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色彩的基本原理.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53467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色彩的基本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第2章色彩的基本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2章色彩的基本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2章色彩的基本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2章色彩的基本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色彩的基本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色彩的基本原理.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色彩的基本原理,第六章,第二章色彩的基本原理,知识要点要想看到色彩,光、物体、眼睛三者缺一不可,这三个方面的差异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色彩。色彩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基本要素,可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大类。色彩名称的语言表达有较大局限性,色相环体现了色彩三要素中的色相因素,到目前较为科学的表达是色立体,孟塞尔、PCCS色彩表述体系是广泛使用的两大色彩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色彩体系也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范畴。,2.1色彩产生的原理,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色彩感觉。因此,不同的光源便有不同的颜色,而受光体则根据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呈现千差万别的颜

2、色。由此引发出色彩学的一系列问题:颜色的分类(彩色与非彩色),特性(色相、纯度、明度),混合(色光混合、色料混合、视觉混合)等。色彩学家总结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相关的色彩理论和色彩系统。总之,人们要想看见色彩,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第一是光,第二是物体,第三是眼睛。人的眼睛与光线、物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从这个意义上讲,光、物体、眼睛和大脑发生关系的过程才能产生色彩。人们要想看到色彩必须先有光,这个光可以是太阳光的自然光源,也可以是灯光等照明设备发出的人造光源,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吸收了部分光,而反射出来的光线被我们的眼睛看到,视觉神经将这种刺激

3、传递给大脑的视觉中枢,我们才能看到物体,看到色彩。,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大多是不发光的,但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色彩。这一现象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物体自身质地的不同,反射光线的能力有差异;二是光照的差别。,物体色彩是指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由于物体表面纹理质地的差别,物体吸收一部分光线,反射一部分光线,反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刺激,我们就看到了特定的色相。我们把物体在白天自然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称为固有色彩,但是固有色彩的概念往往忽略了物体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和相关的纹理化的组织编排,这正是造成不同色相差别的原因。,物体色与光源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当光源色与物体色配合使用得当,融合而又协调时,会增强

4、物体属性的感觉及作品的表现力,而不恰当的使用,也会毁坏物象的形象及属性感觉。如用暖红色或橙色的光线照射肉类或熟食品,会使其显得新鲜和清香,引起食欲。如用冷蓝、绿色照射,出现完全相反的效果,会使其变得如同发霉一样。光源色与物体色的科学配合与运用,对展示设计、装潢设计、广告摄影及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2.1.1光与色彩,我们都知道没有光源便没有对色彩的感知,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光来源于发光体,而发光体又包含自然发光体和人工发光体。人类运用能量转换制造的电灯就是典型的人工发光体;太阳则是标准的自然发光体。什么是光呢?现代物理学家科学的诠释了这一

5、问题,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不是物体),它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更确切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们肉眼都可以分辨。只有波长在 380纳米至 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觉。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谱,或叫做光。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肉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如:长于780纳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光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振幅和波长两个因素决定。波长的长度差别决定色相的差别,波长相同,而振幅不同,则决定色相明暗

6、的差别。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最短,黄光适中。,光波与振幅,现代物理学证实,光和无线电波、X线等同样是一种电磁波辐射能。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1666年英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谱,打开了科学认识色彩的大门,人们对于自然光有了可靠的认识。他把太阳光引进暗室,通过三棱镜分光,白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紫等顺序的色光带,称牛顿的白光分光光谱。,光的色散示意图,复色光即白色光,是七色光混合产生的。单色光是经三棱镜不能再分解的七色光。经测定,组成白色可见光的各种色光的波长是不一样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人的眼睛

7、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波长为380-420nm之间的光线人的感觉是紫色,420-470nm之间的光线人的感觉是蓝色,470-500nm之间的光线人的感觉是青色,500-570nm之间的光线人的感觉是绿色,570-600nm之间的光线人的感觉是黄色,600-630nm之间的光线人的感觉是橙色,630-780nm之间的光线人的感觉是红色。,七色光谱的颜色分布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与波长排列有关,因而这种排列是协调的,而人们按照这个排列制作出色相环,才进一步确定了色彩调和的基本规律。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任何物体,都对色光具有选择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的本能。当白光照射到不同的物体上,由于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

