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5300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2001-2010年)前 言2000年春天,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沙尘暴或浮尘天气,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是建国以来所罕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分别于2000年4月27日、5月26日、6月5日三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5月12日至14日朱镕基总理考察了河北、内蒙古沙化严重地区,作出了加快防沙治沙步伐,特别是要加快北京及周边地区防沙治沙速度的重要指示。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指示,遏制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

2、趋势,改善京津周围生态环境,国家林业局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及京津冀晋内五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制了20012010年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规划。规划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根据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化土地分布的现状、扩展趋势和成因及治理的有利条件,采取荒山荒地荒(沙)营造林、退耕还林、营造农田(草场)林网,草地治理、禁牧舍饲、小型水利设施、水源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移民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1.5亿亩,以期2010年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风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从总体上遏制项目区沙化土地的扩展趋势,使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一章 工程区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工程

3、建设区西起内蒙古的达茂旗,东至河北的平泉县,南起山西的代县,北至内蒙古的东乌珠穆沁旗,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920,北纬38504640。范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个县(旗、市、区)(详见附表1),总国土面积为45.8万平方公里。(一)地形地貌工程区地貌由平原、山地、高原三大部分组成。京津市区为海河平原的一部分,其西部、西北、北部被太行山北端、燕山山地西部环绕,山地外侧为内蒙古高原中部。其东部浑善达克沙地是锡林郭勒高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沙漠化土地广布;西部乌兰察布高平原由阴山北麓的丘陵、地势平缓的凹陷地带及横贯东西的石质丘陵隆起带组成,境内多为干

4、河床或古河道,无常年流水的河流。内蒙古高原中部从整体地势上看,呈由西向东逐渐倾斜下降的趋势。燕山山地和太行山地形起伏较大,最低处海拔仅几十米,最高处的雾灵山海拔2116米。(二)气候工程区气候区划颇为复杂,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包含暖温带半湿润大区,温带半湿润大区、温带半干旱大区、温带干旱大区、温带极干旱大区2个气候带5个气候大区。工程区年平均气温7.5,但差异较大,内蒙古高原的阿巴嘎旗为0.6,平原区的天津、北京分别为11.5和12。生长期平均145天,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高原仅90天,位于海河平原的天津为217天。年降水量与经度关系密切,平均为459.5毫米,东部平原地区的北京为595毫米,天津为

5、536毫米。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雨季降水量为297.7毫米,占全年的65%。年蒸发量平均为2110毫米,为降水量的4.9倍。工程区平均全年大风日数为36.2天。内蒙古高原大风日数57天,以锡林郭勒高平原和乌兰察布高平原为最高,达80天以上,而且大风日数的70%出现在春季。总体说来工程区气候干旱,热量偏低,多风。由于工程区地貌单元复杂,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差异颇大。内蒙古高原地处中纬度内陆和接近内陆的地区,气候具有明显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蒙古高压气团的控制,寒潮频繁发生,年平均气温由东向西逐渐增加,而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且多大风和沙尘暴天气,是京津地区风沙的

6、主要来源,亦是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燕山山地坡度大,地形雨较多,地表径流大,易造成水土流失。(三)土壤工程区的土壤在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显示出种类繁多的复杂性。内蒙古高原地带性土壤以温带、暖温带条件下形成的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为主,栗钙土的分布占有绝对优势;燕山山地以石灰土、石质土为主。(四)水资源工程区水系分为内流和外流两大区系,以坝头为界,坝西为内流区,坝东和坝下属外流区。主要内流河有安固里河、大清沟。外流河有永定河、滦河、潮白河和辽河。工程区水资源总量229.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2.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7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59.18亿立方米。内

7、蒙古干旱草原和浑善达克沙地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埋藏浅,一般机井、民井的单位涌水量大于5 立方米/小时米;河北省承德地区地表水较为丰富,但70%为过境水。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可用水资源总量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亿立方米、地下水1.99亿立方米。坝下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4.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9.62亿立方米、地下水5.7亿立方米。山西省的工程县属于水资源缺乏区域,境内可供开采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北京市区可供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41.33亿立方米(包括入境水量),其中地表水15亿立方米,地下水26.33亿立方米。北京山区平水年(p=50%)可供水资源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3亿立方米,

