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扇形挡片复合模模具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扇形挡片复合模模具设计.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具CAD/CAM程设计说明书双扇形挡片复合模设计(CAD) 院 系 航空宇航工程学院 专 业 飞行器制造工程(钣金与模具)班 号 6403020 学 号 200604032042 姓 名 指导教师 张汉茹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12月 1日 摘 要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双扇形挡片复合模,完成冲孔、落料两道工序。模具为倒装结构,由打杆顶出制件,橡胶垫驱动的卸料板卸除条料。排样方式为单排,由弹性挡料销和导料销定位、导料。模架为中间导柱圆形模架,压入式模柄。使用SolidWorks生成零件实体并完成装配,进而生成装配工程图和相关的零件刚才图。 关键词: 冲孔 落料 倒装 单排 SolidWork
2、s 目 录1. 概论1 1.1 CAD/CAM概论1 1.2 CAD/CAM系统组成1 1.3 SolidWorks简介 12.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2 2.1 垫片冲压工艺分析 2 2.2垫片冲压工艺的确定33.模具结构的确定 4 3.1 模具的形式 4 3.2 定位装置 4 3.3 卸料装置 4 3.4 导向零件 43.5 模架 54.工艺计算 6 4.1 排样 6 4.2 计算冲压力 7 4.3 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8 4.4 计算模具刃口尺寸 85.主要工作零件的设计 9 5.1 落料凹模 9 5.2 冲孔凸模长度及强度校核11 5.3 凸凹模长度,壁厚校核126.其他零件的设计14 6.
3、1 橡胶垫14 6.2 凸凹模固定板14 6.3 垫板15 6.4 卸料板156.5 模座166.5 压力机校核167.SolidWorks实体建模17 7.1 模具的设计顺序17 7.2 零件的实体建模17 7.3 装配模具实体17 7.4 工程图20结束语21参考文献211概论1.1 CAD/CAM概论信息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的中心科学技术,其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行业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将大大减轻科技人员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甚至能够完成人力所不及的工作,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随着计算机计算有关技术的不断
4、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涌现出许多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科学。CAD/CAM技术便是其中之一。CAD/CAM,即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制造,是一门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与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相互渗透、型号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性的技术。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辅助、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及CAD/CAM软件的日益完善,在电子、机械、航空航天、轻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具CAD/CAM是在人的参与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一整套系统。其中,模具CAD完成对采用工艺、模具结构的最优化设计;模具CAM完成对零件的加工制造,并在加工制造工程中实施实时监督、控制、测试和管理。CAM的输出信
5、息直接来自于CAD的输出信息,二者是有机结合的整体。1.2 CAD/CAM系统组成CAD/CAM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和外部设备,软件系统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专业软件组成。CAD/CAM系统的功能不仅与组成改系统的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有关,而且与它们的匹配和组织有关。在建立CAD/CAM系统时,视线应根据输生产任务的需要,选定最合适的功能软件,然后再根据软件系统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硬件系统。1.3 SolidWorks简介SolidWorks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三维设计软件,采用参数化和特征造型技术,能方便、快捷地创建复杂形状的实体、复杂装配和生成工程图。而且参数化
