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272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开题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09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武威学习中心陈芸芝提纲: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具有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散文大都篇幅不长,而构思却独具匠心,精美慎密。他的写景散文追求朴素平实、雅俗共赏的文风。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主要体现了“意境美”“构思美”“语言美”三个方面的艺术特点。摘要:一、意境美 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1、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与画意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美”。2、抒情与描写相结合,情景交融 ,追求一种“情感美”。3、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4、抒情与议论相交错,追求一种“理趣美”。二、构思美精巧独特的艺术结构

2、1、结构严谨,脉络分明2、艺术构思上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3、线索结构的安排表现的比较巧妙。4、结构严密,行文曲折多变,又浑然一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三、语言美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1、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2、运用缤纷修辞手法运用,产生了语言的装饰之美。3、语言赋予音乐美、诗美的同时,也兼有朴质无华、蕴藉腴厚的美。4、真挚的言语,浸透着语言的情感之美。正文: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以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为主。按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类: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二是以背

3、影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为光辉绚丽的篇章,应属他的抒情小品。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具有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散文大都篇幅不长,而构思却独具匠心,精美慎密。他的写景散文追求朴素平实、雅俗共赏的文风。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主要体现了“意境美”“构思美”“语言美”三个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意境美 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4、。真实的情感流露。可以说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没有真实情感的散文是干瘪的。“无论写景叙事议论,还是写景抒情。都须有作家真挚浓厚的情感作灵魂,否则技巧再高明,语言再漂亮,也不过是蜡制美人。”朱自清十分重视感情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是用真情实感谱写的至美之音,不是靠浓词艳句织就的过眼云霞。朱自清抒情的特点是:真诚,含蓄,适度。真诚就是情真意切,出自肺腑;含蓄就是委婉细腻、微微沁出;适度就是浓淡相宜,浓而不烈,清而不淡。温厚、朴实、自然,是他散文创作的本色,他的散文一直保持着这个特点。他在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说:“当时觉得要怎样写,便怎样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他的散文正是

5、毫不矫饰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和心灵的艺术品。有的人赞扬他的散文“富有至情”,正道着了他的散文的可贵特色。可见,感情冲动,是他创作的缘由。随着喜怒哀乐的不同,作品的色调呈现异彩;感情是他文章主题思想的根基,又是其作品内在联系的纽带。而寓情于事(景),情事(景)交融的情感表现方式,对文章主题作了细腻、朴实、感人的体现。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之所以历久不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作者有自己的抒情特点,读者观其文如见其人。1、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与画意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美”。朱自清原是一个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诗人本色,郁达夫称赞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朱自清写景散文中的诗意,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

6、优美充沛的感情,一是丰富美丽的想象。荷塘月色中,清华园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这位散文大家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备:那“田田的叶子”,“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叶中“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如浴的美人”;写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花叶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写“杨柳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写树色“象一团烟雾”,树缝里漏出的一;两点灯光,“是渴睡人的眼”。各种景色在这里是那么和谐协调,活画出了一幅清幽静谧的荷塘夜景。2、抒情与描写相结合,情景交融 ,追求一种“情感美”。在写景抒情散文上。朱自清最擅长浓书彩墨、精工细描水光山

7、色,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这类散文文笔优美、绮丽纤浓、雍容典雅,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在朱自清的笔下,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是真实的情感。朱自清的此类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积极探求,也记录了作者当时真实情感的流露与再现。使这些篇章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春中,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的“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在朱

8、自清散文里,这种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比比皆是:明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素淡的情致,融成一体,真可谓妙手丹青。3、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在那些偏重于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散文中,如给亡妇、儿女等,都善于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 通过一系列人物生活中典型细节,抒写自己的衷情,自然而然地变人物的“生活细节”为感人的“抒情细节”。父亲“买桔子”的细节,妻子”照看“儿女”和“我”的细节、“儿女”吃饭的细节等

9、等,这些细节寥寥数笔,不事渲染,而却又真挚吐露质朴的父子之情、夫妻之情、天伦之乐,具有真实之美。4、抒情与议论相交错,追求一种“理趣美”。 “理趣”就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抒情美感。朱自清在偏重于“融情入理”的散文中,继承了韩柳杂说的“理趣美”,又颇受鲁迅杂文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叙事中有论理的美,在论理中有抒情的美。他的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讽刺男女分座的陋习)等,缘事而论,将叙事与议论结合起来,将矛头指向旧社会制度,社会陋习和反动的军阀政府虽然诙谐中含有批判的锋芒,满腔的诗情常常通过热情的呼唤、痛快的议论表现出来。总之,朱自清的抒情是与叙事、描写、议论交织起来的。因作

10、品的立意和题材的不同,而显示出多姿的抒情美、真挚“美”、绘画美、理趣美,偏重于描写的写景篇章则是细致绮丽,偏重于议论的杂感则见机智深沉。二、构思美精巧独特的艺术结构朱自清散文的结构可谓天衣无缝,严谨缜密到了极点。朱自清的散文“形散神聚”,严谨缜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漂亮的艺术构思和缜密的结构上。1、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构思不仅是创作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且集中精神、集中思考和感情的通畅、观察的深入、想象的驰骋、言辞的措置等都是构思的过程。而对于散文创作来说,艺术构思显得重要。优美的散文,必须讲究艺术构思。这是因为散文题材广泛,篇幅短小,更需要精选材料,巧妙谋篇。朱自清的散文做到了谋篇布局上的出人意料之

