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基础研究报告.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35064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市基础研究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赤壁市基础研究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赤壁市基础研究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赤壁市基础研究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赤壁市基础研究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市基础研究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市基础研究报告.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赤壁市基础研究报告,2011.7.10,2,一咸宁市在湖北省经济结构分析3二咸宁在城市圈经济结构分析40三咸宁市经济分析55四赤壁市经济分析,目录,contents,3,1,咸宁市在湖北省经济结构分析(数据分析来源于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4,1.主要城市土地面积、人口情况,(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5,2.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6,3.主要城市就业情况,单位:万人,(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7,4.主要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8,5.市、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

2、,(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9,10,6.市、州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11,Optics valley union,12,7.市、州按经济类型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13,8.市、州基本建设投资,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14,15,9.市、州技术改造投资,Optics valley union,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16,17,10.市、州房地产开发投资,Optics valley union,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

3、省统计年鉴),18,19,11.市州财政收入,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0,21,12.市州财政支出,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2,23,13.主要城市财政收支,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4,14.主要城市贸易、外经,(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5,15.主要城市工业基本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6,16.主要城市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x,(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7,17.分市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地区,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

4、计年鉴),28,18.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9,19.市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单位:万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30,20.按市州分三种专利申请与授权状况,(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31,32,33,21.分地区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单位:万人次,(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34,22.分地区接待国内旅游收入,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35,23.主要城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36,24.主要城市居民收支情况,单位:元,(数据来源

5、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37,25.主要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物价,单位:元,(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38,39,26.各市、县物价指数,(上年=100)(preceding year=100),(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40,咸宁在城市圈经济结构分析,2,41,(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42,(续表),43,1.土地面积及常住人口,(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44,2.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45,3.产业比重,(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46,4.产业就业人口,(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47,

6、5.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4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49,7.地方财政收入,(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50,8.城乡居民存款,Optics valley union,(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51,9.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52,10.企业类型,(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53,10.企业类型,(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54,11.学校,(数据来源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55,咸宁市经济结构分析,3,56,“十一五”时期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7、情况,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20.33亿元,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04亿元,增长2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6.29亿元,增长4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04亿元,增长28.7%;出口总额1.68亿美元,增长78.4%;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增长37.4%;全地域财政收入79.59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39.1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34亿元,分别增长44.1%、21.9%和2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6元,分别增长11.5%、15%;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8%;人口自然增长率5.87

8、。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2010年生产总值跨过500亿元台阶,生产总值是“十五”期末的2.5倍,前四年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3位、第1位和第1位,年均增长15.6%。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26.4:39.6:34调整为19.4:46.5:34.1。全地域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是“十五”期末的4.2倍、3倍和3.1倍,年均分别增长33%、24.2%和2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利用外资分别是“十五”期末的4.5倍、5.3倍、3倍、2.7倍、3.4倍、12.2倍。农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

9、。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实现突破发展,服务业加速成长。成功举办两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温泉旅游休闲成为咸宁的靓丽名片,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以两桥、五铁、八港、十高速为主体框架的交通枢纽建设全面铺开,生态工业新城、温泉生态旅游新城、中部职教新城、咸安滨湖新城、贺胜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五城二区”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特色进一步凸显,城乡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57,“十一五”时期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一)坚持不懈地扩大有效需求。加大项目建

10、设力度。五年争取中央投资40亿元,财政安排投资99亿元,带动民间投资603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6倍、2.3倍和4.3倍;咸宁核电、林浆纸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赤壁电厂二期、咸黄高速、通界高速及市博物馆、青少年宫、传媒大厦等项目开工建设,武咸城际铁路、武咸快速通道、杭瑞高速和大广高速咸宁段、咸通高速等项目加紧推进,红牛一二期、光宝电子一期建成投产,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武广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赤壁市、嘉鱼县、咸安区挤进武汉新港建设规划。2010年全市8个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完成投资150亿元,实现税金17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9.6倍、3.9倍,其中咸宁经济开发区完成投

