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6078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6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3.1.1 管理理论的回顾 3.1.2 信息理论的回顾 3.1.3 系统理论的回顾,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三个理论来源就是管理、信息和系统理论。,MIS是建筑于其上的系统性、边缘性、交叉性学科,3.1.1 管理的定义 3.1.2 管理的性质 3.1.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3.1 管理理论的回顾,3.1.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管理的综合定义:,3.1.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

2、艺术,科学,还是技术?管理是文科还是理科?管理是定量还是定性?管理是不是经济?,管理科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的一切成就把管理由艺术变为科学的过程,既是文科又是理科,文理结合.,既定量又定性,定性决定定量,管理不是经济,但和经济又有密切联系,3.1.2 管理的性质,泰勒1911年科学管理原则第一次把科学原则应用于管理领域,也将管理带入科学殿堂“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3.1.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凭科学办事,代替凭粗浅经验办事集体行动协调,避免不相合拍作到彼此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混乱追求产出最大,而不是让它受到约束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使他们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绩“把蛋糕作大”的思想把注

3、意力转向增加盈余上而非盈余的分配上。,法约尔1916一般工业管理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14条一般管理原则,行为科学学派迈约霍桑试验因试验引人注意而感到自豪数学管理学派利用数学和计算机进行管理4050年代康托纳维奇(苏)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1940年,运筹学家由军队转到企业5060年代1954年计算机成功地运用于工资运算,计算机在会计、库存、计划等方面逐渐展开并掀起热潮60年代初,第一次MIS热潮。,系统科学70年代卡斯特(美)组织与管理从系统出发的研究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企业过程再工程80年代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

4、程进行根本性地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以信息技术和人员组织为使能器(ebable),以求达到企业关键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或改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出发点:使顾客满意,企业战略发展途径:改变企业过程手段:以IT的应用和人员组织的调整为方法特征:企业性能的巨大提高,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回顾总结管理的理论出自于生产由生产逐渐转到经营,由产品转到服务,由低层转到高层,由运营转到战略决策。生产的管理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管理问题是很复杂很有挑战性的基础工作,3.2.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3.2.2 信息生命周期的各阶段,3.2 信息理论的回顾,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英文单词是“In

5、formation”,它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解释、陈述。“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消息、情况、情报等。(辞海)“信息”一词,在中国台湾、香港及澳门被译为“资讯”。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在研究广义通信系统理论时把信息定义为信源的不定度。即信息被看作是用以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的不确定性的东西。1950年控制论之父维纳指出,“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的名称”。该定义注意了信息的质的方面。,3.2.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3.2.1.1 管理信息的定义,在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

6、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将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称为处理,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到后来的象形文字、拼音文字,直到今天在计算机中广泛应用的二进制、八进制等符号都是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只有经过解释、归纳等处理后,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存在形式。信息同样可以以数字、字符、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作为载体存在。,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

7、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举例 发货单是发货工作人员的信息。他要根据发货单给用户发货。但对于负责库存事务的经理,它仅仅是一种原始数据。,在一家超市中有顾客、收银员、超市会计、超市经理四种人。,日营业收入,一个周期内的利润或利润率,收银员计算所购货物的总费用,顾客购货清单,顾客,数据,交费信息,会计,数据,信息,经理,数据,信息,经过加工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消除不确定性的度量.信息量 I=log 后验概率/先验概率,处理器,数据,信息,数据储存,原料,产品,信息具有使人“新鲜”和“震惊”的感觉,信息

8、的价值衡量信息的价值通常可有两种方法:按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V=C+P按使用效果来衡量此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决策过程中因用了该信息后所增加的收益,但应该从收益中 减去获取信息所花的费用,得到的是净收益。,第二种方法,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是在决策过程中用了该信息所增加的收益减去获取信息所花费用。这里所说的收益是指,如果在设计选择方案时,由于用了信息进行方案比较,在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比不用信息随便选一个方案要好,两种方案所获经济效益做比较。P=P max-P i式中:P max 最好方案的收益 P i 任选某个方案的收益,值不值得收集信息,或值不值得使用新的信息系