6、的实体能通过对尺寸的修改来进行编辑,实现参数化驱动。SolidWorks和Windows实现无缝集成。“基于Windows的桌面集成系统”不只是一个单一的 设计工具,而是以SolidWorks为核心的各种应用的组合,如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工程数据管理和上课加工等。图形界面友好,用户易学易用。2 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2.1 垫片冲压工艺分析2.1.1 产品结构形状分析图2.1可知,产品为圆片落料、圆片冲孔。产品形状结构简单对称,无狭槽、尖角;孔与孔之间、孔与零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c1.5t要求。(,) 图2.1 双扇挡片 2.1.2 产品尺寸精度、粗糙度、断面质量分析(1)尺寸精度 任务书对冲件的
7、尺寸精度要求为IT12级,查参考文献2知,普通冲裁时对于该冲件的精度要求为IT12IT11级,所以尺寸精度满足要求。(2)冲裁件断面质量 因为一般用普通冲裁方式冲1mm 的金属板料时,其断面粗糙度Ra可达12.53.2,毛刺允许高度为0.050.1mm;本产品在断面粗糙度上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单要求孔及轮廓边缘无毛刺,所以只要模具精度达到一定要求,在冲裁后加修整工序,冲裁件断面的质量就可以保证。(3)产品材料分析 对于冲压件材料一般要求的力学性能是强度低,塑性高,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符合国家标准。本设计的产品材料为20钢,属优质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是强度、硬度低而塑性较好,非常适合冲裁加工。另外
8、产品对于厚度与表面质量没有严格要求,所以尽量采用国家标准的板材,其冲裁出的产品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就可以保证 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4)产量 30万件 由产品的生产数量30万件可知,产品批量为中等批量,适合采用冲压加工的方法,最好采用复合模或连续模。22 垫片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完成此工件需要冲孔、落料两道工序。其加工方案分为3种,件表2.1。 表2.1 工艺方案序号工艺方案结构特点1单工序模生产:落料冲孔(或冲孔落料)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且两道工序中的定位误差,将导致中心孔的位置精度难以保证
9、。2复合模生产:落料-冲孔复合同一副模具完成两道不同的工序,大大减小了模具规模,降低了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难以提高压力机等设备的使用效率;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能可靠保证中心孔的位置精度。3连续模生产:冲孔-落料连续同一副模具不同工位完成两道不同的工序,生产效率高,模具规模相对第二种方案要大一些,模具成本要高;两道工位之间的定位要求非常高;否则无法保证中心空的位置精度。根据本零件的设计要求以及各方案的特点,决定采用第2种方案比较合理。3 模具结构的确定3.1 模具的形式 复合模又可分为正装式和倒装式。3.1.1 正装式特点 工件和冲孔废料都将落在凹模表面上,必须加以清除才能进行
10、下一次冲裁,因此操作不方便,也不安全,对多孔工件不宜采用,但冲出的工件表面比较平直。3.1.2 倒装式特点冲孔废料由冲孔凸模冲入凹模洞口中,积累到一定数量,由下模漏料孔排出,不必清除废料,操作方便,应用很广,但工件表面平直度较差,凸凹模承受的张力较大,因此凸凹模的壁厚应严格控制,以免强度不足。经分析,此工件有两个孔,若采用正装式复合模,操作很不方便;另外,此工件无较高的平直度要求,工件精度要求也较低,所以从操作方便、模具制造简单等方面考虑,决定采用倒装式复合模。3.2 定位装置 采用伸缩式挡料销纵向定位,安装在橡胶垫和活动卸料板之间。工作时可随凹模下行而压入孔内,工作很方便。3.3 卸料装置
11、3.3.1 条料的卸除 采用弹性卸料板。因为是倒装式复合模,所以卸料板安装在下模。 3.3.2 工件的卸除 采用打料装置将工件从落料凹模中推下,落在模具工作表面上。3.3.3 冲孔废料的卸除下模座上采用漏料孔排出。冲孔废料在下模的凸凹模内积聚到一定数量,便从下模座的漏料孔中排出。 3.4 导向零件 导向零件有许多种,如用导板导向,则在模具上安装不便而且阻挡操作者视线,所以不采用;若用滚珠式导柱导套进行导向,虽然导向精度高、寿命长,但结构比较复杂,所以也不采用;针对本次加工的产品的精度要求不高,采用滑动式导柱导套极限导向即可。而且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安装比较简单,操作又方便,还可降低成本。 3.5
