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学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7423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学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学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学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学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学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学PPT.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自然环境人类发展的基础条件自然资源资源环境压力的症结人口问题,第一节 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自然环境,(一)自然环境(二)社会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素,一、地球环境的组成,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二、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三、人类与各圈层的关系,二、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一)主要圈层(二)生命存在的条件(三)生命的出现,(一)主要圈层,1.大气圈2.水圈3.岩石圈4.土壤圈5.生物圈,1.大气圈,成分:以氮、氧为主,分布:,没有明确上界主要集中在离地面10km高度的对流层内,作用:,生物的保护层天气变化生命的需要,2.水圈,组成:,分布:,作用:,

2、海洋水、陆地水,水量分布,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地表水地下水,地球上的水量分布,地球上的水循环,3.岩石圈,50km,250km,组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作用:,陆生生物活动的基础 提供化石燃料及矿物资源,分布:,作用:,4.土壤圈,几乎遍布整个陆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条件,5.生物圈,分布: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作用:,参与能量循环和转化 参与地球表层物质的迁移转化,(二)生命存在的条件,1.合适的日地距离2.大量水的存在 3.大气层的存在 4.厚薄适中的岩石圈 5.C和其他元素的存在,(三)生命的出现,1.生命诞生的过程,2.生命诞生的意义,地球环

3、境演化由化学过程转变为生物进化过程生命促进了地球环境的演化,(1)由无机物质形成简单有机物质(2)由简单有机物到复杂有机物质(3)由复杂有机物组成多分子体系(4)由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1)由无机物质形成简单有机物质,火山喷出气体成为原始大气的一部分,H2CH4NH4H2O,气体成分汇入海洋合成简单有机质海水成为富含有机质的溶液,(2)由简单有机物到复杂有机物,简单有机物,缩合、聚合,积累,蛋白质核酸,(3)由复杂有机物到多分子体系,蛋白质核酸,从海水分离,浓度增大,多分子体系,(4)由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中的多分子体系在海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形成最原始的界膜,多分子体系被包围

4、其中,独立多分子体系形成,独立体系的结构逐渐复杂化,并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同时也可向周围排泄废物,新陈代谢出现,三、人类与各圈层的关系,(一)人类与大气圈(二)人类与水圈(三)人类与岩石圈(四)人类与土壤圈(五)人类与生物圈,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森林减少牧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一)人类与大气圈,1.地球大气的精细平衡创造了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1)地球大气成分,稳定组分:不稳定组分:,氮、氧、氩、氦、氪、甲烷、氢等,CO2、SO2、O3、H2O等,(2)地球大气的精细平衡,以O2浓度为例,2.人类活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地球大气的平衡,(1)CO2浓度的增加,强烈的温室效应,(

5、2)O3 浓度的下降,O2浓度与生命的关系,目前下层大气中O2浓度:21%,30亿年前:目前的1,距今6亿年:目前的1%,距今4亿年:目前的1/10,生命存在于深水区,生命出现在水面上,生命开始登陆,O2浓度若改变的后果,浓度下降:缺氧反应、抑制氧化反应浓度上升:易燃环境,地球的臭氧层,位置:地面以上20-30km处,作用:保护地球生命免遭紫外线辐射,(二)人类与水圈,1.兴建大型水库,水库成为可靠的水源引发不良生态效应,2.大量开采地下水,稳定的水源过度开采的环境问题,3.小河流渠道化,排水防洪影响水生生态系统,4.湖泊的泯灭,泥沙增加,富营养化,围湖造田,入湖水量减少,(三)人类与岩石圈,

6、1.改变原有地质地貌状态2.加剧了资源的消耗3.加剧了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第二节 人类发展的基础条件自然资源,一、对资源的理解,二、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三、自然资源的属性,四、中国自然资源现状特点,广义:狭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对资源的理解,广义: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和可以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狭义:仅指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要素经济价值一定条件下,(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2.根据可利用性进行分类,(1)耗竭性资源,(2)非耗竭性资源,可更新资