8、地下水2亿立方米。(五)植被燕山山地及太行山北部山地的天然植被以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建群种有辽东栎、蒙古栎、槲栎、麻栎、栓皮栎等落叶栎类,白桦、山杨、榆树等小叶落叶树种,但现存植被多为次生杨桦林及荆条、胡枝子、山杏等落叶灌丛;人工林以油松为主,高海拔地带以落叶松为主。内蒙古高原天然植被以灌草植被为主,大针茅、克氏针茅和党花针茅为主要类型,旱生小半灌木冷蒿所建群的草原群系也较为常见;人工植被以阔叶乔木和旱生灌木为主,所占比例甚小,且分布不均。人工植被的分布数量东部明显多于西部,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质量东部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质量和数量均呈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下降趋势,与降雨量的分

9、布相吻合。二、社会经济状况(一)人口及组成工程区总人口1957.7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622.2万人,占总人口的82.9%,贫困人口440万人,占总人口的22.5%。河北省工程区内贫困人口数量占其总人口数量的比例最大,为38.5%。工程区内北京、天津、山西三省(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内蒙古、河北以汉族为主,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有一定比例,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3.9%,其中西乌珠穆沁旗等4个旗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河北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5%以上,其中丰宁等5个县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65%。(二)经济状况工程区内国民生产总值911.8亿元,农

10、业总产值259.6亿元,农民年均收入2490.1元,贫困人口年均收入667.0元。三、现有土地利用状况(一)土地资源工程区土地总面积68732.9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7367.47万亩,占总面积的25.3%;耕地6558.42万亩,占总面积的9.5%;草场39947.98万亩,占58.1%;其他用地4859.05万亩,占7.1%。(土地利用现状详见附表2)。在土地总面积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5275.49万亩,其中可以治理的面积为15175.29万亩,占沙化面积的99.3%。(二)土地利用现状1、林业用地利用现状工程区内林业用地面积17367.4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994.75万亩,占34.

11、5%;疏林地面积335.88万亩,占1.9%;灌木林地面积2245.57万亩,占12.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83.96万亩,占4.5%;苗圃地18.05万亩,占0.1%,无林地面积7989.26万亩,占46.0%,其中宜林地面积7878.50万亩,占无林地的98.6%(详见附表2)。2、耕地利用现状工程区耕地面积6558.42万亩,其中需要退耕的面积为2012.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7%。3、草场利用现状工程区内草场面积39947.98万亩。现存栏大小畜2950.59 万头(只),其中大畜555.69 万头,占18.8%,小畜2394.90 万头。畜牧业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小牲

12、畜的63%分布于该区。区内每公顷载畜量平均5.03羊单位。 除内蒙古北部干旱草原沙化治理区载畜量为0.83羊单位外,内蒙古的农牧交错带沙化土地治理区每公顷载畜量5.41羊单位,即使植被极其稀少的浑善达克沙地每公顷载畜量也有2.95羊单位,河北的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载畜量为6.12羊单位,河北的张北高原最高,与现存植被相比,建设区各处均存在牲畜严重超载现象,牲畜超载进一步加剧了植被的逆行演替,加速了土地沙化。四、水资源利用状况工程区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229.16亿立方米,人均水量3785.8立方米,耕地平均水量6.1万立方米/公顷;地表水年径流量132.93亿立方米,蓄引水工程744

13、24处,开发利用地表水28.22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量的21.2%;地下水资源量132.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59.18亿立方米,打机井、基本井、土筒井28.64万眼,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38.00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28.6%;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78.6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4.3%。工程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布不均匀,一些区域的水资源还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内蒙古自治区干旱草原区、浑善达克沙地地下水位较高,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河北省承德市和张家口的坝上、坝下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补给不足;地表水承德市较为丰富,但利用率低,张家口市利用率已达56%,有待进一步拦蓄。山西省项目区

