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686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教材简析:欲速则不达是北师大第八册第11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与慢”。“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作用。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欲速则不达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学情简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课篇幅短,其义显。学生已学过晏子使楚及其已具有一定的课外查找资料的

2、能力,因此学生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但是其揭示的道理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资料,通过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齐景公对晏婴的情深义重。3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信任外部条件,只靠自己,反而想快却达不到目的。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教学重、难点: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策略: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

3、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质疑问难法,引导学生关注矛盾点,引发问题意识,采用品词析句法深入读书。在同伴互助中,解决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引发更深入地思考,关注新的矛盾点,产生新的问题,更深入地读书,进而发展思维。在读懂文章的同时,受到启发,达到文道统一的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晏婴资料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欲速则不达动画。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

4、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是欲速则不达。学生齐说课题。2教师板书课题。3课题什么意思呢?(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4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从课题入手质疑,引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质疑1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书时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把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这里有几个生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出示:“驿使”、“驺子”、“驭马”。指名领读。从这几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缰”与“僵”、“疆”比较、组词。(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扎实生字基础。)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整理问题并

5、板书:为什么着急?能赶回去?(1)齐景公为什么这么着急?危在旦夕什么意思?(2)齐景公不能赶回去见晏婴最后一面。有依据吗?事实呢?老师查到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引发问题意识,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关注矛盾点,引发质疑1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同学们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为什么晏婴病重齐景公这么着急?生补充资料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出示晏婴图片。喏!这就是晏婴。(课件引入资料: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辅政长达四十年。他全心全意辅佐着齐景公,使齐国达到“兴盛”,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想想,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一文里凭着聪明才智回击楚

6、国人、捍卫国格的晏子就是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2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了起来。” 你关注了齐景公的动作。“霍地站起来”是怎么站起来?(突然地、猛然地)谁来扮演一下景公做一做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第三自然段 对比句子: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马,火速回去!准备车马,驾马,火速回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我们从他高声喊的动作以及他的语言中也能体会到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谁来读读这句话?齐景公是一国之君,他说的话一言九鼎,应该怎么读?3齐景公为火速赶回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我们跟

7、结果来对照一下。此时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嫌”字。“嫌”什么意思?第一次嫌什么?第二次嫌什么?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嫌驺子驾车慢、马不努力向前呢?因为齐景公心急如焚。“心急如焚”什么意思?我们联系上文看看,导致他心急如焚的原因是什么?景公的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可是他觉得驺子和马也和他的心情一样吗?所以他不信任驺子和马,最后弃车徒步跑开了。他放弃的是什么?(正确的方法)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着急的时候?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呢?刚才同学们解释了课题,欲速则不达就是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学习完了课文,谁再来谈谈对这个课题的理解? (采用质疑问难法

8、,引导学生关注矛盾点,引发问题意识,采用品词析句法深入读书。在同伴互助中,解决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引发更深入地思考,关注新的矛盾点,产生新的问题,更深入地读书,进而发展思维。在读懂文章的同时,受到启发,达到文道统一的目标。)四、总结拓展1学完了课文之后,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在这个短短小的故事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2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个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原文?3出示原文,自读。读了古文,你有什么感觉?老师来读读,好吗?配乐。4刚才我们先学习了译文,再来读古文。这是一种学习古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谁来读读?根据金钥匙的提示,自己读读试试。5指名读。6这篇古

9、文仅用了74个字,表达了我们现代文180多个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古文的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味,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文,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多诵!(引导学生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同时渗透学习古文的方法。)五、课后延伸:欲速则不达这样一个古代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小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当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时,再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实例,让学生把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他们感悟到在生活中“欲速则不达”这样的毛病很多人都会犯到,它或多或少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让学生在遇到急事能保持冷静,急中生智,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简评: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质疑问难法,引导学生关注矛盾点,引发问题意识,采用品词析句法深入读书。在同伴互助中,解决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引发更深入地思考,关注新的矛盾点,产生新的问题,更深入地读书,进而发展思维。在读懂文章的同时,受到启发,达到文道统一的目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真正解决了他们困惑的地方,参加听课的老师在评课时也肯定了这种教学方法。 (本课在2008.5.28语文骨干班结业展示出区级公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