11、资36.2亿元,实现税金4.1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5倍、12.5倍。积极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城市、农村商品零售额分别达172.31亿元、32.73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4倍、1.3倍。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32.52亿元、226.8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8倍、3倍。保险费收入12.8亿元,移动电话用户157.8万户,宽带用户19.1万户,邮政通信业务总量11.6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9倍、3.9倍、4.3倍和1.9倍。,58,“十一五”时期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二)坚持不懈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品

12、牌农业、效益农业,有效实施“山上再造”工程,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总产达22.4亿斤,主要农产品增产增效。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16家、26家,优质农产品基地331万亩,“三品”标志认证275个。强化工业主导作用,着力壮大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7家,比“十五”期末净增451家。工业利润和税金年均分别增长38.9%和26.1%。电力能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电子、森工造纸、冶金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47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5.4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年均增长23.6%。省级名牌产品

13、、著名商标分别达36个、30个,联乐床垫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川字牌砖茶、澳森牌地板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加快发展以旅游休闲为主体的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177.4亿元,年均增长17.1%。五年接待入境游客32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9亿元,咸宁跻身国家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五市之列。房地产投资59.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5.7倍。花旗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黄石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武商、中百、中商、银泰、恒信德龙等知名商家进驻咸宁,4家小额贷款公司成功组建,中介、休闲、信息、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竞相发展。,59,“十一五”时期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不断优化发

14、展环境,下放、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65项,咸宁被评为全国“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深化开放合作,五年出口总额5.1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4.96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8倍、3倍;承接产业转移成果丰硕,五年引资项目2409个,到位资金412.5亿元。泰国红牛饮料、香港华润电力、台湾统一饮品、光宝电子、韩国大宇汽车、广东碧桂园地产、山东晨鸣纸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落户咸宁。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以临江工业园和临江重点镇建设为重点的沿江经济带、以特色经济板块为重点的沿路经济带建设全面启动。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咸安机电产业、苎麻纺织产业集群、赤壁纺织服装产业

15、集群、通城涂附磨具产业集群、通山石材产业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五年依法关闭“五小”企业100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17.5%。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8%。咸宁荣膺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跻身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列。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平方米和39平方米,比“十五”期末分别提高5平方米和7平方米。,60,.“十一五”时期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存在问题 全市经济总量还不大,结构还不优;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服务业现代化和市域城镇化程度还

16、不高;全民创业氛围还不浓,城乡居民增收渠道还不宽;城市配套功能还不强,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和停车难、公厕少等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转型建设还不快,公务员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61,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咸宁市人均生产总值将从3000美元向更高水平迈进。发展经验表明,人均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跃升的阶段,是加快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也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预期明显增强的阶段。随着咸宁在全省市州中率先迈入高铁时代、在武汉城市圈中率先开通城际铁路,随着内陆首核咸宁核电、华中最大火电厂赤壁火电二期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

17、设,以及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的机遇密集期。“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500亿到1000亿的跨越,进入千亿元俱乐部。二是发展方式的跨越。要把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产业竞争力的跨越。跨越发展要落实在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造电力能源、冶金建材、森工造纸、纺织服装、机电制造、食品饮料等6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生物医药、船舶制造、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四是民生保障的跨越。“十二五”

18、时期,必须全面提高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社会救助等标准和水平。与华彬集团联手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区,与省联发投合作共建生态科技新城。,62,“十二五”时期,咸宁发展的机遇,Optics valley union,率先步入高铁时代、率先开通城际铁路等交通优势;有内陆首家核电、华中最大火电厂等产业优势,还有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基础优势,完全可以融入大武汉,前接珠三角,东联长三角。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大力实施“工业崛起、旅游跨越、城乡统筹、生态持续、人才保障”五大战略,着力打造小康咸宁、生态咸宁、宜居咸宁、健康咸宁、和谐咸宁,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六

19、个翻一番、四个不低于”的预期目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即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全市城镇化率、社会保障水平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不低于省节能减排要求的下降比例;“七地一区”的创争目标:努力把咸宁建成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部地

