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6370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2,检测内容 凡可能引起国家颁布的职业病(10大类115种)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均属于采样检测范围。1、化学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2、物理有害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等。3、生物有害因素:如炭疽、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花粉等。,3,以下职业病危害因素列为监督采样范围:粉尘:矽尘、石棉尘、煤尘、铸工尘、水泥 尘、滑石尘、电焊尘。毒物:硫化氢、氮氧化合物、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氰化物、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炭、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有机磷农药、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

2、物镉及其化合物、物理因素:高温、噪声、微波、局部振动。,4,检测类别 根据检测目的分类:1、系统检测(评价检测)2、定期检测(日常检测)3、抽样检测(监督检测)4、事故检测 根据检测方式分类:1、定点检测 2、个体检测 3、短时间检测 4、长时间检测,5,1、评价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2、日常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日常 的定期监测。3、监督检测:受职业卫生监督行政部门委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的监督检测。4、事故性检测: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检测。,6,日常检

3、测适合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 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7,工作流程和步骤受卫生行政(监督)部门或用人单位的委托方要求,进行监(检)测工作受理。签订委托书,进行现场调查或查阅委托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拟订采样计划,交科室负责人批准;根据检测内容选择检验方法,准备现场采样用的检测仪器及吸收管、滤纸等收集器,指派2名以上(含2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采

4、样;记录样品名称、样品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流量、频次、采样方法、所用采样仪器名称、采样日期等,同时测定现场温度、气压、风速等气象条件;采样结束,规范保存和运输样品,送交样品受理部门;,8,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编制职业病危害检测报告书,报告书应有由编制人、审核人、批准签发人的签名,加盖检测单位机构公章及检测机构报告专用章。报告一式两份,一份给委托单位,一份含原始记录(格式由机构依据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制定),由检测单位存档;检测所用的仪器应进行正常的维护,并要求定期校准和进行期间核查,做好仪器的使用维护记录。对于非正常设备及时维修,维修期间不得用于检测。,9,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现场卫生学调查确定检测

5、项目和内容约定检测时间采样人员和仪器准备现场检测采样样品流传,10,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续报告结果及评价报告审核签发全程质量监督 仪器维护,1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1、检(监)测工作的受理程序完备;2、现场采样人员具备资质;3、检测结果准确、及时;4、质量检测报告书规范完整;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检测工作环境控制程序;样品管理程序;设备管理、维护程序;评审新工作的程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期间核查程序;现场检测管理程序;采(抽)样管理程序;确保检测结果质量的控制程序;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12,检测点设置1、一般原则 必须是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

6、的作业场所;作业场所必须有劳动者;生产处于正常状态。2、尘毒点设置 应选择代表性车间(场所)、工种。在劳动者有代表的或经常活动的作业在点设点;,13,b 不同的尘毒危害因素应分别设检测点;c 检测点必须包括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 的作业点,并应作为重点检测点;d 采样器位置应设在尘毒分布较均匀的劳动者的呼吸带,一般距离地面0.5-1.5米高度;E 当有气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在点 的下风侧或回风侧;F 移动式作业点采样检测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在点,或将采样器设于移动设备上。,14,3、物理因素点设点A、高温:着重于干热型或湿热型及具有开放性火焰的作业场所所设点,还需在室外同时设

7、点比较;定向热辐射强度应对操作位人员头、胸、大腿三个不同部位测定;B、噪声:同车间(场所)各处A声级波动3dB,设1-3个测点;波动3dB则划分若干声级区,使每区声级波动3dB,在每区设1-3个测点。C、局部振动:主要以劳动者手持工具部位及手持机件为测点。,15,E、微波:必须对各类设备、各操作岗位分别作测定,一般测人员头、胸部、,必要时加测眼部或下腹部。,16,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 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1、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2、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3、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4、在采样的同时应作对照试验,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

