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肉牛品种.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0997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8.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肉牛品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节肉牛品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节肉牛品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节肉牛品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节肉牛品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肉牛品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肉牛品种.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夏洛来牛,利木辛牛(利木赞牛),海福特牛,二、肉用型牛品种,我省主要引进的肉牛品种有:,3,4,安格斯牛,外貌特征 被毛为全身白色或乳白色,无杂毛色。体形大,体躯呈圆筒状,腰臀丰满腿肉圆厚并向后突出,常呈“双肌”现象。,1,夏洛来牛(Charolais),产地分布 原产于法国,目前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肉牛品种之一。我国于1694年开始从法国引进夏洛来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等地。,1,夏洛来牛(Charolais),生产性能 生长性能:以生长速度快,瘦肉产量高而著称。平均日增重公犊10001200g,母犊1000g。周岁公犊体重达525kg,母犊360kg。,产肉性能:屠宰率65%70

2、,胴体产肉率为80%85。,产乳性能:平均产奶量为17001800kg,个别达到2700kg,乳脂率为4.0%4.7。,繁殖性能:犊牛初生重大,公犊46kg,母犊42kg。难产率高,平均为137,故有“夏洛来,夏洛来,配上下不来”的说法。,改良效果 用于改良中国黄牛,后代12月龄体重是本地黄牛公犊的2.6倍,母犊的3.1倍。与西门塔尔改良牛的杂交为出口和涉外宾馆提供了大量的合格肉源,杂交公犊强度肥育之下平均日增重可达120kg。夏洛来牛在眼肌面积改良上作用最好,臀部肌肉发达,在生产西冷和米龙等高价分割肉块方面具有优势。,1,夏洛来牛(Charolais),适应性 夏洛来牛适应放牧饲养,耐寒,耐

3、粗饲,对环境适应性强,是我国肉牛杂交的优秀父系之一。,外貌特征 毛色为黄红色,但深浅不一,背部毛色较深,四肢内侧、腹下部、眼圈周围、会阴部、口鼻周围及尾帚毛色较浅,多呈草白或黄白色,角白色,蹄红褐色。体型高大,早熟,全身肌肉丰满。,利木赞牛(Limousin),产地分布 原产于法国中部利木赞高原,为大型肉用品种。许多国家都有引进,我国1974年引进,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生产性能 利木赞牛肉嫩,脂肪少,是生产小牛肉的主要品种,国际上常用的杂交父本之一。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日增重达100kg以上,10月龄活重达400kg,12月龄达480kg。屠宰率64,净肉率52。利木

4、赞牛犊牛初生重不大,公犊36kg,母犊35kg,难产率不高。成年公牛 1100 千克;成年母牛 600 千克。,适应性及改良效果 用于第二或第三次轮回杂交,其后代难产率较低,母犊继续留作母本是比较好的组合。其改良后代后躯变得丰满,体型增大,性成熟提前。,利木赞牛(Limousin),外貌特征 体躯宽深,前胸发达,肌肉肥满,四肢短,尻部丰满,呈长方形或矩形。分有角、无角两种。被毛暗红色或淡紫色,具有“六白”特征,即头、颈、垂、腹下、四肢下部及尾为白色,皮肤为橙黄色。,3,海福特牛(HEREFORD),产地分布 产于英国海福特县,属中小型早熟肉用品种,分布全世界许多国家,尤其适于我国北方的自然条件

5、。,适应性及改良效果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省区引人海福特牛改良当地黄牛,一般反映,对南方与北方类型黄牛以及小型中原黄牛的体型后躯发育体重生长速度、屠宰率、净肉率、肥育饲料报酬均有较大提高。但是,杂种一代均比单飞当地黄牛行走缓慢,不善攀登,在陡坡山地或植被稀疏的牧场,采食能力不良。,3,海福特牛(HEREFORD),生产性能 周岁牛725kg,日增重1.4kg,屠宰率一般为60%64,经肥育后,可达67%70,净肉率达60。肉质嫩,多汁,大理石纹好。成年公牛 9001100 千克;成年母牛 600700 千克。,安格斯牛(ANGUS),原产地:英国的阿伯丁、安格斯和金卡丁等郡,全称阿伯

6、丁-安格斯牛(Aberdeen-Angus),是英国最古老的肉牛品种之一。分布:全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类型:小型早熟肉牛品种。,外貌特征:体格低矮、结实,体躯宽深,四肢短而直,全身肌肉丰满,具典型肉用型牛外貌特征,无角。毛色:全身被毛黑色(红色)体重:成年公牛 800900千克;成年母牛 500600千克。,4、安格斯牛(ANGUS),产地分布:原产于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区,是在役用牛基础上选育而成的专门化肉用品种。20世纪引入夏洛来牛杂交而含“双肌”基因,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终端父本,已被世界22个国家引进,用于杂交改良。,外貌特征:该牛体型高大,体躯呈圆筒状,肌肉发达。毛色为乳白色或浅灰色,

7、公牛肩胛毛色较深,黑眼圈。母牛的尾帚均呈黑色。犊牛幼龄时毛色为乳黄色,鼻镜黑色。,皮埃蒙特牛(Piemontese),生产性能:生长快,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500g。肉用性能好,屠宰率一般为6570,肉质细嫩,瘦肉含量高,胴体瘦肉率达84.13。我国于1987年和1992年先后从意大利引进冻胚和冻精,育成公牛,采集精液供应全国,展开了对中国黄牛的杂交改良工作。,适应性及改良效果 现在全国12个省市推广应用,已显示出良好的杂交改良效果。在河南南阳地区用以改良南阳牛,通过244d的肥育,2 000多头皮南杂交后代,创造了18月龄耗料800kg、获重500kg、眼肌面积1141cm。的国内最佳记录,生长速度达国内肉牛领先水平。,皮埃蒙特牛(Piemonte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