12、模架 若采用中间导柱模架,则导柱对称分布,受力平衡,滑动平稳,拔模方便,但只能一个方向送料。若采用对焦导柱模架,则受力平衡,滑动平稳,可纵向或横向送料。若采用后侧导柱模架,则可三方向送料,操作者视线不被阻挡,结构比较紧凑,但模具受力不平衡,滑动不平稳。 本设计决定采用中间导柱模架。4 工艺计算4.1 排样 零件外形为圆形 ,可以采用单排、交叉双排或多排;考虑到零件为中等批量生产,如果采用交叉双排或多排,则模具尺寸和结构就会相应增大,从而增加模具生产成本,所以本设计决定采用单排结构。如图4.1所示。图4.1 排样图 4.1.1 搭边查参考文献1 ,确定搭边值,。当时 4.1.2 条料宽度采用无侧
13、压装置,所以(Z=0.1,A=0.5)mm 4.1.3 材料利用率 式中 板料(带料或条料)上实际冲裁的零件数量; 零件的实际面积; 板料(带料或条料)长度; 板料(带料或条料)宽度;若取工件数量14件,则料长为 mm取 mm所以条料规格为所以材料利用率为 4.2 计算冲压力 4.2.1 冲裁力 冲裁力公式为 (4-1) 式中 冲裁力; 冲孔冲裁力; 落料冲裁力。4.2.1.1 冲孔冲裁力 (4-2)式中 K系数(取K=1.3); 孔的个数,。 冲孔周长,mm; 材料厚度,mm; 材料抗剪强度,查参考文献2知20钢,392MPa,取MPa。所以 N = 27.3KN4.2.1.2 落料冲裁力。
14、 (4-3) mm 所以 N = 118.4KN4.2.2 卸料力。 (4-4) 式中 卸料系数,查参考文献1知0.06,取。 所以 KN4.2.3 推料力 (4-5) 式中 推料系数,查参考文献1取。 同时卡在凹模洞孔内的件数,。 所以 KN4.2.4 顶件力 (4-6) 式中 顶件系数,查参考文献1取。 所以 KN 4.2.5 总冲压力冲裁时,压力机的压力值必须大于或等于冲裁各工艺力的总和,即大于总的冲压力。总的冲压力根据模具结构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当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和下出件的模具时,总的冲压力为KN 初选压力机:J23-25。 4.3 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由于该零件完全对称于相互垂直大大两条
15、多层次线,所以模具的压力中心在几何图形的中心。 4.4 计算模具刃口尺寸 模具采用复合模结构,计算刃口尺寸时宜采用尺寸转换法计算。 零件上包含四个尺寸:落料尺寸,;冲孔尺寸; 所以基准型面尺寸为: 式中 磨损系数,查参考文献1取 = 0.5; 基准型面(凹模)制造公差,取; 基准型面(凸模)制造公差,取; 工件的制造公差。 查参考文献1知刃口始用间隙为mm,mm。 所以凸凹模尺寸为: 凹模尺寸:, ,。 凹模尺寸校核:按双面间隙0.16配修凹模,则, 。对照零件尺寸,该法可用。5 模具工作零件的设计计算5.1 落料凹模落料凹模尺寸如图5.1所示。图5.1 落料凹模尺寸5.1.1 厚度 (5-1
16、)式中 凹模的理论厚度。mm进一位取整数取 mm查参考文献4知刃磨余量为 。所以凹模厚度为 31+6 = 37mm。因为落料冲裁力,所以凹模厚度应小于25mm。所以将凹模做成一块凹模板和一块夹板相拼的结构。综合模具结构设计,取凹模厚度mm,夹板厚度为13mm。5.1.2 凹模板直径 零件外形为圆形的一部分,而且完全对称,所以将凹模板做成圆形。 (5-2) 式中 切断轮廓线到凹模边缘的尺寸,轮廓为平滑曲线时,。 所以 mm 查参考文献2按推荐值取 mm 5.2 冲孔凸模长度及强度校核 冲孔凸模尺寸如图5.2所示。5.2.1 冲孔凸模长度如图所示 (5-3) (0.60.8) 式中 凸模固定板厚度
17、; 冲孔凸模厚度,mm; 凸模自由长度。 图5.2 凸模尺寸所以 (0.60.8)=(0.60.8)912mm,取10.5mm。 mm(考虑到在落料前冲孔凸模先接触板料,所以取 mm)。所以 mm5.2.2 凸模强度(压应力)校核校核公式为 (5-4)式中 凸模最小断面积,; 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凸模材料选用Cr12MoV,查参考文献2知,(10001600)MPa,取1200 MPa。因为 MPa所以凸模强度校核符合要求。5.2.3 凸模刚度(细长杆失稳)校核。校核公式 ()式中 凸模最大自由高度; E 凸模材料弹性模量,一般取MPa; 凸模最小断面惯性矩,圆形断面; 支承系数,无导板导向
