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意义.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027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意义.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意义 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意义李东柱(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3)摘要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不仅起源较早,而且内容丰富,尤其以抒情诗表现最为突出,其中的爱情诗又具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化作用,即以爱情为表面主题,而其内在的深层含义上,则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并且这种表现手法已经形成了传统,形成中国抒情诗歌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爱情诗;理想;文化精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儒家精神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那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一直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的象征,而这种精神的表述,也形成了中国文化

2、史上独特的表述方式,即形式上以爱情诗为表现主题,而其内在精神上则更加深刻地作家的思想情感和政治理想。 一、爱情诗象征意义的渊源 爱情诗具有象征意味,其渊源恐怕要追溯到诗经蒹葭。人们对它的主题,很早就产生了怀疑,尤其南宋的朱熹,就已经认为其诗“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而非毛诗序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陈子展诗经直解评之曰:“葭,诗人自道思见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之诗。黄中松云细玩所谓二字,意中之人难向人说,而在水一方,亦想象之词。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诗人之旨甚远,固执以求之抑又远矣。诗境颇

3、似象征意义,而含有神秘意味。”就诗歌所营造的氛围讲,描写一个秋风萧瑟,景色苍凉的秋天气象,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个“宛”字,道出了诗歌所表达的意象,是否真有一位恋人就在水中央呢,诗中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绪,后人以为此诗有神秘意味,恐怕正在于此。这就使本诗有了多重的含义和象征。从表层上看,它的确像一首爱情诗,说恋人沿着河岸上下寻找而终不能相遇。而它的不确定性(或不确指性),我们又可以认为他就是世人所追寻的某种理想,某种情绪,乃至人的某种生存境况。诗歌所营造的氛围是:凄清、空旷、孤独、寥廓的景象,仿佛可以想象得到就有一个人沿着河岸徘徊,不断地追索但又无助的孤单和落寞。 蒹葭一诗用句虽短

4、,而意境深远,我们既可以把它当做爱情诗来解读,但它所指的不确定性,的确给我们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具有象征意味的爱情诗。倘若如此,那么此诗便开了爱情诗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的先河。 二、象征的特点 象征,从来都是不能就字面表层含义来理解的文学表现手法,我们所要追寻的是它背后所隐藏的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它往往和诗人的人生理想、政治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蒹葭开始,古人就已经指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治国,而贤德之人离开,又寻求却不能得到的惆怅。当然这种解释后人已经产生了怀疑,但倘若我们把它定格在主客双方有所依恋,但终不能相遇、相知这一层含义上,这就和后

5、来的许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文化精神有密切关系了。 由此我们就想到了屈原,他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他的很多诗歌都表达了这一主题,以山鬼为例,在象征意义上要比蒹葭明确得多,表达了贤臣不能和明主相遇,以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美政),从而表达出诗人孤独、失望、无助的心情。在表现手法上也更加繁复、绚丽,极力地渲染山鬼这一美好的形象,穿戴、衣着,乃至于她的微笑,都是如此令人心悦畅怀,但结果却是人神不能相遇(相悦),最终不得不分手,表达了屈原在政治上不能实现自己的报复,极度悲观、失望的情绪。而在离骚当中,这一手法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比如诗中写道“: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紲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6、;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贻。”诗人表达了趁自己年轻,要有所作为的强烈愿望。他美好的女子,希望风神为他做媒人,但宓妃变幻无常(象征君王的反复无常),他又转而追求有娀氏之女,但又苦于媒人不好(象征政治上的奸佞小人),中间阻隔了他和恋人(怀王)的关系,屡进谗言,他不得不慨叹:“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表现了诗人极度的失望,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没有贤德之人举荐自己,使君王明白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世风日下,嫉贤妒能,而人人却以丑为美,美好的事物被遮蔽,这正是诗人痛心疾首的地方。诗人所苦苦追寻的美人(明主),他始终无法靠近(被理解),从

7、而导致他美好的理想(美政)破灭,这也正是诗人理想、人生悲剧的原因所在。 如果说蒹葭中的伊人(美人)还是一个模糊的形象的话,那么到了离骚、山鬼中就越来越清晰、具体。比如说,和屈原的山鬼相比较,曹植不仅刻画了洛神的衣着穿戴,而且更具体地刻画了她的声音、容貌“: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 延頸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连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耸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

8、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词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她活生生就是一个人间美女。诗人如此繁复地描写洛水神女,极力地铺排,她的美貌、她的姣好,就在于突出神女的美好、完美。 但诗人的笔锋急转直下,就是这样一个美人,诗人终究无法得到。“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人神终难相遇,久绝于世,于此,使人倍感失望“,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象,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9、;揽騑辔以抗筞,怅盘桓而不能去。”此一节描写与蒹葭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尤其浮长川上下追寻的描绘,简直就是蒹葭的翻版。后人以为曹植作此赋的目的,是为思念甄妃。但是诗歌只有一层含义,恐无长久的生命力;人们更多的以为洛神赋是借助于神女的形象,表达出诗人自身不被理解,不能得信于君王,怅恨韶华已逝,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失落的情怀;“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其情感和屈原又何其相似,只不过是一悲壮,一个更低婉罢了。 所以我认为,由诗经蒹葭开始,开创以爱情诗为表现手法,而其内在底蕴上,则更加丰富曲折地表达了作家的政治理想、人生信念。这一传统在后来的文人中被广泛运用,诸如唐

10、诗李商隐的无题,宋词等,莫不如是。 三、文化意义 以爱情为题材,来抒发诗人的理想,代表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创作风格。它是某种难以言表、欲罢不能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不得不”的表达手段。而实质上也正表现了诗人所处的困境,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困境。它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处境,时代以及诗人与时代的关系。 在许多这样的文学作品中,诗人所营造的氛围大多都是凄清、悠远、寥旷,从而反衬出抒情主人公的孤独、迷惘和失意,并最终暗示了诗人理想的破灭,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这正是中国文化史上,那些具有正直的品格,积极向上奋取的有识之士,他们的悲剧人生的写照,并以这一手法,记录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政治文化

11、的一个侧面,一个时代的缩影。以至于到了现代,这种以爱情为象征,表现诗人政治理念的艺术手法,一直得以延续。典型的如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 所写的雨巷,同样描写了一位孤高、迷离、愁怨的姑娘,不断地彷徨在雨巷;她象征了诗人美好而又崇高的理想,这理想如此完美,像雨中的少女一样纯洁、高雅,不与世俗合污;也正因为此,她太完美,难以接近,这理想终究难以实现,其实这也正表现出大革命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 诗人的这种表现手法,鲜明地继承了从诗经、楚辞以来中国文化传统中爱情诗的象征传统,都是在社会动荡不安中寻找精神出路,彷徨无助的苦闷的精神世界。但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种具有悲剧性的人物,在社会历史变化中积极思索,不断追求的精神,因而,它更从相反的方面让我们看到,历代的文化精英们所具有的伟大人格魅力和思想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启迪着后来人不断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刘松来.诗经三百首详注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3聂石樵注.楚辞新注M.商务印书馆,2004. 4于菲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