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554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 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doc】 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doc】 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doc】 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doc】 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 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第25卷第6期2005年l2月河池学院JOURNALOFHECHIUNIVERSITYVo1.25No.6Dec.2oo5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之前奏张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我们以往的认识论,由于受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影响,往往只研究人的理性思维和理性认识能力,而不提甚至也不敢提及非理性认识问题.这种理论上的极”左”思潮,曾严重地影响着我们在认识论方面的理论进程,严重地阻碍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进一步探索.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认真地研究过去被遗忘了

2、的非理性认识论问题,从而使认识论研究能够逐步深化,使之达到日臻全面,系统,完整,科学.关键词理性;非理性;非理性认识;非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图分类号B0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21(2005)06001407作者简介张浩(1934一),男,山西阳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淮南师范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思维发生学,认识论和非理性问题的研究,主要着作有思维发生学,诡辩论等.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识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批准号03BzxO05)的阶段性成果.在研究非理性认识论之前,首先必须弄清三个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顺利

3、地寻找回长期被人们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一,为什么要研究非理性认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明确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那么,应该怎样”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去寻找人类认识的原始动因和认识选择性的依据.为此,只有到认识主体自身的欲望,需要,情绪,情感,兴趣,爱好等非理陛要素中去寻找;而人类实践和认识的成功与否,又和人的意志,信念,理想等非理性或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诸多心理要素密切相关;再则,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文学艺术的创作,同样也离不开直觉

4、,灵感,联想,想象和无意识这些认识的非理性形式.因此要从理论上深化认识论的研究,就必须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参与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所有非理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鉴此,应该阐14明以F五点:(一)非理性认识是客观存在人类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他是地球上迄今为止已知的最高级的智慧生命;这种种群的优越感促使着人类不断去寻找他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划分人与动物相别的诸多标准中,被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人是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因为有理性,人能够自觉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逐渐按照他的需要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这个认识虽然是正确的,但却是片面的,破缺的,或者说是不完全的.因为这种认识只看到了人类

5、高于动物的一面,却忘了人类还有源于动物的另一面.既然人类源于动物,他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动物性”或者说是”兽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mo)可以说人类从动物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那些自然的,本能的,生理,心理要素,总是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能力,进而影响人们对客观外部世界及其自身的认识.这就是说,人类的认识除了理性的一面外,还有非理性的另一面.我们要想全面地把握人类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使自己的认识尽可能地全面一点,正确一点,就应该找回

6、以往在认识论研究中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即非理性认识;应该全面地去考察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以及影响人类认识的那些客观存在着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历史的诸多要素,研究这些要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二)认识是知,情,意的综合活动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人的认识不单纯是一个智力活动,而且人的情感,意志也参与其中.人的任何现实的认识活动,都是知,情,意的综合性活动.任何真理,都是真,善,美的统一.脱离情和意的知与脱离美和善的真,或者相反,都是片面的.没有理性的认识是盲目的,没有非理性的感情和意志参与的认识则是僵化的.因此,科学的认识论不仅要研究由感觉,知觉,表

7、象和概念,判断,推理等要素构成的具体的认识过程,而且也应该研究人的认识能力,研究那些参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能够影响和调节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情感,意志,直觉,灵感和无意识等各种非理性要素.在认识活动的知,情,意三要素中,除了”知”是属于理性范畴外,”情”和”意”基本上都属于非理性的范畴.”知”与智相通.智力问题,人们早有研究.譬如,作为测量个人聪明才智标准的量度概念,”智商”(IQ)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现今仍在逐步深入地研究之中.到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测量人的”情感智力”度量概念的”情商”(EQ),也进入了学者的视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在不断反思以往的认识理论的基础上,逐渐

8、地认识到意志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既然意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必须把它也纳入认识论研究的视野.中共中央党校崔自铎教授在1999年首次提出了”意商”(WQ)这一全新的概念._3他的学生郝丽博士撰写了意商的认识论研究这篇具有开创性的学位论文,详细地阐明了知,情,意在实践和认识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告诫人们:研究认识论,切不可忘记研究非理性的情感和意志问题.(三)理性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理性无疑在认识发展和科学研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智慧的成果,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哲学及其他理论体系的形成,还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经过由