14、属于水资源缺乏区域,境内可供开采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在水源工程的开发上主要是以拦蓄天然降水为主;北京市境内大中小型水库、水闸、塘坝、扬水站、机井很多,地表水开发程度较高,地下水目前已处于严重超采状态。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化危害(一)北京及周边地区风沙危害成因分析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既有气候的因素,又有风沙源区植被稀疏、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据气象部门的资料和有关专家的分析,沙尘进入北京地区的气流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河北坝上北京及周边地区;二是内蒙古朱日和洋河河谷永定河河谷;三是桑干河河谷永定河河谷。地处三条气流通道上方的是内蒙古浑善

15、达克沙地、乌盟后山、河北坝上、山西雁北地区。这些地区历史上曾是茫茫塞外草原,自然植被茂密,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赞美。由于近代人口北迁、农耕北上,人口迅速增加,人为影响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对土地无止境的索取,导致自然植被难以休养生息和恢复,在大风及暴雨条件下,昔日潜伏沙丘开始活化、流动,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为追求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无序盲目地开垦草地、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不顾草地资源和生产能力,盲目追求牲畜头数,致使草地严重超载,地表赖以抵挡风沙、拦蓄径流的水土保持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土地生产力日趋下降,从而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和越牧越穷、越穷越牧的生态恶性演化的怪圈。此外,开矿、修路、

16、旅游等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中不注意生态保护,也是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二)北京及周边地区风沙危害情况近年来,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越来越频繁。据资料记载,我国北方地区20世纪50年代沙尘暴发生5次,90年代则发展到23次,而2000年3、4月间,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沙尘暴就12次影响北京城。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化危害主要表现为:1、土地沙化急剧蔓延。在工程区总土地面积中,沙化土地面积15275.4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1%。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从50 年代以来增加了17倍,现在仍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出

17、现了沙进人退的情况;河北丰宁县清代的木兰围场,坝上风沙和坝下的4条大沙带已威逼其县城。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不断扩展的态势,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2、土地生产力衰退。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部分农牧区,特别是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河北坝上和山西雁北地区,由于风蚀、水蚀的强力作用,耕地中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严重损失,产量降低。坝上、接坝地区及坝下山区,水土流失及风蚀沙化造成严重的农田沙害,土地质量下降,牧场载畜量降低。承德市围场县每年因水冲沙埋使几千亩良田被迫弃耕;河北丰宁县坝上草原过去每公顷草场载畜量5个羊单位,现在的天然草场5亩折一个羊单位。这些严重制约着该区域农

18、牧业生产。3、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使区域内河流及水库淤积加重,无论是内陆河还是外流河的河床均呈逐年抬高态势,加重了流域防洪压力。滦河流域山区平均每年输入潘家口水库泥沙1527万吨,年土壤侵蚀总量7500万吨;潮白河流域每年向密云水库输入泥沙300万吨,年土壤侵蚀总量1500万吨。永定河流域每年向官厅水库输沙800多万吨。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整体生态环境恶化。北京及周边地区近几年风沙危害越来越重,沙尘暴越来越频繁,不仅影响本区域及周边地区,而且还影响整个华北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风沙的灾害性发生,使其中的浮沉和有害物质明显增多,空气遭受严重污染

19、,严重破坏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5、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风沙危害,造成了北京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生产力低下,拉大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别,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二、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建设现状(一)建国以来生态建设成就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土地沙化的防治工作,建国以后,国务院先后四次召开全国防沙治沙会议,制定了一系列防沙治沙措施,在重点地区组织开展了以植树种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防沙治沙工作。1978年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83年开始在黄河、海河和辽河上中游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1991年全

20、国防沙治沙工程的启动使防沙治沙工作进入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新阶段。在广大牧区落实了草牧场家庭承包责任制,探索出一套建设草原、保护草场的措施和办法,部分地区正在按照以水为核心的“种植一点、改良一块、保护一片”的思路,全面开展草原建设,同时,工程区多年来按照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北京及周边地区防沙治沙的治理模式(详见附表11)。如赤峰市敖汉旗的草田林网模式及生物经济圈模式,赤峰市松山区的生态经济沟壑农林复合经营建设模式,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飞播造林种草模式,河北尚义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等。另外如“围栏封育保护”、“小生物经济圈”和“林网化”治理模式

