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紫藤萝瀑布导学案(生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紫藤萝瀑布导学案(生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6、紫藤萝瀑布宗璞课型:学习新知课 主备人: 审核: 审定时间: 班级: 组 别: 姓名: 学习等级: 课程目标1、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2、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熟读课文,弄清字音、字形、重点词义;2、感知文意,读懂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对生命的感悟。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生动的词汇。3、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4、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感情变化,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学习
2、重点1、朗读;揣摩、品评优美语句、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2、体悟作家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感悟归纳。第 一 课 时学习要点:扫除字词障碍,初读感知;揣摩、品评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一、自学要求:1、了解作者及背景,熟读课文,弄清字音、字形、重点词义;2、从修辞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重点品读课文2-9段内容。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94年出版的宗璞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她
3、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2、相关背景:宗璞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逝世前写成此文。三、知识链接:修辞方法通感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举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
4、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检测: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 ,本文体裁是 。2、字词积累给下列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迸( )溅 伶仃( ) 酒酿( ) 盘虬( ) 依傍( ) 嚷嚷( ) 挑( )逗 船舱( ) 忍俊不禁( ) 仙露琼浆( ) (2)多音字、形近字辨音组词。 ( ) ( ) 伫 ( ) 绽 ( ) 桨 ( ) 禁 挑 ( ) ( ) 贮 ( ) 淀 ( ) 浆 ( )(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忍俊不禁: 伶仃: 盘虬卧龙: 挑逗: 3、有感情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提示:按写作内容划分段落层
5、次。)4、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紫藤萝花?找出有关句子。花 瀑花穗 / 花朵形状色彩情态【你的质疑】 检查人签字_ 自学等级_(ABCD)【合作探究】一、课文“看花”部分,作者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二、大声朗读,体会课文写景的妙处,学习写景方法。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4、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
6、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并且如“梦幻”) 【拓展训练】 “导学案”第17题品析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第 二 课 时【自主学习】一、探究7-9段,试做“同步解析与测评”第二题“课内阅读”。【你的质疑】 检查人签字_ 自学等级_(ABCD)【合作交流】二、赏析文章“忆花”、“悟花” 部分体现的“情之美” 、“忆之美”、 “悟之美”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2、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3、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三、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当堂训练】1、课本“研讨与练习”第四题。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寓意高洁,“松树”代表坚贞。请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并与同学交流。2、课外练笔:学习作者,细细观察一种花,写出对生命、对人生的一点感悟吧!题为“我看 花”,300字左右。【学后反思】【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