9、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逐步完成的.但是,如果就此过高地估计理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是万能的,也是错误的.所谓理性认识,就是人们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扬弃大量次要的,无关的和表象性的信息,力求集中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忽视事物的各种独具的个性.在进行判断和推理过程中,有时往往会因为概念的歧义而产生错误,或因推理的前提已包含在结论中而不能发现新知识.另一方面推理的可靠性,又必须以前提的可靠性来保证,一旦前提有误,不管推理是否合乎逻辑,都会推导出谬误.这就是理性认识的局限性之一.理

10、性认识的局限性之二,就是它忽略了事物的可变性和历史性.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使用的概念,是对事物的相对稳定的抽象,它不能充分反映事物变化的那一面,不能反映事物的发展和历史状况,因而,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把事物的现状当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似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例如,在进化论产生之前,人们根据既有的认识,就不相信自己的祖先是猴子,不相信猴子会变成人:(t211).传统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之三,表现在它那一定的认识结构或思维模式的消极作用中.一定的认识结构,是在以往认识过程中形成的逻辑结构内化,沉淀和凝结成的人们的心理结构,它必然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但人们很少能够对这种认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

11、历史局限性进行审视和反思,反而把它当作天经地义的东西来运用,然后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了一种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比如,我们在认识问题时,常常会被已有的经验所统治,常常会从旧思路去思考新问题,从而陷入思维定势的智商(1Q),由德国心理学家w?斯特思首先提出,后为美国心理学家L?特尔曼于1915年在比奈西蒙智力测验的斯坦福修正案中予以采用,用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它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以100.”情商(EQ),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尔什大学心理学家琼?梅耶秉承”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而提出来的.它是用来表示人们认识自身情绪,情感,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进行自我激励和认识他人情

12、绪,情感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l5陷阱.以上足以证明,单靠理性认识是不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的.(四)研究非理性认识是时代的呼唤马克思曾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与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相伴生的非理性认识论,也是如此.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所以重视研究非理性问题和非理性认识论,决不是偶然的一时兴致,而是时代的呼唤.那么,非理性认识论产生和发展的时代依据是什么呢?在我看来,非理性认识论产生的时代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研究非理性认识论,是现代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发展到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后,科学理性或逻辑思维已经被绝对化,它被当成宇宙本体的全知全能思维,并且已经被

13、等同于人性,使人变成了抽象的理性动物.这种抽象化的全知全能的理性思维和由它派生出来的工具理性主义,必然产生独断论,把”理性王国”变成乌托邦.因此,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诸方面产生了严重的,不良的社会后果,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弊病.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就是对传统理性主义的理论反思.他们反对理性至上,理性万能,批判理性主义的独断性,空想性,而怀疑理性主义的思维能力和认识作用.在他们看来,单靠理性思维或逻辑思维,根本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认识自我.他们认为理性认识是片面的,机械的认识,它只能认识客观物质,不能认识世界本质.对于人,只具有实用意义,而不是价值真理.他们反对逻辑思维那种把自然的基本表现形

14、式理解为确定性,可逆性,规范性,平衡性,而主张非确定性,不可逆性,随机性,非平衡性;主张以非理性的生成性,偶然性,模糊性,连续性,超越性,去弥补理性思维认识之不足.在认识论方面,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者把传统理性主义长期漠视的非理性要素,提到了应有的位置,他们重视研究直觉,灵感,本能,无意识,情感,意志,欲望,需要,人格在认识中的意义和作用.他们对非理性的全面探索和深刻把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主体认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研究的深化,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新觉醒.总之,他们在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哲学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寻找到了认识论发展的新出路.这就从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触及到人类认识的理性和非理性的

