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6589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1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2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4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5 交流伺服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6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设计要点,1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永磁同步电机;电压型PWM逆变器;电流传感器;磁极位置传感器;电流控制器。,如果需要进行速度和位置控制,还需要速度传感器、速度控制器、位置传感器以及位置控制器。,基本部分:,图1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2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机用永磁体代替了电励磁,从而省去了励磁线

2、圈、滑环与电刷,其定子电流与绕线式同步电机基本相同,输入为对称正弦交流电,故称为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构成:定子和转子。,定子主要包括电枢铁心和三相对称电枢绕组,绕组嵌放在铁心的槽中;转子主要由永磁体、导磁轭和转轴构成。永磁体贴在导磁轭上,导磁轭为圆筒形,套在转轴上。,图2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永磁同步电机结构示意图。,工作原理:电枢绕组中通过对称的三相电流时,定子将产生一个以同步转速推移的旋转磁场。在稳态情况下,转子转速恒为磁场的同步转速。于是,定子旋转磁场与转子的永磁体产生的主极磁场保持静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拖动转子旋转,进行机电能量转换。当负载发生变化时,转子的

3、瞬时转速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如果通过传感器检测转子的位置和速度,根据转子永磁体磁场的位置,利用逆变器控制定子绕组中电流的大小、相位和频率,便会产生连续的转矩作用到转子上。,根据电机具体结构、驱动电流波形和控制方式的不同,有两种驱动模式:方波电流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即无刷直流电机;正弦波电流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即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据电枢绕组结构型式的不同分为:整数槽绕组结构;分数槽绕组结构。,如图3所示为永磁同步电机绕组形式。,(a)整数槽绕组,(b)分数槽绕组,图3 永磁同步电机的绕组形式,电枢反应磁场均匀,对永磁体去磁作用小;电磁转矩电流的线性度高,电机的过载能力强;适合用于少极数、高

4、转速、大功率的领域。,对于多极正弦波交流永磁伺服电动机,可采用较少的定子槽数,有利于提高槽满率及槽利用率。同时,较少的元件数可以简化嵌线工艺和接线,有助于降低成本;,整数槽绕组的优势是:,分数槽绕组的优势是:,增加绕组的分布系数,使电动势波形的正弦性得到改善;可以得到线圈节距为 1 的集中式绕组设计,线圈绕在一个齿上,缩短了线圈周长和端部伸出长度,减少了用铜量;线圈端部没有重叠,可不放置相间绝缘;可能用专用绕线机,直接将线圈绕在齿上,取代传统嵌线工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减小了定子轭部厚度,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电机绕组电阻减小,铜耗降低,进而提高机效率和降低温升;降低了定位转矩,利

5、于减小振动和噪声。,图4 具有分数槽绕组的电机定子,如图4为具有分数槽绕组的电机定子。,根据电枢铁心有无齿槽把永磁同步电机分为:齿槽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无槽结构永磁同步电机。,图 5 为无槽永磁同步电机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电机的电枢绕组贴于圆筒形铁心的内表面上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固化。,图5 无槽结构永磁 同步电机,根据转子上永磁体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分为:表面永磁体同步电机;外嵌永磁体同步电机;内嵌永磁体同步电机。,图6为永磁同步电机常用转子结构型式。,(a),永磁体为环形,配置在转子铁心的表面,永磁体多为径向充磁或异向充磁,有时磁极采用多块平行充磁的永磁体拼成。该结构多用于小功率交

6、流伺服电机。,(b),永磁体设计成半月形不等厚结构,通常采用平行充磁或径向充磁,形成的气隙磁场是为理想的正弦波磁场。该结构多用于大功率交流伺服电机。,(c),主要用于大型或高速永磁电机,为防止离心力造成永磁体损坏,需要在永磁体的外周套一非磁性的箍圈予以加固。,(d),在转子铁心凹陷部分插入永磁体,永磁体多采用径向充磁,虽然为表面永磁体转子结构,却能利用磁阻转矩。,(e),在永磁体外周套一磁性材料箍圈,虽然为内嵌永磁体结构,却没有磁阻转矩。当电机极数多时,有时也采用平板形永磁体。,(f),永磁体的用量多,提高气隙磁密,防止去磁,通常采用非稀土类永磁体。,(g),永磁体平板形、切向充磁,铁心为扇形

