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凤读书随笔”.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401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灵凤读书随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叶灵凤读书随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叶灵凤读书随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灵凤读书随笔”.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叶灵凤读书随笔”晚上没事,便到学校图书馆去翻翻书,结果从架上抽出一本读书随笔来了。这让我忍不住想起三年前所写的一篇,篇名也叫读书随笔,所不同的是,那一篇只是讲我对读书的随想而已,而这本读书随笔,却是作者的一本关晚上没事,便到学校图书馆去翻翻书,结果从架上抽出一本读书随笔来了。这让我忍不住想起三年前所写的一篇,篇名也叫读书随笔,所不同的是,那一篇只是讲我对读书的随想而已,而这本读书随笔,却是作者的一本关于书的随笔集。该书的作者是出生在二十世纪初的画家文人叶灵凤。关于人,朋友都会感觉很生疏。在书的前面,有一篇名叫 沈慰 的作者介绍他的凤兮,凤兮,一开始就提到有些不认识的人称他为 女士 ,看来也

2、多是顾名思义,足见众人对他之少了。叶灵凤早年是学美术的,后来突然转向,登上画坛便上了文坛,开始写小说,然而小说也写多久,竟又写起散文随笔来,写便没再停过。他写的散文随笔绝大多数读书随笔,据说在他辞世后留下来的读书随笔竟有一百多万字,而这本名为读书随笔的集子只是早期的作品,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在上海出过单行本了。照理说,他本不应该如此默默无闻的。在宗兰写的叶灵凤的后半生中曾经提到,在一九五七年出版的鲁迅全集.三闲集中,文坛的掌故的注文曾有的字句: 叶灵凤,当时虽投机加入社,不久即转向国民党去,抗日时期汉奸文人。 但一九八一年新版(四卷)却把注文提前到革命的咖啡店一文后面,删去了 投机 、 转向

3、和 汉奸 等等,而改为 叶灵凤,江苏南京人,作家、画家。曾参加社。 看来对他不太好评价,许多人不愿意多提及他罢?不过在篇介绍性的里倒是提到了那一段历史,宗兰为叶灵凤作释。原来他在香港的时候,曾在金仲华主持编辑部的星岛日报工作,日军占领香港后,星岛日报变成了香江日报,他还在日本军方办的 大冈公司 工作,于是便戴上了 汉奸 头衔。好在若干年以后有人证明他其实是在干 敌后工作 ,不然 汉奸 这顶帽子只怕要戴到地老天荒去了。据宗兰说,叶灵凤前半生和他在上海都挨过鲁迅的骂,而叶灵凤也 图文并谬 地骂过鲁迅,至于都骂了些,宗兰介绍。只是读书随笔里有一篇作家与友情的,里面说道: 鲁迅的日记一旦一字不改的被发

4、表,那些自命为鲁迅的朋友们更不知要如何的伤心了。 叶灵凤说,倒讽刺鲁迅的心胸有多么狭隘,他也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就这篇的前半,叶灵凤正在谈 作家之间的友谊是最难成立的,是牵涉到作品的批评 ,他还说 作家象猫,他用不信任的眼光注视着它的同类,一面轻视,一面又在嫉妒 ,并举了法国的龚果尔兄弟写的日记,在去世后二十年,有些人还它不便发表例子。很显然,他里的是所有作家,是就事不就人的。此外,从另一篇谈翻版书里,他也曾为鲁迅的书被盗版而鸣不平 在读者热烈的需要鲁迅著作的时候,将鲁迅的著作改头换面的重复翻印了,而且还为他 创作 了 创作 可以看出,叶灵凤富有正义感的。只不过与鲁迅相比,他叙述的语气和缓得多

5、,写的倒是鲁迅那般如匕首,如投枪之类充满着战斗激情。叶灵凤爱藏书,据说他在抗日战争之前仅上海就有藏书万卷,只可惜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书都遗失了。辗转来到香港以后,他又在四处收罗书,死后粗略整理一下,便有六千多册,对他穷酸文人来说,能点也算地不容易的了。和许多藏书家不同,他藏书是读书。在书痴一文中,叶灵凤就谈到他藏书的认识: 读书是一件乐事,藏书更是一件乐事。但乐趣人人可以,也随时随地可以拈来即是的。学问家的读书,抱着 开卷有益 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是在购书,读书。版本家的藏书,斤斤较量着版本的格式,藏家印章的有无,他是在收古董,并在藏书。至于暴发户和大富贾,装点门面,在旦夕之

6、间便坐拥百城,那更是书的敌人了。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狭隘的嗜好以求慰借的人。他固然版本,但市价;他固然手不释卷,但学问。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将读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 叶灵凤写一篇文字,看似在讲麦赛尔的铜刻书痴,其实在讲他藏书的目的。典型的读书人,叶灵凤藏书和读书既不为名,也不为利,纯为爱好。据沈慰介绍,叶灵凤天天读书,也天天写,这本读书随笔他读书后写的小记合成的文集。它里面几乎每一篇都在谈书,从巴比尼的但丁传到叔本华的妇人论,彰显出叶灵凤读书之博。或许是受了他的朋友、诗人戴望舒的罢,他的篇幅都不长,废话很少。读他的随笔,就有如读一部

7、引人入胜的文学大纲,而他只用一千字左右的篇幅,寥寥几笔就能传神地勾勒出每一部作品背后的故事,并从故事里窥测到作者当时的生活境况及其内心世界。在叙述的过程中,叶灵凤就像是局外人,透过他流畅的文笔,将所一切都讲得平淡而自然,有如叙述邻家所的故事。只是当读完他的文字,细细再去品味,才会叙述,其实他内心的独白。在身后之名一文中,叶灵凤提到英国十九世纪末的文人季辛,他活着的时候在伦敦靠卖文为生,贫困潦倒到连面包都吃不起,只以扁豆度日,可自从他去世以后,文名竟一天天大了起来,当年标价一便士还过问的黎明中的工作者出版,到一九二九年美国古书市场竟能卖到八百五十美金的高价。叶灵凤就此了问题: 是该迎合时流,以期眼前的温饱,文字的永久生命,宁可忍受生前的冷落和饥饿? 问题是问读者的,问他的。他生前一样遇到过类似的窘境。例如,宗兰提到,有一段他曾经想办文艺刊物,取名南斗,却终因钱而未能如愿。这他自问的缘由罢。叶灵凤于一九七五年在香港去世,内心孤独、终日与书为伴的老人生前并看到他那顶 汉奸文人 的帽子被摘,他的晚年大都在书斋中度过,在他死后,家人将他的藏书送给了香港中文大学,后者辟了专室,整理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