21、,加快了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00年国家启动了北京及周边地区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作,共安排造林种草336万亩,退耕还林42万亩,草地治理326万亩,节水灌溉工程2200处,水源工程180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600平方公里。据统计,到2001年6月已经完成退耕还林11万亩,人工造林202万亩,飞播造林613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草地综合治理55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49平方公里。(二)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北京及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工程区现有植被保护不力,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还严重存在。在工程区内,北部干旱草原沙化区

22、和浑善达克沙地区长期存在过牧、开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使灌草面积减少,草场退化,固定沙丘活化;农牧交错地带沙化土地和燕山丘陵区长期以来也存在不合理的放牧及毁林开垦、陡坡耕种等破坏植被的行为,致使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以往生态建设投入低,致使工程标准较低,收效差,生态环境呈现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三是工程区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实施合理载畜难度较大,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利用,造成草场的不断退化和沙化。四是以往生态建设科技含量低,治理效果欠佳。工程区立地条件差,造林种草、综合治理对科学技术依赖程度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虽已有一些成功的治理模式,但优良种苗紧缺、抗逆性植物材料

23、不足,节水配套技术不完善,沙漠化监测与评价技术不健全,植被重建、恢复和保护的综合技术未能突破,病虫鼠害严重等。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化土地治理,遏制沙化土地扩展,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对改善北京周围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工程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优化首都生态环境的需要。位于北京西北部的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分布着广阔的沙地,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恶劣,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冬春季节在西北气流的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大范围的沙尘天气,给北京的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些地区,坚决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24、努力提高植被盖度、配以水利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是根治京津风沙危害的根本手段。二是提升首都国际形象的需要。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首都乃至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目前,“风沙逼近北京城”仍是首都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要提高我国首都北京的国际性形象,急需加大北京风沙源的治理力度,改善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三是举办绿色奥运的需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举国欢庆。办好2008年奥运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如何尽快遏制沙患,改善首都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

25、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花园式国际大都市,为成功举办奥运奠定基础,实现中国政府做出的“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展示中国的能力和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四是保障工农业生产、公路交通和航空运输正常、安全运行的需要。沙尘天气能见度低,风力大,可直接导致电力、通讯中断,影响工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容易引起交通事故。2000年首都机场因沙尘天气,多次关闭机场,给货物运输和旅客出行带来诸多不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大北京及周边地区风沙的治理力度,减少风沙危害,是保障北京周围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五是促进工程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工程区由于各种因素和

26、条件限制,特别是土地沙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利设施不配套阻碍了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和经济的发展,不少县(旗、区、市)财政收不抵支,一些地方生产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经济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可以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六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多年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人们一直受到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困扰,空气中的浮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北京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的官厅水库、潘家口水库、密云水库都位于风沙源,沙化土地的扩展、风沙危害的加剧对水库功能和人民生活用水质量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快治理北京及周边地区风沙源,以改善人

27、民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七是拓展人民生存空间的需要。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化土地的扩展和风沙危害的加剧,不断吞食这一地区的农田和村庄,缩小了沙源区人民的生存空间。因此,只有加快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治理,保护现有农田和村庄,才能进一步拓展人民的生存空间。在过去治理和2000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时机已经成熟: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一地区生态建设,朱镕基总理受江泽民总书记委托专门就这一地区的生态治理进行深入考察,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二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已有能力集中一部分财力用于重点地区生态建设。尤其是现在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出

28、现了阶段性相对过剩,为实施以粮食换林草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三是在长期治沙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治理模式和经验,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四是这一地区的人民群众有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他们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再也不能走“越穷越垦、越垦越荒、越荒越穷”的恶性循环路子,迫切盼望政府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早治理、早受益、早脱贫的路子。故此,必须抓紧组织实施该工程。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的指示精神,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加强现有林草植