7、,可以增加永磁体用量,提高气隙磁密,但需要采用非磁性轴。,(h),永磁体也为平板形,沿半径方向平行充磁,由于转子交轴磁路宽,能够增大磁阻转矩,可以通过改变永磁体位置来调整电机特性,适于通过控制电枢电流对其进行弱磁控制。图 7 为该电机交、直轴电枢反应磁通路径。,(i),由两块呈 V字形配置平板形永磁体构成一极,通过改变永磁体位置来调整电机特性。,(j),永磁体为倒圆弧形,配置在整个极距范围内,通过增加永磁体用量来提高气隙磁密,还可以通过确保交轴磁路宽度来增大磁阻转矩,永磁体为非稀土类。,(k),通过采用多层倒圆弧形永磁体增大磁阻转矩,永磁体的抗去磁能力强,气隙磁密高,且波形更接近正弦形。,图6

8、 永磁同步电机的常用转子结构,(a)直轴电枢反应磁通路径,(b)交轴电枢反应磁通路径,图7 交、直轴电枢反应磁通路径,表面永磁体结构的优点:转子直径小,转动惯量低;等效气隙大、定位转矩小、绕组电感低,有利于电机动态性能的改善;这种转子结构电机的电枢反应小、转矩电流特性的线性度高,控制简单、精度高。因此,一般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多采用这种转子结构。,对于图6(k)所示结构,通过采用多层倒圆弧形永磁体来增大磁阻转矩,永磁体的抗去磁能力强,气隙磁密高,且波形更接近正弦形。,内嵌永磁体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优点:永磁体位于转子内部,转子的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制造成本低;转子表面为硅钢片,因此表面损耗小;等效

9、气隙小,气隙磁密高,适于弱磁控制;永磁体形状及配置的自由度高,转子的转动惯量小;可有效地利用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效率;可利用转子的凸极效应实现无位置传感器起动与运行。,内嵌永磁体转子永磁同步电机适用于:高转速、大转矩、高功率、高效率、需要弱磁控制以及宽广的恒功率调速范围等指标要求的领域。,3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3.1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方程,作如下假设:忽略铁心饱和效应;气隙磁场呈正弦分布;不计涡流和磁滞损耗;转子上无阻尼绕组,永磁体也无阻尼作用。,PMSM的定子和普通电励磁三相同步电机的定子是相似的。如果永磁体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励磁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样,也是正弦的,那么PM

10、SM的数学模型就与电励磁同步电机机基本相同。,图8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解析模型,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解析模型如图8所示。,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式为:,、相定子电压;,、相定子电流;,永磁体磁场在相电枢绕组中感应的旋转电动势。,定子绕组电阻;,定子绕组自感。,定子绕组的漏感;,定子绕组自感的平均值;,定子绕组自感的二次谐波幅值。,绕组间的互感。,微分算子。,与定子相绕组交链的永磁体磁链为:,与定子相绕组交链的永磁体磁链幅值;,相绕组轴线与永磁体基波磁场轴线之间的电角度。,永磁体磁场在在定子相绕组中感应的旋转电动势为:,从三相静止坐标系 u-v-w到两相旋转坐标系d-q的变换矩阵为:,图9为三相

11、永磁同步电机的d-q变换模型图10为永磁同步电机稳态运行时向量图。,定子绕组自感。,d、q轴定子电流;,d、q轴定子电压;,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为:,图9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的d-q变换模型,图10 基本向量图,电磁转矩:,右边的第1项为永磁体与 q轴电流作用产生的永磁转矩;第2项为凸极效应产生的磁阻转矩。,对于IPMSM,由于,因此 通过流负向的d轴电流,使磁阻转矩与永磁转矩相叠加,成为输出转矩的一部分。,3.2 永磁同步电机的dq轴数学模型,(1)永磁同步电机的dq轴基本数学模型,采用忽略铁耗时的dq轴数学模型,称之为基本数学模型。,电流关系式:,稳态时:,磁链关系式:,电压关系式:

