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74475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林业大学本科课程,第一章 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第一节 植物资源的分类第二节 植物资源的特点第三节 中国植物资源的分布,第一节 植物资源的分类,一、植物资源的分类简史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按照功能分上、中、下三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类药物1100种,按照用途分为草、谷、菜、果和木等。清代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记录植物1714种,将其分为谷、蔬、山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等十二类。1935年苏联植物资源科学研究会议上按照用途分为工业用、农业用、绿化和改造自然的植物资源等3大类。1942年苏联野生和有用植物22类19

2、46年格罗斯盖姆分为有用和自然原料两部分,18大类。1960年中国中国经济植物志2411种植物,按照用途分为中药类、纤维类等20多类。1983年中国植物学会吴征镒分为食用、药用、工业用、防护和改造环境、植物种植资源5大类。,第一节 植物资源的分类,二、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一)第一种分类系统1960年中国中国经济植物志2411种植物,按照用途分为中药类、纤维类等20多类。(二)第二种分类系统1食用植物资源:淀粉、蛋白质类、食用油类、维生素类、饮料类等8小类。2药用植物资源:中草药类、化学药品原料类、兽药类和植物农药类等4小类。3工业用植物资源:木材类、纤维类、鞣质类、染料类、芳香油类等9小类。4

3、防护及观赏植物资源:防风固沙类、绿肥类、绿化观赏、环境监测及抗污染等4小类。5植物种质资源:各种有用植物的近缘种的种质资源。,第一节 植物资源的分类,二、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三)第三种分类系统1989年王宗训中国资源植物利用手册分为纤维植物、淀粉及糖类植物、油脂植物、鞣料植物、芳香油植物、树脂植物、树胶植物等14类。(四)第四种分类系统1994年董世林植物资源学分为2型,6类,25相成分功用植物资源型 1饮食用植物资源类:野果、色素等9个植物资源相,2医药用植物资源类:药用植物资源相,3工业用植物资源类:鞣质、树脂、树胶等3个植物资源相,4农业用植物资源类:绿肥、农药2个植物资源相。株体功用植

4、物资源型5株体自身功用植物资源类:能源、纤维等5个植物资源相,6株体效益植物资源类:指示、环保、防风固沙等5个植物资源相。,第一节 植物资源的分类,(五)本书采用的分类系统以植物资源的用途为基本分类方法,以明确的研究方向、丰富的研究 成果和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分类的基本原则,采用了如下植物资源分类,包括16类:1.药用植物资源 2.果树植物资源 3.野菜植物资源4.芳香油植物资源 5.色素植物资源 6纤维素植物资源7.油脂植物资源 8.淀粉植物资源 9树脂植物资源10.树胶植物资源 11.鞣质植物资源 12.观赏植物资源13.农药植物资源 14.甜味剂植物资源 15.皂素植物资源16.经济昆虫

5、寄主植物资源 17.木栓植物资源,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一、可再生性 狭义:是指植物具有不断繁殖后代的能力 广义:不仅指繁殖后代能力,而且还包括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产生新个体的再生性 有性繁殖: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卵,产生后代。如种子繁殖。无性繁殖:营养繁殖(根茎、块茎、匍匐茎、鳞茎繁殖、扦插、压条等)和孢子繁殖(真菌、苔藓、蕨类、藻类)。(二)组织器官的再生性 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受到自然或人为损伤后仍能得以恢复和再生。,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一、易受威胁性 植物资源多数具有直接经济价值,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长期以来许多价值较高的物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野生人参 天麻

6、 草苁蓉,山参(野生人参):芦头长,芦碗密;参体与根茎等长,人形,横体,较短;主根上的横纹细密清楚,颜色较深;皮细而韧;珍珠疙瘩多,且明显易见。园参(种植人参):芦头短,芦碗少;参体呈圆柱形,八字分开,顺体,较长;主根上的横纹稀疏,且不连续;皮粗而脆;珍珠疙瘩不明显,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三、成分相似性 植物近缘属种在所含有化学成分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遗传物质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不仅决定植物的形态、结构和遗传,而且决定植物代谢产物的积累。所以在形态、结构相似的植物中,其代谢产物也具有相似性,从而反映出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则所含化学成分就越相似。,萝芙木 利血平 印度蛇根木,第二节

