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49788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一年十一月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一)区域产业发展基础1(二)专业发展现状3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4(一)专业发展建设总体目标4(二)专业发展建设具体目标4(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6三、专业建设内容7(一)校企合作,探索“2+0.5+0.5”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7(二)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9(三)师资队伍建设12(四)实训条件建设16(五)服务能力提升建设19四、改革举措20(一)课程体系的改革20(二)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20(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1(四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1五、项目绩效考核22(一)绩效考核内容22(二)项目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22六、专业建设预算27七、保障措施28(一)组织保障28(二)资金保障29(三)制度保障29福建省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福建省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05年5月13日,福建省南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学院由福建省建阳迁往福建省南平市江南新区,历经3年艰苦建设于2009年9月学院全体师生正式入驻江南新校区,顺利完成学校整体搬迁工作。2007年9月学院启动评建工作, 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

3、,重在建设”的方针,深入开展各项评建工作。经过3年多来的努力,学院于2011年2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秉承“笃行善思,致用创新”的校训,坚持“立足闽北,服务海西,为建设海西绿色腹地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依托行业,面向社会,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

4、知(教职成20111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要求。结合南平市十二五规划和学院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区域产业发展基础我国现阶段的支柱产业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建筑业、钢铁行业等发展势头良好,作为基础产业的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的核心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它的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高达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装备制造业是高技术的载体及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我国装

5、备制造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则针对海峡西岸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需要,实施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装备制造等一批人才培

6、养培训专项规划,积极培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的新兴交叉学科,重点建设好一批直接为产业优化升级服务的工程类学科,加强建设一批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的学科。支持高等学校增设一批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海洋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现代服务业类等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要求到2015年工学类在校生占35以上。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则针对我市特有情况阐明了未来五年南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其中特别

7、指出要把我市打造成“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要求我们立足海西,着眼未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海西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为推动海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全面贯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在抓特色、抓结合、抓创新、抓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为海西建设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人才。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立足海西,为本地经济服务,就要求我们专业设计要有地域针对性,所以本地区的经济结构和需求是我们首要分析和服务的目标。闽北经济带及周边地区是中小型机床、拖拉机及耕作机械、汽车零部配件、粮油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设备的重要生产基

8、地;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聚集带,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子行业的行业背景,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机械制造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维护、运行检测、设备操作、设备营销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年需求量达3000人左右。在南平市“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指导下,几大工业集中区迅速发展起来,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特别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面人才。根据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南平工业总量将迅速扩张、工业比重持续提升。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已成当务之急。(二

9、)专业发展现状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于2007年开办,当年开始招生,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机电专业群的主干专业,机电专业群现有4个专业: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其中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在校大专学历学生达199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从申办开始就采用“工学结合”“双证制”建设思路,积极与企业沟通联合,企业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并于2009年成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和学院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取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营造真实的工业生产环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产学结合的课程改革

10、,开发实训教材,邀请部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编写适应“双证制”教学的实训教材。与更多的企业联合,加大顶岗实习时间和过程管理力度。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更好地为闽北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机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重点专业建设,使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与企业合作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形成“工学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11、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核心课程的建设、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使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各专业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目前,该教学团队拥有专兼职教师21人,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23.8%,其中专职教师11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0人,技术职称均为中级及以上,兼职教师占教学团队的47.6%。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按照“工学结合”的真实职业环境进行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已初具规模。现有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共拥有各种机加工机床29台,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共拥有数控机床9台。数控仿真实训室一个,钳工实训

12、室共拥有钳工操作台60个工位,CAD/CAM仿真室等一批设备先进、实操性强的实训室。学院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国营东海机械厂、福建南平德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福建省华闽南配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安达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等具有规模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推进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建设总体目标立足海西建设,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围绕闽北地区机械制造业基地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操作通用机械设备和数控加