20、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基地、全省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和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全省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创新示范基地和全省首家低碳经济示范区到“十二五”期末,力争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6%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达12:48:40。,63,2011年工作重点,加快推进以咸宁核电、赤壁电厂二期、咸通高速、通界高速、咸黄高速、嘉鱼长江大桥、杭瑞高速咸宁段、潘家湾码头等八大项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林浆纸一体化、赤壁长江大桥、皇明太阳谷、南玻节能玻璃等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加快推进以咸宁游客接待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温泉乐园、金桂湖国际休闲度假

21、中心、嘉鱼三湖连江风景区、赤壁龙佑温泉二期、九宫山旅游度假中心、崇阳浪口温泉等八大项目为重点的消费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加强专业市场、高端商场和特色商业街、星级酒店、社区便民街、乡村农家店建设。加快工业集群发展步伐。做强支柱板块,推动六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确保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80%。做大创新板块,着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型环保材料、电子信息、船舶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力争新兴产业的主要指标增幅不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做优活跃板块,支持各级开发区加快发展,促进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确保园区工业总产值增幅均高于25%

22、,咸宁经济开发区主要指标增幅达35%。加大精品名牌培育力度,新增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64,2011年工作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种植、特色养殖、林下经济、观光农业,促进特色农业更特、优势农产品更优。继续抓好优质粮产业工程,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5%。支持咸安畜禽、嘉鱼蔬菜、赤壁水产、通山水果、通城油茶、崇阳鸭业等特色基地建设,力争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到350万亩。深入推进“山上再造”、秋冬农业开发。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行“农超对接”等

23、经营模式,切实搞活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三品”标志认证30个。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双康”时代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打造城市旅游综合体,建设旅游主题街区。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以产业为引擎,加快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充实旅游要素,健全旅游配套设施,开发旅游特色产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办好第三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力争接待游客达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态,大力发展评估、咨询、物业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发展数字物流,建设信息化示范市。抓

24、住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启动咸嘉临港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北三县”中小城市群和“南三县”特色经济带建设,继续支持咸安抓好物流、纺织、森工等产业建设,支持嘉鱼抓好化工、建材、船舶制造等产业建设,支持赤壁抓好纺织服装、能源、造纸等产业建设,支持通城抓好涂附磨具、陶瓷、电子等产业建设,支持崇阳抓好汽车配件、钒业、医药卫材等产业建设,支持通山抓好乡村旅游、石材产业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综合实力在全省争先进位。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夯实基础、培育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快中心镇建设,力争12家进入全省30个镇级市试点。加强中心村建设,优化空间布局,集约配置资源,以点带面推进新

25、农村建设。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户籍和社保制度改革。,65,结论,1、黄石人口密度高,土地投资属性价值高。2、2009年黄石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孝感、黄冈,仅排第四;黄石就业人口数低于孝感,黄冈;黄石城市投资价值低于孝感,黄冈;黄石社会消费品额低于孝感、黄冈;黄石人均指标表现不错,仅低于鄂州。十一五期间,孝感、黄冈已经全面超越黄石。3、黄石中小企业的绝对数低于孝感、黄冈、咸宁,黄石整体工业运行财务指标低,竞争力不强。黄石技术改造投资总量较具规模,占其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高。在专利构成中外形设计比重较大,超过60%,发明专利比重较小,企业技术更新的能力不足。4、湖北省高新技术除了武汉,其次

26、是襄樊,黄石起点低,但发展空间大。5、黄石娱乐性消费支出大,外来投资占比高,私营经济较为活跃。6、十一五期间,孝感、黄冈已经全面超越黄石,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孝感和黄岗在产业互动方面与武汉配合较好,另一方面在于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具备后发优势。而黄石工业基础较好,其传统工业的企业规模较大,在黄石范围内缺乏竞争对手,创新动力不足。这些原因也导致黄石经济指标落后黄岗。按目前的产业格局,传统工业的增长不足以担当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任。黄石应该充分利用武汉的人力资源平台,在加强新的产业增长点论证和求证方面下足功夫,规划好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20年的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黄石新的产业发展集群及快速发展的路