15、矛盾.这种力求寻找认识论发展的新途径,是应该肯定的.另外,现代西方非】6理性主义认识论,还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我们揭示了认识中的主客同一性原则,这一原则说的是客体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就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认识途径和方法去认识它.只有这样,主体才能完成对客体的认识.由此可见,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所揭示的某些认识论原则,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的引.其次,研究非理性认识论,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了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和理性本身以巨大的冲击.随着现代科学,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的相对性和理性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首先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原理,彻底

16、冲垮了长期禁锢着人们思想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因果观.甚至就连作为理性和科学楷模的数学这门一直被视为”人类理性的骄傲”的科学,也由于哥德尔不完全定律的提出,而被动摇了.它说明任何数学体系,都不是完备的.数学因此也与世间任何事物一样,都是相对的,不完善的.这就彻底打破了以往的科学神话.再就是科学发展的结果,也给人类带来了核战争威胁,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灾难性危机.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去对以往的科学理论进行反思.非线性科学所揭示的科学事实表明,在一个系统中既有线性相互作用,又有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现代科学的实践也证明,人脑揭示和反映这种非线性运动规则的思维认识形式,就

17、是灵感,直觉,想象,幻想等非逻辑的非理性认识.其三,研究非理性认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谁占有知识和占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谁的社会经济就能更快的发展,谁的人民生活就会不断的改善和提高,谁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要占有知识和人才,必须做到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但是,继承前人和学习他人的知识,单凭智力和光靠灌输是不行的,还必须使学习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他们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非智力要素的积极作用.为了创新,知识经济呼唤右脑革命,因为右脑是创造性思维的生理基础,右脑储藏着生发创造之源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从方法论

18、视角看,创新的本质特征,不外就是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这些都属非理性认识论研究的范围.非理性主义作为哲学上的一种理论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黑格尔哲学的种种”反叛”行为,引发人们注意研究人的精神活动中的非理性方面的问题,对开拓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长期以来在哲学研究上对非理性要素的忽视和错误倾向,均有积极的意义.(五)研究非理性认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的需要在当代哲学中,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对理性主义思潮所构成的挑战,使非理性问题凸现在人们面前,并成为哲学研究中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如何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19、深入地研究非理性问题和非理性认识论,实乃当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必需.现代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多层次,立体型,网络状的认识.居于最高层次的是宏观的哲学认识,其次是中观的心理层面的认识,再就是微观层面的生理的或本能的认识.在主体的实际认识过程中,不同的认识层次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离的网络状的协同运作过程.可是,由于受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影响,我们以往的认识论却只重视研究宏观层面的理性认识,而忽视甚至压抑对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非理性认识的研究.这是我们以往在认识和实践中一再失误的主要的理论根源.为了弥补以往认识论研究中的缺失,我们应该很好地借鉴和吸取当代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生理学

20、,儿童心理学等具体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加强对人的认识结构中的情感,意志,信念,直觉,灵感和无意识等非理性要素的研究.这正是目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把各门具体科学从非理性视角所研究的成果,有借鉴地吸取到我们的认识论体系中来,无疑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当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要求我们科学地解决人类认识活动中的理生与非理眭之间的矛盾.二,研究非理性认识的基本前提研究任何问题,都必须有其特定的前提,否则就无法进行.那么,研究非理性认识论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应给”非理性”以明确的界说一提”非理性”,往往会引起人们的误解,认为非理性就是

21、无理性或者不要理性;也会被人曲解,认为主张研究非理性,就是提倡反理性.反理性,就是反人类,反社会,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我们在着手研究非理性认识论之前,必须首先弄清何谓”非理性”问题.那么,何谓”非理性”呢?这个问题我国学术界早在上世纪8O年代初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将各种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人作为主体,其精神生活并不是纯理性的,它还存在着非理性的方面.这种非理性方面,通常是指直觉,潜意识,情感,灵感,意志,信念(信仰),本能的欲望和反应等等J.第二种观点认为,非理性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机能,同时,它也包括潜意识,信念(信仰),习惯等意识形式J.第三种观点认为,

