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49药事管理第八章上市后监测不良反应淘汰53(2节课).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385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149药事管理第八章上市后监测不良反应淘汰53(2节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1000149药事管理第八章上市后监测不良反应淘汰53(2节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1000149药事管理第八章上市后监测不良反应淘汰53(2节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1000149药事管理第八章上市后监测不良反应淘汰53(2节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1000149药事管理第八章上市后监测不良反应淘汰53(2节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0149药事管理第八章上市后监测不良反应淘汰53(2节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149药事管理第八章上市后监测不良反应淘汰53(2节课).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药事管理,24,马晓微,17,2,药 事 管 理 学,第八章 药品上市后监督管理浙江大学 马晓微,3,第八章 药品上市后监督管理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第二节 药品质量公告与药品淘汰,4,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二、报告和监测目的意义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四、报告和监测系统五、报告与处置六、评价与控制,5,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药品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6,一、定义、概念与分类,何谓正常用药情况病人合作、未滥用药物、未使用假药劣

2、药、药品检验质量合格,应用的治疗方法恰当,给药剂量符合标准。(但不包括个体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性质不属于医疗事故、用药不当、药品质量事故不属于制售假药劣药不作为医疗纠纷、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作为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7,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方法之一)已知的不良反应 药物副作用与毒性反应未知的不良反应 不可预知的特异高敏性反应 致畸、致突变、致癌等反应,8,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不良反应的类别(方法之二)A型不良反应

3、 B型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型迟现型不良反应 致畸、致突变反应 致癌、药物依赖性反应,?,9,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A型不良反应 量变型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反应可以预测发生率高(80%),死亡率低,10,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B型不良反应 质变型反应 与剂量不相关,与正常药理作用不相干发生率低,死亡率高病人异常性 特异质病人 高敏性病人药物异常性 药物降解物 聚合物举例药物异常:青霉素类、中药注射剂类病人异常:氨基糖苷类(致耳聋),11,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临床药理学与毒理学分类(方法之三)

4、(1)副作用 药物作用于人体常常产生多种药理作用,某一项作用选作治疗用途外,其余作用就成为副作用。(2)毒性反应 药品即使在治疗剂量下仍会造成人体器官功能或形态方面的损害。,12,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常见药品毒性反应 胃肠道:恶心、呕吐、胃痛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眩晕、失眠、耳鸣、耳聋造血系统:再障、颗粒血细胞减少肝肾系统:肝肿大、肝痛、黄疸、肝肾功能衰竭、血尿、蛋白尿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肌、心包和瓣膜、心外血管损害,13,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临床药理学与毒理学方法分类(3)过敏反应(常见)全身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5、心血管系统等 多系统多器官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药疹、剥膜性皮炎 皮肤红斑、光敏感性皮炎,14,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临床药理学与毒理学方法分类(4)药物依赖性毒性(5)致突变、致畸、致癌毒性(6)其他毒性 人体菌群失调 真菌等二重感染,15,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16,第一节 药品

6、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17,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二、报告与监测目的意义加强药品上市后监管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减少危害频率与危害程度保障人类用药安全,18,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二、监测的目的意义,20世纪的药物“灾害”氨基比林引起严重的

7、白细胞减少症 1934年报告美国有1981人死亡二硝基苯、三苯乙醇引起白内障 发生率约为1%服药人数达100万,19,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二、监测的目的意义,磺胺酏、非那西丁引起肾功能衰竭,1937年107人死亡 大多数为儿童氯碘羟喹引起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简称SMON),1万余人患病,其中5%病人瘫痪;40%病人视力下降或失明,数百人死亡。,20,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二、监测的目的意义,20世纪的药物“灾害”孕激素引起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 1950年,600余名女婴出现畸形沙立度胺(反应停)引起海豹胎 1957年上市至1963年,在17个国家中发现海豹肢畸形儿童几万余例,1

8、981年仍有数千名海豹儿存活于世间。己烯雌酚引起少女阴道癌 1969年发现,21,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二、监测的目的意义,20世纪的药物“灾害”1990年代统计,我国聋哑儿童180余万人,其中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所致耳聋者占60%,并同时以每年24万的绝对人数递增。1960年代1970年代,我国广泛使用四环素类药品,导致大批该时代的儿童恒齿牙釉质及其钙化区黄染,俗称“四环素牙”。我国卫生部已于1982年淘汰了链霉素以及四环素类药品的各种儿童制剂。,22,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二、监测的目的意义,药物不良反应为何不能杜绝!上市前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局限性试验中不能预知的情况 动

