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460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系列评论之一8月22日,市委常委会作出决定,要在全面推进我市民生事业各项工作基础上,突出重点,着力办好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又非常紧迫的民生实事。这是市委、市政府在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大安排,是在广泛听民声、察民情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定。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生活的持续改善,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毫无意义。直辖以来,我市民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群众对民生改善有许多新期待。中央明确要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始终要把握的一个重

2、点。市委常委会决定着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很好地回应了群众的呼声和需求,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举措。抓民生工作,必须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地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辩证统一关系。尽力而为,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最大努力,千方百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量力而行,就是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有多大力就使多大劲,不超越发展阶段,不喊空口号、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尽力而为,重在把力用足、用够,体现的是对人民的感情、负责任的态度;量力而行,核心是尊重客观规律,讲科学、重实际,体现的是科学精神、务实作风。二

3、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把民生实事办好,首先要有尽力而为、高度负责的态度。民生无小事,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来做这项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要全力以赴抓紧时间办;对那些需要多一点时间但经过努力可以办好的事,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出让人民群众看得见、能监督的工作计划,集中精力、坚持不懈地认真办。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拿出科学严谨的工作进度表,把责任逐一落实到单位、人头。要舍得向民生投资金,为民生工程提供充足财力支持。做到量力而行,关键是要充分认识我市的基本市情。那就是两个“欠发达”: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确定民生工作目标,不能脱离甚至超越这个市情,这就像家

4、里过日子,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财力有限。怎么办?只能分好轻重缓急,一件件办、一步步走,哪些问题最紧迫就先解决哪些问题,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能够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一时不能做到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获得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实事办好、取信于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个道理老百姓最明白。在办民生实事上,不看家底、不切实际、“一哄而上”、寅吃卯粮的做法,看起来“有决心、有魄力”,令人激动,短期内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群众的困难,但终因财力无法长期支撑而陷入“虎头蛇尾”的困境,到最后,问题还是群众的问题、困难还是群众的困难,丢下一堆“胡子工程”、“烂尾工程”,群众的期盼没满足,

5、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也受伤害。在老百姓眼中,这样的所谓“民生工程”,就是瞎折腾、搞形式主义,就是典型的拍脑袋决策、拍胸口上马、拍屁股走人的“三拍”作风。所以,只有从现实的市情出发,循序渐进,远近结合,使民生的改善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使需要与可能相匹配,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保证,民生才能得到持续改善。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民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沉下心来、扑下身板,在千方百计干好干成中体现尽力而为,在着眼长远、科学推进中体现量力而行,在不断为民化忧解难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既当期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

6、 办好民生实事系列评论之二市委常委会决定,要突出重点,着力办好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又非常紧迫的民生实事。这些实事办好了,群众马上可受益。民生需求又是发展着的,需要我们长期关注、持续解决。这就须处理好既当期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的关系。办任何民生实事,都需要实实在在的投入。当期可承受,是说办民生实事必须立足市情,各种投入特别是资金投入上要与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长远可持续,是讲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只贪眼前之功,而要有长期规划、财力上能持续支撑。坚持当期可承受与长远可持续,通俗地说,就是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没有“当前”就不会有“长远”。为民办实事如果眼下贪多求大、一哄而上,财力就可

7、能被掏空,甚至寅吃卯粮,那么未来想再办多少民生实事,都会因失去前提而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没有“长远”则“当前”所做也会失去意义。因为,群众的民生诉求是发展和变化的,改善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资金财力上无法提供长久支撑,在明天的群众看来,今天这个“当前”取得的成绩,只是“点”的、瞬时的成绩,而不是“线”的、延续的成绩,因而也就意义不大。换种比喻,处理好这对关系,好比下围棋,走一步看三步,既要获得当前的“目”,又要考虑长远的“势”。得目又得势,才称得上高手。做到“当期可承受”,贵在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快做快办。民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民生工作又是实的不是虚的,要让群众看

8、得见摸得着,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因此,办民生实事不能光说不做,而要立说立行。善做善成。市委、市政府要着力办好的这批城乡民生实事,都是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从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中精心梳理出来的,都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提出当前先办好这些实事,是在充分考虑我市市情,特别是财力、物力、精力等因素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每一项实事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做成这些事情每项要花多少钱、钱从哪里来、具体花到哪些点上,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体现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态度。只要把这批事情办好办实了,群众立马就能切实感受到出行便捷、居住改善、上学就医更容易等方面的

9、可喜变化,民生工程就会成为“民心工程”。做到“长远可持续”,重在胸有谋划,力能久续,事能长成。首先,要对全市改革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进行认真研究,据此对未来民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进行预判,进而制定出办民生实事的长远规划。其次,要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提出未来改善民生的财力需求,将其纳入每年预算之中,以制度确保花在民生上的钱比例明确、来源稳定。这样子办事,才真叫“全心全意”、一心为民。民生连民心,民心系党心。处理好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的关系,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施政智慧。它更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我们的为政品质: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者,不会把“改善民生”作为炫耀