13、工设备的能力。培养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一线管理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机械设计与制造是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岗位化”形成为主线,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同步、技能培训与岗位要求同步,职业素养教育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并按照机械加工工作过程构建与“工学交替”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加强“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带动本专业群的提升,2010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被确定为学院重点专业,争取2013年将该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二)专业发展建设具体目标以培养面向闽北制造业生产建设一线

14、的、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工学结合,交替渗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紧紧围绕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基础,构建基于“学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有机结合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最终建设成为闽北大、中、小机械制造类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区域职工培训服务中心。1. 校企合作,探索“2+0.5+0.5”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围绕闽北区域经济特色,深化校企合作,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密切联合周边企业、专家,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企业新形式下对学生的需求,第五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工学

15、结合,交替渗透”模式,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包括编程设计能力、产品加工检验能力、设备维护能力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企业介入教学,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采取“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以赛代练、以训代学”等多种方式灵活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能力要求和就业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以上培养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修读,实施“2+0.5+0.5”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 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邀请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的具体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

16、了充分的论证和修订,并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技术专家的参与指导下,确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总结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岗位任务描述,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院级优质精品课程5门,争取2门省级精品课程;建立5门网络课程;与企业合作编写3本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建设高水平的与闽北区域内高、中职院校实现资源共享的专业系统教学资源库和专业素材资源库。3. 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学院计划用二年时间(2012-2013)

17、投入36万元,用于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1、专任教师队伍:培养骨干教师5名,专任教师15名,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85%,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达20%,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达30%。力争承担省级教育科研立项规划课题1个,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1个以上,组织自主开发相应课程辅助教学软件。2、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制定兼职教师任职标准、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聘请1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以及聘请1名教育专家担任本专业专业建设顾问。同时,建立相应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实现专兼职教师比例1:1,达到实践技能课程50%以上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授课的目

18、标。4. 实训条件建设在原有实训基地设备的基础上投资13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支持35万元)进一步扩充机械设施设备,使基地拥有机械设备125台(套)以上,新建机械加工中心1个、钳工拆装实训室1个等。建成后一次可提供3040名学生进行普车加工实训项目实训,可提供20-30名学生进行普铣加工、数控机床维护、模具制造等实训项目实训。5. 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机械专业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及技能鉴定,每年为地方进行中、高级工职业资格鉴定,转移农村劳动力及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等社会服务。具体计划如下1、为合作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为闽北区域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012至2013年拟培训100人次左

19、右。2、积极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闽北区域高职、中职院校骨干教师提供实践进修服务,通过提供CAD制图员等级证、钳工等级证、车工等级证、数控编程工艺员、数控车床操作工等职业资格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3、为闽北区域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服务。(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海西区域经济,面向现代制造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机械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信、敬业、有责任心、适应社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的住、用的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

20、,探索“2+0.5+0.5”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从申办开始就采用“工学结合、双证制”建设思路,并积极与企业沟通联合,同时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企业和学院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取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营造真实的工业生产环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与对应的岗位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与相应的职业能力 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车间操作工岗位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首岗能力机械设备的装配能力车间技术员岗位机械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

21、施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装设计与制造能力CAD/CAM应用能力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能力车间管理岗位生产组织与调度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工时定额、材料定额计算能力其他岗位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能力1)专业能力:掌握车工、钳工、机加工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掌握机床、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及制造、机床设备的操作及编程、三维CAD/CAM软件的应用,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等能力。2)方法能力:掌握对专业知识自我学习的方法,具有基本的工程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又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核心技术学习能力。3)社会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备吃

22、苦耐劳、踏实工作的职业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校企携手,由本专业指导委员组织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高职教育专家,以及专业带头人共同研讨制订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携手共同进行专业改革、课程开发与建设,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全面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工艺技术研究,协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定期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同时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强化学生操作能力训练,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产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构建 “2+0.5+0.5”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教学做结合阶段(2.0)第一、二学年在专业教室和实训室,以“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23、学生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重点培养机械制图、机械设计、车工工艺与实训以及数控编程与加工等基本技能。2工学结合,交替渗透阶段(0.5)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交替渗透”模式,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包括编程设计能力、产品加工能力、机床检修能力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企业介入教学,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订单培养。半工半读。项目导向。以赛代练:建立大赛与选修课程学分置换机制,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以训代学:到科研院所、企业、兄弟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参加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专项进修培训,认可进修培训结果和相应学分。

