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塑件轴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5111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塑件轴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毕业设计(论文)塑件轴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毕业设计(论文)塑件轴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毕业设计(论文)塑件轴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毕业设计(论文)塑件轴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塑件轴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塑件轴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设计 塑件轴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ANALYSIS OF THE INJECTION PROCESS AND DESIGN OF THE MOULD PLASTICS SHAFT由于部分原因,说明书已删除大部分,完整版说明书,CAD图纸等,联系153893706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专业及班级: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指导老师及职称: 学 部:理工学部 提交日期:2012年5月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2、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同时,本论文的著作权由本人与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指导教师共同拥有。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 前言21.1 研究意义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41.3 发展方向52 塑件的工艺分析52.1 塑件的组成工艺分析52.2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6 2.2.1 塑件尺寸结构分析6 2.2.2 塑件尺寸精度分析6 2.2.3 表面质量析7 2.2.4 脱模斜度72.3 塑件的体积重量72.4 浇注系统的设计83 型腔

3、数的确定及浇注系统的设计83.1 分型面的分析83.2 型腔数的确定103.3 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103.4 浇注系统的设计10 3.4.1 主流道的设计10 3.4.2 分流道的设计10 3.4.3 浇口的设计114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124.1 斜导柱的设计12 4.1.1 斜导柱的基本形式12 4.1.2 斜导柱倾斜角的选择13 4.1.3 斜导柱长度的计算14 4.1.4 斜导柱直径的计算154.2 侧滑块的设计154.3 导滑槽的设计154.4 锲紧块的设计165 模具成型零件的设计165.1 凹模结构形式的选择165.2 凹模及型芯工作尺寸的计算16 5.2.1 型腔和型芯尺

4、寸计算166 推出机构的设计与计算176.1 推出机构设计的原理176.2 脱模力的计算186.3 推杆直径的计算187 温度调节系统188 注射机与模具各参数的校核198.1 注射量的校核198.2 锁模力的校核198.3 安装参数的校核199 成型零件加工工艺2010 结论 21参考文献21致谢22附录23塑件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摘 要:根据给定塑件轴的尺寸和结构要求,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幅一模两腔的注塑模具。改设计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同

5、时简单的编制了模具的加工工艺。整个设计过程表明该模具能够达到此塑件所要求的加工工艺。设计出来的模具以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实现塑件轴的高效、自动化生产。关键词:塑件轴;注射模具;加工工艺;零件图Analysis of the Injection Process and Design of the Mold Plastics Shaft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iven plastic shaft size and structural requirements,the technology of plastic parts for analysis and compa

6、rison,the final design of an injection mold of a mold with two cavity.The design process from the product structure,the concrete structure of the mold,the mold casting system,mold forming part of the structure ,the roof system,cooling system,the choice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related parame

7、ters of the check,have the detailed design,at the same time,simple preparation of the mold process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that the mold can achieve the required pieces of plastic,processing technology.The design of the mold can meet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realize the plastic shaf

8、t efficient and automated production. Key Words: Plastic axis; Injection mold; Processing technology; Parts drawing1 前言1.1 研究意义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1。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模具生产技

9、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模具行业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产品的开发能力,汽车工业中新车型的开发与批量生产,家电工业及日用品工业的产品开发等都与模具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模具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模具技术已成为技术发展中最具活力、创造效益最高的应用领域。同时,模具工业也是普及、应用最成熟的行业之一。模具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它具有单件生产和对特定用户的依赖特性。就模具行业来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能采用通常的引进产品许可证和技术转让等方式,而主要

10、是引进已经商品化了的CAD/CAM/CAE软件和精密加工设备等。新兴的模具CAD技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愿望。近年来,CAD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大大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提高了制模质量和复杂模具的制造能力。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复制,能够复制出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制品,是一种适宜大批量生产的工艺。模具是塑料成型加工的一种重要的工艺装备,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特别是在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塑料模具的应用极其广泛,在各类模具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各类模具设计、制造和研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模具之一。而注塑模具亦成为制造塑料制造品的主要手段之一

11、,且发展成为最有前景德模具之一。注射成型是当今市场上最常用、最具前景的塑料成型方法之一,因此注塑模具作为注塑模的一种,就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1.2 国内外现状 在讨论注塑模设计之前,先要对国内外的塑料模具工业的状况、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清晰地了解,这也就使我们对本课题的意义有所了解。首先要对模具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加点等工业产业品的基础工艺装备之一。作为工业基础,模具的质量、精度、寿命对其他工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被称为“工业之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容置疑的作用。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