8、不同,一部分色光被吸收,另一部分色光被反射,就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物体色彩。夜晚,昏暗漆黑,形色难辩。白天,光芒耀目,色彩斑斓,青山、碧海、绿树、蓝天形色入目皆借助于光。没有光便没有色彩,人们凭借光辨别物体的色彩形状(相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1.2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1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其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光源色。光源色是指光源本身的色彩。光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光,如日光,月光,荧光等。二是人造光,如灯光,火光,电焊光等。各种光都有各自的色彩特征。如阳光中早晨、中午、傍晚的色彩各不相同,灯光中日光灯,电灯,霓虹灯,火光中炉火光烛

9、光等的色彩都不一样。,光源色在色彩关系中起支配地位,对物体的受光部分影响较大,特别是表面光滑的物体如陶瓷、金属、玻璃等器皿上的高光,往往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光源本身的色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光的强弱,距离的远近,媒质的变化等有所不同。当光源色彩改变时,受光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下图显示了不同光线情况下色彩也不同,,草垛 莫奈,2物体色,在光的作用下,人们眼中所感知到的色彩,除了取决于投射光线的光谱成分和物体的吸收、反射、透射的色光外,还与视觉的接受、传递系统相关,光线、物体、视觉三者共同造就了一个色彩的世界,缺一不可。自然界的物体本身并不发光,但是,只有在光线的照射下才能呈现色

10、彩。因此,物体的色彩是由物体对光线的吸收、反射、透射等作用决定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相貌。,物体间色彩的差异取决于光源以及物体表面吸收与反射光的能力。在全色光(日光)下白色物体反射日光的全部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日光中的全部色光,红色物体只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黄色物体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和绿色光,蓝色物体只反射日光中的蓝色光。,3固有色,固有色是指在白天自然光照射下,不同的物体所反射的不同色光。也叫物体的表面色或物体色。尽管我们看到物体在光线的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它的色彩属性,但由于色彩记忆的存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些色彩的变化,一个红色的苹果不论是在白色的日光下,还是在黄色的烛光下

11、看,它在我们的眼里仍然是红苹果。于是,人们因为对日光下物体的颜色印象最深,便通常把物体在白色日光下呈现的颜色作为它的固有色。,虽然光源色彩改变了,但由于人的理解,对物体的色彩产生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仍然认为血是红的,草是绿的,仍然认为各种物体存在着他们的“固有色”。各种物体“固有色”的差异还和光线照射的角度,物体本身的结构特点,表面状况及距离视点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固有色一般在间接光照射下比较明显,在直接光照射下就会减弱,在背光情况下会明显变暗。反光差的物体的固有色比较明显,反光强的物体固有色比较弱;平面物体的固有色比较明显,曲面物体的固有色比较弱;离视点近的物体固有色比较明显,离视点远的物

12、体固有色较弱。,2.1.3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和复色,1三原色(三基色)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之为三原色(或三基色)。牛顿用三棱镜将白色阳光分解得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的混合又得白光,因此他认定这七种色光为原色。后来物理学家大卫鲁伯特进一步发现染料原色只是红、黄、蓝三色,其他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颜色混合而成。他的这种理论被法国染料学家席弗通过各种染料配合试验所证实。从此,这种三原色理论被人们所公认。,1802年生理学家汤麦斯杨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提出了新的三原色理论。他认为色光的三原色并

13、非红、黄、蓝,而是红、绿、蓝。这种理论又被物理学家马克思韦尔证实。他通过物理试验,将红光和绿光混合,这时出现黄光,然后掺入一定比例的蓝紫光,结果出现了白光。此后,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色光和颜料的原色及其混合规律是有区别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2三间色,间色就是三原色中任意两色相混合得到的第二次色,即橙、绿、紫。间色在视觉刺激的强度上相对三原色来说缓和了不少。属于较易搭配之色。间色尽管是二次色,但仍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容易带来轻松、明快、愉悦的气氛。,3复色,用间色与另一种间色或间色与互补的原色配出来的颜色叫复色,也叫第三次色。其

14、中也包括一种原色与黑色或灰色相调和所得到的带有色相的灰色。复色由于调配的次数更多所以更灰,名称更不确定,一般叫某种倾向。复色色相倾向较微妙、不明显,视觉刺激度较缓和,如果搭配不当,画面容易脏或灰,有沉闷、压抑之感,属于不好搭配之色。但有时复色加深色搭配能很好的表达神秘感、纵深感和空间感。如果我们再把这些间色或复色作不同量的互相混合调配,所产生出来的无数的微妙颜色,就组合成了万紫千红般绚丽灿烂的色彩世界。每种复色都包含着三原色,但每种复色所含的原色成分各不相同,因而,在复色中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色相。,2.2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的属性,通常是指色彩的三属性,即色彩的明度、纯度与色相。其实,还有一个不