12、,稳态时:,功率因数:,电磁转矩:,为永磁转矩;,为磁阻,转矩。,(2)计及铁耗时的dq轴数学模型,把铁耗用等效铁耗电阻表示的等效电路如图11所示。,d轴等效电路,q轴等效电路,图11 计及铁耗时永磁同步电机的d、q轴等效电路,把等效铁耗电阻与感应电动势并联,因此在等效电阻上产生的损耗与磁链和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相当于铁耗中的涡流损耗。根据电源频率和磁链改变等效铁耗电阻的大小,也能代表包含磁滞损耗在内的铁耗。,电流关系式:,电压关系式:,电磁转矩:,铜耗:,铁耗:,4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对PMSM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转矩控制的响应快、精度高波动小;电机的效率高、功率因数高;系统

13、的控制简单、调速范围宽、可靠性高。,PMSM矢量控制的电流控制方法主要有:控制、最大转矩控制、弱磁控制、控制、最大效率控制。,4.1 控制,时电机的电磁转矩为:,电磁转矩和交轴电流成线性关系,转矩中只有永磁转矩分量。在产生所要求转矩的情况下,只需最小的定子电流,从而使铜耗下降,效率有所提高;对控制系统来说,只要检测出转子位置,使三相定子电流合成电流矢量位于q轴上就可以了。,电机端电压、功角及功率因数为:,该控制方法因没有直轴电流,电机没有直轴电枢反应,不会使永磁体退磁。电机所有电流均用来产生电磁转矩,电流控制效率高。,时:对于SPMSM,电机电流产生电磁转矩最大;对于 IPMSM,电机磁阻转矩

14、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其输出转矩能力。,采用 控制时,随着负载增加,电机端电压增加,系统所需逆变器容量增大,功角增加,电机功率因数减小;电机的最高转速受逆变器可提供的最高电压和电机的负载大小两方面的影响。,4.2 最大转矩控制,(1)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对于同一电流,存在能够产生最大转矩的电流相位,这是对于电枢电流,最有效地产生转矩的条件。为达到这种状态,控制电流矢量的方式就叫做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随着输出转矩增加,电机交、直轴电流变化,电机特性按最大转矩电流比的曲线变化。电机输出同样转矩时电流最小,铜耗最低,对逆变器容量的要求也最小。,对于SPMSM,由于,因此。,本控制方式就是

15、的控制方式。,d、q轴电流为:,(2)最大转矩磁链比控制,产生同样的转矩,存在磁链最小的条件。这是对于磁链,最有效地产生转矩的条件,也是铁耗最小的条件。为达到这种状态,而采用的控制方式就叫做最大转矩磁链比控制。,最大转矩磁链比控制的条件:,4.3 弱磁控制,对于永磁体励磁的PMSM,如果在绕组中有负向的 d轴电流流过,则可以利用 d轴电枢反应的去磁效应,使 d轴方向的磁通减少,能够实现等效的弱磁控制。为区别于直接控制励磁磁通弱磁控制,把这种控制称做弱磁控制。,对于电励磁同步电机,其弱磁控制是伴随着转速的升高,使励磁电流减小,而PMSM的弱磁控制是增加负向d轴电流。,由电压关系式:,得到:,在

16、平面,最大电流极限是以(0,0)为圆心,半径固定的圆,称为电流极限圆;随着电机转速的提高,最大电动势极限是一簇不断缩小,以(,0)为中心椭圆,称为电动势极限椭圆。电流矢量必须位于电流极限圆和电动势极限椭圆内。,低速运行区域,电动势极限椭圆较大,电流控制器输出电流能力主要受电流极限圆的约束,限制了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时的输出转矩;高速运行区域,电动势极限椭圆不断地缩小,电动势极限椭圆成为逆变器输出约束主要方面,限制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运行范围。,给定速度和q轴电流,可得到:,负载较小时,根据该式来确定d轴电流。,负载增加,根据该式来确定d轴电流。,电压型逆变器驱动的电机系统中,采用弱磁控制,可以:使电