29、被保护,大力封沙封山育林育草、植树造林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退耕还林,恢复沙区植被,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综合治理退化草原,实行禁牧舍饲,恢复草原生态及生产功能;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加快植被建设,改善北京及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缓解风沙危害,促进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工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要切实吸取长期存在的边治理,边破坏,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的教训,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杜绝一切破坏行为,全面保护好现有植被,切实使治理工作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推进

30、。2、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实行林业措施、农牧业措施和水利措施有机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针对不同地区的主要问题,确定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地采取治理措施。3、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建设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与调整农业结构相结合,切实解决好群众最为关心的吃饭、花钱、增收等实际问题。4、坚持政策引导与农民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生态治理,尤其是实行退耕还林,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要通过政策引导,使农牧民群众认识到国家采取的措施,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收入的

31、必然选择,符合农牧民的根本利益,使生态治理逐步成为群众自觉行动。5、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采取国家投入为主的投资机制,同时也要制定积极有效的承包机制,鼓励集体、个人进行承包,“谁承包,谁受益”,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二、建设期限和建设目标(一)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0年,即20012010年,分两个阶段进行,20012005年为第一阶段,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二)建设目标1、总目标到2010年,完成退耕还林3943.61万亩,其中退耕2012.57万亩,荒山荒地荒沙造林1931.04万亩;营造林7416.19万亩;草地治理15941.70万亩,其中禁

32、牧8526.70万亩,建暖棚286万平方米,购买饲料机械23100套;建水源工程66059.0处,节水灌溉47830处,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3445平方公里;生态移民18万人,通过对现有植被的保护,封沙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草地治理等生物措施和小流域综治理等工程措施,使工程区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风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从总体上遏制沙化土地的扩展趋势,使北京周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十五”建设目标“十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3169.19万亩,其中退耕1600.19万亩,荒山荒地荒沙造林1560.00万亩;营造林4848.54万亩;草地治理901

33、1.54万亩;其中禁牧5311.7万亩,建水源工程30548处,节水灌溉19912处,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0485.20平方公里;生态移民8万人,使治理区生态环境初步好转,风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有所减少,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北京周围生态环境到初步改善。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划分区一、建设内容与规模在切实加强现有林草植被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本工程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和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建设内容分为造林营林、草地治理、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三个方面。(一)造林营林1、退耕还林:2001-2010年

34、退耕还林3943.61万亩,其中退耕2012.57万亩,荒山荒地荒沙造林1931.04万亩。退耕还林5年(2002-2006年)完成, 2002-2005年退耕还林3169.19万亩,其中退耕1600.19万亩,荒山荒地荒沙造林1569.00万亩(详见附表6-1)。2、造林营林:20012010年总规模7416.1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62.28万亩、封山育林2665.54万亩;飞播造林2788.37万亩;20012005年规模为4848.54万亩,其中封山育林2665.54万亩全部完成;飞播造林2183.00万亩,不安排人工造林(详见附表6、附表7)。在荒山荒地荒沙造林、营林的同时,要大力

35、营造农田、草场林网,其中农田裸露土地面积大,要营造宽林带小网格林网;草场植被覆盖度大,营造宽林带大网格林网,以抵御风沙对农田、草场的侵袭。3、种苗基地及设施建设:2001-2010年种苗基地建设:示范基地0.48万亩;良种基地新建和改建2.39万亩;采种基地新建和改建44.48万亩;国有苗圃新建和改建1.18万亩。20012010年设施建设:种子加工设施27套;种子常温库16座;种子质量监督检查站(室)新建和改建30处;种苗信息化建设34套。所有建设内容在20012005年全部完成。(二)草地治理2001-2010年草地治理总面积15941.70万亩,建设暖棚286万平方米,购买饲料机械231