15、可忽视的在色彩基本属性中与三属性有着同样重要意义的属性,那就是色彩中的黑、白、灰。色彩属性是界定色彩感官识别的基础,灵活应用色彩属性变化是色彩设计的基础。,2.2.1有彩色和无彩色,我国古代把黑、白、玄(偏红的黑)称为色,把青、黄、赤称为彩,合称色彩。现代色彩学也把色彩分为两大类:有彩色和无彩色。1有彩色系有彩色系指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为基本色,有彩色的数量是巨大的。,2无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黑白两色和由黑白两色混合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无彩色系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排列成一个由白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的白灰黑系列。白灰黑系列变化,可用一条垂直轴来表示

16、,上端为白,下端为黑,中间由黑白混合的各种过渡灰。纯白色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其反射率相当高;纯黑色几乎是完全吸收的物体,其反射率极低;纯灰属于反射率只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下与百分之十以上的混合颜色。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美术颜料中的锌白和铅白充其量也只是接近纯白;煤黑、象牙黑也只是接近纯黑。,2.2.2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具有的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属性。三属性是界定色彩感官识别的基础,灵活应用三属性变化是色彩设计的基础。1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也是色彩最主要的特征。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谱,就是七个不同的色相。从光学上讲,色

17、相是以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可见色光因波长的不同给人眼以不同的色彩感觉,每一种波长的色光感觉就是一种色相。如果说明度是色彩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在通常的情况下,色相以色彩的名称来体现,如大红色,淡红色,普蓝色等。,要明确色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最简单也是最易懂的形式就是色相环。在色彩理论中常用色环表示色相系列。光谱两端的红和紫结合起来,是色相系列呈循环的秩序。12色相环按光谱顺序排列为:红、橙红、橙黄、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另外,更加细致的色相环呈现着微妙而柔和的色相过渡。在各色系统中如红色系中的深红、曙红、大红

18、、朱红、玫瑰红等也都体现各自特定的色相,这几种红色之间的差别也属于色相差别。,2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色彩的明度和他表面色光的反射率有关。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刺激的程度就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明度最亮是白,最暗是黑。色彩越靠近白,亮度越高;越靠近黑,亮度越低。色彩有自身所具有的明度值,如黄色的明度值较高,蓝紫色明度较低。色彩也可以通过加减黑或白来调节明度。同一系统的色彩也有不同的明度关系,红色系列色中,粉红色明亮,紫红色暗;而不同的色系又可以有相同的明度,如橙色和蓝色色相不同,却可以有相同明度的橙色和蓝色;当颜色的色相相同时,更容易比较出它们的明度差。,明度

19、有一种单独存在的独立性,在色彩的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黑白摄影只用单一的明度调子来表达物像,色相、纯度若脱离了明度则无法完整呈现。红、橙、黄、绿、蓝、紫六种标准色比较,他们的明度是有差异的。黄色明度最高,仅次于白色,紫色的明度最低,和黑色相近。,不同色相色彩的明度、纯度比较,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看作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结构的关键。,色彩的明度色阶,3纯度,纯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又称彩度、饱和度、鲜艳度。不同的色相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红色是纯度最高的

20、色相,蓝绿色是纯度最低的色相。在观察中最纯的红色比最纯的蓝绿色看上去更加鲜艳。任何一种单纯的颜色,若与无彩色系黑白灰中任何一色混合即可降低它的纯度。色相除了拥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度高低之分。通常可以通过一个水平的直线纯度色阶表确定一种色相的纯度量的变化。在纯度色阶表的一端为该色相的最高纯度色,另一端是也该色相明度相等的无彩色灰色,中间是从最高纯度色至最低纯度色的系列,即将各色等量加灰,使其渐渐变为纯灰。,单一的纯度色,混入白色,鲜艳度降低,明度提高;混入黑色,鲜艳度降低,明度变暗;混入明度相同的中性灰时,纯度降低,明度没有改变。纯度体现了色彩内向的品格。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

21、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加白或加黑产生纯度变化,明度高的颜色其纯度不一定就高,相反,明度弱的颜色其纯度不一定就低,在某一颜料中掺杂黑或白,其纯度都会降低。纯度愈高的颜色知觉度就愈高,给人的感觉也就愈强,反之就弱。,明度高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低,2.2.3色相、明度、纯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拢。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序列。

