、流经军滩、罗渡、王拐、永镇、官陡、大桥、犁头尖、北到双摆渡进入长江,扁担河主要为内部排水河;扁担河目前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2)地下水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赋存于2及3层土中,水量一般,透水性不均。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影响。随季节性变化,地下水位埋深0.30-2.40m,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0.50m,雨季上升约0.2m,旱季下降约0.3m。粉细砂层为主要含水层,为承压水,区域上承压水位与潜水水位基本一致,赋存区域大,含水量丰富。5、生态环境当涂县农业丰富,有优质耕地5万hm2,盛产水稻

30、、油菜籽、优质棉,是全国重点扶持的500个棉粮大县之一。全县有水面3万hm2,其中可养殖水面1万hm2,盛产鱼、虾、鳖等水产品,被评为安徽省沿江水产开发示范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县水产品产量居安徽省前列,釜山“金脚红毛”螃蟹为古代皇室贡品。地下矿产资源,如铁、铜、金、硫、石膏、叶腊石、重晶石等含量丰富。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当涂县概况当涂县现仅辖7镇、3乡: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石桥镇、塘南镇、护河镇、太白镇、大陇乡、江心乡、湖阳乡,全县总面积995km2,户籍人口44.12万人。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12全年出生5501人,其中:男2901人,女26

31、00人,全县出生率8.20,死亡率为4.80,人口自然增长率3.40,比2011年下降0.49。(1)经济2013年,当涂再度跻身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县行列。含示范园区,2013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42亿元,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280.9亿元,增长44.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增长16.4%;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规模工业产值525.1亿元,增长21.9%;规模工业增加值123.9亿元,增长2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5.5亿元,增长50.2%。(2)教育和科学技术截止2012年

32、末,全县拥有省级示范高中三所,当涂一中、当涂二中、石桥中学。其中新校区建成后的当涂一中一跃成为马鞍山地区校园硬件设施最为优越的中学。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中小学校205所,在校学生8116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7%,比2011年上升0.17个百分点;初中升学率为48.66%,较2011年上升11.76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为52.33%,比2011年下降7.97个百分点。全县“两基”教育工作通过省市复审验收,县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建成使用。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全县拥有省级技术中心2家,市级技术中心7家。全县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2个。(3)文化体育2012年当涂全县共建成村文化活动室18个,省级

33、“农家书屋”示范点1个,市级“农家书屋”示范点4个。全年累计共接待图书读者41325人次,书、报、刊流通63890册次。(4)医疗卫生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299人,同比增长16.0%;卫生防疫人员44人,比2011年增长2.3%;婴儿死亡率11.42,同比下降4.38个千分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535742人,同比增长1.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2000人,同比增长9.6%。(5)社会保障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为21家,拥有床位数为1531床,同比增长74.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1275人,比2011年增长13.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3804人,

34、比2011年下降16.9%;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191人,同比增长14.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3516人,比2011年增长42.8%;农村传统救济人数为15318人,比2011年下降1.6%;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1858人,比2011年增长42.4%。2、当涂经济开发区概况当涂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02年5月,于2010年1月1日纳入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内,2012年当涂经济开发区经济增长迅速,1-6月,当涂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65亿元,同比增长20.22%,其中规模以上产值83.41亿元,同比增长15.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2亿元,同

35、比增长29.78%,其中工业固投30.93亿元,同比增长27.6%,完成出口总额3892.6万美元,同比增长25.4%;实际利用外资4734万美元,同比增长290.27%,完成财政收入6.7亿元。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60.56亿元,同比增长117.4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0.51亿元,同比增长124.69%。(一)当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安徽当涂经济开发区位于当涂县城西北部,一期总体规划面积10km2,经省政府核定后,整个开发区最终保留面积为6km2,经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9号核定,开发区四至范围为:东至205国道、黄山村、宜杭铁路、竹山村、湖西南路、襄城河、护城河、宜杭铁路,南至提署

36、西路,西至焦家村、襄城河,北至银塘镇卸巷村。(1)开发区性质、产业定位及目标开发区性质以现代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兼顾其他产业发展的现代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定位主导产业定位为机械电子、金属材料和生物制药,兼顾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主导配套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延长相关企业产业链,膨胀产业集群。在发展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瞄准东部主要是苏、浙、沪等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趋势,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最终形成以支柱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的发展趋势。开发区目标建设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环境优美,而又具有科技特性的优秀工业园区;建设完善的管理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培

37、养科技人才的各种教育设施和科研机构;建设现代化高性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交通道路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等市政设施;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树木;限制污染大的工业进入,防止二次污染。(2)开发区用地结构当涂经济开发区用地规划结构为“七区、一带、一中心”。“七区”即一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仓储物流区、一类居住区、二类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商贸中心区;“一带”即滨河带,为襄城河及两岸腹地50-100m地带;“一中心”即行政管理中心,位于黄山脚下。(3)开发区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规划将205国道和314省道作为开发区对外主要交通干道,沿长江岸堤在开发区