24、学生可以根据能力要求和就业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以上培养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修读。3顶岗实习阶段(0.5)学生在最后半年到企业,通过岗位锻练,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资金投入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 单位:万元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合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2244质量管理体系建立1122校企合作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1233合计4599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度表建设内容2012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10月(

25、预期目标、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目标:完成2011年度人才市场需求、专业岗位能力调研;完成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称职状况调查;制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2+0.5+0.5”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学结合,交替渗透阶段(0.5)”培养教学计划。2011级学生按新的计划运作。验收要点:调查报告; 2011级“2+0.5+0.5”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新计划执行情况。预期目标:完成2012年度人才市场需求、专业岗位能力调研;完成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称职状况调查;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2+0.5+0.5”人才培养方案和“工学结合,交替渗透阶段(0.5)”培养教学计划。2011级学生按新

26、的计划运作,深化。2012级学生按新的计划运作。验收要点:调查报告;2011、2012级“2+0.5+0.5”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新计划执行情况。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预期目标:建立企业、社会、家长及学生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完善内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学生初次就业率92%以上、就业率95%以上、“双证书”100%,企业、家长、学生满意率98%以上。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验收要点:1.家长对专业培养满意度调研原始资料及报告2.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满意度调研原始资料及总结3.学生初次就业率92%以上,就业率95%以上4.学生获证统计表5.企业、家长、学生满意率98%以上原始资料6.企业参与人才培

27、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证明预期目标:建立企业、社会、家长及学生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完善内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学生初次就业率92%以上、就业率95%以上、“双证书”100%,企业、家长、学生满意率98%以上。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验收要点:1.家长对专业培养满意度调研原始资料及报告2.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满意度调研原始资料及总结3.学生初次就业率92%以上,就业率95%以上4.学生获证书统计表5.企业、家长、学生满意率98%以上原始资料6.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证明校企合作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预期目标:通过调研、制定、实施、评价和反馈,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验收要点

28、:1.调研报告。2.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相关文件。3.2012年实施校企合作的佐证材料。4.2012年校企合作的评价和反馈意见。5.校企合作阶段性总结。预期目标:通过调研、制定、实施、评价和反馈,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验收要点:1.调研报告。2.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相关文件。3.2013年实施校企合作的佐证材料。4.2013年校企合作的评价和反馈意见。5.校企合作阶段性总结。(二)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紧贴闽北经济发展需求,结合机械制造业发展实际,按照职业岗

29、位群的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核心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体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1、课程建设通过项目的建设, 本专业在完成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标准研制的基础上要完成5门精品课程和5门网络课程建设课程名称负责人建设内容预期目标完成时间机械工程材料郑志敏等 以省级精品课程评定标准为依据,修订教学大纲,改革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建立试题库,制作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修订课程考核办法。精品课程2013年10月机械设计基础游年华等2013年10月计算机辅助设计陈婉华等以院级精品课程评定标准为依据,修订教学大纲,改革课程内容,建立试题库,制作教学录像、

30、多媒体课件,修订课程考核办法。2013年10月计算机辅助制造冯上建等2013年10月工程力学黄华等2013年10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黄华等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建立试题库,制作多媒体课件,修订课程考核办法。网络课程2012年10月机械制造工艺薛命全等2012年10月机械制图刘菡华等2012年10月数控编程与操作游年华等2012年10月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李旻等2012年10月2、教材建设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易教、易学、符合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固化到教材中,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本