22、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相等,例如纯度最高的色是红色,黄色纯度也较高,但绿色就不同了,它的纯度几乎才达到红色的一半左右。,在人的视觉中所能感受的色彩范围内,绝大部分是非高纯度的色,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含灰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纯度体现了色彩内向的品格。同一个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在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是综合存在的,色彩三属性的变化带来不同的色彩表现力。,2.3色彩的表示体系,自然界中的色彩非常丰富,就是同色相也能感觉到色彩的很多差异,例如红色就可以看出几十种、几百种甚至几千种,但能写出或描述出的红色却很少,如朱

23、红、大红、深红、紫红、洋红、桔红色等。对色彩辨别的局限性,给实际生活和色彩的具体运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印刷中设计人员配色,得画一种小色样,每块色彩都要画一方形的小色块,叫“色标”。然后再让有经验的老师傅去调兑色样,一旦出了问题,很难交流,因为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凭感觉做出的。,为了更全面更直观地运用和表述色彩,19世纪德国画家龙格将色彩的两大体系相结合,构成了球状的立体色相模型。随后,各式色立体得以逐步发展与完善。色立体是用三维立体的形式把色彩的明度、色相和纯度的关系全部得以呈现的色彩体系。现已有了科学的色彩表示体系,这一体系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混色体系,一种是显色体系。混色体系是色光混合形成的色

24、彩体系,具有代表性的是CIE(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 Edairage,国际照明学会)制定的表色系统。显色体系是根据感觉尺度分类排列表示物体表现色的体系,蒙赛尔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PCCS)色立体都是显色体系。,2.3.1色彩的名称,指人们习惯使用的各种物象的固有色名。那些生活给予的经验色和形象色非常富有人情味,也更趋向大众心理,在实际生活中也广为人们所接受并使用。在绘画创作、艺术设计中也运用很广,并且,绘画创作和艺术设计用的各类色彩大都以此来表示。自然界的色彩极其丰富,变化微妙,不可能科学和精确的列出色名,只能相对而言。现从惯用色名和一般色名两种类型对色彩名

25、称进行归纳。,1.惯用色名,(1)红色红色有桃红、土红、曙红、玫瑰红、洋红、猩红等,三原色之一,属偏暖的色调。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长,处于可见长波的极限附近,它容易引起注意、兴奋、激动、紧张、危险、恐怖等。人们习惯以红色为兴奋与欢乐的象征,使之在标志、旗帜、宣传等用色中占了首位,成为最有力的宣传色。若装演商品便成为畅销的销售色。红色是一个有强烈而复杂的心理作用的色彩,一定要慎重使用。,快乐的日子 高更,(2)黄色黄色有柠檬黄、橘黄、鹅黄、土黄、藤黄等,三原色之一,属偏暖的色调。黄色光的光感最强,给人以光明、辉煌、轻快、纯净、丰硕、温暖、轻薄、颓废的印象。在自然界中,腊梅、迎春、秋菊以至油茶花

26、、向日葵等,都大量地呈现出美丽娇嫩的黄色。,向日葵 凡高,(3)蓝色蓝色有天蓝、湖蓝、钴蓝、紫罗兰、孔雀蓝、海军蓝等,三原色之一,属偏冷的色调。在可见光谱中,蓝色光的波长短于绿色光,而比紫色光略长些,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大,在空气中辐射的直线距离短。蓝色的所在,往往是人类所知甚少的地方,如宇宙和深海。古代的人认为那是天神水怪的住所,令人感到神秘莫测。现代的人把它作为科学探讨的领域。因此蓝色就成为现代科学的象征色。它给人以冷静、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的力量,同时具有深远、纯洁、悲痛、压抑等感觉。现代装潢设计中,蓝与白不能引起食欲而只能表示寒冷,成为冷冻食品的标志色。,睡莲 莫奈,(4)绿色,绿

27、色有苹果绿、草绿、橄榄绿、石绿、石绿等,三间色之一,属偏冷的色调。由于绿色光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恰居中位,色光的感应处于“中庸之道”,因此,人的视觉对绿色光波长的微差分辨能力最强,也最能适应绿色光的刺激。所以人们把绿色作为和平的象征,生命的象征。在自然界中,植物大多呈绿色,人们称绿色为生命之色,并把它作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的象征色。由于绿色体的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诞生、发育、成长、成熟、衰老到死亡的过程,这就使绿色出现各个不同阶段的变化,因此黄绿、嫩绿、淡绿就象征着春天和作物稚嫩、生长、青春与旺盛的生命力;艳绿、盛绿、浓绿,象征着夏天和作物茂盛、健壮与成熟;灰绿、上绿、褐绿便意味着秋冬和农作物