9、物遗传差异较大 迟发性的 低发生率的 用药对象变化 药物配伍变化等可防之处上市后监管、信息交流及时有效控制、减少危害频率与危害程度,23,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三、监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963年 WHO建议 建立全世界范围内的ADRs1968年 成立国际药品监察合作中心 收集信息 国际交流 成员国五十余个1998年 我国加入,24,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三、监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 调查研究 试点1989年 卫生部 地区性ADRs监察中心1998年 加入国际药品监督合作中心1999年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2004年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

10、法2010年 修订,25,我国报告、监测和预警能力有较大提高 2002年以来,全国建立31个省级不良反应监测机构,200多个省级以下监测站;信息网络覆盖全国,实现了电子报告和在线实时报告。2010年,网络在线基层用户40,826 户。2007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达每百万人口400多份,2010年达533份,接近发达国家的监测报告率。,26,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三、监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010年 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92,904份,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09,991份,占报告总数的15.9。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累计收到

11、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15万余份。,27,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四、监测报告系统,1.主管部门各级药监与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制定政策、制度,监督实施调查、处理、发布信息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公布于众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与处理决定,28,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四、监测报告系统,2.专业监测机构 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要任务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及时上报,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制定监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调查和评价发布药品不良反应警示信息;,29,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四、监测报告系统,3.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基本要求1)建立报告和

12、监测管理的制度;2)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药品生产企业 设立或指定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通过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在线报告;配合调查,提供资料。建立并保存档案。,30,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四、监测报告系统,4.国家鼓励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个人和团体自愿报告医生执业资格和职业道德要求药师执业资格和职业道德要求学术团体环境保护组织,31,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四、监测报告系统,2010年我国报告来源统计医疗机构占84.7%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占12.7%个人占2.5%按照报告人的职业统计医生占48.5%

13、药师占20.8%护士占12.1%其他占18.6%,32,药事管理,24,马晓微,18,33,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五、报告与处置,1.对个例药品,获知或者发现不良反应情况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新药监测期内的 报告所有的不良反应;其他国产药品 报告新的和严重的。死亡病例/严重的/其他反应/立即报告/在15日内/30日内/药监部门分别在3天7天15天内审核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作出评价,34,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五、报告与处置,2.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告 可以越级报告 生产企业责任义务增大获知后立即开展调查

14、,详细了解事件的发生、药品使用、患者诊治以及药品生产、储存、流通、既往类似不良事件等情况,在7日内完成调查报告,上报迅速开展自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主动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相关药品。,35,药监和卫生部门立即组织开展现场调查,评价和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可以采取暂停生产、销售、使用或者召回药品等控制措施;采取措施积极组织救治患者。药品经营企业发现后立即告知生产企业,同时迅速开展自查,协助采取相关控制措施,必要时暂停药品销售。医疗机构发现后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使用等紧急措施。报告和处置原则及时报告;迅速调查;暂停生产、销售、使用。,3

15、6,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六、评价与控制,第一阶段 暂停生产、销售、使用 提请医生或公众注意第二阶段现场和回顾性调查,确定因果关系进行药物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评价第三阶段修改药品说明书增加该项不良反应停止生产、销售、使用;召回药品;注销其批准证明文件;监督该药从市场撤出。,37,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六、评价与控制,发布药品安全警示信息加强信息通报,以2010年为例,国家药监局共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10期,达到历年之最,涉及14个/类品种,其中化学药12个/类、中成药1类。发布药物警戒快讯15期,报道美国、欧盟药品管理部门发布的安全性信息90余条。目的:使医务人员、药品生产

16、企业和公众及时了解监测与评估结果,掌握最新安全用药动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38,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六、评价与控制,我国第一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案例 2000年11月,国际药品监察合作中心通报:近10年研究证实,含PPA/苯丙醇胺感冒药可能会导致出血性中风。中国SDA:短时间内发出在中国市场“暂停使用”该药;2001年6月宣布该类感冒药停止销售使用。后续效应:生产企业研制生产新康泰克(复方伪麻类)替代产品,39,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六、评价与控制,药品停止销售以及民事诉讼案例 德国拜耳制药公司拜斯亭(西立伐他汀片)97年上市 降脂片 600万人使用与吉非贝齐同时服用 导致肌