9、统,要用“全情报价值”来衡量。所谓全情报价值是指获得全部情报,对客观环境完全了解,得到最优决策,与不收集情报所得最好收益之差。例如:某个体户由外地向北京运菜,如北京市场好,可按原价卖出3车;如市场为中可卖2车;如市场差,只能卖1车。每车6000千克,每千克赚1元。如超过以上市场情况多运,则多运的部分要便宜处理,每千克损失5角钱。按照以往的统计规律市场好的概率为1为0.3;市场中的概率2为0.5;市场差的概率3为0.2。根据以上信息算出全情报价值。,表中a1,a2,a3表示三种运输方案,即每天运6000千克,12000千克,18000千克。,各种情况的收益矩阵,全情报价值:EVPI=此式的第一项

10、是,市场为好运3车;为中运2车;为差运1车。这样卖一段时间的平均收益为:0.3*18000+0.5*12000+0.2*6000=12600(元)公式中第二项是按照期望收益EMA最大选择一种方案,以此方案坚持一段时间,所得的平均收益即为10200,故EVPI=12600-10200=2400(元)全情报价值给出了一个界限,如果我们购买市场情报的花费超过这个值,那么买情报就得不到附加的好处。,上例说明在市场条件下,信息的确可以转化为价值。如果我们把第一种方案计算所得的信息价值叫内在价值,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种方法计算所得的价值叫外延价值。对生产信息商品的企业,应用内在价值确定信息的定价。对使用信息

11、的企业,应用信息的外延价值衡量信息或信息系统是否合用,在信息系统的分析中应当用外延价值。,某信息服务公司,专门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该信息服务公司的运营成本为每月5万元,利润率为10%,每月提供的信息数为1条。某企业生产产品A,B,C。每月可生产100单位A产品或50单位B产品或30单位C产品。产品A的单位利润为2000元,产品B的单位利润为4000元,产品C的单位利润为10000元。市场需求情况和产品销售情况如下表:,问该市场信息的内在价值和外延价值是多少?,各种情况的收益矩阵,全情报下的最大收益,=200000*0.3+200000*0.5+300000*0.2=22W,外延价值(全情报

12、价值EVPI),EVPI=220000-105000=115000,内在价值,V=C+P=50000+50000*10%=55000,1.事实性 2.等级性3.可压缩性 4.扩散性5.传输性6.分享性7.增值性8.转换性,3.2.1.2 管理信息的性质,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维护真实性、准确性、精确性和客观性等级性,外 高 中內 低来 密 级 寿源 命,固 高定 中灵 活 低加 精工 度方 频法 率,执 策 战行 略 略,执 策 战行 略 略,可压缩性信息可以进行浓缩、集中、概括以及综合,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信息冗余扩散性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力度越强。

13、信息的传播/保密,传输性信息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传输物质和能源共享性信息分享的非零和/复杂性信息分享性有利于信息成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增殖性用于某种目的的价值耗尽对另一目的可能又显示作用量变的基础上可能产生质变再生性转换性信息可以转换为物质,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与其它资源一样,可分为四个阶段:要求:信息的孕育和构思阶段。人们根据所发生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设想所可能采取的方法,构思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结构。获得:得到信息的阶段,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以及加工成合用的形式,达到使用的要求。服务:使用信息,提供效益。退出:信息已经老化,失去了价值,没有再保存的必要,就将它更新或销毁。,3.