28、的成熟、衰老。,柳树和小溪 里特,(5)橙色,橙色通常又称桔黄或桔色,三间色之一,属偏暖的色调。在自然环境中,橙柚、玉米、鲜花果实,霞光、灯彩,都有丰富的橙色。因其具有明亮、华丽、健康、兴奋、温暖、欢乐、辉煌、渴望、跃动、成熟、向上,以及容易动人的色感,所以妇女们喜以此色作为装饰色。橙色在空气中的穿透力仅次于红色,而色性较红色更暖,最鲜明的橙色应该是色彩中感受最暖的色,能给人有庄严、尊贵、神秘等感觉,因此,橙色基本上属于心理色性。历史上许多权贵和宗教界都用以装点自己,现代社会上往往作为标志色和宣传色。不过橙色也是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的色。,村落冬天的印象 毕沙罗,(6)紫色,紫色是三间色之一,属偏

29、冷的色调。在可见光谱中,紫色光的波最短。尤其是看不见的紫外线更是如此。因此,眼睛对紫色光的细微变化的分辨力很弱,容易引起疲劳。紫色给人以高贵、优越、幽雅、庄严、神秘、流动等感觉。灰暗的紫色具有伤痛、疾病的印象,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优郁、痛苦和不安。不少民族都把它看作是消极和不祥的色。浅紫色则是鱼肥的色,容易让人联想到鱼胆的苦涩和 内脏的腐败。因此,紫色还具有表现苦、毒与恐怖的功能。但是,明亮的紫色好像天上的霞光,原野上的鲜花,情人的眼睛,动人心神,使人感到美好,因而常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在运用过程中,如果紫色用得不当,便会产生低级、荒淫和丑恶的印象。,花园里的女子 弗里塞克,(7)黑色,黑色有象

30、牙黑、煤黑等,无彩色系,属中性色。从消极角度来看,当漆黑之夜伸手不见五指时,人们会有失去方向的失落感,给人以阴森、恐怖、烦恼、忧伤、消极、沉睡、悲痛,甚至死亡等印象。所以在欧美,都把黑色视为丧色,近代我国受到西方的影响,城市已开始用黑纱圈代替白色丧服了。从积极角度来看,黑色使人得到休息、安静、深思、坚持、准备、考验,显得严肃、庄重、坚毅。,西班牙共和国的哀歌 第108号 马瑟韦尔,在两钟倾向之间,黑色还具有使人捉摸不定、阴谋、耐脏、掩盖污染的印象,黑色不可能引起欲念,也不可能产生明快、清新、干净的印象。但是,黑色与其它色彩组合时,属于极好的衬托色,可以充分显示它色的光感色感与分量感。黑白组合,

31、光感最强,最朴素、最分明。,(8)白色,白色有月白、乳白色、石膏白、锌钛白等,无彩色系,属中性色。白色是全部可见光均匀混合而成的,称为全色光,是光明的象征色。白色明亮、干净、畅快、朴素、雅致与贞洁。但它没有强烈的个性,不能引起味觉的联想,给人以纯洁、轻盈、单薄、哀伤等感觉。但引起食欲的色中不应没有白色,因为它表示清洁可口,只是单一的白色不会引起食欲而已。在西方,特别是欧美,白色是结婚礼服的色彩,表示爱情的纯洁与坚贞。但在东方,却把白色作为丧色。,喜鹊 莫奈,(9)灰色,灰色是无彩色系,属中性色。从光学上看,灰色居于白色与黑色之间,居中等明度,属无彩度及低彩度的色彩。从生理上看,它对眼睛的刺激适

32、中,即不眩目,也不暗淡,属于视觉最不容易感到疲劳的色。因此,视觉以及心理对它的反应平淡、乏味,甚至沉闷、寂寞、颓废,具有抑制情绪的作用。在生活中,灰色与含灰色数量极大,变化极丰富,凡是颓废的、旧的、衰败、枯萎的都会以灰色表示,以示心理反映。但灰色是复杂的色,漂亮的灰色常常要优质原料精心配制才能生产出来,而且需要有较高文化艺术知识与审美能力的人,才乐于欣赏。因此,灰色也能给人以高雅,精致、含蓄、耐人寻味的印象,2.一般色名,一般色名分为有彩色名和无彩色名两类,意为基本色加上特定的修饰语组成的色彩表示方式。有彩色名如:红、红橙、橙、黄橙、黄、黄绿、蓝、蓝紫、紫、红紫等;加有修饰语的有:碧绿的、橙香