27、径。,66,咸宁市经济结构分析,4赤壁市经济分析,67,发展思路及战略,(一)、发展思路及战略 投资80亿元的蒲圻电厂二期正式开工,投资110亿元的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成功落户,对提升我市产业结构和综合竞争实力产生极大“催化”作用;赤壁港区列入武汉新港规划,将使我市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的支点地位更加彰显;此外,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赤壁长江大桥的立项和正在策划中的支线机场项目,也必将进一步加快赤壁与长株潭、珠三角和江汉平原等区域经济体的快速对接,为承接产业转移、增强辐射功能,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继续实施“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和新农村”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生态花园、长江

28、经济带重要节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切实把重点放到做大规模、调优结构、做强产业上。壮大支柱产业。按照“基地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模式,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电力、造纸、纺织、建材、机电、食品六大主导产业综合竞争力,六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壮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纺织服装、机电制造两大产业集群,规模企业达到100家,实现产值60亿元,3-5年内产值突破100亿元。壮大核心企业。大力推进“亿元工程”,着力抓好蒲圻电厂、晨鸣纸业两大重点二期项目,亿元企业突破20家。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经济开发区环境、体制和科技创新,使优秀企业、优势资源、优质要素向园区集中。努力把蒲纺

29、工业园做强、把陆水工业园做大、把赤马港工业园做活,将经济开发区建成全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现代制造业集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力争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走在全省前列,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新增工业储备用地1000亩。全力推进赤壁长江港区建设。围绕武汉新港产业发展规划,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把赤壁临江产业园建成“产业高地、试验新区、临港新城”。同时,积极推进107国道和仙崇公路交通沿线的特色乡镇工业园,着力打造赤壁新港物流园、车埠纺织工业园、中伙铺建材工业园、赵李桥和官塘驿资源效益型工业园等一批乡镇产业园区。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切实缓解

30、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完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用好用活县域经济发展资金及土地、金融、环保等各项扶持政策,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发展,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200家,新增20家。重点推进新“115”工程,抓好蒲圻电厂二期、晨鸣纸业二期、华新水泥4800吨生产线、九达机械制造、莱克斯顿智能插座、湖北重工蒲圻机械、司克嘉耐磨橡胶扩建、赤壁金辉纺织漂染、康华药业扩建、赤壁华瑞线业等10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上项目,做强10个税收超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做大50个税收过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8,发展思路及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

31、农业现代化水平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持久动力,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培强做优粮油、林纸、茶麻果和畜牧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实现农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8.3%。创新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快农业基地建设。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的要求,大建基地、建大基地。重点建设35万亩优质稻、30万亩优质油菜、10万亩优质苎麻、20万亩优质水产品、6万亩优质茶叶、3万亩优质猕猴桃等六大基地,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培育以晨鸣纸业为龙头的林浆纸一体化、以天绿香莲为龙头的沧湖

32、生态农业、以赤壁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羊楼洞果茶为龙头的优质茶业等4个“亿元农业产业示范园”,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6家。加大农业品牌的培育力度,抓好松峰茶叶、小乔大米、天绿香莲、帝艺啤酒、福华食品、绿态水果、兴农猕猴桃、宏兴食用油、羊楼洞果茶和晨鸣纸业等十大“农字号”精品名牌,新创省级名牌12个,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10个。,69,发展思路及战略,加快推进旅游兴市战略,着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着力打造赤壁古战场、温泉度假、陆水湖休闲三大旅游品牌,形成区域性和全国性示范景区,带动我市旅游产品的整体升级换代。重点推进赤壁古战场二期、龙佑温泉度假区二期、五龙山温泉休闲度

33、假区、五洪山温泉度假区、风情赤壁度假区、沧湖体育休闲主题公园等六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赤壁古战场快速通道旅游休闲观光带,通过合理布局、景区带动、打造特色,形成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农家餐饮为主的旅游产业带。加快发展旅游商品及宾馆、酒店餐饮业等旅游配套产业,力争引进1家五星级酒店,新增5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发展高标准休闲农庄5个。接待海内外游客200 万人次,门票收入2500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抓住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机遇,加强区域间旅游市场的开发合作,努力将赤壁建成“鄂湘粤三小时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旅游目的地。加大宣传促销。高水平办好第十二届三国赤壁文化旅