8、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5、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17,集器内;空气收集器的进口应避免被衣物等隔离。用无泵型采样器采样时应避免风扇等直吹;6、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7、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流量,计算时用流量均值;8、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 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18,9、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10、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11、采

9、样时,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边采集边记录。,19,一、采样前准备1、现场调查 为了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调查内容包括:1.1 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特性等。1.2 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20,1.3 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人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等。1.4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生产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1.5 工

10、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2、采样仪器的准备2.1 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性能和规格,应符合GB/T1706要求。,21,2.2 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和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2.3 校正空气采样器的流量,在校正时,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2.4 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应校正定时装置。二、定点采样1、采样点的选择的原则1.1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22,1.2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

11、工作时呼吸带。1.3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1.4 采样点应根据在作业点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2、采样点数目的确定2.1 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作业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2.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23,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2.3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采样点应设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

12、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2.2确定。2.4 劳动者在多个作业点时,在每个作业点设备1个采样点。2.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备1个采样点。2.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午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24,3、采样 时段的选择3.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3.2 空气中有害物质随季节发生变化的作业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3.3 在工作周内,应义士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3.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

13、样时段。,25,三、个体采样1、采样对象选定1.1 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 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1.2 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的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1.3 采样对象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26,2、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2.1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个工作岗位劳动者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27,2.2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

14、间最长的劳动者,每个工种岗位按下列表选定采样对象,每个工作岗位劳动者不足6名时,全部选定为采样对象。,28,检测的质量保证1、采集的空气样品必须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1.1.1 满足三种容许浓度的要求1.1.2 采集空气中浓度最高的样品1.2 采样误差 采样误差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析结果的主要误差来源,甚至是错误的来源。采样误差来自采样的各个环节:采样仪器、采样操作、采样方法不当导致误差。1.2.1 所用仪器的误差,29,1.2.1.1 使用不合格的仪器,如气溶胶采样夹漏气.1.2.1.2 使用未经校正的仪器。1.2.1.3 采样器的电压变动。1.2.2 采样操作误差1.2.2.1采样装置漏气导致采样

15、体积不准。1.2.2.2采样流量使用错误。1.2.2.3采样点选择不当。1.2.2.4采样时机选择不当。1.2.2.5采样高度选择不当。,30,1.2.2.6 在个体采样时,采样对象选择不当。1.2.2.7 个体采样器挂得不当。1.2.2.8 采样持续时间不合要求。1.2.2.9 采样操作中的污染。1.2.2.10 采样过程中吸收液的损失。1.2.2.11 采样量超过收集器的容量或承受量。1.2.2.12 收集器壁的吸附。1.2.3 采样方法不当的误差1.2.3.1 采样器选择不当:如用吸收管采集气溶胶,用滤料采集气态、蒸气态,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3环以下的多环芳烃。,31,1.2.3.2 采样

16、方法选择不当 如滤纸采集六价铬,应用采集。1.2.4 共存物的干扰1.2.4.1空气中共存物与被测物发生理化反应,影响被测物的采集 或测定。如被测物的分子或微细颗粒被共存物的颗粒吸附,影响吸收液的吸收。1.2.4.2共存物降低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导致固体吸附剂管和无泵型采样器的穿透或饱和。1.2.5 气象因素造成的误差1.2.5.1 温度:影响采样体积、影响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滤料的采集效率、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容量。,32,1.2.5.2 湿度:影响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滤料的采集效率。1.5.3 气压:影响采样体积。1.3 空白试验1.3.1收集器的空白试验1.3.1.1 目的:排除收集器(吸收液及吸收管、固体吸附剂、滤料等)的空白值过高或变异大而影响检测。1.3.1.2 操作:在使用前测定收集器的空白值,通常随机抽取3个收集器,进行测定。1.3.2 样本的空白试验,33,:,1.3.2.1 目的:A、了解采样、运输和保存过程中样品有无污染。B、扣除样品的空白。1.3.2.2 操作:除不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全部同样品,包括收集器的准备、采样的操作、样品的运输、保存和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