33、味、浅淡的、暗灰的、纯的、浑浊的、鲜艳的等。无彩色名如:亮灰、灰、暗灰、黑等。一般色名在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中应用均较为广泛。,2.3.2牛顿色相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方便地运用色彩,必须将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秩序排列起来。历史上曾有许多色彩学家作过努力和研究。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像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相接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当牛顿把太阳光分解以后的光带首尾相接,红、橙、黄、绿、蓝、紫六色(青、蓝概括成一色)依次排列成环状,这个色相环中便包含着原色、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多种色彩关系,即为六

34、色色相环,也称牛顿色环。牛顿色相环为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并逐步发展成10色色相环、12色色相环、20色色相环、24色色相环。这是较为科学的早期表示方法。,二十四色相环,2.3.3色立体,牛顿色环的发明虽然建立了色彩的色相关系上的表示方法,但是色彩的基本属性还有明度与纯度。显然,二维的平面是无法表达三个因素的。所谓色立体,就是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关系的一些表示方法。色立体是一个假设的立体色彩模型,理想状态的色立体象一个地球仪,在这个模型里,整个球体从内核到表面就是这个色彩系统所有的色彩:球的中心是一条自上而下变化的灰度色彩中心轴,靠北极(上方)的一端是白色,靠南极

35、(下方)的一端是黑色,用来表示色彩的明度。其他彩色的明度与中心轴的变化相一致,越往北极的颜色明度越高,到达北极点就是纯白色;越往南极的颜色明度越低,到达南极点就是纯黑色。最纯的颜色都附着在球的赤道表面,沿赤道作圆周运动,表示色彩的色相变化。从球的表面向中心轴的水平方向运动,表示色彩的饱和度(彩度)变化。,色立体模型示意图,三种主要色立体是:美国画家孟塞尔的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会色立体。,1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Alhert H_Munsell)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塞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

36、。其早在1905年就出版了孟塞尔颜色图谱,后经美国国家标准局、光学学会反复修订并出版了孟塞尔颜色图册。孟塞尔显色系统着重研究颜色的分类与标定、色彩的逻辑心理与视觉特征等,为经典艺术色彩学奠定了基础,也是数字色彩理论参照的重要内容。孟氏色立体的中心轴无彩色系从白到黑分为11个等级,其色相环主要由10个色相组成:红(R)、黄(Y)、绿(G)、蓝(B)、紫(P)以及它们相互的间色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R与RP间为RP+R,RP与P间为P+RP,P与PB间为PB+P,PB与B间为B+PB,B与BG间为BG+B,BG与G间为G+BG,G与GY间为GY+G,

37、GY与Y间为Y+GY,Y与YR间为YR+Y,YR与R间为R+YR。为了作更细的划分,每个色相又分成10个等级。每5种主要色相和中间色相的等级定为5,每种色相都分出2.5、5、7.5、10四个色阶,全图册共分40个色相。,孟塞尔色立体的中心轴由无彩色系构成,并以此作为色彩系各色的明度标尺,以黑为0级,白为10级,共分为11个等级,中心轴的顶端为白色,中心轴的底端为黑色。由于孟塞尔色立体中各纯色相的明度值及纯度值高低不一,因此其色立体的外形呈凹凸起伏的不规则状球体,被人们俗称为“色树”。孟塞尔色相环以红(R)、黄(Y)、绿(G)、蓝(B)、紫(P)共五个基本色相组成,在邻近的色相之间再插入中间色黄

38、红(YR)、黄绿(YG)、蓝绿(BG)、蓝紫(BP)、红紫(RP),构成10个主要色相,每个色相又分成10个等级,形成100个色相刻度的色相环,其中以第5级为该色的代表色。,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色相环,2奥斯特华德色立体,奥斯特华德是德国化学家,他对染料化学做出过很大的贡献。1921年他出版了一本奥斯特华德色彩图示,后被称为奥氏色立体。他将各个明度从0.8910.035分成8份,分别用a、c、e、g、i、l、n、p表示,每个字母分别含白量和黑量(他这种分法是以韦伯的比率为依据的)。以明暗系列为垂直中心轴,并以此作为三角形的一条边,其顶点为纯色,上端为明色,下端为暗色,位于三角中间部分为含灰色。