22、人的非理性要素是指那些与理性要素相对的,理性思维所不能理解的,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主体心理形式.具体分为两类:一类如直觉,灵感,顿悟等.第二类是指以表现和实现主体的内部状态与欲求等为主要功能,直接参与人的意向活动的心理形式,如意志,信念(信仰),情感,动机,习惯,欲望,本能的反应等j.第四种观点认为,非理性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非理性要素,它包括人的意志,欲望,习俗,情绪,无意识等心理现象,主要涉及人的行为;另一类属于人的认识结构的非理性要素,它包括人的直觉,灵感和顿悟等思维形式,主要涉及人的认识活动uJ”.第五种观点认为,非理性仅是指那些”无根据,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本能性活

23、动”.至于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应该属于理性范畴,不属于非理性范畴.因为非理性思维虽然具有跳跃式,突发式,散发式等特点,但它本身是有根据,有意识的思维过程.第六种观点认为,非理性是”智力因素之外的但被主体自我意识到的,构成例行活动的心理要素,如需要,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等.直觉,灵感和顿悟既不属于理性要素,也不属于非理性要素,而是理性要素与非理性要素”协同作用的思维指向目标的最佳状态”.En(P261)前四种观点大同小异,虽然指明了非理性的一些基本要素,但仍欠明确,使人很难划清它与理性的界线.第五种观点则定义过窄,它把本属于非理性的内涵也列入理性范畴,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认识结构中客

24、观存在着的非理性认识要素.第六种观点与第五种相似,而且更加混乱,它把本属于非理性要素的需要,欲望,情感,意志,信念都说成是理性活动的心理要素,又把本属于非理性和非逻辑的17思维认识形式,说成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思维运作的最佳状态,从而混淆了认识结构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界线.鉴此,我认为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应是指”在认识过程或思维活动中出现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及通过非逻辑的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_】引,它的主要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非逻辑思维认识过程内部结构和具体形式的联想,想象,直觉,灵感,顿悟,潜意识或无意识;二是参与调节和控制非逻辑思维认识活动的,作为进行非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

25、那些外部成分,如欲望,需要,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信仰及信念等要素.这就是说,划分理性与非理性的标准,主要看它是不是运用逻辑程序和逻辑规则去进行思维和认识活动.至于某些非理性要素中是否包括理性成分,或者各包括多少理性的东西,我们在论述理性与非理性关系问题时,将会作出详细地说明.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个界说过于简单,不足以说明理眭与非理性的复杂关系.但我认为,任何定义或界说,都应该简明扼要.唯此,才能便于人们更好地去把握它.(二)要正确区分非理性认识与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要我们放弃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客观地考察一下非理性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就

26、会承认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所说的非理性认识,并不排斥人的理性认识.它是在充分研究认识中客观存在着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之后,试图补充传统理性主义认识论之不足,并力求解决理性与非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矛盾,以达到理性与非理性的联系和统一.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有的认识论体系.而非理性主义则不然,尽管它对理性主义长期排斥非理性要素的极端化倾向的批判,有一定的合理性,对理性的非完备性和有限性的揭示也是值得肯定的.但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在哲学观上,把个体感性提升到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高度,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人的本质,则都是错误的.它在社会历史观上,把非理性要素看作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27、,宣扬非历史决定论和非理性的抽象人性论;在价值观上,以个体主体自我意识和感性欲求为价值目标,宣扬极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在伦理观上,以个人的自然本质代替社会本质,以主体的爱欲解放为伦理取向,宣扬空想伦理主义或非道德18主义:在方法论上,趋向极端化的思想方法和相对主义,具有片面性和绝对化倾向;在认识论上,以直觉认识形式代替理性思维认识形式,具有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倾向.【14J总之,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在反对传统理性主义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时,把非理性作为支配人的一切活动的”内驱力”和唯一的思维认识方式,因而自己也走向了一种片面性和绝对化.但它在客观上推动了人类的另一种认识形式和思维方法,即非