31、专业实训教学的特色教材3本。实训教材(指导书)建设名称责任人建设内容完成时间车工工艺与实训实训教材建设徐增勤建设车工工艺与实训优质实训课程2012年10月机械制造实训实训教材建设徐增勤建设机械制造实训优质实训课程2013年10月数控加工操作与实训实训教材建设游年华建设数控加工操作与实训优质实训课程2013年10月3、专业资源库建设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动态更新积累的方式,建设本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又突出本专业及其所属行业特色。到2013年10月,建成专业教学系统资源、专业素材资源库。(1)专业教学系统资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32、、教学计划、实训指导等资源;(2)专业素材资源库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和机械工艺的相关图片、视频、文本资料和视频教学等资源;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源平台,充分发挥示范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服务能力,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资金投入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 单位:万元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合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精品课程5门2244网络课程5门3 25 5实训教材3本2244专业教学系统资源库1122专业素材资源库3366合计

33、11102121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进度表建设内容2012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1、精品课程5门预期目标:建设精品课程2门。验收要点:按照精品课程要求2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预期目标:建设精品课程3门。验收要点:按照精品课程要求3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争取2门省级精品课程。2、网络课程5门预期目标:为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遴选专业课程中建设基础较好的2门课程建成网络课程,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验收要点:将2门课程的教学资料全部上网共享,并达到网络课程标准。预期目标:借鉴前3门网络课程的经验,增加

34、网络课程的门数,不断提高网络课程的建设水平,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验收要点:将3门课程的教学资料全部上网共享并达到网络课程标准。3、实训教材3本预期目标:结合专业特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完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训教材,更好地辅助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验收要点:完成1本实训教材;预期目标:结合专业特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完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训教材,更好地辅助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验收要点:完成2本实训教材;4、专业教学系统资源预期目标:为规范人才培养标准,共享专业建设资源,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业教学系统资源库,内容科学、可借鉴性强。验收要点:专业教学系统资源中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专

35、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指导等,内容科学适用,具有借鉴、参考与示范价值。预期目标:为规范人才培养标准,共享专业建设资源,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公共服务平台,继续补充改进专业教学系统资源库,使内容更科学、可借鉴性更强。验收要点:对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指导等进行动态调整,使内容更加科学适用,借鉴、参考与示范价值更高。5、专业素材资源库预期目标:为积累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等,通过购买、收集与制作等途径,建设专业素材资源库。验收要点:资源库中相关图片、视频、文

36、本资料等种类、数量丰富。预期目标:为积累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继续通过购买、收集与制作等途径,建设专业素材资源库。验收要点:更新和补充各种专业素材资源,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三)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学院计划用二年时间(2012-2013),用于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5名,专任教师15名,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85%,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达20%,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达30%。力争承担省级教育科研立项规划课题1个,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1个以上,组织自

37、主开发相应课程辅助教学软件。制定兼职教师任职标准、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聘请1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建立相应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实现专兼职教师比例1:1。达到实践技能课程50%以上、其他课程20%以上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授课的目标。按照学院教师高职教育任教资格证实施办法,所有教师均通过高职教育能力水平测试,获得教师高职教育任教资格证书。1、专业带头人培养从本专业教师中选拔1名高职称和1名高学历、具有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工作经历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每年安排1人次到国内外高校或企业研修1个月,1人次到国内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修,1人次到企业顶岗实践2个月,统筹安排2人到国内培训

38、机构进修,并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外出学习交流、参加专业竞赛、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等,到2013年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2、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进修培训、社会实践、加强科技活动培养、参加高职教育研讨、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等措施,培养专业教学骨干5名,所有骨干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成为专业带头人的助手,形成“传、帮、带”的教学梯队,做到专业建设后继有人。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建立专业教师轮岗实习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实训中心作为师资培养基地的作用和校外实训基地优势,分期分批安排中青年教师到校内实训中心,去合作企业挂