38、设置两个码头,开发区内部结合现状道路、地形条件和建设用地的功能分区,形成方格网加环路的道路形式。目前,开发区内部道路已经完善,交通便捷。燃气工程规划规划期内工业与民用以液化气和局部区域管道液化气为主,居民生活气化率达到85%以上。给水工程规划规划在长江沿岸江堤路的外围设置一水厂,采用树状与环状相结合的布置方式,管道供水能力为3.5万t/d,目前实际向开发区供水的为首创公司,供水能力为2.5万吨/天。排水工程规划开发区排水体系采用雨、污分流制。区内设污水处理厂2座(即当涂县污水处理厂、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当涂县污水处理厂位于工业大道东侧,太白路与襄城河之间,分两期建设。该污水处理厂规划年限分

39、别为2007-2010年、2011年-2020年。远期服务范围为开发区原规划的10km2范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规模均为3万m3/d;目前,当涂县污水处理厂实际总占地4.86公顷(72.9亩),总设计规模为日处理6万m3,总投资7450万元,是国家在当涂县投资的重点民生工程。该工程一期处理规模为日处理3万m3,现已投产运营,二期工程正在建设,预计2015年底投入使用。现阶段实际处理废水量1.8万m3/d,剩余能力为1.2万m3/d。收水服务区域为当涂县城和安徽当涂经济开发区。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南区秦河村,占地约60亩,总投资5022.38万元,其中近期投

40、资3176.55万元;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为3.0万m3/d,共分两期建设,其中近期(2012年)规划处理规模为1.5万m3/d,至远期(2020年)达到3.0万m3/d的处理规模;当涂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接管范围为:当涂经济开发区南区和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范围内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当涂第二污水处理厂近期1.5万m3/d工程已正式投入运行;当涂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艺主要采用“厌氧处理+水解酸化等处理工艺”。本项目废水仅生活污水,经租赁方现有化粪池预处理后达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接管排入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供电规划规划建设变电站,以满足企业用电需求,随着企业的入驻,开发区内企

41、业用电需求不断增大,目前当涂经济开发区内的35kV城西变电站、220kv阳湖变电站、220千伏花园变电站及110千伏秦河变电站等变电站,可满足园区所有企业用电需求。(二)当涂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规划规模:位于当涂县总体规划范围内,当涂经济开发区现有面积为10平方公里,此次规划扩至63.3平方公里。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当涂经济开发区着力培育壮大能源化工、服装纺织、仓储物流、机械加工等产业。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显著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形成1-2个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规划发展目标:充分发挥马鞍山市及其南部产业区交通区位优越、要素成本低廉、后发优势明显等

42、突出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部署为总揽,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核心,着力打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新型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品牌园区”,成为马鞍山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高平台、新型战略性产业的集中地、和谐发展的新城区。建设项目租赁马鞍山市绿洲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园建筑面积为3251m2闲置厂房(编号24#),主要从事各类机械的纳米修复,租赁的厂房所占用地为工业用地,符合开发区用地规划、产业规划,项目所在地基础设施可满足本项目生产需求,符合环保规划要求,因此选址合理。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

43、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建设项目租赁马鞍山市绿洲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建筑面积为3251m2闲置厂房(编号24#)。租赁的24#厂房北侧为27#厂房,西侧为23#厂房,南侧为21#厂房(马鞍山珈德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20#厂房(安徽益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仓储用房)、19#厂房(安徽省中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侧为配电房。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简图见附图三。一、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根据当涂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的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报表(具体见附件五),项目所在区域内SO2、NO2和

44、PM10三项常规因子的监测数据见表6。表6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 单位:mg/m3监测项目监测点位PM10SO2NO2项目所在区域24小时均值范围0.100.0460.021小时均值范围0.0560.027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式中:i指标j测点指数;i指标j测点监测值(mg/m3);i指标二级标准值(mg/m3)。评价结果SO2、NO2、PM10均以日均浓度平均值作,计算的I值列于表7。表7 空气质量指标现状指数值测点号测点名称ISO2INO2IPM10G1项目所在区域0.3070.2630.667监测结果表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SO2、NO2、PM10指标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

45、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维持在良好的水平。(2)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当涂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的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报表,监测站于扁担河、长江共设置6个监测断面,分别位于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上游500m、下游500m、下游2000m,扁担河入江上游500m、扁担河入江下游500m、扁担河入江下游2000m处,分别编号W1、W2、W3、W4、W5、W6,各监测断面处各监测因子的监测数据见8。表8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 单位:mg/L,pH为无量纲监测断面监测项目扁担河标准值长江标准值W1W2W3类W4W5W6类pH7.917.798.036-97.467.587.606-9BOD52.03.42.762.32.82.54DO4.396.016.5336.696.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