12、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础”;德国则认为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始动力”。日本模具产业值达到年产13000亿日元,远远超过日本机床总产值9000亿日元2。如今,世界模具工业的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了新型的电子工业。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他各类模具约占11%3。 塑料模具工业是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的工业。自塑料问世后的几十年以

13、来,由于其原料丰富、制作方便和成本低廉,塑料工业发展很快,他在某些方面以取代了很多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水泥、橡胶、皮革、陶瓷、木材和玻璃等,成为各个部门不可缺少的材料。 目前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都广泛地使用着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特别是在办公设备、照相机、汽车、仪器仪表、机械制造、交通、电信、轻工、建筑业产品、日用品以及家用电器行业中的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冰箱和手表的壳体等零件,都已经向塑料化方向发展。近几年来由于工程塑料制件的强度和精度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各种工程塑料零件的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预计今后后随着微型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汽车的微型化,塑料的应用将覆盖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尤

14、其是在国防和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中占有越来越大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的塑料量已超过有色金属产量的总和。 塑料模具就是利用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工艺基础装备。用塑料模具生产的主要优点是制造方便、材料利用率高、生产率高、产品的尺寸规格一致,特别是对大批量生产的机电产品,更能获得价廉物美的经济效果。塑料模具的现代设计与制造和现代塑料工业的发展有极密切的关系。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塑料模具工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1999年中国大陆制造工业对模具的总市场需求量约为330亿元,今后几年将以每年10%已上的速度增长。对于大型、精密、复

15、杂、长寿命模具需求的增长将远超过每年10%的增幅。汽车、摩托车行业的模具需求将占国内模具市场的一般左右。1999年,国内汽车年产量为183万辆,保有量为1500万辆,预计到2005年汽车年产量将达到600万辆。仅汽车行业就将需要各种塑料件36万吨,而且前的生产能力仅为20多万吨,因此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家用电器,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国内的市场很大。目前,我国的彩电的年产量已超过3200万吨,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年产量超过了100万台。家用电器行业的飞速发展使之对模具的需求量极大。到2010年,在建筑与建材行业方面,塑料门窗的普及率为30%,塑料管的普及率将达到50%,这些都会大大增加

16、对模具的需求量4。其它发展较快的行业,如电子、通讯和建筑材料等行业对模具的需求,都将对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1.3 发展方向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模具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快速方面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模具生产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经量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 CAD、CAM、CAE的广泛应用及其软件的不断先进和CAD/CAM/CAE技术的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智能化。2) PDM(产品

17、数据管理)、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管理)、KBE(基于知识工程)、ERP(企业资源管理)、MIS(模具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及Internet平台等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3)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4) 超精加工、复合加工、先进表面加工和处理技术 的发展与应用。5) 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RP/R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6) 热流道技术、精密测量及高速扫描技术、逆向工程及并行工程的发展与应用。7) 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发展及进一步推广应用。8) 优质模具材料的研制及正确选用。9) 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研制与应用。10) 虚拟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的逐步应用。2. 塑件工艺性分析2.

18、1 塑件组成工艺分析(1)本塑件选用聚酰胺P1010,俗称尼龙,密度1.05g/m35。194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首先用于合成纤维,我国商品名为“涤纶”,其后逐渐用作塑料。由于聚酰胺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作为工程塑料使用,是工程塑料中发展最早的品种,种类不断扩大,改性产品不断出现,已拥有几十种系列产品,居五大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脂、聚甲醛、改性聚苯醚和热塑性聚酯)之首,广泛用于机械,仪表,汽车工业等,如轴承,齿轮,村套,涡轮,蜗杆等。(2)尼龙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坚韧耐磨,摩擦系数低,具有自熄及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存在吸湿性:存在吸湿性和冷流行,尺寸稳定性差。(3)聚酰胺的成型特点 1)可用

19、注射、挤出、模压及烧结等多种方法成型加工。 2)吸湿性较大,成型前须干燥:热稳定性差,易分解。 3)熔点较高,熔融温度范围窄,热稳定性差,不宜在高温料筒长时间停留。喷嘴须加热,防止堵塞。 4)熔体粘度低,流动性好,溢边值为0.02mm,成型中易发生溢料和流延现象,因此模具须选用最小间隙,喷嘴自锁式。 5)收缩大且收缩率范围大,各向异性明显,易发生缩孔、凹陷和变形等缺陷,成型条件应稳定。 6)冷却速度队结晶度和塑件性能影响较大,应根据壁厚等控制模具温度。 7)摩擦系数小弹性较大,对浅侧凹塑件可强行脱模。 8)浇注系统流动阻力应尽量小,浇口截面宜取大些,避免死角滞料:有嵌件必须预热:模具加热,改善