28、理性认识论和非逻辑思维认识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此外,我们在研究非理性认识论与非理性主义的关系时,还要学会正确区分非理性要素在认识中的两种不同作用的问题.在现实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非理性会呈现出不同的作用,给人们带来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既然人类的任何活动,从总体上来说都离不开非理性要素,那么,我们只能设法消除非理性要素的不良影响,使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然而,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则不然,它不仅否定和贬损理性的指导作用,只看到非理性要素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而且还把非理性要素的消极作用推至极端,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三)不能离开理性去研究非理性在人们的实践和

29、认识过程中,非理性要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它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如果没有理性作指导,我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就不能充分发挥非理性要素的积极作用,抑制或限制其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非理性认识论时,一定要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证明,人类的非理性思维认识活动,都不是脱离理性思维认识形式单独进行的,而是以一定的理性思维认识活动为基础的.譬如人们在思维认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对某一问题经过长期紧张的理性思考,苦苦寻找答案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常常会因突然引起想象并诱发出直觉,灵感等非理性要素而解决了.这看起来好像是偶然性事件,但实际上却是经过理性思维的充分准备和积极活动之后,才

30、能诱发出直觉,灵感而解答的.可见,是理性思维为想象和灵感这类非理性要素的积极作用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从人类认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实践来看,直觉,灵感等非理性的认识方法,往往是只有那些以顽强的毅力投入科学实验,并运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和思维进行艰苦探索的科学家才能拥有.这就是说,直觉,灵感,想象等非理性认识要素的积极作用,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什么神秘力量,而是受理性的逻辑思维制约的.只有单纯的无逻辑或非逻辑的跳跃,飞跃过程,是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比如,宗教狂热就是一种脱离理性正确指导的,极其荒唐的非理性行为.非理性要素在转化为一种现实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时,决不能离开理性要素的制约,

31、规范和指导.只有认清了非理性要素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两重性,并科学地分析研究非理性要素消极作用产生的原因,条件,途径等等,才能使我们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对非理性要素的作用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充分发挥非理性要素的积极作用.人类认识史一再证明:任何非理性要素认识能力的实现,都需要逻辑来加以补充,即通过逻辑思维来加工,整理和检验.这类非理性要素如果脱离了逻辑,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些断断续续,真假相藏的思想火花,构不成一幅连贯的,清晰的思维图景.即使是非理性色彩很浓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定要经过文学家,艺术家大脑逻辑思维的指导,加工和整理.尽管其表现出来的东西不象科学的东西那样精确,但仍离不开逻辑

32、的作用.完全依靠直觉,想象这类非理性要素产生的认识成果,是不可能存在的.三,研究非理性认识的途径和方法非理性认识是与理性认识并存的一种客观存在的认识方式,只是人们在以往的认识论研究中未能发现或未予重视而已.后来发现了它的存在,但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夸大了它的作用.因此,要想使非理性认识成为科学认识论的有机构成要素,我们在研究非理性认识论时,就必须坚持正确的途径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一)研究非理性认识的途径我们研究非理性认识,并不是研究人类认识的全过程,而只是研究主体认识结构中那些非逻辑认识部分.那么,我们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去研究非理性认识论问题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应该研究非理性认

33、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其中包括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两部分.为此,就必须研究和考察人类思维认识发展史和儿童智力发展史,即研究原始人类思维认识发展史和儿童心理成长过程.只有弄清了人类非理性认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弄清非理性要素在人类思维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为了深入地研究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逻辑认识现象,如人的本能,需要,情感,意志,人格和潜意识等非理性要素的具体内容,就必须借助于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心理学以及包括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生理基础的神经生理学,脑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而科学地阐明非理性认识形成的生理,心理基础和具体的生理机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非理性认识论真正建立在科

34、学的基础之上.其三,我们研究非理性认识论,必须认真地思考现实问题,要科学致用.也就是说,对非理性认识论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而且主要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对非理性认识论的研究,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深化的,而非理性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又转过来引导和影响着发展中的实践.这种引导和影响在当前的具体表现,就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和实践上.我们要想克服市场运行中的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等非理性行为,就必须自觉地培养人们在非理性认识中的积极要素,以这些积极要素去抑制消极要素,进而使我们的社会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二)研究非理性认识的方法研究非理性认识论,除了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坚持