14、2.2 信息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生命周期过程:可分为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根据信息及环境和目标不同,几个阶段可以串接起来,形成信息的生命周期。例如:在信息的要求阶段就可能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和存储。在获得阶段也可能包括收集、传输、加工等过程。,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的过程,信息需求,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维护,信息获得,信息使用,信息服务,信息退出,(一)信息的收集,信息收集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确定信息需求的问题或者叫做信息的识别。确定信息的需求要从系统目标出发,要从客观情况调查出发,加上主观判断来规定数据的思路。信息识别有三种方法:1、由决策者进行识别;

15、2、系统分析员亲自观察识别;3、两种方法的结合。,1.信息的识别,自下而上的广泛收集:它服务于多种目标,一般用于统计,如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经济指标。这种收集有固定的时间周期,有固定的数据结构,一般不随便改动。有目的的专项收集:例如我们要了解企业利润的留成情况,有意识了解几项信息,发调查表或亲自去调查。有时可以全面调查,有时只能抽样调查。样本最好由计算机随机抽样得到,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情况。随机积累法:调查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很宽的目标,只要是“新鲜”的事就把它积累下来,以备后用,今后是否有用,现在还不十分清楚。,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2.信息的采集,信息维

16、数阶段维数、层次维数、来源维数,指对整理后的数据采用一定的表达形式。,3.信息的表达,信息传输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装置,实现信息从发方到收方的流动,(二)信息的传输,信息传输的基本模型,、技术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传输信息。、语义问题如何确切地表达信息的意义。,see 50%,listen 30%,see listen80%,信息加工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内容,它的任务是根据处理任务的要求,对数据进行鉴别、选择、排序、核对、合并、更新、转储、计算,生成适合应用需要的形式,(三)信息的加工,信息储存是指对获得的或加工后的数据暂时或长期保存起来,以备下次运用.为什么要存储这些信息 存在什么介质上 存储多少时

17、间 存储方式,(四)信息的储存,1.概念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叫信息的维护 2.目的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五)信息的维护,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般要经历若干阶段。1973年,诺兰(Nolan)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又进一步完善了该模型。,(六)信息的使用,3.3.1 系统的定义 3.3.2 系统的分类 3.3.3 系统性能的评价 3.3.4 系统的计划与控制 3.3.5 系统的集成 3.3.6 系统理论的发展,3.3 系统理论的回顾,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机的结合的一个整体。,系统是由某些相互联系的部件集合而成的。这些部

18、件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组织。它们在系统内彼此互为影响而构成系统的特性。由这些部件集合而成的系统有一定的目标,系统中的部件及其结构的变化可能影响和改变系统的特性。,3.3.1 系统的定义,整体性:系统由部件组成 1+12相关性:各部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结构性:相同部件,不同结构,不同性能动态性:系统具有与空间及时间阶段有关的活动方式目的性:输出响应就是系统目的性的反映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要生存和具有活力就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系统的性质,系统是一系列相互作用以完成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系统由输入部分、处理部分、输出部分和反馈机制组成,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构成要素系统的诸部件

19、及属性系统的环境及边界系统边界(System Boundary):以便将系统与其它事物区分开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复杂程度分:宇宙,社会,人类;动物,植物,细胞;控制机械,钟表,框架.三类九等.抽象程度分: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实在系统.功能分: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企业系统等.外界关系分: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内部结构分:开环系统,闭环系统.,3.3.2 系统的分类,宇宙,社会,人类,动物,植物,细胞,控制机械,钟表,框架,生物,物理,高级群体,按复杂程度分,2.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即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实在系统。概念系统:是最抽象的系统,在各方面均不很完善,有许多地方很含糊,也有可能不能

20、实现,但它表达了系统的主要特征,描绘了系统大致轮廓,从根本上决定了以后系统的成败。逻辑系统:在概念系统的基础上构造出的原理上可行得通的系统,它考虑到了总体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但它没有给出实现的具体元件。所以逻辑系统是摆脱了具体实现细节的合理系统。实在系统(物理系统):完全确定的系统,能完全实现。,内部结构分,判断一个系统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四点观察目标明确系统运行后对目标的贡献结构合理子系统联接清晰,路径通畅,冗余少等接口清楚内外之间,内部子系统之间都有接口能观能控观察和控制,3.3.3 系统性能的评价,设置目标是计划的第一步。计划中所用名词的精确定义如下:,3.3.4 系统的计