39、职现场工程师、技师,参与企业一年以上的产品开发、工艺规程编制、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高新设备的操作等工作,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参加国内外培训机构专业技能培训,使85%以上教师具有“双师”素质,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并取得相应工种技能证书。4、聘任兼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制定兼职教师任职标准、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聘请1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建立相应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实现专兼职教师比例1:1。达到实践技能课程50%以上、其他课程20%以上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授课的目标。实施学校兼职教师的“岗前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教

40、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进行经常性的教学业务交流;组织教学观摩,安排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设计,保证兼职教师参加教育培训、课程建设、教研活动每学年不少于8次,提高兼职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育人能力,提升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总体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 单位:万元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合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2244培养骨干教师5人3366教师服务能力建设224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2244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1122教师进修学习、企业锻炼661212特聘专家2244合计18183636师资队伍建设

41、进度表建设内容2012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10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1、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预期目标:重点培养徐增勤,针对其企业服务与管理工作验丰富的现状,着重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深造,并提高其技能水平;派遣参与对外交流学习,达到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的要求。验收要点:1.外出学习交流1次;2.国内同类院校教学交流学习;3.承担课题或教改项目1项。预期目标:重点培养黄华,针对其理论水平较高,教科研能力较强,但相关管理实践经验欠缺的现状,着重加强现代机械企业经营管理实践锻炼,并加强与企业的应用性合作课题研究,使其达到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的要求。验收要点:1.外出学习交流1次;2

42、.国内同类院校教学交流学习;3.机械企业实践2个月以上;4.承担课题或教改项目1项。2、培养骨干教师5人预期目标:着重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和管理、技能素质的提升,并进一步加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较强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验收要点:1.5人国内培训或到企业顶岗实践1个月以上2.5人外出交流学习或参加高职教育培训1次 预期目标:5人全部达到双师素质骨干教师的要求验收要点:12人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教学能力强、理论和技能水平高25人国内培训或到企业顶岗实践1个月以上35人外出交流学习或参加高职教育培训1次45人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3、培养双师素质教师7

43、人次预期目标:根据年轻专业教师偏重理论,实践操作技能欠缺的现状,着重加强实践操作的锻炼和双师素质培训,使其成为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双师素质教师。开展双师培养素质培训4人次。验收要点:12人次到校外企业顶岗实践1个月以上2. 2人次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预期目标:在继续提高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的同时,着重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增加实践锻炼经历,使其成为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双师素质教师。开展双师培养培训3人次。验收要点:13人次到校外企业顶岗实践1个月以上2. 3人次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4、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20人次预期目标: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必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实际,聘请企业业

44、务骨干和具有一定特长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讲授并担任学生的综合实习指导任务。验收要点:1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职称或知名企业业务骨干。2承担实践技能课程50%以上教学任务,年人均指导实习学生5人以上。预期目标: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必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实际,聘请企业业务骨干和具有一定特长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讲授并担任学生的综合实习指导任务。验收要点:1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职称或知名企业业务骨干。2承担实践技能课程50%以上教学任务,年人均指导实习学生5人以上。5、教师服务能力建设预期目标: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必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实际,承

45、担部分实践课程的讲授并担任学生的综合实习指导任务。验收要点:每位教师至少承担1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指导综合实习及顶岗实习。预期目标: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必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实际,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讲授并担任学生的综合实习指导任务。验收要点:每位教师至少承担1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指导综合实习及顶岗实习。6、教师进修学习、企业锻炼预期目标:根据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岗位群需要,选派3名参加进修学习或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学能力。验收要点:能够承担核心课程教学或实践实训指导。预期目标:根据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岗位群需要,选派3名参加进修学习或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学能力。验收要点:能够承担核心课程教学或实践实训指导。7、特聘专家1人/年预期目标:根据机械专业群建设需要,聘请机电类专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培训专业教师,带动优秀教师成长。验收要点:每年来校指导专业建设;举办学术讲座或教师业务培训2次以上;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1项。预期目标:根据机械专业群建设需要,聘请机电类专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培训专业教师,带动优秀教师成长。验收要点:每年来校指导专业建设;举办学术讲座或教师业务培训2次以上;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1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