34、游节,策划组织好广州、深圳、郑州、武汉、长沙等地旅游产品推介招商会,拓宽客源市场,巩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传统市场,重点开发粤港澳及河南等旅游市场;集中推出“千古风流”、赤壁之战实景演绎等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抓好陆水湖风景区、沧湖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雪峰山旅游区、随阳竹海、羊楼洞和新店明清古街等旅游资源的招商引资和整体开发。,70,“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及2010年工作回顾,“十一五”末,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4.1亿元,比2005年增长1.05倍,年均增长1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6亿元,比2005年增加3.27亿元,年均增长2

35、0.7%。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85家,比2005年净增6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年均增长2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4%,比200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形成了电力、造纸、纺织、建材、机电、食品六大主导产业;培育了纺织服装、机电制造两大产业集群;打造了赤壁经济开发区和蒲纺工业园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3亿元,比2005年增长34.9%,年均增长6.2%;形成了粮油、林特、茶麻果、畜牧水产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培植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三国赤壁古战场、龙佑温泉度假区、陆水湖

36、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旅游景区,陆水湖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赤壁镇荣获“湖北省旅游名镇”称号。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3万人次,门票收入2818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9.1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50.3%、197.3%和253.5%。“十一五”时期,连续两次获得湖北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2009年荣获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城镇化率达到53%。五年来,共投资近40亿元启动重大城建项目100多项,打造出“一河两岸”、“四山一渠”、古城墙、青泉公园等一批城市新景观,建成了赤壁郡都、天骄华庭、博园房产、永邦欧洲城等一批居民小区,

37、城区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6.3%,森林覆盖率达48.5%。,71,“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及2010年工作回顾,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武广高速铁路赤壁北站建成运营,旅游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改造国省干线公路157公里,新建通乡通村公路1364公里,新建改造城乡电网771公里,建成千吨级长江货运码头。城乡环境极大改善。五年来,依法关闭小造纸、小水泥、小炼钢企业55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1%,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城区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0天。陆水湖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逐步改善。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1%;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增长20.7

3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1.5%,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1%。除财政总收入因多种原因未完成任务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完成。,72,2010年工作回顾,一是坚持调结构、提质效,坚定不移地夯实产业基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67%,同比提高

39、20.7个百分点。产业振兴初显成效,出台了关于振兴纺织服装和机电制造产业的实施意见,两大产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20%。投资70.3亿元的蒲圻电厂二期开工建设,投资过亿元的银轮起重工业园建成投产,华润循环产业园及晨鸣纸业二期、华盛20万锭纺纱、长城碳素扩建、大昇印染等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农业生产稳健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20.9亿元,同比增长7.8%。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10个,羊楼洞松峰茶叶在第七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夺得金奖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奖。新增车埠芙蓉小龙虾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个。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收入、门票收入和游客接待

40、量同比分别增长54.7%、35.9%、30.3%。,73,(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坚定不移地把跨越式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全面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将赤壁纳入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总体规划,必将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拓展广阔平台,赤壁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武汉新港赤壁港区建设、蒲圻电厂二期及晨鸣林浆纸一体化等一批重点项目构成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动车组”,武广高速铁路、武深高速公路、赤壁长江大桥、武汉城际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速赤壁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步伐。“十二五”时期我市经

41、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到2015年,实现“44321”目标,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城镇化人口40万人,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少于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不少于1万元,把赤壁建成发展基础坚实、产业结构优化、功能布局合理、文化特色彰显、人民福祉提升的中等规模城市。“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到2015年,实现“44321”目标,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城镇化人口40万人,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少于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不少于1万元,把赤壁建成发展基础坚实、产业结构优化、功能布局合理、文化特色彰显、人民福祉提升的中等规模城市。

42、,74,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推动赤壁新一轮大发展。(1)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要把发展现代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实施“龙头带动、项目推动、集群联动、科技驱动”,重点打造“2+4产业集群”,确保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幅达27.8%和28.1%。突破性发展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两个百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机械电子产业集