10、个人政绩的手段,也不会用脱离实际、违背科学的做法去获得一时的掌声,从而损害长久的民生。民生之需,永恒之事。因此,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最终的评判标准。只有处理好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的关系,才能使人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得到持续改进,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持续提升。使民生工作效益最大化,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最高。 既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 办好民生实事系列评论之三市委常委会在决定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时明确提出,既要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民有所呼、官有所应”,重在立足现实、解决民生上的燃眉之急。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是着

11、眼长远,整体谋划,重在提质,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生老病死,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民生问题,不外乎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眼下困扰群众的实际难题。老百姓希望党委、政府快想办法、快出实招,尽快帮他们解决好。另一个层面,是怎么样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感越来越强。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等。 这一切,就是普通百姓的“中国梦”。解决现实民生问题与持续提高民生水平,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解决民生实际问题,重在抓住重点关键,立说立行

12、。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扎实工作,让老百姓看到党委政府解决难题的决心和效率、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而不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具体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有哪些,他们最希望党和政府做什么、怎么做?把这些问题排排队,看哪些具有共性、哪些具有特殊性,再看看哪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来逐步解决的。列出民生问题“菜单”,建立民生问题台账,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抓住了民生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资源、集中精力全力加以解决。市委、市政府这次提出要突出抓好的一批城乡民

13、生实事,不论是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解决5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是城市棚户区改造、主城新增城市公厕和过街人行设施等等,都是在广泛听民声、察民情基础上,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实际问题中梳理出来的,可以说是找准了群众最盼、最想解决的困难,牵住了“牛鼻子”。把这些事办好了,就为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打下了基础。千百年来,老百姓朴素的愿望就是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就是“过上好日子”。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解决当前迫切的民生问题,还要着眼全局、着眼长远来考虑民生的发展,在持续提升民生水平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树立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不断加大民生投入,逐步建设一个学有所教

14、、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分配关系,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要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把促进社会公平特别是机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造使人人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的条件。要加强民生工作制度建设,加强公平性、透明性、可持续性,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抓民生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管是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还是放眼长远、不断提高民生整体水平,前提是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发展和改善民生贯穿

15、于一切工作的始终。感情和认识问题解决到位了,抓工作才会有持续的动力。既抓具体民生项目 又建民生长效机制办好民生实事系列评论之四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又非常紧迫的民生实事,强调要既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又建立民生长效机制。这是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既“治标”又“治本”的一个基本原则。具体民生项目是指各级党委、政府经深入调查研究,专家详细论证,项目有规划、资金有保障,计划实施或已经在建的民生工程。民生长效机制则是指在抓民生具体项目工作中证明可行、又能上升为制度性成果的机制。抓具体民生项目与建民生长效机制是辩证统一的,前者“解急难”,后者“管涉长远”,二者既有区别,又有本质天然联

16、系。具体民生项目为民生长效机制提供实践平台和经验,民生长效机制为具体民生项目提供制度保障。我们的目的是既抓具体民生项目,又建民生长效机制,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具体民生项目当然就要抓具体。这次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办好的一批民生实事都是具体民生项目,涉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居民收入等民生领域,件件都是“家里事”,桩桩都关“民生情”,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事关3300万重庆老百姓的福祉,事关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实施成效。这批具体民生项目既是群众当前重大利益关切的反映,也是市委、市政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大安排,经得起“时间”、“实践”的双重

17、考验。具体项目就要具体抓,越具体越深入越给力。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统筹兼顾、纳入各级各单位的目标管理体系,细化分解、分工负责,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建民生长效机制,需要各级领导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施政智慧,需要直面复杂矛盾、敢于攻坚克难的改革精神和勇气。实践证明,凡是长周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面积存在、反复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般都是体制机制需要改革的问题,都应该考虑在制度安排上、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民生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容易触及各种复杂矛盾。有效的制度,来自实践,高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建立民生长效机制,既需要顶层设计,又需要基层探索;既需要重点突

18、破,又需要整体联动。重庆“两个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决定了许多民生具体问题是常见的、琐碎的,但也有不少问题是长期积淀、反复发生的,是因制度原因造成的。正因为这样,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民生难题,运用丰富的政治智慧,从改革取向、改革方案,到实践模式、细节调整,全方位、深层次进行思考设计和改革创新。制度是带根本性、长远性、稳定性的东西,能够较长期发挥作用。我们要结合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把解决民生具体问题的有效办法,以制度方式固化下来,减少随意性、降低协调成本、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如建立健全干群“零距离”接触、“零障碍”交流的双向联系机制,疏通干群沟

19、通、交流的管道;建立健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民主决策机制,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把群众智慧上升为执政理念;建立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明确责任部门迅速加以解决;建立健全教育、公租房、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公平、公正分配的长效机制,让城乡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红利。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握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放眼全局,既要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又要建立民生长效机制,以具体民生项目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民生长效机制为改善民生打基础、利长远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办好民生实事系列评论之五市委、市政府

