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理)选修2-2导数及其用教学解读(2).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513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高中数学(理)选修2-2导数及其用教学解读(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理)选修2-2导数及其用教学解读(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理)选修2-2导数及其用教学解读(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理)选修2-2导数及其用教学解读(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理)选修2-2导数及其用教学解读(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A版高中数学(理)选修2-2导数及其用教学解读(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高中数学(理)选修2-2导数及其用教学解读(2).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A版(理)选修2-2第一章(文)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解读,一、内容结构 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大量实例,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刻画现实问题的过程,理解导数概念,了解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性质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微积分打下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丰富内涵,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微积分的文化价值。,二、文理科教学内容与要求比较 1、课时分配 理科(24课时):1.1 变化率与导数 约4课时 1.2 导数的计算 约4课时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约3课时 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约4课时 1.5 定积

2、分的概念 约4课时 1.6 微积分基本定理 约2课时 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约2课时 小结 约1课时,文科(16课时):3.1 变化率与导数 约4课时 3.2 导数的计算 约3课时 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约3课时 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约4课时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2、文科理科内容相同要求不同的地方有: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一节中,理科还要求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3、理科比文科增加的地方主要有:在导数的运算中,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导数);定积分的概念、微积分基本定理及定

3、积分的简单应用。,三、与大纲相比,(理科)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的新变化 1、内容编排上的变化 内容删去极限;增加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定积分的概念;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实习作业.编排大纲教材从切线斜率和瞬时速度引入导数的概念.课标教材按照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这样的顺序,用形象直观的“逼近”方法定义导数概念.,2、教学理念上的变化 更加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如“导数概念”的处理:通过研究“气球膨胀率”和“高台跳水运动员从腾空到进入水面的过程中不同时刻的速度”等实例,让学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引出瞬时速度的概念,从而抽象出导数概念。,导数概念

4、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案例:问题情境(高台跳水问题)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 h(t)=-4.9t2+6.5t+10.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描述运动状态,那么,,如何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如何计算2秒附近某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当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有怎样的变化趋势?t=2s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运动员在某个时刻t0的瞬时速度如何表示呢?,函数 在 处的瞬时变化率怎样表示?(类比上面问题得出结论,并抽象出导数的概念。),更加重视导数的几何意义,以及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决相关问题;更加强化通过函数图象认识概念、理解导数的应用和研究问题的

5、价值;更加注重导数和定积分的实际应用;用导数处理切线问题;用导数研究函数;用导数处理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并通过与初等方法比较,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导数在处理上述问题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定积分在几何中和物理中的应用。,更加关注导数和积分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算法思想的渗透,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加淡化计算,把导数和积分不仅作为一种规则学习,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来学习;,3、教学要求上的变化,要求降低的有:弱化导数的形式化定义;削弱求导数的计算难度,仅限于求简单函数以及形如f(ax+b)复合函数的导数;要求提高的有:对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要求具体且较高。要求增加的有:

6、定积分的概念、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和实习作业。,四、教学建议:在引入导数概念时,不宜补充极限的定义,而应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速度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使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思想和作用。在1.1.1变化率问题中,教材虽然非常重视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引入导数的概念,但配备的例题和练习偏少,建议教学时可适当补充一些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例题和练习;在1.1.2导数的概念教学时,可补充一些简单的纯数学的求导数的例题和配套的练习题。,1.1.3导数的几何意义,(1)运用信息技术演示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让学生体会以直代曲的思想;(2)比较区别两个切线定义,在

7、比较中发展切线的定义;(3)教学中补充一些与曲线的切线有关的例题和练习。(4)应让学生明确一些新的符号及含义,如 或 是函数 的导函数,或 是函 数 在点 处的导数,等等;,y=f(x)在(x0,y0)处的导数,就是y=f(x)在(x0,y0)处的切线斜率.,O,x,y,1.2导数的计算,(1)认真引导学生用定义推导5个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并重视其推导过程;(2)适当补充一些关于求简单函数导数的例题和练习;(3)对于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导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但不需推导和证明。,用定义法求导函数的方法:求增量,求变化率,求极限。,(4)复合函数的导数(理科)()重点

8、应引导学生理解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找出相应的中间变量;()难点是复合函数结构的分析,建议教学中再配备几个例题;()会求形如 的导数,不要作过多的引申。,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导数方面主要考查的题型:(1)函数与导函数图象的关系;(2)简单函数的求导和导数运算,以及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斜率、倾斜角问题;(3)应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判定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4)应用导数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一、用导数的知识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单调性以及证明不等式(1)充分运用并深化数形结合思想;(如已知函数 的图象,能画出 的大致图象等

9、)(2)总结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的一般规律(其中多项式函数的次数不超过3 次);,应用:,(3)正确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函数 在点 及其附近是指在点 及其左右领域都有意义;()极值点是函数 定义域中的内点,因而端点绝不是函数的极值点;()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是仅对某一点的左右两侧领域而言的;()不可导函数也有可能有极值点,即函数 在极值点处不一定存在导数;,()可导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导数为零的点,但函数的导数为零的点,不一定是该函数的极值点.因此导数为零的点仅是该点为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其充分条件是这点两侧的导数异号.,()连续函数 在其定义域上的极值点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10、极值点,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没有必然的大小联系,函数的一个极小值也不一定比它的一个极大值小;,二阶导数,二、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教材中这一节选材阅读量比较大,在教学时可选择其中的一、二个例子,或者补充一些背景较为简洁的典型例题,所选问题应能体现导数方法的优越性。,例2、饮料瓶大小对饮料公司利润的影响(1)你是否注意过,市场上等量的小包装的物品一般比大包装的要贵些?你想从数学上知道它的道理吗?(2)是不是饮料瓶越大,饮料公司的利润越大?【背景知识】某制造商制造并出售球形瓶装的某种饮料,瓶子的制造成本是 分,其中 是瓶子的半径,单位是厘米.已知每出售1mL的饮料,制造商可获利0.2分,且

11、制造商能制作的瓶子的最大半径为6cm.,三、理科班应适当补充一些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导数与函数、数列的综合题.,浙江高考(理):04年第20题考查函数、导数、不等式等知识;05年第20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求导、导数的应用、等差数列、数学归纳法等知识;06年第20题考查函数的导数、数列、不等式等知识;07年第22题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导数的应用、不等式的证明等知识;,1.5 定积分概念(理科),(1)注重定积分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2)能借助几何直观,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历逼近的过程;(3)在定积分的定义教学时,不必介绍极限的定义。(4)适当补充利用定积分概念和基

12、本性质来求简单函数的定积分的例题.,曲边梯形的面积 问题情境 如何求由抛物线y=x2与直线x=1,y=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部分的面积S?,确立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步曲: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问题解决,求出曲边梯形的面积,得出面积的一般表达式,1.6 微积分的基本定理,(1)定理的教学需突出该定理的探究过程(强调物理意义,特别是几何意义);(2)基本定理揭示导数与定积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提供了计算定积分的一种有效方法;,(1)定积分在几何中应用的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图形直观和数形结合;(2)教学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时,应特别注意物理意义,有时也要借助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及数形结合来解决。,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1、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逼近思想;2、教学时需借助大量实例,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3、拓展导数应用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4、对定积分的教学,只需把书上的知识讲清楚就可以了,特别应控制定积分计算的难度,控制定积分应用的广度和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