7、源,不可更新资源,三、自然资源的属性,(一)资源在空间上的共生性与整体性(二)资源分布的区域性与资源系统的全球性(三)资源的有限性,1.资源数量是有限的2.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四)资源利用的多宜性,1.资源分布的区域性,2.资源系统的全球性,(1)全球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系统(2)全球资源的优势互补(3)有些资源是全球性共享资源,四、中国自然资源现状特点,(一)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二)资源结构不理想,1.土地资源中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比例高2.矿产资源中贫矿多富矿少,(三)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1.东西分异2.南北分异3.时间分异,中国部分资源总量与人均对比,中国土地利用,流动沙丘0

8、.45亿公顷戈壁0.56亿公顷 高山1.9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0%,中国矿产资源分布,86%的铁矿是贫矿磷矿中只有10%为富矿,东西分异,耕地资源水资源 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 草场资源,南北分异,第三节 资源环境压力的症结人口问题,一、人口与人口过程,二、世界人口发展,世界人口的增长阶段与特点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世界人口增长预测,三、中国人口发展,(一)发展特点,(二)发展趋势,四、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 五、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一)人口概念,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人口的组成人口

9、的本质与环境的关系,(二)人口过程,1.概念: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2.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2010年人口增长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2,(一)世界人口的增长阶段与特点,1.极其缓慢时期,时间:人类诞生18世纪产业革命 增长条件:生产力低下、灾祸频仍 增长特点:高、高、低,2.高速增长时期,时间:产业革命 20世纪70年代 条件:生产力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增长特点:高、低、高,3.低速增长时期,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 增长条件:注重人口素质、人口压力 增

10、长特点:低、低、低,世界人口的增长,(二)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特点,1.人口增长的不平衡,2.城市人口急剧增长,3.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10人口增长率为负值的部分国家,(三)世界人口增长预测(2007-2050年),2050年,世界人口数量将达到近92亿,世界人口展望:2006修订据央视国际()2007.3.14,1.新增人口来自发展中国家,2.更多国家人口呈现老龄化,3.艾滋病防治延长平均寿命,4.妇女生育数继续减少,(一)中国人口发展特点,1.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2.农村人口比重大,3.人口城市化加快,4.人口老龄化严重,5.男女性别比偏高,6.人口分布不均,7.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中国

11、人口增长情况,50-70年代,年自然增长率高达2%1980年,自然增长率降为1.2%80年代以来,自然增长率接近1%,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的时间:法国:130年 瑞典:85年 美国、澳大利亚:79年,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中国人口分布特点,面积:57.1%,42.9%,人口:5.9%,94.1%,人口密度:14,285人/km2,黑河,腾冲,(二)中国人口发展趋势,1.生育率很难降低2.死亡率有望进一步下降3.人口将继续增加,四、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一)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二)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三)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四)人口增

12、长对能源的压力(五)人口增长对物种资源的压力,1.能源供需矛盾大2.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大,1.破坏栖息地2.消灭物种3.有害物种入侵,(一)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1.人均耕地日益减少2.耕地质量下降3.耕地总量减少,1.人均耕地日益减少,(二)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压力,1.过量开采2.乱砍滥伐3.毁林开荒,(三)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1.人均拥有水量少,污水排放严重地下水过量开采农村、城郊水质恶化,2.水污染严重,3.水浪费现象突出,农业用水浪费工业用水浪费城市用水浪费,2009年部分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m3),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0,大熊猫现代栖息地,中国十大珍贵濒危动物大熊猫,中国十大珍贵濒危动物,金丝猴,白鳍豚,中国十大珍贵濒危动物华南虎,中国十大珍贵濒危动物朱鹮,中国十大珍贵濒危动物褐马鸡,中国十大珍贵濒危动物扬子鳄,中国十大珍贵濒危动物黑颈鹤,中国十大珍贵濒危动物藏羚羊,中国十大珍贵濒危动物麋鹿,有害物种入侵水葫芦,有害物种入侵食人鱼,五、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一)地球的人口环境容量,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地球对人口的最大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二)中国人口环境容量,1.适度人口:7亿左右,马寅初(1957)孙本文(1957)田雪原、陈玉光(1981),2.最大承载人口:1516亿,中科院(1986)、胡鞍钢(19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