20、决定集中力量办好的一批民生实事,件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要把民生实事办得顺民心、得民意、扎扎实实,而且能够长久见效,就要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办民生实事增强针对性,是指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把群众当前最盼最想最急的事情解决好,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增强实效性,是指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确保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增强可持续性,是指要把民生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统筹推进,作为一项永不停滞的工程来抓,确保群众不断从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办好民生实事,针对性、实效性与可持续性缺一不可。针对性,强调的是工作方向与着力点,要求目标准确

21、、重点突出;实效性,考察的是为民办事的结果与效能,要求成果实在、效果明显;持续性,突出的是为民办实事在全局中的战略位置与思想认识问题,要求有长远眼光和大局思维。这三“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才有了基础与前提;解决了可持续性问题,针对性、实效性才会有长久的意义。按照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做工作,就能找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决策才不会偏离广大群众的所愿、所盼、所想。民生工作是一项永续工程,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遵循可持续性的原则,方能避免只求短期政绩、只做表面政绩的现象,使民生工程成为长期惠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解决好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最重要的

22、是领导干部要有好的作风。在决定为民办哪些实事、用什么样的办法去办之前,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百姓苦乐酸甜、所思所愿,广征民意、问需于民,把第一手的情况摸清楚。问题、难点找准了,解决起来才能把好脉、找好点,避免以长官意志代替群众意愿,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在决策过程中真诚而充分地听取了群众意见,在落实的过程中就一定会得到群众帮助与支持,从而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可持续性问题要解决得好,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认识要到位、心态要摆正。一是要真正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天天要做、永远做下去的工作,必须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考虑,在统筹推进“三化”中加

23、强和改进。二是在制定民生工作具体规划时,要有近期、中期、长期方案,特别是要解决好财力的可靠支撑问题,做到来源稳定、比例明确、监督到位。三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绝不能什么事出政绩快就做什么,要防止和克服急功近利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注重长远谋划工作,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难题、惠及广大群众的办法。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群众看干部,最重务实。市委、市政府列出了要办好的一批民生实事清单,群众在观察、在期盼,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说到做到,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绩,凝聚起“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强大动力。多雪中送

24、炭少锦上添花办好民生实事系列评论之六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的决定,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群众认可,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办的这批实事一件件、一项项,都事关普通百姓切身利益,其中的大部分实事很多都是群众盼了很久、等了很久、最希望解决的难事问题。办这些实事,是标准的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是大家熟悉的两个成语,前者比喻在别人急需时施以援手、给以帮助;后者比喻在已经很好的事物上再添美好。雪中送炭是救急,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宝贵的帮助,做起来难度大,需要全力以赴;锦上添花是添美,是在已经很好的基础上“美上加美”,有固然好,没有也无伤大雅,是非急需的作为。二者

25、都是助人行为,本身并不对立,但对当前的民生工作而言,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却能体现出不同的政绩观。锦上添花,用红楼梦里的说法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容易收到增光添彩的效果;而雪中送炭则往往是扶危济困、救人急难,做起来费力,还不为人注目。“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甘做雪中送炭之事,反映出的是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最好体现。反之,工作中只喜欢锦上添花的干部,想得最多的是工作能尽快“出政绩”,习惯做表面功夫,这是作风漂浮、群众意识淡薄的表现。进一步讲,我市目前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家底薄、财力有限,这就决定了我们办民生实事时,只能量力而行、集中财力,先

26、急后缓,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要做到“雪中送炭”,需要我们深入调研,真正摸清民意,找准工作着力点。市委、市政府这次提出办一批民生实事之前,就组织力量深入到一线调研,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最后总结梳理出来的项目,件件都是群众期盼解决的大事、急事。其中搬迁50万高山贫困户、解决500万人的饮水问题、让2000多个“撤并村”通上公路建卫生室、兴建一批城市公厕和过街设施等等,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比较急,是属于拖不得、等不起、群众期盼度很高的事情,党委、政府尽快帮他们解决这些难题,就是“雪中送炭”,真正符合了群众心愿、帮到了节骨眼上。同样的,各级各部门在具体办这些实事的过程中,还要发扬这种

27、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办实事的措施、办法、程序等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办,让群众放心、安心,把实事真正办好。做好“雪中送炭”的事,也要注重制度保障,千万不能“今冬暖了明冬冷”,一阵风吹过后群众状态依然、问题照旧。“制度如渠,行为如水”,渠道怎么设,水就怎么流。要通过制度把“雪中送炭”的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在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下,让“雪中送炭”的决策过程、内容选择、落实执行和全程监督都更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当前尤其需要着力加强教育、住房、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雪中送炭”的事,都是难事、急事,这就要求我们还得把握一个“快”字,不等不拖,立说立行,全力以赴。要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尽快解决群众的困难,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办好这批民生实事的决心和态度,感受到“炭”的温暖。时效的问题,既反映工作能力和水平,也能体现各级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程度。我们就是要以为民办实事雷厉风行的作风、扎扎实实的成效,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