11、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妙。来看河塘月色这篇散文的构思,作者已“背着手跺着”尽情受用无边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从出门经小径至荷塘复又归来,从空间顺序中来表露内在思绪,反映“独处的妙处”的复杂心情。作品把笔墨由荷塘向月色再到荷塘四周逐拉开,由特写到幻境,由静景到动境,疏密相间,由里到外,由近及远,把月光和荷塘容为一体,有限的篇幅中写尽了月下的种种景色。真可谓是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可以充分显示朱自清散文构思上的艺术成就。2、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

12、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 春这篇短小的精美的散文,从各个方面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无限的生机和创造力。春是一幅迎春图,作者写出了人们

13、对春天的希望,对春天的赞颂。一句朴实而似寻常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作品的“文眼”,也是作品诗意的核心。这一“画龙点睛”之句,没有雕琢、也没有粉饰却又有最神奇的功力,有一种不露痕迹的自然美感。显得平易,自然,朴实。3、线索结构的安排表现的比较巧妙。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背影能很好地体现“纵贯式”的线索结构。“背影”是全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文眼”,更是全文的线索。开头的“背影”伏笔,到结尾是“近年来,父亲和我东奔西走,出外谋生,读到父亲的来信,想到父亲的背影”,首尾照应。看似刻意雕琢,实则必要。如果没有这种不可少的交代,写这个特殊情况、特殊场合的背影就不清楚了

14、。行文中间,两次写父亲的“背影”,用笔却一详一略。父子情真,通过“背影”这一纵贯式的线索,把父子之情表现得含蓄而淡沉,真是 “于平淡中见神奇”。4、结构严密,行文曲折多变,又浑然一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朱自清的散文有着极其严密的结构,他善于把纷纭的事物组织、剪裁得单纯、分明,而使每篇的布局都十分完整和谐,围绕文章中心,对材料能放能收,形散而神不散,显得随意而又巧妙自然。荷塘月色便是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缜密精美。作品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头,既揭全文之旨,又设计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一路行去”,从出门经小径至荷塘复又归来,尽情享用这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紧扣“荷塘

15、”和“月色”错落有致地一一展现月下荷塘的景色。全篇描写了五个场景,从小路到荷塘,从停立环顾到神往凝想,形成明显的空间顺序,继而转向历史的回顾,又形成清晰的时间顺序,既精镂细刻,又大开大合,奇峰异起,顿生波澜,整个画面极富有层次感、立体感;既极写月下荷塘的“神异”美,又细腻地展现作者“颇不宁静”的复杂微妙的感情层次。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三、语言美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1、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准确而传神。同时,作者善于作比喻、

16、通感等手法,如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用听觉印象的“渺茫的歌声”比喻嗅觉印象“缕缕清香”作通感修辞,用听觉印象的“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比喻视觉印象的“光与影”。作通感修辞,文中还有了不少叠词,如“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蓊蓊郁郁”“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使行文气势悠扬婉转,舒徐不迫,富于音乐的旋律美、诗意美。2、运用缤纷修辞手法运用,产生了语言的装饰之美同感手法是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大量运用且运用得最好的。例如荷塘月色有这么两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

17、名曲” 。前句写荷花的“清香”,本来是形容嗅觉的,他却用“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这种听觉来形容,让人感觉到香气的悠远、飘缈,若有若无,形象生动;后句写“光”和“影”的和谐,却用“梵婀玲上的名曲”来比喻,将视觉通感为听觉。在绿一文中,作者形容梅雨潭的水有这样一句:“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这里则是视觉与触觉的通感,用“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形象地描绘了潭水的柔滑与细腻。比喻手法。在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中,比喻最为精妙。白描手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善于运用常人难以使用的修辞手段。荷塘月色里,“微风过处,

18、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前一句用渺茫的歌声描绘出“清香”飘渺,似有似无的荷之清香,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后一句则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使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进入诗境一般。3、语言赋予音乐美、诗美的同时,也兼有朴质无华、蕴藉腴厚的美。作者追求的是另一种美,这就是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这正为他的为人不虚伪、不浮华、不讲排场和客套。他曾说“用笔如舌”是文章的极境。他说富有“说话风”的作品“读了亲切有味”。背影中的叙述语

19、言是口语化的,人物语言尤其如此。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揉进生活谚语,将父亲的内心世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父亲决定送儿子上车时,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告别时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话语极为简单,但却表现出了作为父亲的那种“爱子”之心。杨振声说:“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然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朱自清与现代散文)。平淡之中包孕了神奇。 4、真挚的言语,浸透着语言的情感之美。朱自清亲情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以感情表达的真挚动人取胜,他的每篇亲情散文都是他表露自己感情的艺术品,也以真

20、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琐事”,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抒情、叙事、描写、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绮丽动人。背影叙写的是平常生活中一桩桩平凡无奇的事,但一旦将注入“真情”的一件件小事汇总起来,凝聚到“我”身心为之一震的年迈父亲的“背影”上,那种子对父的一往深情便找到了“喷火口”,从而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如话家常般的文字,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味浓,蕴藏着一段深厚的感念之情。作者面对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父子别离,而是父与子,子与父的灵魂交流、人格碰撞、伦理顺逆、代沟差异的重新审视与评估,多角度、多层面地洋溢出人性的绮丽光辉。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语言绚烂华美

21、,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语言的创辞炼字,努力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后期的议论说理或叙事抒情为主的作品(包括背影、给亡妇等),风格朴素无华,平易自然。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蒋荫楠.严迪昌,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76.2冯锡玮.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05.3付德岷.散文艺术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5.4李复兴.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2.5欧秀蓉.生命如背影读朱自清散文背影J.名作欣赏出版,2005:14-16.6黄曼君.近百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6.7王瑶.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