20、流动性,使塑件内外冷却均匀,防止产生缺陷:成型零件的模具应选耐磨及耐腐蚀材料,并淬硬及镀鉻,应排气。2.2 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2.2.1 塑件的结构分析图1 塑件零件图Figure 1 The drawing of Plastic Parts 该零件是一个较长的轴类塑件,左侧是一个凹槽,用到侧抽芯机构;中间部分截面是一个十字轴;右侧安放嵌件。由于塑件较长,总体结构较复杂,需要用到的型芯、型腔加工难度比较大,而且各部分壁厚不是很均匀,很容易产生填充不足的缺陷,为此需要适当提高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合理设定注射行程,进行成型工艺分析。2.2.2 塑件尺寸精度的分析从模具型腔脱出的塑料制品,其温度一

21、般比室温高,往往要经过数小时或更长时间之后才能降到室温。从模具型腔脱出尚有余热的制品尺寸与其冷却至室温时尺寸之差,称为成型收缩。因此正确选用注射机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合理的模具制造技术和考虑到模具的磨损等关键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精确详细计算注塑件的成型收缩率,这样才能保证注塑件的尺寸精度6。该零件的尺寸精度为SJ/T10628-95, IT8级。2.2.3 表面质量分析塑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塑件缺陷、表面光泽性与表面粗糙度,其与模塑成型工艺、塑料的品种、模具成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模具的磨损程度等相关7。零件的表面要求无凹坑、飞边、流痕、熔接痕的缺陷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模具型腔的表面粗糙度通常应比塑件对应

22、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在数值上要高1-2级。2.3 塑件的体积重量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是为了选用注射机及确定模具型腔数,由于塑件较复杂,不能直接测量,可以先利用PRO/E画出塑件的三维图并分析得到塑件体积,查手册可知塑件的密度,再求得塑件质量。图2 塑件三维图Figure 2 The drawing of three-dimensional plastic Parts Diagram此处已删除并保证不与其他模具零件相干涉。推出机构的种类按动力来源可分为手动推出,机动推出,液压气动推出机构。6.2 脱模力的计算此模具采用推杆脱模,推杆推出机构动作灵活可靠、简单、比较常见,可用弹性力学的有关厚壁圆筒的理

23、论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 (10) 式中,对于圆筒制品中:脱模力的大小 (N)摩擦系数 一般取=0.10.3 ,取 =0.2因塑件收缩对型芯产生的正压力 (N) 脱模斜率 一般为12,取1 塑件对型芯产生的单位正压力 一般p=810MPa. 塑件包紧型芯的侧面积。将以上各数据代入公式得: =2960N。6.3 推杆直径的计算推杆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其受力状态可简化为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压杆稳定性模型,根据压杆稳定公式推导推杆直径计算式为: (11)推杆直径确定后,还应用下式进行强度校核: (12)式中:d推杆直径(mm)K安全系数,通常取K=1.52 K=1.5L推杆的长度(mm) L=1

24、60FT脱模力(N)FT =2960E推杆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E=2.1105n推杆根数 n=6s推杆材料的屈服点(MPa) s =660 将以上各数据代入式得: d=4.6mm 圆整取5mm,将以上各数据代入式进行校核: 2.84mm所以此推杆符合要求7 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就是对模具加热或冷却,将模具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注射成型中,模具的温度直接影响塑件的充模、定型、质量和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占周期的80%左右)。外观和精度要求很高的塑件,对模具的温度要求非常严格,此时必须严格控制模具各部分的温度。模具温度对不同塑料的影响不一样。对PE、PP、HIPS、ABS等塑料,降低模

25、温可减小应力开裂(模温通常为60度左右);对PC、PPO、PSF、硬PVC等塑料,提高模温有利于减小塑件的内应力(模温通常在80-120之间),提高流动性;对结晶性塑料冷却要好一点,结晶性的塑料带走的热量要比非结晶性的塑料要多。模具温度对塑件成型质量的影响:模具温度过高,成型的收缩变形大,脱模后塑件变形率大,还容易造成溢料和粘模;模具温度过低,则熔胶流动性差,塑件轮廓不清晰,表面会产生明显的银丝或流纹等缺陷;当模具温度不均匀时,型芯和型腔温差过大,塑件收缩不均匀,导致塑件翘曲变形。模具的冷却介质有水(包括常温水和冻水)、油、铍铜、空气等,模具的加热方式有热水、蒸气、热油、电热棒加热等.这里用冷