39、各个色的比例为:纯色量+白+黑=100。,奥氏色立体的色相环由24色组成,色相环直径两端的色互为补色,以黄、橙、红、紫、青紫(群青)、青(绿蓝)、绿(海绿)、黄绿(叶绿)为8个主色,各主色再分三等分组成24色相环,并用124的数字表示。每个色都有色相号/含白量/含黑量。如8ga表示:8号色(红色),g是含白量,由表查得22;a是含黑量,查得是11,结论是浅红色。他将每片颜色订在一起,形成一个陀螺状的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中心轴也由无彩色系构成,自黑到白,共计8个明度段。奥斯特瓦德色相环以黄、橙、红、紫、群青、绿蓝、海绿、叶绿为8个基本色相,每一个基本色相再分为三个色相,编成24色相环,其中

40、以第2个色相为该色的代表色。,奥斯特华德色三角,奥斯特瓦德色立体,3日本色研配色体系,PCCS(Practical C0lor Cp一0rdinate-Svstem)简称日本色研配色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所于1964年发表的色立体的色彩设计应用体系。该体系吸收了蒙塞尔和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的优点创立而成。该体系的色相环由24个色相组合,每一色前标有一个数字,如:1紫味红2红3黄味红4红味橙5橙等。为了保持色相环上的色相差均匀,经过直径两端的色相并非绝对补色。日本PCCS的色相环由24个色相组成。,日本色彩研究所色彩体系以红、橙、黄、绿、蓝、紫6个主要色相为基础,以等间隔、等视觉差距的比例调配出24

41、色相环,每一色前标以数字序号,如1红、2红味橙、3橙红、4橙、5黄味橙24紫味红。该色相环注重等差感觉,所以又被称为等差色相环。等差色相环上直径两端的色相非完全正确的补色关系。明度表示位于中心轴的无彩色明度系列,从白至黑共计11级。黑色定为10,白色定为20,其间为9级灰阶。纯度表示与孟氏色立体近似,但纯度分割比例不同。红色为最高纯度色,纯度等级划分为9级。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色彩表示法的最大特征就是加进了色调的概念。pccs表色立体将无彩色划分为5种色调:白w、浅灰itgy、中灰mgy、暗灰dkgy、黑bk;将有彩色划分为12种色调:鲜的v、明的b、高的hb、强的s、深的dp、浅的lt、浊的

42、d、暗的dk、粉的p、浅灰的ltg、灰的g、暗灰的dkg。,PCCS色彩体系,PCCS色相环,4.色立体的用途,(1)色立体相当于一本“配色字典”。每个人都有主观色调,在色彩使用上会局限于某个部分。色立体色谱为你提供了几乎全部色彩体系,它会帮助你丰富色彩词汇,开拓新的色彩思路。(2)由于各种色彩在色立体中是按一定秩序排列的,色相秩序、纯度秩序、明度秩序都组织得非常严密。它指示着色彩的分类、对比、调和的一些规律。(3)如果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色立体谱,这对于色彩的使用和管理将带来很大的方便。只要知道某种色标号,就可在色谱中迅速而正确地找到它。但是色谱也具有若干不可避免的缺点。首先,色谱只能用自己的色

43、料制作,但色料不仅受生产技术的限制,在理论上限制也很大,据色彩学家分析,还不可能用现有的色料印刷出所有的颜色来;其次,印刷的颜色也不可能长期保存不变色。在实用美术中,色立体只能作为配色的工具,科学的工具毕竟不能代替艺术创作。,2.3.4混色系统,混色系统是以光学色彩为基础的色彩系统。它认为任何色彩都可以由一些基色(原色)混合而成。人们通常把红(R)、绿(G)、蓝(B)三种颜色定为三基色(或称三原色)。现代色度学是我们认识色彩的基础,它给色彩应用制定了国际通用的色彩标准。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IE)在剑桥举行的CIE第八次会议上,以CIERGB光谱三刺激值为基础,统一了“标准色度观察

44、者光谱三刺激值”,确立了CIE 1931XYZ系统,称之为“XYZ国际坐标制”,是一个基于光学色彩的混色系统,从而奠定了现代色度学的基础。,由x,y,z三基色作轴的xyz锥形空间是一个三维的颜色空间,它包含了所有的可见光色。这个三维的颜色空间从原点O开始延伸第一象限(正的八分之一空间),并以平滑曲线作为这个锥形的端面。从原点作射线贯穿这个锥体,射线上的任意两点表示的彩色光都具有相同的彩度和纯度,仅仅亮度不同。每条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此平面的相交点就代表了其色度值色相与纯度。把这个平面投影到(X、Y)平面,投影后在(X、Y)平面上得到的马蹄形区域就是CIE色度图,这就是目前国际通用的“CIE 19