36、00台(套)。其中人工种草2223.50万亩;飞播牧草428.00万亩;围栏封育4190.00万亩;基本草场建设515.00万亩;草种基地58.50万亩; 禁牧8526.7万亩;2001-2005年草地治理面积为9011.54万亩,建设暖棚286万平方米,购买饲料机械23100台(套)。其中人工种草1232.64万亩;飞播牧草232.40万亩;围栏封育1901.60万亩;基本草场建设298.00万亩;草种基地35.20万亩; 禁牧5311.70万亩(详见附表6、附表7)。(三)水利措施2001-2010年建立水源工程66059处,节水灌溉4783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3445平方公里;2001

37、-2005年建立水源工程30548处,节水灌溉19912处,小流域综合治理10485.2平方公里(详见附表6、附表7)。(四)生态移民20012010年完成生态移民18万人,20022006年完成生态移民8万人。二、治理分区与布局建设区东西横跨近700公里,南北纵跨约600公里;海拔从东南部的不足50米向西北方向急剧升高,至阴山山脉,升至2000米以上,然后向北又呈递降趋势,至二连浩特尚不足1000米,悬殊的地貌类型形成不同的气候、土壤、植被地带。为了合理布局工程建设内容,将建设区域划分为四个类型区。(一)北部干旱草原沙化治理区该区位于北京上风向的西部和西北部,包括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

38、、包头市等辖区7个旗(县、市),总人口54.8万人,人口密度3.12人/平方公里。国土总面积175613平方公里(26342万亩),沙化土地面积4172.40万亩,全部可以治理。本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3.5,无霜期90-120天;年降水量150-250毫米,蒸发量1800-2700毫米,全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约70-90天,主要集中在3-5月;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风沙土;主要地类是土质疏松、表面砂砾含量较大的草原;植被类型是以旱生、强旱生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的荒漠草原植被。在本区总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面积2123.30万亩,占总面积的8.1%;耕地481.6

39、0万亩,占1.8%;草场22156.7万亩,占84.1%;其他1580.40万亩,占6.0%。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116.20万亩,疏林地12.10万亩,灌木林地面积91.4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47.20万亩,苗圃地1.40万亩,无林地1855.00万亩,在无林地中,宜林地1834.70万亩,占无林地的98.9%,森林覆盖率为0.44%;耕地481.60万亩,其中需要退耕的面积92万亩,占19.1%。本区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27.98亿立方米,人均水量9120.3立方米,耕地平均水量55万立方米/公顷;地表水年径流量5.3亿立方米,蓄引水工程77处,开发利用地表水0.59亿立方米,

40、占地表水资源量的11.1%;地下水资源量20.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7.0亿立方米,打机井、基本井、土筒井1.01万眼,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2.66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2.7%。该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埋藏浅,开发利用程度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区是以牧为主的草原沙区,长期严重超载放牧,草地沙化、退化严重。草场面积22156.7万亩,占工程区总面积的84.1%,沙化、退化面积4172.40万亩,占工程区总面积的15.8%。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威胁,是生态难民数量最多且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治理对策:强化草原管理,加强草场建设,改进牧业生产方式,把恢复植被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统筹考虑,

41、以水定需,以草定需,扭转草原退化、沙化加剧的趋势。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第一,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牧民的积极性。第二,改良草场,培育优良高产牧草,实行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第三,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发展浅井汲水灌溉和拦蓄集水工程,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大力发展节水型家庭草库仑牧草基地。推行围栏、轮牧、舍饲等措施,提高草场生产力。第四,积极营造草原灌木林网和农田林网,保护牧场、农田免受风沙危害。建设规模:20012010年营林造林1283.60万亩(不包括退耕还林),其中人工造林198.60万亩,飞播造林510.00万亩,封山育林575.00万亩。草地治理3942.6万亩,

42、建设暖棚48万平方米,购买饲料机械4000台(套)。其中人工种草61.0万亩,飞播牧草27万亩,围栏封育913.00万亩,基本草场建设21万亩,草种基地0.6万亩, 禁牧2920万亩。水源工程9800处,节水灌溉980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800.00平方公里。(二)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区该区位于北京上风向的北部,包括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辖区的17个旗(县、市、区),总人口514万人,人口密度33.3人/平方公里。国土总面积154333平方公里(2315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7284.70万亩,全部可以治理。本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7.0 ;年降水量300-400毫米