43、群,提升机械电子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重点扶持华舟重工、银轮起重等龙头企业,培育“十亿元企业”10家,使机电产业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先导产业和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到2015年,机电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着力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大诚纺织、大昇印染、大昇蒲纺、盛宇纺织等龙头企业。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纺织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纺织服装企业5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数量达到200家。到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75,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突破性发展能源电力、新型建材、轻工造纸、食品饮料四个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电

44、力能源工业。加快推进投资70.3亿元的蒲圻电厂二期建设,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到2015年实现电力能源产业总产值80亿元,将赤壁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业。重点推进华新水泥二期日产4000 吨干法水泥先进生产线项目。充分利用蒲圻电厂粉煤灰,加快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生产。到2015年,建材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建成鄂南重要的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大力提升造纸工业。加快建设林浆纸一体化工业基地,推进晨鸣纸业二期项目建设。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完善造纸碱回收及废水综合治理设施,形成赤壁特色的轻工造纸产业体系。到2015年,实现造纸产业总产值8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林浆纸一体化工业基

45、地。大力发展食品饮料工业。重点扶持赤壁米业、帝艺啤酒、品贵猕猴桃、赵李桥茶厂等龙头企业,带动优质粮油、林竹、茶麻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畜禽水产食品加工业的历史性突破。到2015年实现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60亿元,培育8家省级龙头企业、30家市级龙头企业,努力建成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加快赤壁经济开发区、蒲纺工业园、华润循环产业园和赤壁港区临江产业园建设。按照“开放创新、整合提升”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经济开发区经营理念、发展环境、管理体制创新,将经济开发区建成全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现代制造业集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赤壁港区建设,把赤壁临江

46、产业园建成“产业高地、试验新区、临港新城”。加强与华润集团的全面合作,着力建设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蒲纺工业园建设。同时,积极发展107国道和旅游快速通道沿线的乡镇特色产业,打造一批乡镇工业集中区。到2015年,经济开发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76,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推动赤壁发展的重要基础,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持久动力,努力将赤壁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市。到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增加值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7.4%。加快建设

47、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按照现代农业设施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目标,大办基地、办大基地。重点建设优质稻、优质油菜、特色蔬菜、优质茶叶、楠竹、特色水果等“六大优势板块”,构建粮油、林特、养殖三大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培育以晨鸣纸业为龙头的林浆纸一体化,以天绿香莲为龙头的沧湖生态农业,以余家桥绿态果业为龙头的特色水果,以泉口湖、东港湖等“六区一场”为龙头的名特优水产,以赤壁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羊楼洞“川”茶和汉茶生态产业园为龙头的优质茶业等6个“亿元农业产业示范园”,国家和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48、30家,提升农产品转化增值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及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构建农业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思路,积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100个。,77,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3)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树立“全域赤壁”理念,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着力构建“124”城镇发展格局。按照“重心北移、远期东拓、以城带乡、统筹发展”思路,加快主城区建设,打造107国道、旅游快速通道两条经济走廊,壮大官塘驿、赵李桥、赤壁、车埠四个中心集镇和一批特色乡镇。突出抓好赤壁新区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到“十二五”

49、末,主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面积达到31.2平方公里。加快发展四个中心集镇,将赤壁镇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柳山湖、黄盖湖、余家桥、沧湖开发区等周边地区发展,形成集旅游、现代物流、临港工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密集区;将赵李桥镇建成全省明星口子镇;将官塘驿镇建成水产养殖、楠竹、林特产品加工强镇;将车埠建成以纺织业为主的新兴城镇;全力支持新店、茶庵岭、中伙铺、神山等乡镇发展,形成一批商品集散型、工业主导型、观光旅游型、生态农业型等特色乡镇。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五横五纵”综合交通格局,重点规划、建设赤壁长江大桥、芳世湾跨湖大桥、陆水河大桥,改造升级8条干线公路,

50、建设环陆水湖和沿江公路,争取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从咸宁延伸至赤壁,把赤壁打造成公铁水联运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创新城管综合执法机制,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严格管理私人建房和单位定向开发建房,坚决杜绝违法用地、违规建设,规范农民建房,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向城镇转移。,78,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4)加快推进旅游兴市战略,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到“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把赤壁建设成为“旅游名城、物流新区、金融洼地、宜居新城”。努力将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