7、植物资源的特点,四、利用的时间性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而且其植物体内的化学成分也在不断的变化。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器官在不同的时期所积累的代谢产物都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采收时间确定:因植物种类、生长发育阶段和所利用的植物器官而不同。采收时期总的原则:按经济目的要求,选择植物含有效成分最多、产量最高的时期采收,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同类植物器官的采收期往往是近似的,1、地下器官类:包括根,根茎、球茎、鳞茎、块茎等,对于栽培的植物资源一般2-5年以上采收。在秋末地上部分枯萎或在早春植物返青以前进行采收。

8、野外采集地上部分,要在秋季枯萎之前或者在早春之前发芽时为好。,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2、皮类:在春天或者初夏(4、5月)采收。根皮类往往是秋季为佳。,3、叶类:通常在花蕾开放时间采收。4、花类:因一般花期短,如采收不当,对品质影响较大。开花期或花蕾期采收。,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5、果实种子类:一般在果实充分成熟或者将成熟时采收,有的果实在成熟经过霜后采收。种子一般果实完熟后采收。6、全株利用类 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定,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五、用途的多样性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这是我们对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的根据。,1、含有多种营养成分2、最

9、佳食品和饮料3、多功能的药用植物4、轻化工业原料5、能源和饲料植物,沙棘具有多种用途(种群角度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胡颓子科沙棘属,树叶的开发利用(营养器官角度看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1、作为工业原料2、重要的药用资源3、重要畜禽饲料4、肥料的来源,樟树叶:樟脑与樟油,香料、考校等,樟树叶: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杨树叶:饲料,富粗蛋白等。不低于草苜蓿和玉米肥料,富含氮磷钾,培肥地力,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六、可栽培性 根据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原理,只要为其创造与原产地相似的生境,所有野生植物都是可以栽培的。通过

10、驯化栽培和对具有优良资源性状的单株或群体的选育研究,可以培育出优良的品种,提高资源产品的质量或者数量。,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七、分布的地域性 是指植物资源都分布在一个自己适应的区域内。换言之,一定地区有一定的植物资源。生态适应: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生长的内在规律,并以其自身的变异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分布的地域性是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植物资源的重要依据,也是引种驯化,变野生为栽培,扩大分布范围和提高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分布的广布性:分布的特有性:,植物资源的广布性 即指植物资源中的某种植物其分布幅度大,能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这样的植物种称为世界种或广布种。,睡莲 芦苇,伴人植

11、物繁缕 果品植物龙葵,指示植物碱蓬 药用植物车前,(二)特有性 除广布种以外,大多数植物的分布都局限在某个局部地区,即植物资源分布的特有性(狭域性),人参:东北东部山区混交林下,当归:甘肃、云南、四川、宁夏等地,平贝:东北,越橘: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肉桂:广东、广西、云南,第二节植物资源的特点,八、价值的潜在性 人类利用的植物资源只是一少部分,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几乎所有植物种类都有一定的作用。若从科学的角度考虑,野生植物为发现新的有用成分和有用功能等提供了物种多样性。所以从植物资源利用的潜在性上认识植物界,就必须对每一种植物进行研究和保护,特别是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遗传基因、任何

12、种都不能代替其他种的基因库。,第三节 中国植物资源的分布,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地形结构复杂,植物发生成分复杂,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我国维管束植物398科,3421属,3万种以上,药用植物6000种,香料植物350余种,油脂植物800余种,酿酒与食用植物300余种。,一、影响植物资源分布的环境因素 温度、水分、地形等。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自北向南,在水热的共同作用下,依次形成了亮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等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分布有丰富的适应不同气候特点的植物资源,称为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经度地带性:在水分主导因子的作用下,自东向西,依次形成了各种森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生态系统,其中分布着适应不同水分的温带及暖温带植物资源,称为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植被和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区域分布:根据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及农业分布等因素分为8个自然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内蒙区和青藏区。,二、我国植物资源的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