17、机运行在额定转速以上;避免了电流控制器饱和;拓宽了电机系统的调速范围;可保持输出功率恒定。,4.4 控制,为实现功率因数,只需满足。,d、q轴电流满足关系式:,d轴电流可由下式给出:,在任意的负载状态下,驱动电流一定存在最佳的大小和相位,使电机的铜耗和铁耗接近相等,此时电机的效率达到最大。,在某运行状态即角速度与转矩给定时,总损耗 最小的条件可根据由下式给出:,4.5 最大效率控制,根据速度和转矩,能够得到电机损耗最小时的最佳电流;而 根据下式给出:,实际上电机d、q轴电流可由下式给出:,和之间的关系:,对于的SPMSM,其条件表达式,可以表示为:,采用最大效率控制方式与其它控制方式不同,即使

18、输出转矩为零时,也要流比较大的电流,该电流的主要成分是 d轴电流。通过流负向的 d轴电流使铜耗增加、铁耗减小,这时电机的整体损耗最小。,4.6 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与输出范围,电机参数用电动势极限值、电流极限值和基速表示成标幺值;忽略电枢电阻的影响。电流矢量的控制方法为:在区域,采用最大转矩控制;在区域,采用弱磁控制。,相位控制特性如图12。,图12 转矩一定时的相位控制特性,与电机参数之间的关系为:,0时,越小,输出功率也越小。0时,越大,最大转矩就越大,输出极限速度就越低,恒功率运行范围越窄。时,输出没有极限,能够得到最大的输出范围和恒功率运行范围。,图13为普通永磁同步电机特性模式。,图1

19、3 通常的速度-输出模式,的范围内,速度-输出功率特性几乎 只由决定。,速度、最大转矩、恒功率运行最高速度、恒功率输出范围、输出功率最大时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图14 速度和各种特性 之间的关系,电机的凸极率越小,就越大,为得到宽广恒功率输出范围,就必须增大,但提高永磁直轴电感比较困难;设计具有较大凸极率的电机,可以减小,降低永磁体用量和成本,但是通常的IPMSM的凸极率只有24左右;通过弱磁控制进行电机高速恒功率运行时即使是轻负载,也要一直通d 轴电流,因此有时会降低电机的效率。为了回避上述问题,就要采用小、凸极率大的电机。,5 交流伺服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5.1 状态方程与控制框

20、图,状态方程:,转矩方程式:,系统的运动方程式为:,为系统的转动惯量;,为电机输出轴的机械角速度;,为负载转矩。,控制框图如图15。,图15 d-q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框图,5.2 解耦控制与坐标变换的实现,d、q轴电压与三相电压关系:,从、到、的实现框图如图16。,图16 从、到、的实现框图,永磁同步电动机的d、q轴之间存在相互干涉的旋转电动势,旋转电动势对、的控制产生影响,是不能直接对其控制的;可以先求出旋转电动势,然后通过控制,使其抵消掉,即通过采用解耦控制,消除旋转电动势对电流控制产生的影响。,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系统中,能够直接检测的电流是三相电枢电流,需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到交直

21、轴电流。,从、到、的实现框图如图17:,将带入得:,图17 从、到、的实现框图,将、带入状态方程得:,和 表示加在 d、q 轴电枢绕组阻抗上的电压,在解耦控制状态,它变成控制可能的输入变量。,图18 解耦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框图,解耦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框图如图18。,5.3 电流控制器的分析与设计,在上图的基础上加上电流控制器则变成有电流控制器的解耦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图19 具有电流控制器的解耦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框图,电流控制采用:比例(P)控制和比例积分(PI)控制。,在P控制系统中,、电流控制器的输出为:,、为控制器的比例增益,通常。,开环传递函数为:,根据该式得到的波特图如图20。,

22、图20 电流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电流控制系统由以电枢绕组电气时间常数倒数为转折频率的一阶滞后环节和以 或 为增益的比例环节构成,是相位不超过 的极为稳定的系统。,增益为1时的角频率为交叉角频率。,通过提高,可以随意增大交叉角频率,但其受电流控制系统内部控制部件特性影响,不能随意提高。与逆变器的载波频率 相关,考虑 时 至多能达到左右。,控制系统另外一个设计项目是稳态特性。稳态特性通常用稳态时的目标值与被控制量之间的偏差,即静态偏差来评价。,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图21 电流控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根据上式得到的波特图如21。,s=0时:,、越大,静态偏差越小,但达不到0。静态偏差为:

23、,当电流控制器采用PI控制时输出为:,这时开环传递函数为:,PI 控制的目的:把 P 控制时不为0的静态偏差变为0。,如果使:,则开环传递函数为:,变成了积分环节,波特图如图22。,图22 电流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这时电流控制系统是相位始终保持为的极为稳定的系统。,通过增大、,可以随意提高。,交叉角频率为:,闭环传递函数为:,波特图如图23:,图23 电流控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5.4 速度控制器的设计,把电流控制环做为内环的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如图24所示。,图24 速度控制系统框图,q轴电流控制采用 P 控制,控制器的比例增益为。,闭环传递函数为:,把电流环的响应设计得足

24、够高,可以提高速度环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图25 把电流控制系统简略化 的速度控制系统框图,上式可简化为:,简化的速度控制系统框图如图25:,PI速度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图25所示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的直线近似的频率特性如图26所示。,图26 PI速度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控制系统的交叉角频率比 PI 速度控制系统的高出数倍以上,在角频率的附近,控制系统的的闭环传递可以近似看成为1。,PI转折点角频率为:,当为的数分之一时,在 的附近近似有:,PI速度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交叉角频率的附近,可近似表示为:,比例增益为:,积分增益可根据使PI转折角频率满足关系:,改变控制系统的交叉角频

25、率时的PI速度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27所示。,如果把内环的控制系统交叉角频率设计为外环的 PI速度控制系统交叉角频率的5倍以上时,控制系统对速度控制系统响应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图27 PI速度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5.5 位置控制器的设计,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框图如图28。,图28 位置控制系统框图,在位置控制系统中,位置控制大多都采用P控制。在速度控制环的内部设有电流控制环。,(1)伺服刚度,位置指令时,如果在伺服系统上施加负载转矩,位置 就会产生变化量。负载转矩与变化量的比定义为伺服系统的伺服刚度:,伺服刚度表示在位置指令保持一定状态,施加负载转矩时,伺服电机轴扭转程度的一个参数,是

26、判断伺服电机系统性能的依据。,从 到 的传递函数为:,输入一个幅值为 的阶跃信号,则 响应:,根据终值定理:,代入得:,可得伺服系统的伺服刚度为:,在通常速度控制系统中,都采用PI控制,因此,伺服刚度也为无穷大。只要负载转矩小于伺服电机能够输出的最大转矩,不管负载转矩多大,都能按照指令定位。,假设速度控制系统的交差角频率与位置控制系统的交差角频率相比足够高,就可以把速度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看作为 1,这时的位置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图27的速度控制系统闭环传函为:,根据上式来设定增益值,则闭环传递函数为:,因此,只要把交叉角频率的值设定好,速度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就能确定。,把位置控制系

27、统的交叉角频率设定为50rad/s,使速度控制系统交叉角频率变化,算出位置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29所示。,图29 位置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果把速度控制系统的交叉角频率 设定为位置控制系统的交叉角频率 的10倍以上,则速度控制系统特性对位置控制系统响应的影响就可以忽略。如果 接近于,虽然位置控制采用 P控制,阶跃响应也会出现超调。,在图21中,如果产生了相当于 的角度偏差,则从位置控制器输出的速度指令为:,(3)速度控制范围,为使位置控制系统具有 的分辨率,速度控制系统必须对指令 产生响应。于是,把该 看成速度控制系统必须达到的速度分辨率。,速度控制系统的速度控制范围为:,如果使位置控制系统

28、的分辨率保持不变,而要提高伺服系统的最高运行速度,就必须要求有速度控制范围大的伺服电机,并且需要检测分辨率更高的速度传感器。,5.6 d-q坐标系下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矢量控 制系统的构成,(1)基于电流解耦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 系统,组成: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控制单元、解耦控制单元;电机转子位置、转速检测及信号处理计算单元;坐标变换单元;三相逆变单元。,图30所示为基于电流解耦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图30基于电流解耦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构成,(2)基于三相交流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 系统,系统构成如图31:,图31 基于三相交流控制的永磁 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构成,电流控制方法:

29、将给定的d、q轴电流指令通过两相到三相的电流坐标变换,得到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流指令值。通过分别同实际的三相电流瞬时值进行比较,经过各自的PI控制器计算得到施加于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上的相电压瞬时值,从而实现对电机d、q轴电流瞬时控制。,消除了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的依赖。对交流量的PI控制效果要比直流量差,造成在电流的实际控制过程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扰动性都较差,即使在稳态,电流的静态偏差也不为 0,而且容易出现动态过程中的超调,无法实现对电机电流的快速、精确控制。,6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设计要点,6.1 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最大转矩和电磁负荷与电机主要尺寸的关系:,气隙磁密基波幅值;,电负

30、荷;,电枢直径。,电机的主要尺寸:,最大转矩与 之间满足:,电机和负载的转动惯量之和;,转子材料的平均密度。,电枢直径为:,6.2 电动势的正弦化设计,(1)气隙磁场波形的正弦化设计,通过优化永磁体磁极的形状、永磁体的极弧系数、永磁体异向充磁或采用Halbach永磁体阵列磁极形式,得到正弦波气隙磁场。,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中,由于绕组电流波形正弦波,为了产生恒定的电磁转矩,提高电机效率和转矩特性线性度,减小振动和噪声,通常要求电动势波形也为正弦波。,(2)电枢绕组的谐波电动势抑制,对于整数槽绕组:通过短距和分布,来抑制一般的谐波电动势;通过定子斜槽或转子斜极抑制齿谐波电动势。,对于分数槽绕组:利用

31、短距、分布效应达到消除电动势谐波、使波形正弦化的目的。,转子6极,定子槽数为9槽的集中绕组;转子8极,定子槽数为12槽的集中绕组;转子8极,定子槽数为18槽的分布式绕组;转子8极,定子槽数为9槽的集中绕组;转子10极,定子槽数为12槽的集中绕组。,前两种结构的伺服电机每极每相槽数为0.5,其定位转矩在同类电机中最大;后三种电机定子绕组每极每相槽数分别为0.75、0.375和0.4,定位转矩在同类电机中较小,绕组因数较大。,常用分数槽电机的极、槽数和绕组结构:,6.3 定位转矩的抑制技术,定位转矩主要源于定子齿槽,所以也被叫做齿槽转矩或齿槽定位转矩。,方向交变,具有周期性,波动频率与转 子极数和

32、定子铁心槽数直接相关;转矩波动幅值大小与永磁体性能、磁极 和齿槽形状、铁心材料特性有关;定位转矩的存在与电机绕组是否通电无 关,但其幅值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联。,特点:,低速时产生振动;高速时产生噪声;影响速度伺服控制系统中的低速性能和 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定位精度。,定子斜槽或转子斜极;优化定子侧铁心齿槽磁导的分布;优化转子侧永磁体磁场分布;定子采用分数槽。,主要影响:,抑制方法:,(1)定子斜槽或转子斜极,将定子槽相对于转子磁极倾斜一个定子齿距可使各极槽下产生的定位转矩相互抵消。转子磁极相对于定子槽倾斜一个齿距同样可达到相似效果。,使电机结构趋于复杂,降低了电机输出转矩,增加漏感和杂散损耗,

33、适合应用于每极槽数较多的电机。,尽可能减小槽口宽度或使用闭口槽;安装磁性槽楔;增大每极槽数;合理设计齿槽形状;铁心非均布开槽;增大气隙;齿面开辅助凹槽;加辅助齿槽;降低齿顶饱和程度。,(2)优化定子侧铁心齿槽磁导的分布,对于定位转矩的产生,定子槽开口引起的气隙磁导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具体优化措施:,(4)定子采用分数槽,电机在采用分数槽时,极距不是齿距角的整数倍,不同极下的齿槽所处磁场位置不同,产生定位转矩相位不同而相互抵消。,当转子永磁体数一定时,定子采用分数槽提高了定位转矩基波的频率,可达到减小定位转矩的作用。,(3)优化转子侧永磁体磁场分布,改变转子侧永磁体磁极的尺寸、形状、极距及充磁方式等对于定位转矩的波形和幅值都有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