18、;安全系数,钢取23。 代入公式得 mm实际 mm。所以压力机合格,可用。 7 SolidWorks实体建模 7.1 模具的设计顺序在进行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时,需首先根据条料排样图确定总体结构,然后一次为基础,详细设计其中的组成零件。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自顶向下的设计过程。模具组成零件的形状除受成形工艺形状约束外,还受其在模具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他零件的关系约束,只有总装在结构基础上,才能获得零件的相关约束,进行零件的设计。 为此,在利用SolidWorks进行建模时,应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模式,依次实现模具结构及零件的设计。具体表述为:首先,根据条料排样图确定模具的总体框架结构,从典型结构库中实体化
19、一种导向结构图,然后直接在该总体结构下,设计其他相关模具零件,以使零件设计和装配设计相关联。这样,在设计某一零件时,其相关零件的形状变化可被自动处理,从而保证设计结构一致性。当零件设计完成后,可将装配结构中的每一零件输出到相应的文件中,用来产生相应零件的工程图,并标注相关尺寸、技术要求等。7.2 零件的实体建模 通过前面的设计可知,该套模具共包含28种零件,其中6种标准可从软件的零件库中调用,剩余的22种则要有设计者之间设计。 在SolidWorks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曲面转换为实体,下面为两种典型的零件的画法。(1) 凹模板 操作步骤为:1.在草绘平面内作凹模板外形、刃口和销孔;2.用拉伸
20、命令将平面拉伸为实体;3.用异性孔向导命令端面上相应的位置作出螺纹孔;4.用环形阵列命令作出另外两个螺纹孔;4.用拉伸切除命令作出大孔。(2) 凸凹模 操作步骤为:1.用旋转命令作出凸凹模的外形;2.用拉伸切除命令分别在上下端面作出冲孔孔和漏料孔;3.用拉伸切除命令在下端面上作出销孔。7.3 装配模具实体7.3.1 装配体装配的概念在工程中非常重要,SolidWorks能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将零件进行装配合成。装配体的零部件可以包括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其他的装配体。将一个零部件放入装配体,这个零部件才会与装配体文件产生链接的关系。装配体文件不能单独存在,要和零部件一起存放才有意义,同时对零部件
21、文件的任何改变都会更新装配体。传统的设计方法有两种:(1) 自下而上设计法 此为比较传统的方法。在自下而上设计中,线建立零件,并将之插入装配体,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各个零件进行配合。它的有点是:由于零部件是独立设计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及重建行为更为简单。使用自下而上设计法可以专注于单个零件的设计工作。在不需要控制零件大小和尺寸的参考关系时,该方法较为适用。 图6.1 模具装配体(2)自上而下设计法自上而下设计法从装配体中开始设计,这时两种设计方法是不同之处。使用一个零件的几何体来帮助定义另一个零件,或生成组装零件后,才添加特征。本设计中的模具结构较为简单,故采用第一种设计法。装配体如图6.1所示
22、。7.3.1 干涉检查零件装配完成以后,个别零件之间可能出现型号干涉的情况,需对装配体进行干涉检查;否则零件有可能无法安装或正常工作。需对零件重新进行装配或修改零件尺寸,直到消除干涉为止,表明各个零部件被正确安装,可以正常工作。干涉检查结果如图6.2所示。图6.2 干涉检查7.3.2 爆炸视图爆炸视图又称为系统图或分解图,一般用于显示零件组装流程、操作手册或说明书等.如图6.3所示。图7.3 爆炸视图7.4 工程图刚才图对于产品设计而言有重要作用,它是传递产品信息的规范。在3D零件制作完成以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绘制2D展开。在SolidWorks中,可以直接由实体生成二维的投影图,然后再对二
23、维图形进行诸如剖视、标注等基本操作,最终完成工程图的绘制。结束语本次的模具CAD/CAM课程设计,完成了对垫13 的工艺分析,确定了生产该零件所需的复合模的结构形式,通过计算得到了具体零件的尺寸。成功利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对各零件的三维实体件建模,并对零件进行装配得到装配体,最终由装配体生产装配图和相关的零件图。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冷冲模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了SolidWorks的操作方法。总的来说,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1 王秀凤等编著.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42 江维健,林玉琼,许华昌编.冷冲压模具设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3 田嘉生,许正颜编.冲模设计基础.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94 周玲编著.冲模设计实例详解.北京:划线工业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