43、,蒸发量2000-2500毫米;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约60-180 天,其中3-5月份大风日数约占40-50%。土壤主要有栗钙土、风沙土和棕钙土。历史上曾为以沙地灌木柳和蒿类为主的灌丛所覆盖,东南缘有榆树疏林地、北部有山地虎榛子等灌丛分布。在本区总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面积6609.00万亩,占总面积的28.5%,耕地1961.60万亩,占8.5%,草场13190.40万亩,占57.0%,其他1389.00万亩,占6.0%。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1779.70万亩,疏林地202.60万亩,灌木林地面积1252.6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476.20万亩,苗圃地3.80万亩,无林地2894.10万亩

44、,其中宜林地2858.30万亩,占无林地面积的98.8%,森林覆盖率为7.69%;耕地1961.60万亩,其中需要退耕的面积37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8.9%。本区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60.99亿立方米,人均水量1916.8立方米,耕地平均水量3.0万立方米/公顷;地表水年径流量29.81亿立方米,蓄引水工程27903处,开发利用地表水6.74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量的22.6%;地下水资源量30.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11.51亿立方米,打机井、基本井、土筒井7.88万眼,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8.30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27.6%。本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埋藏浅,地下

45、水位一般小于10米。 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区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沙区,由于过牧、开垦、樵采等不合理人为活动的长期作用,灌草面积减少,草场退化,植被破坏严重。致使固定沙丘活化,流沙面积迅速增加,据监测,1989-1996年7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93%,灌草面积减少了29%。治理对策:在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基础上,固定活化沙丘,遏制沙地的活化趋势;加快草原建设,扩大林草植被。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一是在沙丘重度活化地段,采用建设人工沙障与种植灌木林相结合的措施固定沙丘,改变地表环境,为发展人工草场创造条件。二是在沙丘轻度活化地区,通过飞播和人工种植、封育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固沙能力强的灌草复合植被。三是在草

46、原退化地区,积极保护和改良草场,增加草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四是合理配置水资源,发展以水为中心的家庭草库仑建设,大力推广“种植一点,改良一块,保护一片”的治理模式。五是营造草场、农田林网,建设保护屏障。建设规模:20012010年营林造林2897.50万亩(不包括退耕还林),其中人工造林917.50万亩,飞播造林1020.00万亩,封山育林960.00万亩。草地治理5966.9万亩,建设暖棚58.8万平方米,购买饲料机械4900台(套)。其中人工种草432.00万亩,飞播牧草102.00万亩,围栏封育1866.00万亩,基本草场建设61.00万亩,草种基地5.90万亩, 禁牧面积3500万亩

47、。水源工程16000处,节水灌溉1600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3080.0平方公里。(三)农牧交错地带沙化土地治理区该区主要是指内蒙古乌盟阴山南北、山西雁北及河北坝上西部地区,具体包括内蒙古乌盟、山西大同、朔州、河北张家口市等辖区的24个旗(县)。总人口525万人,人口密度96.4人/平方公里。国土总面积54452平方公里(8167.76万亩),沙化土地面积2056.69万亩,其中可治理面积2046.7万亩,占99.5%。本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8 ,无霜期115-170 天,年平均降水量250-450 毫米,蒸发量1800-2500 毫米。常年多风,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约40-

48、70 天,地带性土壤有栗钙土和棕钙土,植被主要以贝加尔针茅和小叶锦鸡儿、白桦、山杨为主。在本区总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面积2341.61万亩,占总面积的28.7%,耕地2708.06万亩,占33.2%,草场2262.68万亩,占27.7%,其他855.41万亩,占10.5%。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706.85万亩,疏林地37.08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13.5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70.17万亩,苗圃地5.55万亩,无林地1208.40万亩,在无林地中,宜林地1166.90万亩,占无林地的96.6%,森林覆盖率为8.65%;耕地2708.06万亩,其中需要退耕的面积1124.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1.5%。本区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