26、却水来冷却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冷却水道的排列要均匀要基本与成型面的形状相符;冷却效果应使成型零件表面冷却均匀;冷却水道的直径一般在8mm到12mm之间选取,直径太小不易加工,太大降低模具强度。8 注射机与模具各参数的校核8.1注射量的校核XS-Z-60型注射机注射量为60cm,每个塑件制品的体积为22 cm,按一模两腔体积为44 cm,44/60=0.730.8,注射机注射量够用。可以选用XS-Z-60型注射机8.2 锁模力的校核注射机的最大锁模力为500KN,胀模力设为F: (13)式中: 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KN) 塑件在流道和分型面上的投影和(cm3) 型腔的平均压力 安全系数,通

27、常取K=1.11.2=1.120(151+21.5+0.53.5+2.2)=442KN,所 以 锁 模 力 安全。8.3 安装参数的校核 模具各模板厚度分别为:浇口套固定板20mm 定模板 22mm 动模板 22mm 支承板20mm 推杆固定板10mm 推板 10mm 支撑柱8mm 动模固定板18mm模具闭合高度=+=,所允许的最小模具厚度所允许的最大模具厚度开模行程足够,所以注射机能满足要求。9 成型零件加工工艺动、定模的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表2 动、定模的加工工艺过程Table2 A fixed die Machining Process 序 号 工序名 工序内容 1 下料 下料:LBH

28、=24021030 2 粗铣上下面 上下表面互为基准、上侧面为定位基准铣平面 3 粗铣四侧面 底面以及一个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粗铣四侧面 4 粗磨底面 上表面以及一个侧面为定位基准 5 钻孔 底面为定位基准 6 铰孔 底面为定位基准。在钻孔的基准上铰孔提高精度 7 数控加工成型面 在PEO/E上生成程序输入数控机床加工成型面 8 热处理 表面淬火、调质处理表面硬度55-70HRC 9 磨安装尺寸 提高装配精度 10 钳工修模 对成型尺寸进行精加工 11 清洗 去杂质、毛刺和清洁表面等 侧型芯的加工工艺路线:表3 侧型芯的加工工艺过程Table3 Aide core Processing Rou

29、te 序 号 工序名 工序内容 1 下料 下料:35140 2 粗车型芯表面 粗车35的棒料 3 精车 精车尺寸至34120 4 钻销钉孔 以棒料的后端为基准钻销钉孔 5 数控加工成型面 在PEO/E上生成程序输入数控机床加工成型曲面 6 热处理 表面淬火、调质处理表面硬度52-60HRC 7 钳工修模 对成型面进行精加工 8 清洗 去杂质、毛刺等10 结论 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塑件轴注射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塑料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注射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

30、骤,掌握注射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在此感谢我们的陈文凯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

31、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本人将万分感谢。 参考文献1 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33-132.2 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58-160.3 骆俊延等.塑料成型模具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35-45.4 王树勋等.典型模具结构图册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4):52-60.5 王广文等.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32、技巧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78-92.6王卫卫.材料成型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47-60.7 陈为,谢玉书.PRO/E塑料模具设计实例J.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120-150.8 David S.Kelley.PRO/E机械设计教程J.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67-80.9 张淑娟,全腊珍.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5-30.10 徐学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长沙:湖南农业出版社,2007.(8):78-100.11 陈志刚等.塑料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

33、版社,2003.(8):56-65.12 马正元.基于虚拟实现的注塑模工作过程仿真J:沈阳:沈阳工业出版社,2004.(2):79-130.13 冯柄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11):35-45.14 杨古尧.PRO/E2.产品造型与模具设计精讲及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85-98.15 T.Ramayah and Noraini Ismail,Process Planning Concurrent Engineering,Concurrent Engineering,2010.(6):30-40.16 Ester Dyson.

34、Adesign for living in the Digital Age.RELEASE2.0:1997.(9):50-65.17 邹继强.塑料制品及成型模具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8-30.18 陈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2-40.19 付建军.模具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70-90.20 郁文娟.塑料注射模具机构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80-120. 致 谢首先,对陈文凯老师长时间来的耐心指导和孜孜不倦的教诲表示衷心的感谢!正因为这次老师的帮助我才可以如此顺利的完成这次毕

35、业设计课题。在此对老师进行衷心的感谢!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和耐心的教导使我能够很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湖南农业大学东方学院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同时同组的同学也给予我很多帮助,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共同的努力才使这次所选的课题按时完成。在这次设计中我们的辅导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信息和数据,老师给我们的帮助让我们感到了对我们的关心,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与支持,我们的设计不会做的这么好这么完善。同时我们也了解老师的辛苦,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设计对我们很重要,它使我们对模具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提高。由于经验不足,在设计中会存在一些错误和缺点,恳请老师谅解!恳请老师批评与指正!在此我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谢意!附录附录1:A0图纸1张附录2:A1图纸1张附录3:A2图纸2张附录4:A4图纸4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