35、客观性原则外,我认为还应该采用如下方法:第一,是用发生学的方法,来说明人的认识是先有非理性认识,后有理性认识的,非理性认识是客观存在.以此证明以往认识论研究中忽视非理性认识论的研究,或者否定非理性认识是客观存在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若不纠正和克服这种错误思想,将会严重阻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第二,是用辩证的方法,来说明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交叉互补的辩证关系.以此来克服以往在对待非理性问题上的那种”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在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中,既要克服以往那种把非理性看作是和马克思主义无关的东西,不予重视甚至否定批判的错误做法,又要防止走向非理性主义

36、的极端.第三,是用脑进化和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方法,来科学地阐明非理性认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使非理性认识论的研究,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第四,是用系统论的方法,来阐明人的认识是个复杂的系统,进而阐明在这个系统中非理性认识与道l9德,艺术和宗教等认识方式以及非理性认识与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从而克服人们以往在认识论研究中存在的那种简单化的线性思维方式.第五,是用网络整体论的方法,全面地阐明非理性认识结构中诸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实践和认识中的相互作用.克服在非理性认识论研究中把非理性认识诸要素相互割裂,彼此孤立地进行研究的错误方法.第六,是用理论与实践相结

37、合的方法,去深入地考察和研究现实生活中客观地存在着的种种非理性问题,找出其产生的根源,以便我们能够借以制定出相应的科学的对策.四,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研究非理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至于那种认为研究非理性认识会滑向非理性主义的忧虑,是毫无根据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我们弄清了研究非理性认识的目的和意义,沿着正确的途径,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客观存在着的非理性认识问题,我们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正成为科学.而只要我们能够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去研究和认识现实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就能使我们的认识日趋正确,才能使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少

38、犯或不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也才能够减少一些由于主观上的原因而产生的那些不应该犯的新错误.研究客观存在着的非理性认识论问题,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O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崔自铎.人的意商:一个全新的概念J.理论前沿,1999,(15).4朱长超.挖掘大脑中的财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5李放.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J.社会科学辑刊,1995,(1).6胡敏中.认识论:从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辑刊,1996,(4).7冒从虎等.应当注意对主

39、体结构中的非理性成分的研究J.南开,1983,(5).8汪信砚.非理性因素与创造性思维J.武汉大学1992,(5).9郑伟建.否定和克服非理性主义必须注意区分四种界限J.山东社会科学,1991,(6).1O夏军.非理性世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11孙小礼.论科学认识活动三要素A.现代科学的哲学探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2陈中立等.反映论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3李景耀.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1995,(1).14黄南珊等.骚动于现代西方的畸化精灵J.西北师大(社科版),1994,(5).AnotherHalfForgottenU

40、nderstandingShouldBeFoundBackThePreludeoftheNonreasonableEpistemologyResearchZHANGHao(PhilosophyResearchInstituteofthe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Beijing100732,China)AbstractOurformerepistemology,beingsubjectedtothewesterntraditionalnationalisticinfluence,USUallystudiedmensreasonablethinkingandthe

41、abilityofreasonableunderstandingonly,nevermentionedevendarenotmentionthenonreasonableunderstandingproblems.Thiskindoftheoreticalultra一”lefttrendofthoughtaf-fectedourepistemologyonceandseriouslyintheaspectsoftheoreticalprogress,obstructedMarxismepistemologicallyseriouslytofurtherexploration.Forthedev

42、elopmentofMarxistepistemology,Marxisttheoryworkersofthecontemporaryhavetheresponsibilityanddutytostudytheforgottenepistemologyproblemofnonreasonablenessearnestly,canthusmakeepistemologyresearchintensificationgradually,makeitdiumallyoverall,systematic,integralandscientific.Keywordsreasonable;nonreasonable;nonreasonableunderstanding;nonrationalism;Marxistepistemology20收稿日期20051130责任编辑普梅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