17、肉细胞溶解怀疑报告 德国3死/91 例 另52死/千余2001年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使用后续效应:南京患者民事诉讼案败诉试从不良反应的性质分析败诉的原因。,40,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六、评价与控制,修改药品说明书案例西沙比利(普瑞博斯)1993年杨森公司上市 胃食管反流 1999年美国 80死/341份心率异常 心脏尖端扭曲性室速FDA要求修改说明书/强生股票跌1成2000年杨森公司宣布,暂停销售同时在中国修改说明书后续效应:网民热议为何企业在国外和国内处置方法不同?,41,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案例2010年10月,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西布曲明心血管不

18、良事件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者可增加受试者的严重心血管疾病风险。国家药监局组织对西布曲明在我国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认为使用西布曲明可能增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减肥治疗的风险大于效益。根据评估结果,停止该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其批准证明文件,已上市销售的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销毁。,42,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事件监测控制案例,近年来,中药“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何降低其危害。可能原因分析生产过程 污染、未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药材质量销售过程 保管、贮存不当使用过程 不合理用药、药物

19、相互作用、病人差异中药注射剂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杂质多,纯度差,生产、贮存、保管使用不当易产生澄明度问题;易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尤其当加入大容量注射液混合使用时;个体差异大等等,43,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事件监测控制案例,规定生产企业应当采取的措施严格按照GMP组织生产,加强质量管理和检验,确保生产质量;加强销售管理。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评价和处理的规章制度。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监测工作;收集信息及时分析、调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报告,主动召回。退货和召回的,按规定销毁、记录。,44,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事件监测控制案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采取的措施在院内凭医师处方使用,

20、制定过敏性休克等抢救规程。严格执行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可追溯,严格按规定储存药品;医护人员按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使用前严格查对。加强用药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救治,及时报告;保留物证,以备检验、调查。,45,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事件监测控制案例,国家启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制定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核查生产工艺处方、关键生产设备、提取物、药材、辅料,质量抽验、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等,进行风险、效益评估。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思考问题:中药生产原材料产地不同,成分与含量

21、有差异,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能生产出性质稳定和质量均一的中药注射剂?,46,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事件监测控制案例,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2009年,对清开灵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炎琥宁等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作出警告提示。采取暂停销售和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 2009年发布2条暂停使用通知,均为双黄连注射液。撤销药品标准及药品批准证明文件2009年,根据生产企业申请,注销炎毒清注射液和人参茎叶总皂苷注射液的药品标准;随之其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47,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事件监测控制案例,修改药品说明书通过评价分析,近年,规定需要修改药品说明书的品种为: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莲必

22、治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液。2010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信息:在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的病例报告近3,400例;其中中药注射剂占87.2%,较2009年增加3.1个百分点。提示中药注射剂依然是中药制剂的主要风险。,48,第二节 药品质量公告与药品淘汰制度一、药品质量公告二、药品淘汰,49,一、药品质量公告,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药监部门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对药品质量进行抽查检验强制检验;按照规定抽样,不收取任何费用;根据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定期发布药品质量公告。截止2011年7月,近十年来,国家药监部门共发布药品质量公告86期。,50,一、药品质量公告,以2007年为例国家共抽验13595批

23、次,总体合格率为98.0%其中:化学药品抽验7398批次,合格率为98.0%;抗生素 抽验2586批次,合格率为98.1%;中成药 抽验3611批次,合格率为97.6%。流感疫苗的抽验合格率,连续两年为100%。对抽验不合格的,采取责令召回、撤市以及行政控制等措施,依法处理。同时,发现并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51,二、药品淘汰,淘汰方式、方法药品品种的淘汰针对该类药品,批量淘汰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淘汰针对特定药品,52,药品淘汰,淘汰方式之一 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开展药品再评价根据某类品种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结果,撤消该类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淘汰该类品种。1982年8月 宣布淘汰127种化学药

24、品1993-1996年 三次宣布淘汰300余种中药品种近年药品再评价工作常态化。根据不良反应情况,相继将中药注射剂、抗生素注射剂列为重点监测和评价对象,进行淘汰。,53,药品淘汰,淘汰方式之二 修订、上升药品标准当药品标准修订后,未被收载,或当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后,未能上升的药品标准及其品种将被淘汰。淘汰方式之三 定期抽查抽验,发布质量公报对确认抽验不合格的个别药品,采取行政控制措施,责令改正,召回、撤市;即被淘汰。,54,药品品种淘汰,淘汰方式之四 药品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成本过高,生产厂家过多,供大于求;长期不生产,自动淘汰。淘汰方式之五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依据药品行政保护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不允许擅自仿制。未被批准保护的药品宣布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