21、划与控制,计划是由远及近,由面至点分层进行的。一般来说一个系统的计划都有以下几层:战略计划(五年及以上):企业应当进入什么行业领域?如何筹集资金?如何分配现有资源?策略计划(1-5年):实现长期计划的投资模型是什么?如何决定设备位置、扩建、停用,以使利润最大?产品系列中应增加、减少什么产品?最佳产品价格模型是什么?运行计划(1-12个月):原料获得、库存水平、分配系统结构、路线和模式,怎样使运行最优?怎样和长期计划衔接?调度和发放(现时):当前设备运行的顺序是什么?怎样吻合下一周期的运行要求?,系统计划过程,控制是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动的过程输入输出间的关系比例环节延迟环节惯性环

22、节振荡环节,系统,控制装置,测量装置,输入,输出,反馈,根据系统内部结构的特性和反馈信号产生的规律,闭环系统的输入、输出间有一定关系,不同的关系给以不同的名字:比例环节是指输入和输出间始终保持比例关系,如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的产量和产值之间的关系。延迟环节是指输出只比输入落后一段时间,但完全重复输入的情况。例如固定提前期的订货,订货与到货只存在时差。,惯性环节是指输出要随输入而变化,但有个惯性的过程。例如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之间,就是个惯性的过程。震荡环节是最一般的环节,震荡环节至少是两阶的,但也可能是高阶的。,单调增长,衰减振荡,发散振荡,控制系统的性能三种对系统结构的改变方法分解将一个

23、大系统按各种原则,把它分解为子系统归并把联系密切的子系统合并到一起,减少子系统间的联系,使接口简化并且清楚。解耦是相互联系很密切的子系统加进一些缓冲环节,使它们之间的联系减弱,相互依赖性减少。松驰资源利用于当一个子系统的输出直接做为另一个系统的输入的情况应用缓冲库存可使前后两个子系统相对独立应用标准可以把系统间的联系切断解耦可以减少系统间的物理联系,而且可减少系统间的通信。,解耦的办法有三种,如左图:第一种方法:应用缓冲库存,可使前后两个子系统相对独立。如在生产线中间有个原料库存,生产就不致于因为原材料的输送问题而停顿。在信息系统中往往用缓冲储存器或暂存文件协调外部设备和主机运行速度的不一致,

24、从而提高了全系统的效率。,第二种方法:松弛资源,用于当一个子系统的输出直接作为另一系统的输入的情况。这种应用可以使两个系统相对独立。这种材料、能力、时间上的松弛使两个系统不会产生不一致的现象,使得数据处理系统提供额外的报告成为可能。,第三种方法:应用标准,可以把系统的联系切断,前面系统只要产生达到标准的产品,后面系统只要按照标准接受产品,这样就简化了系统的通信。这也是为什么在企业管理中要制定质量标准、成本标准的原因。,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结果是将部件和小系统联成大系统系统集成在概念上绝不只是联通,而是有效地组织每个部件的有效利用达到系统目标所耗资源最少1+1 2,3.3.5 系统的集成,系统集成的分类,按优化程度可分为联通集成联通性联网、兼容性、移植性、互用性共享集成共享数据库应用软件、硬件最优集成最高水平的集成动态、相对地,按涉及范围可分为技术集成合用性、可取性、响应时间、实用功能、易操作性信息集成数据共享组织人员集成人与系统协调工作形象集成形象系统本身就是信息系统按具体程度概念集成、逻辑集成、物理集成,现实状况,表达,知识索取,返回现实,物理集成,逻辑表达匹配,逻辑集成,概念集成,规则和公式,概念集成,3.3.6 系统理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