45、31 x、y色度图”,简称“CIE 色度图”,或“色品图”。,CIE 三维颜色空间,这个马蹄形的CIE色度,包含了可见光的全部色域。通过CIE色度图,我们可以测量任何颜色的波长和纯度;识别互补颜色;定义色彩域,以显示叠加颜色的效果;还可以用CIE色度图比较各种显示器、胶卷、印刷、打印机或其它硬拷贝设备的颜色范围。CIE色度图是一个二维空间,它只反映了颜色的色相和纯度,没有亮度因素。CIE色彩也是计算机图形学的颜色基础。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图形学对颜色的讨论集中在通过红、绿、蓝三色混合而产生的机制上。它所使用的色彩理论就是源于CIE 1931XYZ系统。,CIE、XYZ 系色度坐标,2.4色彩的混

46、合原理,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混合起来产生新色彩的方法称为色彩混合。色彩的应用过程,就是对颜色的混合和配置的过程。灯光设计师运用色光混合原理设计舞台布光;室内装修工人可能会反复考虑怎样调配出设计师所要求的墙面色调;在进行染织品的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了解或熟悉其生产工艺的混色特性。色彩混合使颜色的魅力在人类生活中得以充分展现。混色理论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2.4.1加法混合,加法混合亦称色光混合,即将不同光源的辐射光投照到一起,合照出的新色光。其特点是把所混合的各种色的明度相加,混合的成分越多,混色的明度就越高(色相变弱)。朱红、翠

47、绿、蓝紫是加色混合的三原色,将这三种色光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大体上可以得到全部的色。朱红与翠绿混合成黄,翠绿与蓝紫混合成蓝绿,蓝紫与朱红混合成紫。混合得到的黄、蓝、紫为色光三间色。当不同色相的两色光相混成白色光时,相混的双方可称为互补色光。,舞台灯光效果,光的三原色加色混合,2.4.2减法混合,减法混合主要是指色料的混合,通常指物质的、吸收性色彩的混合。由于色料(包括所有物体色)具有对色光选择吸收和反射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决定了其反射过程中由于吸收了部分色光,而反射出的色光已是减去了被吸收的部分。如黄颜色之所以呈黄色,青颜色之所以呈青色,是因为它们吸收了其他成分色光只反射黄光、青光的缘故;如果将黄

48、色与青色两种颜料混合,实际上是他们同时吸收了其它成分的色光,只反射绿光,因此呈绿色;如果将红色、黄色和青色三种颜料混合,那么就等于他们共同吸收了几乎所有色光,没有剩余的色光可供反射,因此就呈黑色。染料、美术颜料、印刷油墨色料的混合或透明色的重叠都属于减色混合。,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三原色的补色,即红、黄、蓝。原色红为品红,原色黄为淡黄,原色蓝为天蓝。用二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红色与蓝色相混产生紫色;黄色与红色相混产生橙色;黄色与蓝色相混产生绿色。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颜料三原色减法混合,减色混合的特点恰恰与加色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彩在明度、彩度上

49、较之最初的任何一色都有所下降,混合的成分越多,混色就越暗越浊。,床上(油画)爱德华维亚尔,2.4.3中性混合,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色材料本身,由于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降低,而是相混合各亮度的平均值,因此这种色彩混合的方式被称为中性混合。中性混合主要有叠加混合、并置混合、旋转混合、空间混合等,下面主要讲述旋转混合和空间混合两种。,1旋转混合,在回旋板上贴上几块色彩纸片,以每秒40-50次以上的快速旋转回旋板使反射光混合,我们称之旋转混合。如把红色和蓝色按一定的比例涂在回旋板上,旋转则显出红紫灰色。旋转混合的原理是视觉暂留与视觉渗合作用混色而

50、产生的效应。这种混合方法与色料混合法近似,旋转混合的明度是混合各色的平均明度,既不降低,也不增加,故属于中性混合。如将红、黄、蓝三色等量置于圆盘上旋转,会呈现无彩色的灰色,红、绿两块颜色的旋转,混合生成橙红色,2空间混合,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把各不同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称为空间混合。空间混合实质上是加色混合,不同的是加色混合是投照色光的混合,空间混合是物体反射色光在视网膜上的混合。由于物体的反射色光已减去物体吸收的部分,经过空间混合出的颜色,其明度就低于加色混合,但却高于减色混合,是混合色的平均明度,所以属中性混合范畴。,空间混合(并置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